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流器、换热器及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455859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分流器、换热器及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空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分流器、换热器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0002]分流器内气液两相流体的流动状态对分液均匀性有重要影响。由于制冷剂经过节流装置后,管内制冷剂为气液混合物,流动比单相气体或单相液体复杂;同时在重力、干度、速度等条件影响下,气液两相呈现不同的流动状态,现有分流器技术对气液两相流的分配性能较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0003]I)对气液两相制冷剂分配均匀性较差,特别是变频空调、定频变工况运行、部分负荷条件下时,导致蒸发器各管路换热效率差别较大,总体换热效率低;
[0004]2)对气液两相制冷剂分配稳定性较差,特别是变频空调、定频变工况运行、部分负荷条件下时,导致蒸发器热效率不稳定,空调能力和性能波动较大。
[0005]3)对安装角度比较敏感,即安装角度不同时,分流器的分液均匀性和稳定性有较明显差别,换热器效率和稳定性较差,空调性能波动较大。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提高分流均匀性和稳定性的分流器、换热器及空调器。
[000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流器,包括进气管和分流头,分流头上设置有多个分流支管,进气管和分流头密封连接并在二者内部形成混流腔,混流腔内部具有混流的螺旋混流装置。
[0008]进一步地,螺旋混流装置为螺旋体,螺旋体设置在混流腔中;螺旋体的外周面上设置有螺旋混流槽,螺旋混流槽的轴线沿进气管的进气方向延伸。
[0009]进一步地,螺旋体朝向进气管的端部设置有导流结构。
[0010]进一步地,螺旋混流装置为设置在进气管和/或分流头内周面上的螺旋混流槽,螺旋混流槽的轴线沿进气管的进气方向延伸。
[0011]进一步地,螺旋混流槽为多头螺旋槽。
[0012]进一步地,螺旋混流槽的螺旋升角为α,其中10° < α < 45°。
[0013]进一步地,螺旋体的开槽截面积为Α,分流器的体积流量为Q,其中,5m/s〈Q/A〈15m/s。
[0014]进一步地,螺旋体的朝向分流支管的端部与分流支管的入口端之间形成分流室。
[0015]进一步地,分流室的长度为L,混流腔的直径为D,其中,1/2D〈L〈2D。
[0016]进一步地,螺旋体的朝向进气管的端部与进气管的出口端之间形成进气室。
[0017]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前述的分流器。
[0018]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前述的换热器。
[0019]根据本发明的分流器、换热器及空调器,通过在混流腔内部设置螺旋混流装置,气液两相混合流体在流经螺旋混流装置过程中,能够产生强烈旋转流动,使气液两相混合更均匀;同时,气相、液相流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能够有效减弱重力对气液两相流体的影响,提高了分流器的分流均匀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0]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1]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分流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分流器的轴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分流器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4a是根据本发明的螺旋体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4b是根据本发明的螺旋体的第一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5a是根据本发明的螺旋体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5b是根据本发明的螺旋体的第二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0、进气管;11、进气室;20、螺旋体;21、螺旋混流槽;30、分流头;31、分流室;32、
分流支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0031]如图1至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分流器,包括进气管10和分流头30,分流头30上设置有多个分流支管32,进气管10和分流头30密封连接并在二者内部形成混流腔,混流腔内部具有混流的螺旋混流装置。本发明通过在混流腔内部设置螺旋混流装置,气液两相混合流体在流经螺旋混流装置过程中,能够产生强烈旋转流动,使气液两相混合更均匀;同时,气相、液相流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能够有效减弱重力对气液两相流体的影响,提高了分流器的分流均匀性和稳定性。
[0032]结合图1至3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螺旋混流装置为螺旋体20,螺旋体20设置在混流腔中,并使螺旋体20朝向进气管10的一端与进气管10之间形成进气室11,螺旋体20朝向分流头30的一端与分流头30之间形成分流室31。螺旋体20的外周面上设置有螺旋混流槽21,螺旋混流槽21的轴线方向沿进气管10的进气方向。在第一实施例中,螺旋体20装配工艺简单,不需焊接,可以与进气管10和分流头30间隙配合、过盈配合、过渡配合等。
[0033]结合图2所示,螺旋体20的底部与分流支管32的入口端之间的距离为L,混流腔的直径为D,即分流室31的直径为D,长度为L。优选地,1/2D〈L〈2D,分流室31在竖直方向上具有足够空间,使得从螺旋混流槽21中喷出的气相、液相流体能够在分流室31中充分混合,保证混合均匀度。
[0034]根据不同的需要,螺旋混流槽21的槽形可以是矩形,也可以为弧形,当然,根据需要,还可以设置为其他形状,如楔形、梯形等。在图4a和图4b中,螺旋混流槽21的槽形为弧形,在图5a和图5b中,螺旋混流槽21的矩形。根据不同的需要,螺旋混流槽21可以为右旋螺旋槽,也可以为左旋螺旋槽。
[0035]优选地,螺旋混流槽21可以为多头螺旋槽,设置为多头螺旋槽,可以形成多个螺旋流通通道,从而更进一步提高混流效果,使气液两相流通混合更均匀,在一定的程度上,设置为多头螺旋槽,还可以增大流通面积。
[0036]结合图4a、4b和图5a、5b所示,螺旋混流槽21的螺旋升角α的角度越小,旋流效果越好,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螺旋升角α过小,会导致流速降低,压降增大。综合考虑旋流效果和流速,螺旋升角α较优选地范围为10° < α <45°。
[0037]结合图1至5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分流器的工作原理:
[0038]系统中的制冷剂经过节流装置后,管内制冷剂变为气液两相混合状态,气液两相混合制冷剂通过进气管10进入进气室11,再通过螺旋混流槽21,使流体产生旋转流动,为了减小流体对螺旋体20的冲击,可以在螺旋体20朝向进气管10的端部设置有导流结构,即通过导流结构将从进气管10中进入进气室11的制冷剂导入到螺旋混流槽21中。导流结构可以设置为导流锥、导流曲面、导流斜面等可以减小冲击的结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