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气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19380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气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是对水气提装置的改进,尤其涉及一种提升高度大、输送流量稳定、噪音小,且不容易堵塞的水气提升装置。
背景技术
环保水处理中,处理过程有各类流体需提升输送,例如废水生物处理工艺中活性污泥输送或回流。其中一种提升输送采用气力提升。气力提升,是利用升液管内外液体密度 差而使流体得到提升,它结构简单、管理方便、投资及运行费用少;并且在输送活性污泥时,有利于提高污泥溶解氧和保持其活性(不破坏污泥絮凝体,保持污泥固有特性),为环保水处理所常用。现有气力提装置,供气形成气水混合液基本都是采用气嘴或穿孔管或条缝供气(图 1、2),如中国专利 CN2479270、CN201358189、CN2407002、CN200958068 等,均是采用孔供气。此供气主要不足是使得供气气泡大,上升浮力大,气泡在水中停留时间短,溶气相对较少,使得提升管内外液体密度差相对较小,提升高度受到限制;其次,急速上升的大气泡带动流体提升,使得水、气与提升管道不断摩擦、碰撞,既会造成流量输送不稳定,又会增大噪音大。再就是,提升污泥或泥浆通常为间歇运行,间歇运行极易造成污泥沉积、固化,容易使供气气嘴和气孔堵塞,增加了维护工作量,因而实际在提升污泥或泥浆时,较少选用,但采用泵输送,又不利于污泥活性保持。上述不足仍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实用新型内容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提升高度大、输送流量稳定、噪音小,且不容易堵塞的水气提装置。实用新型目的实现,主要改进是在提升管内设置左旋与右旋交替组合的双螺旋,形成对气水混合流体多次旋混,及对气泡切割,从而大大减小气泡直径,并可溶入更多气体,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实现实用新型目的。具体说,实用新型水气提装置,包括提升管、下部向提升管内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提升管内有左旋与右旋交替组合的双螺旋段。实用新型气提装置,在提升管内增设左旋与右旋交替组合的双螺旋(一节左螺旋一节右螺旋交替,叶片旋转相错90° ),作用类似化工管道混合器,螺旋正反转交替,气水混合液通过双螺旋叶片,不仅有利于形成紊流,使气液充分混合,而且经过流动分割、径向混合、反向旋转,气、水不断激烈掺混扩散,使得气泡进一步被切割成更小气泡,可以溶入更多气体,气水混合密度更小,从而增加了提升高度,并可进一步提高空气利用率。双螺旋段,一种较好是设置在提升管水面以下。此外。为进一步提高溶气效率,向提升管内供气装置较好采用膜片式微孔供气装置,设置在提升管下部管内。微孔供气气极泡小,极大增加了空气和输送流体的接触面积,而且极大提高了微气泡在水中停留时间,从而能溶入更多空气,不仅提高了空气利用率,而且因溶入气体多降低了气水混合液的密度,从而提高了气升力;同时还消除了大气泡带来的流量输送不稳定及噪音大的缺点;并且膜片式微孔供气,在停止供气后,膜片依弹性恢复,微孔得到收缩,因而具有停气能自动封闭气孔功能,停气后封闭供气孔,从而防止污泥堵塞曝气孔。膜片式微孔供气装置,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盘式、球式,管式等,一种较好为采用竖置管式。提升装置进水口还可以设置滤网罩,可以起到对进水过滤作用,防止输送流体中大颗粒或纤维状杂质进入堵塞或缠绕装置内部构件。滤网罩一种较好采用半球形滤网,可以提供较大过滤面积,并使得在有小量堵塞情况下,仍能满足进水量要求。提升装置底部还可以设置止回阀(单向阀),在停止气提后止回阀截止,在提升沉淀池污泥时,可以有效防止气提装置供气中断或提升高度超过设计要求时,提升污泥发生倒流从底部翻出,造成对沉淀池底部污泥扰动,影响沉淀出水效果。实用新型水气力提升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由于在气提管内增设左旋与右旋交替组合的双螺旋段,螺旋正反转交替,气水混合液通过双螺旋叶片,不仅有利于形成紊流,使气液充分混合,而且经过流动分割、径向混合、反向旋转,气、水不断激烈掺混扩散,使得气泡进一步被切割成更小气泡,可以溶入更多气体;此外,供气装置采用膜片式微孔供气装置,不仅产生气泡细小且均匀,可以在提升液中溶入更多空气,更是极大提高了空气利用率,并使得气水混合液密度更低。经试验对比分析,同等供气条件下,提升同一种流体,比普通穿孔供气提升高度可增加209^30%。并且气泡细小提升流量稳定,装置震动小,使气提噪音有较大降低。此外,膜片曝气还具有停气自封闭孔功能,不会产生供气孔堵塞问题。底部的止回阀,用于污泥和泥浆提升,还有效防止停气或提升高度超过设计时提升液体倒流,造成对沉淀池底部污泥扰动,影响沉淀出水效果。