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器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444164阅读:来源:国知局
二总管25、连接管22、热管背板21入口进入热管背板21。
[0050]所述第二制冷剂的循环路径:
第二制冷剂经第三出口、第二入口进入所述换热器1,然后通过第二分流装置。自第二分流装置流入第二管路132,经蛇形管路循环后流向第二合流装置,在第二管路132流动过程中完成与第一管路135中第一制冷剂换热。第二制冷剂依次通过第二合流装置,第二出口,第三入口进入冷源模组。
[0051]冷空气,当室外气温较低具备换热能力,轴流风机将自然冷空气吹向换热器1,实现与第一管路135中第一制冷剂的换热。
[0052]在安装过程中,所述换热器I第一管路135和第二管路132需同时打压,防止所述换热管13因所述第一管路135和所述第二管路132之间存在较大压力差而发生变形。
[0053]实施例二
图8为示出了本发明冷源模组为压缩机冷源模组4的数据中心热管背板制冷系统。本实施例包括压缩机冷源模组4、设置于室外的换热器I以及室内工作模组2组成。
[0054]所述压缩机冷源模组4为现有技术常见的制冷模组,具体工作原理和连接形式不再详细描述。
[0055]在本发明提供的与压缩机冷源模组4相连的数据中心热管背板制冷系统中,所述压缩机冷源模组4并联设置有定频压缩机41和变频压缩机42,如此并联设置在保证功率要求的前提下,可实现制冷量调节,提高了适应负荷变化能力,并有效地达到节能的目的。
[0056]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制冷剂采用氟利昂,所述第二分流装置采用分液头组件。
[0057]具体工作原理为:
在温度很低时,所述制冷系统可完全利用自然冷风进行冷却循环。此时,所述冷源模组关闭,所述第一制冷剂在该换热器I中与自然冷风进行换热,并且该制冷系统可通过调节轴流风机的转速进行冷量的调整,达到更高的节能效果;
在温度较低,自然冷源不够的情况下,所述制冷系统部分开启冷源模组,此时,所述第一制冷剂在所述换热器I中同时与自然冷风和所述第二制冷剂进行换热。所述轴流风机调至高转速下运行,用以辅助制冷,进而达到充分利用自然冷源减小压缩机制冷系统运行功率进而达到节能目的;
在温度较高,该制冷系统仅依靠冷源模组进行冷却。此时,所述第一制冷剂在所述换热器I中仅与所述第二制冷剂进行换热。所述轴流风机通过提高空气的流动性,进而提高冷源模组和工作模组2之间的热交换率。
[0058]另外,该制冷系统还可根据工作模组2的供液温度对风机12转速自动调节,达到防凝露和节能的目的。
[0059]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数据中心热管背板21的制冷系统所采用的冷源形式可为冷冻水模组3,也可以是压缩机冷源模组4,冷源形式灵活,方便各类机房使用。
[0060]IDC机房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在室外环境温度低的情况下停止室外主机直接开启热管单元的风机12实现热管系统换热。有效降低机房空调冷却系统能耗,为降低机房PUE (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数据中心总设备能耗/IT设备能耗)值做出有益贡献。
[0061]请参考图6和图8,其中标阴影部分和无阴影部分系统相互独立,分别与所述换热器I相互对应。并且冷冻水系统或压缩机冷冻模组均设置有独立备份。如此设计可提高数据中心的安全性,并且便于数据中心制冷设备的检修和维护。
[0062]本发明以数据中心为应用场合介绍该制冷系统的实际应用,但本发明不限于该数据中心这一种应用场合。
[0063]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主权项】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根换热管(13),所述换热管(13)由隔离结构分为并行的两条管路,分别为第一制冷剂通过的第一管路(135)和第二制冷剂通过的第二管路(132);还包括位于所述换热管(11)外侧的箱体(11),所述箱体(11)上安装有风机(12),所述风机(12)的出风方向背向所述换热管(13)的管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13)为套管结构,其内管为所述第二管路(132),该内管外壁与外管之间的环形管路为所述第一管路(13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复数根并列设置的换热管(13),该换热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管路(135)两端相连通的第一分流装置和第一合流装置,以及与所述第二管路(132)两端相连通的第二分流装置和第二合流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成排设置,该换热器包括至少两个平行设置的换热管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装置和所述第一合流装置分别为第一分流汇管(134)和第一合流汇管(136);每个所述换热管排的换热管两端均设置有所述第一分流汇管(134)和所述第一合流汇管(136);在起始侧,所述换热管(13)外壁与相应汇管的管壁密封连接,在结束侧,所述第二管路(132)外壁与相应汇管的管壁密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任一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流装置与所述第二合流装置分别与两个换热管排中的所述第二管路(132)相连通,其他所述换热管排中所述第二管路(132)的端部通过弯管结构(138)组成所述第二制冷剂的循环回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流装置/所述第二合流装置为分液头组件,所述分液头组件包括分液头以及连接分液头和第二管路的管路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流装置与所述第二合流装置为汇管结构,分别为第二分流汇管和第二合流汇管,所述第二管路(132)的两端穿过所述第一分流汇管(134)和所述第一合流汇管(136),起始排的所述第二管路(132)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二分流汇管上,结束排的所述第二管路(132)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二合流汇管上,其他换热管排中所述第二管路(132)的端部通过弯头结构组成第二管路的循环回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13)为方形或圆形管状结构,其内设置有分割板将该换热管(13)分为并行的所述第一管路(135)和所述第二管路(132)0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设置所述换热管(13)外侧套有翅片(14)。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多片叠加的翅片本体,该翅片本体相应换热管位置开设有二次翻边孔,所述换热管(13)与所述翅片本体通过胀接形式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1)与所述风机(12)相对的侧面设置有开口结构,该箱体(11)其余侧面密封。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至少一根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由隔离结构分为并行的两条管路,分别为第一制冷剂通过的第一管路和第二制冷剂通过的第二管路;还包括位于所述换热管外侧的箱体,所述箱体上安装有风机,所述风机吸风工作,其出风方向远离所述换热管的管壁。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直接利用热管原理实现换热器与自然冷风的换热,从而实现自然冷风对第一制冷剂所对应的冷却设备的降温。如此设计代替现有技术外置干冷器的设计方案,结构更加简单,成本更低;并且由于减少了中间环节,热传递效率增加,有效地降低系统能耗。
【IPC分类】F25B41-00, F25B39-00
【公开号】CN104764254
【申请号】CN201510108286
【发明人】郎铁军, 王孟伟, 邹坤坤, 刘安全
【申请人】广东海悟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8日
【申请日】2015年3月12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