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25120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散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够在下水处理厂等的生物处理槽使用的散气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下水处理厂等的生物处理槽中使用散气装置。散气装置广泛采用将设置在支撑体上的橡胶制的弹性膜通过固定部件固定的结构。由于在散气装置运转时,橡胶制的弹性膜上施加有较大的压力,因此,通过前述固定部件固定时的固定强度变得重要。在特开平6-71288号公报的扩散器中,使膜片橡胶3的周端部向下弯曲而将剖面形成为=I字状,利用橡胶的弹性将膜片橡胶3的周端部从外侧嵌合于保持器I的周端面,并组装固定不锈钢制的带4 (段落编号0007、图I)。在特开2004-313938号公报的散气装置中,散气膜3的四个边缘部和基板2的四个边缘部通过衬垫固定于金属制的框体4 (段落编号0026、图I)。在特开2006-150268号公报中,使用具备板状主体部31、弹性膜32的板状膜片散气体,板状主体部31自身形成为能够在厚度方向上装夹弹性体膜32的结构(段落编号0011、图 I、图 3)。以往,虽然使用带和框等固定具作为固定支撑体和弹性膜的部件,但在散气运转的开始或停止所引起的压力变动持续且反复地作用时,会出现支撑体上的弹性膜的位置偏移、或产生变形(褶皱等)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便是在作为在下水处理厂等的生物处理槽使用的散气装置应用的情况下,也能够持续进行稳定的散气运转,而不会使固定在支撑体上的膜偏移或者变形的散气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技术方案I提供一种散气装置,在该散气装置中,设置在具备空气供给口的平板状支撑体上的弹性多孔体的周边通过框体固定,其中,所述平板状支撑体具有沿周边形成的、各自独立的多个突起部,所述弹性多孔体具有沿周边并在厚度方向上贯通而形成的、各自独立的多个固定孔,所述框体具有沿周边形成的、各自独立的多个凹部,所述平板状支撑体的突起部具有与所述弹性多孔体的固定孔的长度和所述框体的凹部的深度的合计值同等程度的长度,所述平板状支撑体、所述弹性多孔体和所述框体通过使所述平板状支撑体的突起部贯通所述弹性多孔体的固定孔并嵌入到所述框体的凹部中而形成为一体。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技术方案2提供一种散气装置,在该散气装置中,设置在具备空气供给口的平板状支撑体上的弹性多孔体的周边通过框体固定,其中,[0016]所述平板状支撑体具有沿周边形成的、各自独立的多个凹部,所述弹性多孔体具有沿周边并在厚度方向上贯通而形成的、各自独立的多个固定孔,所述框体具有沿周边形成的、各自独立的多个突起部,所述框体的突起部具有与所述弹性多孔体的固定孔的长度和所述平板状支撑体的凹部的深度的合计值同等程度的长度,所述平板状支撑体、所述弹性多孔体和所述框体通过使所述框体的突起部贯通所述弹性多孔体的固定孔并嵌入到所述平板状支撑体的凹部中而形成为一体。作为固定所述平板状支撑体、所述弹性多孔体和所述框体的部件,本实用新型的散气装置具有所述平板状支撑体或所述框体所具有的突起部或凹部与所述弹性多孔体的固定孔的组合。本实用新型的散气装置通过使所述突起部穿过所述固定孔并将该突起部嵌入到所述凹部中来实现结合固定。另外,使用能够自由拆装的螺栓作为突起部的一部分,使用在内部具有螺纹的部件作为与螺栓对应的凹部,通过将螺栓旋入到凹部中来进一步提高固定强度。本实用新型的散气装置还能进一步同时使用其他固定部件来从周边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的散气装置能够在散气运转的开始或停止所引起的压力变动持续且反复地作用时,防止支撑体上的弹性多孔体的位置偏移或产生变形(皱纹等)。

图I为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散气装置的组装方法的立体图(或者为用于说明分解状态的立体图)。图2为表示图I中所用的框体的结构的宽度方向剖视图。图3为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散气装置的组装方法的部分侧视图。图4为用于说明在图3的状态下组装之后的散气装置的部分侧视图(包括一部分剖视图)。图5为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散气装置的组装方法的部分侧视图(包括一部分剖视图)。 图中的符号I表示散气装置,10表示平板状支撑体,14表示突起部,20表示弹性多孔体,22表示固定孔,30表示框体,34表示凹部,41 44表示固定具。
