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246923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空调系统在制热运行的时候,冷媒在外机换热器中吸热蒸发,在一定的室外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空气中的水蒸气会逐渐凝结在外机换热器的管壁和翅片上,积累成霜层,降低外机换热器的换热系数,从而降低系统的制热效果。因此需要对外机换热器进行除霜。目前的除霜方式是,改变冷媒的流路,使高温高压的冷媒流经外机换热器放热冷凝,然后流经室内机吸热蒸发回到压缩机,以此循环使外机冷凝器上的霜层化除。这种除霜方式需要停止一段时间的制热,给用户带来不利影响。此外,在改变冷媒流路的过程中,系统的高压侧和低压测、气相区和液相区在短时间内迅速切换,给系统造成较大的冲击,容易造成器件的损坏,增加了空调系统的运行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鉴于上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第一管路,第一管路的两端分别与空调器的第一节流装置的两端相连接,以使空调器内的冷媒通过第一管路进入空调器的室外换热器;第二管路,并联设置在空调器的四通阀第一出口端与空调器的气液分离器之间,在第二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第一管路的两端分别与空调器的第一节流装置的两端相连接,使得在需要除霜时,原先冷媒在流经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之间的第一节流装置的时,冷媒可以选择不经过第一节流装置而是直接通过第一管路由室内换热器直接流入到室外换热器中,及流入到室外换热器中的冷媒为未经过节流装置降压的高温高压冷媒,可以实现利用冷媒自身携带的热量对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且不会让冷媒的运行路线产生变化而造成室内制热暂时停止,保证了用户对空调器的正常使用。