以下结合二个示例性实施例,示例性说明及帮助进一步理解实用新型实质,但实施例具体细节仅是为了说明实用新型,并不代表实用新型构思下全部技术方案,因此不应理解为对实用新型总的技术方案限定,一些在技术人员看来,不偏离实用新型构思的非实质性增加和/或改动,例如以具有相同或相似技术效果的技术特征简单改变或替换,均属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图I为现有技术一种水气提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另一种水气提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用新型一种水气提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用新型另一种水气提装置结构不意图。图5为实用新型再一种水气提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I :参见图3,实用新型水气提升装置,包括提升管1,下部壁面有进气细条缝5,底部段为扩大喇叭口 4,进气细条缝位置外周有气室3及连接进气管2,提升管液面下有左旋与右旋交替组合的双螺旋段6。实施例2 :参见图4,水气提升装置,包括提升管1,底部扩大喇叭口 4,进气管2 —端有气嘴7伸入喇叭口 4,提升管液面下有左旋与右旋交替组合的双螺旋段6。实施例3 :参见图5,水气提升装置,包括提升管1,提升管I液面下有左旋与右旋交替组合双螺旋段6,下部有扩大的气液混合室9,上下段呈渐变连接,膜片式微孔供气装置设置在气液混合室9中,膜片式微孔供气装置为竖置橡胶膜管式微孔供气管8,曝气管外接供气管2,下部有止回阀10,底面有半球形滤网11。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本专利构思及具体实施例启示下,能够从本专利公开内容及常识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一些变形,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意识到也可采用其他方法,或现有技术中常用公知技术的替代,以及特征的等效变化或修饰,特征间的相互不同组合,例如提升管截面形状,管长度改变,向提升管内供气方式的改变,膜片微孔曝气器形式的改变,等等的非实质性改动,同样可以被应用,都能实现本专利描述功能和效果,不再一一举例展开细说,均属于本专利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水气提装置,包括提升管、下部向提升管内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提升管内有左旋与右旋交替组合的双螺旋段,供气装置为膜片式微孔供气装置,设置在提升管下部管内。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水气提装置,其特征在于双螺旋段设置在提升管水面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水气提装置,其特征在于提升管下部有扩大的气液混合室,膜片式微孔供气装置设置在气液混合室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水气提装置,其特征在于膜片式微孔供气装置为竖置管式微孔供气管。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水气提装置,其特征在于水气提装置底部有止回阀。
6.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水气提装置,其特征在于水气提装置底面有滤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水气提装置,其特征在于滤网呈半球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气提装置,包括提升管、下部向提升管内供气装置,提升管内有左旋与右旋交替组合的双螺旋段,供气装置为膜片式微孔供气装置,设置在提升管下部管内。螺旋正反转交替,气水混合液通过双螺旋叶片,不仅有利于形成紊流,使气液充分混合,而且经过流动分割、径向混合、反向旋转,气、水不断激烈掺混扩散,使得气泡进一步被切割成更小气泡,可以溶入更多气体;此外,供气装置采用膜片式微孔供气装置,产生气泡细小且均匀,更是可以溶入更多空气,使得气水混合液密度更低。经试验对比分析,同等供气条件下,提升同一种流体,比普通穿孔供气提升高度可增加20%~30%。并且气泡细小提升流量稳定,装置震动小,使气提噪音有较大降低。
文档编号C02F3/12GK202482129SQ201120495788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3日
发明者姜犇, 许宜平, 郑涛 申请人:江苏中超环保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