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16304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污泥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化处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污泥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树脂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树脂的原材料(即污泥)进行输送及抽取操作。然而,在传统的污泥处理过程中,需要多个泵对污泥分别进行处理。例如,当需要对污泥进行压缩过滤时,需要一个泵进行抽取,当需要将污泥输送至污水泥中时,需要另增加一个泵对污泥进行抽取并通过管道进行输送。多个泵体单独或同时工作时,不仅噪音大,并且还占用生产车间的大量空间,在设备上投入的成本也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生产设备投入较低的一种污泥处理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泥处理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污水池和一用于存储污泥并向污水池补泥的污泥池,还包括用于抽泥的螺杆泵和对多余的污泥进行压缩过滤的压滤机,螺杆泵一端与所述污泥池连通,另一端通过一个三通管分别与由第一阀门控制开启/关闭的压滤机、由第二阀门控制开启/关闭的污水池连
ο作用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方案,所述每一污水池的入口处设有一控制其开启/关闭的第三阀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是螺杆泵通过三通管与压滤机和污水池连通,当污泥池中的泥较多时,可以通过压滤机进行压缩过滤,而需要对污水池进行补泥时,则向污水池输送污池。在上述两个过程中,仅需要一个螺杆泵提供动力,不仅使污泥的处理装置结构更加紧凑,并且节约了购置其他动力设备的成本。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污泥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树脂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原材料,即一定湿度的污泥进行处理。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污泥处理装置结构,包括污水池10、污水池20、污水池30和污泥池40, 污泥池40用于存储污泥并向污水池10、20、30补泥,还包括螺杆泵60和压滤机50,螺杆泵 60用于向污泥池40抽泥,压滤机50对多余的污池进行压缩过滤,螺杆泵60 —端与污泥池 40可以采用不锈钢管连通,另一端通过一个三通管70分别与压滤机50和污水池10、20、 30可以采用不锈钢管连通,压滤机50由第一阀门80控制开启或关闭、污水池10、20、30由第二阀门82控制开启或关闭的。每一个污水池10、20、30可以分别单独设置一个第三阀门 84、86、88控制向污水池10或20或30输送污泥。以上所述的污水池10、20、30在数量上根据树脂的生产量进行设置,不限于图1中所述的污水池10、20、30,可以是至少一个污水池。污泥池40的数量在此也不做限制。如图1所示,当污水池10或20或30需要补充污泥时,第二阀门82开启,第一阀门80关闭,螺杆泵60从污泥池40中抽出污泥向污水池10或20或30中输送,如果其中一部分污水池10或20或30中不需要污泥时,只需要关闭与之相对应的第三阀门84或86或 88即可。当污水池10、20、30中暂时不需要污泥,但污泥池40中的污泥过量时,此时,关闭第二阀门82,开启第一阀门80,螺杆泵60从污泥池40中抽出污泥向压滤机50输送,压滤机50对污泥进行压缩过滤并保存。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污泥处理装置并不仅限于树脂生产工艺,其他有相同或相似需求的行业,也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范围。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依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污泥处理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污水池和一用于存储污泥并向污水池补泥的污泥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抽泥的螺杆泵和对多余的污泥进行压缩过滤的压滤机,螺杆泵一端与所述污泥池连通,另一端通过一个三通管分别与由第一阀门控制开启/关闭的压滤机、由第二阀门控制开启/关闭的污水池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污水池的入口处设有一控制其开启/关闭的第三阀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泥处理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污水池和一用于存储污泥并向污水池补泥的污泥池,还包括用于抽泥的螺杆泵和对多余的污泥进行压滤的压滤机,螺杆泵一端与所述污泥池连通,另一端通过一个三通管分别与由第一阀门控制开启/关闭的压滤机、由第二阀门控制开启/关闭的污水池连通。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取得的有益效果是螺杆泵通过三通管与压滤机和污水池连通,当污泥池中的泥较多时,可以通过压滤机进行压缩过滤,而需要对污水池进行补泥时,则向污水池输送污池。在上述两个过程中,仅需要一个螺杆泵提供动力,不仅使污泥处理装置结构更加紧凑,并且节约了购置其他动力设备的成本。
文档编号C02F11/12GK202072595SQ201120164229
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3日
发明者崔北永, 林能枝 申请人:漳州亚邦化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