同时,在空调器的四通阀第一出口端与空调器的气液分离器相连接的管路上并联第二管路,在第二管理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在冷媒绕过第一节流装置而进入到室外换热器中的冷凝器中进行放热除霜后,使得此时的冷媒在经过了室内换热器的冷凝器和室外换热器的冷凝器的两次冷凝后冷凝成液态的,此时如若将冷媒直接回到压缩机中,会由于液击而造成压缩机的损坏,即便在使用气液分离器也不能完全降低压缩机回液的风险,还会导致系统内的冷媒循环量的减少,极大的削弱制热及除霜效果,因此在第二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使得液态的冷媒在经过第二节流装置后变成低温两项态冷媒,即在液态冷媒经过第二节流装置时,会由于由高温高压变为低温低压而导致形态由液态变为气态和液体混合的两项态冷媒,此时两项态冷媒再经过气液分离器便可将大部分液态冷媒进行分离,减少了液体冷媒直接进入到压缩机内的情况,并且还可以保证有足够量的气态冷媒能重新回到压缩机内,避免了冷媒循环量的减少,保证了压缩的正常使用寿命,可以实现无需冷媒流路转换的不间断制热除霜,增加空调系统的舒适性和可靠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空调器还包括:第一阀体,第一阀体设置在第一管路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第一管路上还设置有第一阀体,第一阀体在空调器正常制冷或正常制热时均关闭,而在空调器进入到除霜模式时打开,这样保证了空调器在非除霜模式时,冷媒均能通过第一节流装置进行节流,使得在除霜模式和非除霜模式时冷媒不会发生流路错误的情况,保证了空调器的正常运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二阀体,第二阀体设置在四通阀第一出口端与空调器的气液分离器之间,且第二阀体与第二节流装置并联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第二阀体设置在四通阀第一出口端与空调器的气液分离器之间设置有第二阀体,第二阀体与第二节流阀为并联设置,第二阀体所在的管路为空调器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等非除霜模式时,冷媒运行的管路,在该管路上设置第二阀体,保证在空调器为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等非除霜模式时,该第二阀体为开启状态,冷媒由该管路进入到气液分离器中,而在除霜模式时,第二阀体关闭,冷媒必定为先经过第二节流装置进入到起夜分离器中,使得在除霜模式和非除霜模式时冷媒不会发生流路错误的情况,保证了空调器的正常运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空调器还包括:第三管路,第三管路的一端与四通阀的入口端相连接,第三管路的另一端与气液分离器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空调器还包括第三管路,第三管路的一端与四通阀的入口端相连接,第三管路的另一端与气液分离器相连接,使得在除霜模式时,一部分高压高温的冷媒不进入到四通阀内流向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而是由压缩机的冷媒出口端直接流向第二管路的末端,使得从第二管路处流出的两项态冷媒与压缩机的出口端流出的冷媒相汇合,压缩机的出口端流出的冷媒对两项态的冷媒进行加热,使得两项态的冷媒加热成饱和蒸汽或过热蒸汽,再经过气液分离器回到压缩机内,保证回到压缩机的冷媒处于饱和或过热状态,保证了压缩机的运行状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空调器还包括:第三阀体,第三阀体设置在第三管路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空调器还包括第三阀体,将第三阀体设置在第三管路上,第三阀体在空调器正常制冷或正常制热时均关闭,而在空调器进入到除霜模式时打开,这样保证了空调器在非除霜模式时,冷媒均能通过四通阀进入到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中进行换热,保证了冷媒循环量充足,进而保证了空调器的正常运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阀体、第二阀体和第三阀体为电磁阀;和/或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为电子膨胀阀或毛细管。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第一阀体、第二阀体或第三阀体为设置为电磁阀,可以起到对冷媒流向的开闭的控制,可以想到的,将第一阀体、第二阀体或第三阀体设置为其他允许或切断冷媒流通的阀体也能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为电子膨胀阀或毛细管,可以起到节流的作用,可以想到的,将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设置为其他节流装置也能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可以想到的,在设置并联的第一阀体和第一截面装置时,可以将并联方式设置为四通阀的形式,均为在正常模式(制热模式或制冷模式)或除霜模式时对冷媒的流路进行控制;在设置并联的第二阀体和第二节流装置时,可以将并联方式设置为四通阀的形式,均为在正常模式(制热模式或制冷模式)或除霜模式时对冷媒的流路进行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用于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的空调器,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具有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在制热模式时接收到开始除霜指令后,关闭空调器的室内换热器与室外换热器之间的第一节流装置,使得冷媒通过与第一节流装置并联的第一管路进入空调器的室外换热器;开启空调器的四通阀第一出口端与空调器的气液分离器之间的第二节流装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制热模式时接收到开始除霜指令后,关闭空调器的室内换热器与室外换热器之间的第一节流装置,使得冷媒通过与第一节流装置并联的第一管路进入空调器的室外换热器,开启空调器的四通阀第一出口端与空调器的气液分离器之间的第二节流装置使得在需要除霜时,原先冷媒在流经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之间的第一节流装置的时,冷媒可以选择不经过第一节流装置而是直接通过第一管路由室内换热器直接流入到室外换热器中,及流入到室外换热器中的冷媒为未经过节流装置降压的高温高压冷媒,可以实现利用冷媒自身携带的热量对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且不会让冷媒的运行路线产生变化而造成室内制热暂时停止,保证了用户对空调器的正常使用;同时,在空调器的四通阀第一出口端与空调器的气液分离器相连接的管路上并联第二管路,在第二管理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在冷媒绕过第一节流装置而进入到室外换热器中的冷凝器中进行放热除霜后,使得此时的冷媒在经过了室内换热器的冷凝器和室外换热器的冷凝器的两次冷凝后冷凝成液态的,此时如若将冷媒直接回到压缩机中,会由于液击而造成压缩机的损坏,即便在使用气液分离器也不能完全降低压缩机回液的风险,还会导致系统内的冷媒循环量的减少,极大的削弱制热及除霜效果,因此在第二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使得液态的冷媒在经过第二节流装置后变成低温两项态冷媒,即在液态冷媒经过第二节流装置时,会由于由高温高压变为低温低压而导致形态由液态变为气态和液体混合的两项态冷媒,此时两项态冷媒再经过气液分离器便可将大部分液态冷媒进行分离,减少了液体冷媒直接进入到压缩机内的情况,并且还可以保证有足够量的气态冷媒能重新回到压缩机内,避免了冷媒循环量的减少,保证了压缩的正常使用寿命,可以实现无需冷媒流路转换的不间断制热除霜,增加空调系统的舒适性和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开启空调器的四通阀第一出口端与空调器的气液分离器之间的第二节流装置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开启四通阀的入口端与气液分离器之间的第三阀体。

