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管式冷凝蒸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046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套管式冷凝蒸发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低温技术和化工技术,可用于空气分离装置及其他混合气体分离装置。
在一般的空气分离装置及其他混合气体分离装置中,都有冷凝蒸发器,目前实际使用的冷凝蒸发器有管式和板式两种。管式的效率很低,板式的价格昂贵且难以适用于小型设备。本实用新型是现有管式冷凝蒸发器的改进。现有的管式冷凝蒸发器中是一些单层的光滑管,效率较低,可参阅《制冷及低温技术》中册,第117-118页,机械工业出版社1981年出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高冷凝蒸发器的效率,降低其成本,并能适用于大、中、小型的各种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外壳大体上呈圆筒形,但上部较粗,两端外凸(图1)。在外壳内固定着四块垂直于中心线的花板7,6,5,8,依次把外壳内的空间分为五个部分顶腔17、上腔16、中腔20、下腔18和底腔19。在上花板6的中央有一个圆孔,在中腔的中央有一根中心管11,其上端焊接在上花板6的中央圆孔的边缘上,使中心管内的空间与上腔连通,中心管的下端固定在下花板5上,但中心管内的空间并不与下腔通连,而是通过一根细管23通向外壳的外面。在中腔中有许多平行于中心管的套管25,套管由套在一起的内、外两根管子构成(图2)。在花板6和花板5的相应位置上有许多小圆孔,每一根外管的上下两端刚好分别穿过花板6上的一个小圆孔和花板5上的一个小圆孔(图2),并分别与花板6和5焊接在一起,使得外管21和内管22之间的空间同上腔和下腔相通连,在顶花板7和底花板8上有一些更小的圆孔,每一根内管的上下两端刚好分别穿过花板7上的一个小圆孔和花板8上的一个小圆孔(图2),并与花板7和8焊接在一起,使内管中的空间同顶腔和底腔相通连。在上腔中放置了一些填料。在本实用新型的外壳上还有若干管道口通向内部,图1中画出了六个,其中9和12通向中腔,10,15,14,13分别通向顶腔、上腔、下腔和底腔。
在用于空气分离装置时,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情况如下下塔的氮气经过管路9和10分别进入中腔和顶腔,进入顶腔的部分再进入内管,两部分氮气分别在外管的外表面3和内管的内表面4上冷凝,冷凝后的液氮分别通过管路12和13送入上塔和下塔。液氧由上塔流出,经过管路14进入下腔,再进入外管和内管之间的空间并沸腾,产生的氧气和一些液滴一起进入上腔,经过填料24后,氧气由管路15流出,液滴则落入中心管的下方,用液泵通过细管23抽出部分液氧再送往液氧循环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传热率高、成本低、体积紧凑,并使整个气体分离装置降低电耗。
由于采用了套管式,与单管式和板式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传热率较高;如果在传热面3和4上适当地作强化处理,其传热率更高。由于传热率的提高,可使温差缩小(在空气分离装置中可小于1.8K),从而降低下塔压力,使整个装置的电耗下降。与现有的板式冷凝蒸发器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成本显著地低,并能用于高压装置。除用于空气分离装置外,本实用新型还可用于天然气分离,合成氨尾气利用,石油气分离和制冷装置等。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其中的点划线25表示套管。图2是单根套管的示意图。在附图中,1是外管内表面,2是内管外表面,3是外管外表面,4是内管内表面,5是下花板,6是上花板,7是顶花板,8是底花板,9是中腔入口,10是顶腔口,11是中心管,12是中腔出口,13是底腔口,14是下腔口,15是上腔口,16是上腔,17是顶腔,18是下腔,19是底腔,20是中腔,21是外管,22是内管,23是细管,24是填料,25是套管。
制作本实用新型的材料可以是紫铜和黄铜,或铝合金。对外管的外表面3和内管的内表面4可以拉上一些槽或焊上一些金属条(平行于中心线),提高传热率;外管的内表面1和内管的外表面2可以是多孔性传热面。填料可以是铜丝或拉西环。
权利要求
1.一种冷凝蒸发器,其外壳大致呈圆筒形,上部较粗,两端外凸,其特征在于外壳内有垂直于中心线的顶花板(7)、上花板(6)、下花板(5)和底花板(8)依次把内部空间分隔成顶腔(17)、上腔(16)、中腔(20)、下腔(18)和底腔(19)等五个部分,在上花板(6)的中央有一个圆孔。在中腔(20)的中央有一根中心管(11),中心管(11)的上端同上花板(6)的中央圆孔的边缘焊接在一起,中心管(11)的内部空间同上腔(16)是连通的,中心管(11)的下端固定在下花板(5)上,但中心管(11)的内部空间不与下腔(18)通连,而是通过一根细管(23)通向外壳的外面,在中腔(20)中有许多平行于中心管(11)的套管(25),套管(25)由套在一起的外管(21)和内管(22)构成,在上花板(6)和下花板(5)的相应位置上有许多小圆孔,外管(21)的上、下两端刚好分别穿过上花板(6)上的一个小圆孔和下花板(5)上的一个小圆孔,并分别同上花板(6)和下花板(5)焊接在一起,在顶花板(7)和底花板(8)的相应位置上有一些更小的圆孔,内管(22)的上、下两端刚好分别穿过顶花板(7)上的一个小圆孔和底花板(8)上的一个小圆孔,并分别同顶花板(7)和底花板(8)焊接在一起。
2.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的冷凝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外管的外表面(3)和内管的内表面(4)上有一些拉出的槽或焊上的金属条(平行于中心线)。
3.按照权利要求
1或2所述的冷凝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外管的内表面(1)和内管的外表面(2)是多孔性传热面。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低温技术和化工技术,是现有管式冷凝蒸发器的改进。由单层光滑管改为经过强化了的双层套管,大大提高了传热效率,从而可以缩小整个冷凝蒸发器的尺寸;用在空气分离装置中,其温差可减到1.8K以下。套管式冷凝蒸发器的成本显著地低于现有的钣式冷凝蒸发器,可适用于大、中、小型的各种混合气体分离装置,大、中、小型的各种厂家都能生产。由于温差的降低,整个装置的电耗显著地低于现有的管式和钣式冷凝蒸发器。
文档编号F25J5/00GK86200767SQ86200767
公开日1987年6月10日 申请日期1986年1月27日
发明者钱鸿章 申请人:西安交通大学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