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道回流式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43395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隔道回流式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水养殖用过滤池,特别是隔道回流式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海水养殖过滤池结构由池体、进水口、出水口、池底部过滤层组成,过滤层一 般为铺设有鹅卵石、细碎石组成,从海里抽取的海水由进水口从过滤池上方注入池体,经过 过滤层,而后由池底部出水口管道引入蓄水池,蓄水池一般由池体、进水口、出水口组成,它 的作用仅在于将经过滤池的海水放在池中储存备用。普遍使用的带过滤层的过滤池其作用主要是将海水中的海砂、杂物过滤阻挡在鹅 卵石、碎石之上或之中,但是海砂细小,而鹅卵石、碎石间隙较大,海砂往往侵入这些间隙 中,甚至流经间隙随海水进入蓄水池;其次,海砂掺入这间隙产生堵塞,影响过滤速度;其 三,这种过滤层用一段时间必须取出鹅卵石、碎石进行清洗或更换,劳力浪费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隔道回流式过滤装置。本发明的方案是装置由溢流池、过流池、回流池组成,溢流池上方设置有进水口, 溢流池与过流池左侧壁上部设置互通溢流管;过流池底部右侧壁处设置有流道槽,该流道 槽为长通槽式,通槽两端为池壁;回流池位于过流池下方,回流池内设置有若干对溢流墙、 回流墙,溢流墙与回流墙间隔互为相邻;溢流墙两侧边及底边分别与回流池两侧壁、池底为 连体结构,溢流墙顶边高度略低于回流池池顶;回流墙两侧边及顶边分别与回流池两侧壁、 池顶为连体结构,回流墙底边略高于回流池池底;回流池右边第一道溢流墙与右池壁之间 的上方正对着过流池的流道槽,其墙与壁间距略大于流道槽宽度,回流池左侧壁上部设置 有出水溢流道,该出水溢流道高度低于溢流墙高度;回流池出水溢流道与蓄水池上方入水 □连通。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通过来水沉淀溢流法降低流速,形成过流初步泥沙沉 淀,再经过过流形成缓流进入回流池,再经过多道S形溢流,使泥沙沉淀于池底,其过滤效 果大为提高,池底清洗也直接简化。


附图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结构包括水池池体,其特征在于装置由溢流池(2)、过流池(7)、回流池 (10)组成,溢流池(2)上方设置有进水口(1),溢流池(2)与过流池(7)左侧壁上部设置互 通溢流管(6),过流池(7)底部右侧壁处设置有流道槽(5),该流道槽(5)为长通槽式,通槽 两端为池壁;回流池(10)位于过流池(7)下方,回流池(10)内设置有若干对溢流墙(8)、回流墙(9),溢流墙⑶与回流墙(9)间隔互为相邻;溢流墙⑶两侧边及底边分别与回流 池(10)两侧壁、池底为连体结构,溢流墙⑶顶边高度略低于回流池(10)池顶;回流墙(9) 两侧边及顶边分别与回流池(10)两侧壁、池顶为连体结构,回流墙(9)底边略高于回流池 (10)池底;回流池(10)右边第一道溢流墙(8)与右池壁之间的上方正对着过流池(7)的 流道槽(5),其墙与壁间距略大于流道槽(5)宽度,回流池(10)左侧壁上部设置有出水溢流 道(4),该出水溢流道(4)高度低于溢流墙⑶高度;回流池(10)出水溢流道⑷与蓄水 池(11)上方入水口连通。溢流池(2)的溢流管(6)为若干个等高度并排的若干个管道,溢流管道总流量截 面面积大于溢流池(2)进水口(1)流量截面面积。过流池(7)流道槽(5)总流量截面面积大于溢流池(2)溢流管(6)总流量截面面 积。 溢流池(2)来水进入池中,必须自左至右从右壁上部溢流管(6)溢出才能进入过 流池(7),但溢流管(6)水流速比水泵来水流速小得多,因此过流池(2)起着降低流速的作 用,流速降低也使流砂易于沉底,因为速度降低,流沙动能也降低,因而起着降速沉淀作用。过流池(7)是使从溢流管(6)的来水先垂直落差进入池底,再平铺展开,从长通槽 式流道槽(5)漫流入回流池(10),因为流道槽(5)截面比溢流管(6)截面大得多,因而大为 降低进入回流池(10)的水流速,起到缓冲降速的作用。回流池(10)作用是使进来的低流速水进入一道道隔间,一道道地回流爬上溢流 墙(8),从墙顶漫入下一道回流墙(9),反复上下行流,使比重大的砂子无法经历多道爬坡, 自然沉淀在池底。三池组合降流速、沙沉淀的溢流法,其过滤效果得到极大提高。
权利要求
一种隔道回流式过滤装置,包括水池池体,其特征在于装置由溢流池(2)、过流池(7)、回流池(10)组成,溢流池(2)上方设置有进水口(1),溢流池(2)与过流池(7)左侧壁上部设置互通溢流管(6),过流池(7)底部右侧壁处设置有流道槽(5),该流道槽(5)为长通槽式,通槽两端为池壁;回流池(10)位于过流池(7)下方,回流池(10)内设置有若干对溢流墙(8)、回流墙(9),溢流墙(8)与回流墙(9)间隔互为相邻;溢流墙(8)两侧边及底边分别与回流池(10)两侧壁、池底为连体结构,溢流墙(8)顶边高度略低于回流池(10)池顶;回流墙(9)两侧边及顶边分别与回流池(10)两侧壁、池顶为连体结构,回流墙(9)底边略高于回流池(10)池底;回流池(10)右边第一道溢流墙(8)与右池壁之间的上方正对着过流池(7)的流道槽(5),其墙与壁间距略大于流道槽(5)宽度,回流池(10)左侧壁上部设置有出水溢流道(4),该出水溢流道(4)高度低于溢流墙(8)高度;回流池(10)出水溢流道(4)与蓄水池(11)上方入水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道回流式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溢流池(2)的溢流 管(6)为若干个等高度并排的若干个管道,溢流管道总流量截面面积大于溢流池(2)进水 口(1)流量截面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道回流式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过流池(7)流道槽 (5)总流量截面面积大于溢流池(2)溢流管(6)总流量截面面积。
全文摘要
一种隔道回流式过滤装置,涉及海水养殖用过滤池。特征在于装置由溢流池、过流池、回流池组成,溢流池上方设有进水口,溢流池与过流池设互通溢流管;过流池设有流道槽;位于过流池下方的回流池内设有若干对互为相邻的溢流墙、回流墙;溢流墙两侧边及底边分别与回流池两侧壁、池底为连体结构,溢流墙顶边高度略低于回流池池顶;回流墙两侧边及顶边分别与回流池两侧壁、池顶为连体结构,回流墙底边略高于回流池池底;回流池右边第一道溢流墙与右池壁之间的上方正对流道槽,回流池左侧壁上部溢流道低于溢流墙高度;回流池出水溢流道与蓄水池入水口连通。优点在于通过沉淀溢流法降低流速,经过多道S形溢流,使泥沙沉淀于池底。
文档编号C02F1/00GK101817565SQ20101013789
公开日2010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日
发明者柯才焕, 陈妙祥, 陈胜平, 骆轩 申请人:宁德市海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