具体实施方式
(I)第一实施方式利用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散气装置。图I所示的散气装置I包括平板状支撑体10、弹性多孔体20、以及框体30。[平板状支撑体10]平板状支撑体10用于在承载弹性多孔体20的状态下支撑该弹性多孔体20,该平板状支撑体10在图I中显示为四边形(长方形),但也可以形成为正方形、圆形等所需要的形状。[0037]支撑体10的大小及形状设计为与弹性多孔体20的大小及形状相同。支撑体10的材质可以设计为金属、合成树脂、陶瓷、或它们的复合材料等。支撑体10在中心部具有用于通过空气供给管与外部的空气源(氧气源)连接的空气供给口 12。支撑体10具有底面11和沿其四边形成的、比底面11厚度大的厚壁部13。支撑体10也可以不形成厚壁部13,而由整体为相同厚度的底面11构成。在厚壁部13上,形成有各自独立的多个突起部14。 突起部14的形状可以设计为圆柱状、圆柱状但顶端部带有圆形的形状、圆柱状但顶端部成圆锥状的形状、圆锥状、圆锥状但顶端部带有圆形的形状、棱锥状、或三棱锥状等。多个突起部14优选全部保持相等的间隔而形成,但位于拐角部分的突起部14的间隔也可以不同。例如,如果支撑体10为边长500mm的正方形,那么相邻的突起部14之间具有优选为5. 0 20. Omm的间隔,更优选为8. 0 10. Omm的间隔。无论支撑体10是长方形还是圆形,优选在长度(圆周)500mm的范围内以前述间隔形成突起部。例如,如果支撑体10为边长500mm的正方形,那么突起部14的外径优选为I. 5 2. 5mm的范围。如图5所示,可以将多个突起部14中的一部分设计为能够自由拆装的螺栓15。当设计为螺栓15时,优选在支撑体10的对应于螺栓的头15a的部分形成相应形状的凹陷,以使得螺栓15的头15a不会从支撑体10的表面突出。对于将多个突起部14中的哪个设计为能够自由拆装的螺栓15,则不特别地限定。例如,对于支撑体10的拐角部分,除了优选能够将四角的拐角部分的突起部14设计为螺栓15,或者将各边中间位置的突起部14设计为螺栓15之外,还可以将前述拐角部分和各边中间位置的突起部14同时设计为螺栓15。[弹性多孔体20]弹性多孔体20除了具有沿着四边的周缘部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固定孔22之外,为与通常的散气装置中所使用的橡胶制或弹性材料制的膜相同的部件,例如,可以使用与记载于特开2006-75771号公报和特开2007-38198号公报中的弹性多孔体相同的部件。为了提高强度,弹性多孔体20的沿着形成有固定孔22的四边的周缘部的壁比其他部分厚,但其也可以形成为整体厚度均匀的部件。固定孔22形成为能够使形成于支撑体10上的所有突起部14贯通的数目、位置、和大小。弹性多孔体20在除去形成有固定孔22的周缘部的部分21具有多个微细孔。微细孔的密度优选为每平方米I万个 100万个。弹性多孔体20的厚度优选为0. I 3mm的范围,形成有微细孔的部分21的厚度优选为0. 3 2_的范围。对于厚度,选择能够在运转时根据所施加的空气压力而流畅地散气的厚度。[框体30]框体30用于从上侧挤压固定弹性多孔体20的四边。[0059]框体30的大小及形状确定为与弹性多孔体20的大小及形状相同。框体10的材质可以为金属、合成树脂、陶瓷、或它们的复合材料等。如图2所示,框体30具有不与弹 性多孔体20接触的上表面部31、与弹性多孔体20接触的下表面部32、外侧面33a、和内侧面33b。在下表面部32上,具有各自独立的多个凹部34,并具有沿框体30在周向连续形成的突起35。该突起35的作用如下通过在组装时挤压于弹性多孔体20来提高密封性。框体30从下表面部32、外侧面33a、内侧面33b形成有周向连续的凹陷,弹性多孔体20的形成有固定孔22的周缘部(厚壁部)紧密地嵌入到该凹陷内。凹部34形成为能够使支撑体10上的将弹性多孔体20的固定孔22贯通的所有突起部14嵌入的数目、位置、大小及深度。如图5所示,当将多个突起部14中的一部分设计为能够自由拆装的螺栓15时,对应的凹部35的内部形成有用于旋入螺栓15的螺帽。支撑体10的突起部14的长度被调整为与弹性多孔体20的固定孔22的长度和框体30的凹部34的深度的合计值为同等程度,即,被调整为与前述合计值相同或者稍短。支撑体10的突起部14的外径和框体30的凹部34的内径被调整为能够紧密地嵌入到框体30的凹部34内。弹性多孔体20的固定孔22的内径被调整为与支撑体10的突起部14的外径相同或稍小的程度。[散气装置]如图I、图4所示,使支撑体10的突起部14穿过全部的固定孔22来安装弹性多孔体20,并将从固定孔22突出的突起部14嵌入到框体30的凹部34内,从而使散气装置I形成为一体。