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器集油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3011发布日期:2019-05-17 20:07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却器集油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却器集油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冷却器可冷却从冷却器中经过的冷却油,通过持续不断的向冷却器中的注入冷却油、排出冷却油;在正常情况下,通过外接的注油设备向冷却器中注油,在通过外接的储油设备回收冷却油,达到一个动态平衡;但是在保养冷却器时,可能会将与冷却器连接的注油设备和储油设备拆除,如此一来,留存在冷却器中的冷却油会泄出四溅,不仅污染环境,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冷却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冷却器集油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冷却器集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冷却器,所述冷却器设有进油过渡管、出油过渡管和供冷却油通过的通道,所述进油过渡管和出油过渡管通过所述通道连通;所述进油过渡管和出油过渡管并排处于所述冷却器的下端;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支撑所述冷却器,所述支撑架设置有集油槽,所述集油槽设置在所述进油过渡管和出油过渡管的正下方。

优选地,所述支撑架包括多个间隔平行并竖直设置的支撑板和多个横梁板,所述横梁板用于连接至少两个支撑板;所述多个支撑板和多个横梁板构成栅格结构。

优选地,所述集油槽包括底板、斜板和多个围板;所述斜板处于进油过渡管、出油过渡管的正下方。

优选地,所述集油槽设置有排油孔和安装在排油孔上的球阀;所述球阀连接有快插管接头,所述快插管接头连接有软管。

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桁架式的支撑架,在支撑架中设置集油槽,收集在保养冷却器时从冷却器中泄放出来的冷却油,防止冷却油四溅污染环境,同时,通过集油槽可实现对冷却油实现回收再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请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却器集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器10和支撑架20;所述支撑架20用于支撑冷却器10。

所述冷却器10设有进油过渡管2、出油过渡管9和供冷却油通过的通道,所述进油过渡管2和出油过渡管9通过所述通道连通;所述进油过渡管2和出油过渡管9并排处于所述冷却器10的下端;在本次实施例中,所述通道大致呈折线分布在冷却器10中,具体是通过冷却器10冷却从冷却器中经过的冷却油,通过向进油过渡管2注入冷却油,冷却油在通道中通过,最终通过出油过渡管9排出冷却油,冷却器10吸引从冷却器经过的冷却油的热量。

所述支撑架20支撑所述冷却器10,所述支撑架20设置有集油槽30,所述集油槽30设置在所述进油过渡管2和出油过渡管9的正下方。具体的说,集油槽30用于收集保养冷却器10时从进油过渡管2和出油过渡管9排出的冷却油;在正常情况下,通过外接的注油设备向进油过渡管2注入冷却油,从出油过渡管9排出冷却油,出油过渡管9外接储油设备。而在保养冷却器10时,可能会将注油设备和进油过渡管2拆开,将储油设备和出油过渡管9拆开,此时,冷却器10中通道中的冷却油会从进油过渡管2或/和出油过渡管9中排出,通过集油槽30可收集冷却油。

优选地,所述支撑架20包括多个间隔平行并竖直设置的支撑板7和多个横梁板8,所述横梁板8用于连接至少两个支撑板7;所述多个支撑板7和多个横梁板8构成栅格结构;在本次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20呈桁架结构,通过桁架结构的支撑架20固定冷却区,提高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集油槽30包括底板、斜板31和多个围板;所述斜板31处于进油过渡管2、出油过渡管9的正下方;在本次实施例中,利用横梁板8可作为集油槽30底板,在某一横梁板8的周围设置围板和斜板31;所述斜板31和围板围成所述集油槽30,斜板31具有导流作用,从进油过渡管2或/和出油过渡管9排出的油直接漏到斜板31上,所述斜板31具有导流作用可避免冷却油四溅。

优选地,所述集油槽30设置有排油孔32和安装在排油孔32上的球阀3;所述球阀3连接有快插管接头4,所述快插管接头4连接有软管5,收集在集油槽30中的冷却油回收,为方便回收集油槽30中的冷却油,通过软管5接在快插管接头4上,快插管接头4连接在球阀3上,通过软管5引出集油槽30中的冷却油进行回收。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