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器冷媒灌装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8153阅读:796来源:国知局
蒸发器冷媒灌装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发器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蒸发器冷媒灌装系统。



背景技术:

蒸发器是一种制冷装置,其腔体内注有冷媒,冷媒为氟利昂等易吸热汽化的物质。蒸发器工作时,风机对着蒸发器鼓风,蒸发器中的冷媒吸热汽化带走空气中热量,即得到冷风。

在蒸发器的制作过程中,需向蒸发器里灌注冷媒,传统的冷媒灌注系统,一般把抽真空和冷媒注入分为间断的两个步骤,使用两组机构,效率较低,并且在切换过程中容易对蒸发器内的真空环境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发器冷媒灌装系统,该系统抽真空和冷媒注入使用同一组连接结构,使两个步骤的切换不易破坏蒸发器内的真空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蒸发器冷媒灌装系统,包括蒸发器、冷媒容器和真空抽气泵,其特征是: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冷媒容器通过管状通道相连,且所述管状通道上分出有连接所述真空抽气泵的分支,该分支通过真空气门密封,且所述真空抽气泵的抽气端通过气针穿过真空气门并连通管状通道,管状通道上设有用于阻断管道内部物质流通的止回阀,且所述分支设于所述止回阀与所述蒸发器之间的管状通道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关闭止回阀使冷媒容器内的冷媒无法通过管状通道进入蒸发器。此时将气针顶入管状通道的分支,使真空抽气泵与管状通道连通,然后启动真空抽气泵将蒸发器和管状通道内的空气抽出,然后拔出气针并打开止回阀,由于压差使得冷媒容器内的冷媒被蒸发器通过管状通道吸入,从而完成灌装。该系统抽真空和冷媒注入使用同一组连接结构,使两个步骤的切换不易破坏蒸发器内的真空环境。

进一步的,所述管状管道包括通过固定螺母相连的冷媒进出管和抽气输液管,所述抽气输液管另一端连通所述蒸发器,所述分支设于所述抽气输液管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螺母的拧紧与松开实现冷媒进出管和抽气输液管之间的拆卸,从而方便冷媒进出管的更换和检修。

进一步的,所述冷媒进出管端部焊接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内设有贯穿所述固定螺栓的固定螺栓通孔,且所述固定螺栓通孔连通所述冷媒进出管和抽气输液管,所述抽气输液管一端插入并抵触在所述固定螺栓通孔内,所述抽气输液管外突出有承压环,所述固定螺母一端设有管压片,所述固定螺母与所述固定螺栓外螺纹相配合固定时,所述管压片将所述承压环压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抽气输液管一端插入并抵触在所述固定螺栓通孔内时,冷媒进出管与抽气输液管连通并密封。在固定螺母拧紧在固定螺栓上时,压片压动承压环并带动抽气输液管向固定螺栓通孔内插入。直到螺栓拧紧时抽气输液管恰好抵触在固定螺母通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抽气输液管连接所述固定螺母的一端靠近端口处截面突然变小并形成环状面,所述抽气输液管端口处突出有限位圈,所述限位圈与所述环状面之间的抽气输液管上套设有滑动顶环,所述滑动顶环与所述环状面之间设有气密胶圈,当抽气输液管与冷媒进出管密封时,所述滑动顶环抵触在所述固定螺栓通孔内壁突出的台阶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拧紧固定螺母的过程中,抵触在螺栓孔内壁突出的台阶面上的滑动顶环逐渐将气密胶圈压紧,并逐渐完成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蒸发器还连通抽气管,所述抽气管另一端设有真空气门,所述真空抽气泵的抽气端连接另一条带有气针的管道与所述真空气门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抽取蒸发器内的空气时,通过两条通道抽取,抽取效率更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蒸发器冷媒灌装系统,抽真空和冷媒注入使用同一管状通道,使抽真空和冷没注入两个步骤可以通过同一条管道进行。切换工作状态方便,提高了效率,防止中间步骤对真空环境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体现冷媒灌装系统整体结构和工作原理的示意图;

图2是抽气输液管3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固定螺母4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抽气管1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体现抽气输液管3与冷媒进出管20连接关系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l、抽气管;2、蒸发器;20、冷媒进出管;200、固定螺栓;2000、固定螺栓通孔;2001、承压台;2002、固定螺栓外螺纹;3、抽气输液管;30、承压环;31、环状面;32、限位圈;33、气密胶圈;34、滑动顶环;4、固定螺母;40、固定螺母内螺纹;41、管压片;5、真空气门;6、气针;7、冷媒容器;70、止回阀;71、秤;8、真空抽气泵;80、气压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该蒸发器冷媒灌装系统由蒸发器2,冷媒进出管20,抽气管1,抽气输液管3,固定螺母4,真空气门5,气针6,冷媒容器7,真空抽气泵8构成。