在该技术方案中,开启四通阀的入口端与气液分离器之间的第三阀体,第三阀体位于第三管路上,第三管路的一端与四通阀的入口端相连接,第三管路的另一端与气液分离器相连接,使得在除霜模式时,一部分高压高温的冷媒不进入到四通阀内流向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而是由压缩机的冷媒出口端直接流向第二管路的末端,使得从第二管路处流出的两项态冷媒与压缩机的出口端流出的冷媒相汇合,压缩机的出口端流出的冷媒对两项态的冷媒进行加热,使得两项态的冷媒加热成饱和蒸汽或过热蒸汽,再经过气液分离器回到压缩机内,保证回到压缩机的冷媒处于饱和或过热状态,保证了压缩机的运行状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开启空调器的四通阀第一出口端与空调器的气液分离器之间的第二节流装置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关闭与第二节流装置并联的第二阀体。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开启空调器的四通阀第一出口端与空调器的气液分离器之间的第二节流装置的步骤之后,将关闭与第二节流装置并联的第二阀体,第二阀体与第二节流阀为并联设置,第二阀体所在的管路为空调器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等非除霜模式时,冷媒运行的管路,在该管路上设置第二阀体,保证在空调器为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等非除霜模式时,该第二阀体为开启状态,冷媒由该管路进入到气液分离器中,而在除霜模式时,第二阀体关闭,冷媒必定为先经过第二节流装置进入到起夜分离器中,使得在除霜模式和非除霜模式时冷媒不会发生流路错误的情况,保证了空调器的正常运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除霜完成后,关闭第一管路上的第一阀体和第二节流装置;开启第一节流装置及第二阀体。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除霜完成后,关闭第一管路上的第一阀体和第二节流装置;开启第一节流装置及第二阀体,保证冷媒经过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阀体,而不再流经第一阀体和第二节流装置,无需再对室外机换热器进行除霜制热。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开启第一节流装置及第二阀体的步骤后还包括:关闭第三阀体。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开启第一节流装置及第二阀体的步骤后还包括:关闭第三阀体,这样保证了空调器在非除霜模式时,冷媒均能通过四通阀进入到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中进行换热,保证了冷媒循环量充足,进而保证了空调器的正常运行。

根据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又一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又一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一个流程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又一流程图。

附图标记:

其中,图1至图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第一管路,12第一节流装置,14室外换热器,16室内换热器,18压缩机,20四通阀,22第二管路,24气液分离器,26第二节流装置,28第一阀体,30第二阀体,32第三管路,34第三阀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方面、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5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和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如图1至图3所示,其中图2所示为空调器为除霜模式时冷媒的流向示意图,图3所示为空调器为在正常制热模式时冷媒的流向示意图,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第一管路10,第一管路10的两端分别与空调器的第一节流装置12的两端相连接,以使空调器内的冷媒通过第一管路10进入空调器的室外换热器14;第二管路22,并联设置在空调器的四通阀20第一出口端与空调器的气液分离器24之间,在第二管路22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26。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第一管路10和第二管路22,第一管路10的两端分别与空调器的第一节流装置12的两端相连接,使得在需要除霜时,原先冷媒在流经室内换热器16和室外换热器14之间的第一节流装置12的时,冷媒可以选择不经过第一节流装置12而是直接通过第一管路10由室内换热器16直接流入到室外换热器14中,及流入到室外换热器14中的冷媒为未经过节流装置降压的高温高压冷媒,可以实现利用冷媒自身携带的热量对室外换热器14进行除霜,且不会让冷媒的运行路线产生变化而造成室内制热暂时停止,保证了用户对空调器的正常使用;同时,在空调器的四通阀20第一出口端与空调器的气液分离器24相连接的管路上并联第二管路22,在第二管理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26,在冷媒绕过第一节流装置12而进入到室外换热器14中的冷凝器中进行放热除霜后,使得此时的冷媒在经过了室内换热器16的冷凝器和室外换热器14的冷凝器的两次冷凝后冷凝成液态的,此时如若将冷媒直接回到压缩机18中,会由于液击而造成压缩机18的损坏,即便在使用气液分离器24也不能完全降低压缩机18回液的风险,还会导致系统内的冷媒循环量的减少,极大的削弱制热及除霜效果,因此在第二管路22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26,使得液态的冷媒在经过第二节流装置26后变成低温两项态冷媒,即在液态冷媒经过第二节流装置26时,会由于由高温高压变为低温低压而导致形态由液态变为气态和液体混合的两项态冷媒,此时两项态冷媒再经过气液分离器24便可将大部分液态冷媒进行分离,减少了液体冷媒直接进入到压缩机18内的情况,并且还可以保证有足够量的气态冷媒能重新回到压缩机18内,避免了冷媒循环量的减少,保证了压缩的正常使用寿命,可以实现无需冷媒流路转换的不间断制热除霜,增加空调系统的舒适性和可靠性。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空调器还包括:第一阀体28,第一阀体28设置在第一管路10上。

在该实施例中,在第一管路10上还设置有第一阀体28,第一阀体28在空调器正常制冷或正常制热时均关闭,而在空调器进入到除霜模式时打开,这样保证了空调器在非除霜模式时,冷媒均能通过第一节流装置12进行节流,使得在除霜模式和非除霜模式时冷媒不会发生流路错误的情况,保证了空调器的正常运行。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二阀体30,第二阀体30设置在四通阀20第一出口端与空调器的气液分离器24之间,且第二阀体30与第二节流装置26并联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在第二阀体30设置在四通阀20第一出口端与空调器的气液分离器24之间设置有第二阀体30,第二阀体30与第二节流阀为并联设置,第二阀体30所在的管路为空调器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等非除霜模式时,冷媒运行的管路,在该管路上设置第二阀体30,保证在空调器为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等非除霜模式时,该第二阀体30为开启状态,冷媒由该管路进入到气液分离器24中,而在除霜模式时,第二阀体30关闭,冷媒必定为先经过第二节流装置26进入到起夜分离器中,使得在除霜模式和非除霜模式时冷媒不会发生流路错误的情况,保证了空调器的正常运行。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空调器还包括:第三管路32,第三管路32的一端与四通阀20的入口端相连接,第三管路32的另一端与气液分离器24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空调器还包括第三管路32,第三管路32的一端与四通阀20的入口端相连接,第三管路32的另一端与气液分离器24相连接,使得在除霜模式时,一部分高压高温的冷媒不进入到四通阀20内流向室内换热器16和室外换热器14,而是由压缩机18的冷媒出口端直接流向第二管路22的末端,使得从第二管路22处流出的两项态冷媒与压缩机18的出口端流出的冷媒相汇合,压缩机18的出口端流出的冷媒对两项态的冷媒进行加热,使得两项态的冷媒加热成饱和蒸汽或过热蒸汽,再经过气液分离器24回到压缩机18内,保证回到压缩机18的冷媒处于饱和或过热状态,保证了压缩机18的运行状态。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空调器还包括:第三阀体34,第三阀体34设置在第三管路32上。

在该实施例中,空调器还包括第三阀体34,将第三阀体34设置在第三管路32上,第三阀体34在空调器正常制冷或正常制热时均关闭,而在空调器进入到除霜模式时打开,这样保证了空调器在非除霜模式时,冷媒均能通过四通阀20进入到室内换热器16和室外换热器14中进行换热,保证了冷媒循环量充足,进而保证了空调器的正常运行。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阀体28、第二阀体30和第三阀体34为电磁阀;和/或第一节流装置12和第二节流装置26为电子膨胀阀或毛细管。

在该实施例中,将第一阀体28、第二阀体30或第三阀体34为设置为电磁阀,可以起到对冷媒流向的开闭的控制,可以想到的,将第一阀体28、第二阀体30或第三阀体34设置为其他允许或切断冷媒流通的阀体也能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第一节流装置12和第二节流装置26为电子膨胀阀或毛细管,可以起到节流的作用,可以想到的,将第一节流装置12和第二节流装置26设置为其他节流装置也能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可以想到的,在设置并联的第一阀体28和第一截面装置时,可以将并联方式设置为四通阀20的形式,均为在正常模式(制热模式或制冷模式)或除霜模式时对冷媒的流路进行控制;在设置并联的第二阀体30和第二节流装置26时,可以将并联方式设置为四通阀20的形式,均为在正常模式(制热模式或制冷模式)或除霜模式时对冷媒的流路进行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用于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的空调器,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具有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列举。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一个流程图;