其中冷媒进出管20分为两根,冷媒进出管20的一端与蒸发器2的腔体连通,另外一端分别与抽气管1和抽气输液管3连通。

结合图1和图2,抽气输液管3连接冷媒进出管20的一端,环绕抽气输液管3水平延伸出一圈承压环30,抽气输液管3穿过承压环30继续向冷媒进出管20延伸,在途中一点突然收窄,形成一个环状面31,收窄后抽气输液管3继续向冷媒进出管20延伸,在端口处环绕抽气输液管3水平延伸出一圈限位圈32。抽气输液管3上,限位圈32与环状面31之间穿有一个滑动顶环34,滑动顶环34与环状面31之间穿有一个弹性橡胶材料制成的气密胶圈33,滑动顶环34可在限位圈32与气密胶圈33之间滑动,气密胶圈33两端分别受到滑动顶环34和环状面31的压力时,会发生弹性形变。

抽气输液管3的另一端连接到冷媒容器7上的止回阀70,冷媒容器7为柔性材制,设置在一个秤71上,当冷媒容器7内部的冷媒量改变时,冷媒容器7的体积随之改变,且不对冷媒量的改变产生阻力。止回阀70关闭时,冷媒容器7与抽气输液管3不连通。抽气输液管3两端之间分叉连有一个真空气门5,真空气门5未被顶开时,为气密结构。

如图3,抽气管1的结构与抽气输液管3相似,区别在于,抽气管1的管径较小、没有分叉,并且其一端连接冷媒进出管20另一端连接真空气门5,不与冷媒容器7连接。

结合图1和图4,为把抽气输液管3和抽气管1固定到冷媒进出管20上,设有固定螺母4,固定螺母4具有固定螺母内螺纹40,其螺孔一端向内部水平延伸出一圈管压片41。

结合图1和图5,冷媒进出管20的一端焊接固定有固定螺栓200,固定螺栓200具有固定螺栓外螺纹2002,固定螺栓200中心开有一个固定螺栓通孔2000,与冷媒进出管20连通。固定螺栓通孔2000有一个收窄部,形成一个用于抵住滑动顶环34的承压台2001。

抽气输液管3和抽气管1与冷媒进出管20的连接方式相同,此处以抽气输液管3为例。抽气输液管3伸入固定螺栓通孔2000,抽气输液管3有限位圈32的一端伸入到固定螺栓通孔2000的窄端,滑动顶环34抵在承压台2001上。固定螺母4套在抽气输液管3上,与固定螺栓200螺纹连接,管压片41抵住承压环30。

当旋紧固定螺母4时,管压片41作用于承压环30,使整个抽气输液管3向固定螺栓通孔2000深入,而滑动顶环34受到承压台2001的阻挡,无法随抽气输液管3一同运动,此时气密胶圈33两端分别受到滑动顶环34和环状面31的压力,发生弹性形变,抵住固定螺栓通孔2000的内壁与抽气输液管3的外壁,气密胶圈33堵住了固定螺栓通孔2000与抽气输液管3间的缝隙,达到气密效果。

真空抽气泵8上延伸出两根管,两根管的端部连有气针6,将气针6顶入真空气门5,真空气门5变为开启状态,真空抽气泵8即通过抽气管1和抽气输液管3与蒸发器2连通,可进行抽气。真空气门5与气针6均为市售组件,其具体结构在此不赘述。真空抽气泵8上还具有显示气压的气压计80。

蒸发器的冷媒灌装系统工作过程如下:

整个过程在低温环境下进行。将抽气输液管3和抽气管1和插到冷媒进出管20的固定螺栓200上,旋紧固定螺母4使连接处气密。抽气输液管3的一端连接到冷媒容器7的止回阀70上,此时止回阀70为闭合状态。将真空抽气泵8的两个气针6顶入真空气门5,启动真空抽气泵8进行抽气,气流方向如图1中的小箭头所示。当真空抽气泵8上的气压计80数值显示为零时,关闭真空抽气泵8,过一段时间再次观察,若气压计80的数值依旧为零,则蒸发器2气密,可取下气针6,真空气门5恢复到气密状态。拧开冷媒容器7的止回阀70,由于蒸发器2的内部为真空,冷媒容器7中的冷媒会自动流入到蒸发器2内部,冷媒流向为如图1中的大箭头所示。秤71的数值也随之变化,当秤71的数值稳定在一个值时,蒸发器2即充满冷媒。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