如图4所示,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

s402,在制热模式时接收到开始除霜指令后,关闭空调器的室内换热器与室外换热器之间的第一节流装置,使得冷媒通过与第一节流装置并联的第一管路进入空调器的室外换热器;

s404,开启空调器的四通阀第一出口端与空调器的气液分离器之间的第二节流装置。

在该实施例中,在制热模式时接收到开始除霜指令后,关闭空调器的室内换热器与室外换热器之间的第一节流装置,使得冷媒通过与第一节流装置并联的第一管路进入空调器的室外换热器,开启空调器的四通阀第一出口端与空调器的气液分离器之间的第二节流装置使得在需要除霜时,原先冷媒在流经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之间的第一节流装置的时,冷媒可以选择不经过第一节流装置而是直接通过第一管路由室内换热器直接流入到室外换热器中,及流入到室外换热器中的冷媒为未经过节流装置降压的高温高压冷媒,可以实现利用冷媒自身携带的热量对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且不会让冷媒的运行路线产生变化而造成室内制热暂时停止,保证了用户对空调器的正常使用;同时,在空调器的四通阀第一出口端与空调器的气液分离器相连接的管路上并联第二管路,在第二管理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在冷媒绕过第一节流装置而进入到室外换热器中的冷凝器中进行放热除霜后,使得此时的冷媒在经过了室内换热器的冷凝器和室外换热器的冷凝器的两次冷凝后冷凝成液态的,此时如若将冷媒直接回到压缩机中,会由于液击而造成压缩机的损坏,即便在使用气液分离器也不能完全降低压缩机回液的风险,还会导致系统内的冷媒循环量的减少,极大的削弱制热及除霜效果,因此在第二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使得液态的冷媒在经过第二节流装置后变成低温两项态冷媒,即在液态冷媒经过第二节流装置时,会由于由高温高压变为低温低压而导致形态由液态变为气态和液体混合的两项态冷媒,此时两项态冷媒再经过气液分离器便可将大部分液态冷媒进行分离,减少了液体冷媒直接进入到压缩机内的情况,并且还可以保证有足够量的气态冷媒能重新回到压缩机内,避免了冷媒循环量的减少,保证了压缩的正常使用寿命,可以实现无需冷媒流路转换的不间断制热除霜,增加空调系统的舒适性和可靠性。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一个流程图;

如图5所示,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

s502,在制热模式时接收到开始除霜指令后,关闭空调器的室内换热器与室外换热器之间的第一节流装置,使得冷媒通过与第一节流装置并联的第一管路进入空调器的室外换热器;

s504,开启空调器的四通阀第一出口端与空调器的气液分离器之间的第二节流装置;

s506,开启四通阀的入口端与气液分离器之间的第三阀体;

s508,关闭与第二节流装置并联的第二阀体;

s510,在除霜完成后,关闭第一管路上的第一阀体和第二节流装置;开启第一节流装置及第二阀体;

s512,关闭第三阀体。

在该实施例中,开启四通阀的入口端与气液分离器之间的第三阀体,第三阀体位于第三管路上,第三管路的一端与四通阀的入口端相连接,第三管路的另一端与气液分离器相连接,使得在除霜模式时,一部分高压高温的冷媒不进入到四通阀内流向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而是由压缩机的冷媒出口端直接流向第二管路的末端,使得从第二管路处流出的两项态冷媒与压缩机的出口端流出的冷媒相汇合,压缩机的出口端流出的冷媒对两项态的冷媒进行加热,使得两项态的冷媒加热成饱和蒸汽或过热蒸汽,再经过气液分离器回到压缩机内,保证回到压缩机的冷媒处于饱和或过热状态,保证了压缩机的运行状态。

在该实施例中,在开启空调器的四通阀第一出口端与空调器的气液分离器之间的第二节流装置的步骤之后,将关闭与第二节流装置并联的第二阀体,第二阀体与第二节流阀为并联设置,第二阀体所在的管路为空调器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等非除霜模式时,冷媒运行的管路,在该管路上设置第二阀体,保证在空调器为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等非除霜模式时,该第二阀体为开启状态,冷媒由该管路进入到气液分离器中,而在除霜模式时,第二阀体关闭,冷媒必定为先经过第二节流装置进入到起夜分离器中,使得在除霜模式和非除霜模式时冷媒不会发生流路错误的情况,保证了空调器的正常运行。,在除霜完成后,关闭第一管路上的第一阀体和第二节流装置;开启第一节流装置及第二阀体,保证冷媒经过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阀体,而不再流经第一阀体和第二节流装置,无需再对室外机换热器进行除霜制热。在开启第一节流装置及第二阀体的步骤后还包括:关闭第三阀体,这样保证了空调器在非除霜模式时,冷媒均能通过四通阀进入到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中进行换热,保证了冷媒循环量充足,进而保证了空调器的正常运行。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