弹性多孔体20变为紧密地嵌入到从框体30的下表面部32、外侧面33a及内侧面33b形成的凹陷内的状态。另外,由于框体30的突起35挤压弹性多孔体20的周缘部,因此,能够提高密封性。另外,在散气装置I中,也可以在框体30的下表面部32上形成突起部,在支撑体10的厚壁部13上形成凹部,从而通过与弹性多孔体20的固定孔22组合而使散气装置I形成为一体。如图I、图4所示,从进一步提高固定强度的角度出发,散气装置I可以根据运转时所承受的压力的程度,来利用固定具41 44从厚度方向的两侧将形成为一体的平板状支撑体10、弹性多孔体20及框体30的四周的全部或一部分固定。如图I所示,从提高固定强度的角度出发,优选使用全部的固定具41 44,但也可以使用固定具41、43的组合及固定具42、44的组合中的一个。另外,也可以通过与特开2007-38198号公报的图7 (a)中所示的固定部件31 34相同的部件来固定四角。图I所示的固定具41 44由具有弹性的金属构成,其弹性可以通过调整形状、厚度及材质来付与。固定具41 44是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字母C或与其类似的形状、具有在长度方向上连续的开口部的筒状部件。与字母C类似的形状是指,截面为=I字形或字母U形等。固定具41 44的厚度优选为0. 5 2. Omm的范围。固定具41 44优选由不锈钢、铁、铝等构成。固定具41 44可以通过敲击而变形(即铆接),也可以利用弹簧弹性夹紧。固定具41 44通过将形成为一体的平板状支撑体10、弹性多孔体20及框体30从厚度方向的两侧插入来安装。固定具41 44的开口部的宽度小于形成为一体的平板状支撑体、弹性体及框体 的合计厚度(T),优选为合计厚度(T)的70. 0 95. 0%的范围。并且,在安装上述固定具41 44后,为了提高固定强度,可以通过从外侧敲击上述固定具41 44而使其变形,从而使其与形成为一体的平板状支撑体10、弹性多孔体20及框体30紧密接触。[散气装置I的运转方法]当从与外部的空气源连接的空气供给口 12送风时,如果从侧面观察,受到压力的弹性多孔体20就会像例如专利文献I (特开平6-71288号公报)中的图I的状态、专利文献2 (特开2004-313938号公报)中的图4的状态、专利文献3 (特开2006-150268号公报)中的图3(b)的状态那样近似膨胀为弓形。此时,虽然弹性多孔体20被拉向内侧,但由于散气装置I通过支撑体10的突起部14、弹性多孔体20的贯通孔22、以及框体30的凹部34的组合而形成为一体,因此,弹性多孔体20不会偏移。并且,一旦运动停止,弹性多孔体20便会复原,如果再次开始运动,则弹性多孔体20便会再次近似膨胀为弓形,虽然长时间地重复这一过程,但由于即便持续进行这种运动状态,也能够防止弹性多孔体20的偏移,因此,不会产生褶皱。当根据运转时供给的空气量(空气压)施加更高的压力时,由于能够通过组合固定具41 44来提高强度,因此,弹性多孔体20不会发生偏移,从而不会产生褶皱。
权利要求1.一种散气装置,在该散气装置中,设置在具备空气供给ロ的平板状支撑体上的弾性多孔体的周边通过框体进行固定,其特征在干, 所述平板状支撑体具有沿周边形成且各自独立的多个突起部, 所述弹性多孔体具有沿周边并在厚度方向上贯通形成且各自独立的多个固定孔, 所述框体具有沿周边形成且各自独立的多个凹部, 所述平板状支撑体的突起部具有与所述弹性多孔体的固定孔的长度和所述框体的凹部的深度的合计值同等程度的长度, 所述平板状支撑体、所述弹性多孔体和所述框体通过使所述平板状支撑体的突起部贯 通所述弹性多孔体的固定孔并嵌入到所述框体的凹部内而形成为一体。
2.一种散气装置,在该散气装置中,设置在具备空气供给ロ的平板状支撑体上的弾性多孔体的周边通过框体进行固定,其特征在干, 所述平板状支撑体具有沿周边形成且各自独立的多个凹部, 所述弹性多孔体具有沿周边并在厚度方向上贯通形成且各自独立的多个固定孔, 所述框体具有沿周边形成且各自独立的多个突起部, 所述框体的突起部具有与所述弹性多孔体的固定孔的长度和所述平板状支撑体的凹部的深度的合计值同等程度的长度, 所述平板状支撑体、所述弹性多孔体和所述框体通过使所述框体的突起部贯通所述弹性多孔体的固定孔并嵌入到所述平板状支撑体的凹部内而形成为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散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突起部中的一部分为能够自由拆装的螺栓,并且与所述螺栓对应的所述凹部的内部形成有螺帽。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散气装置,其特征在干, 所述散气装置利用固定具从厚度方向的两侧将形成为一体的所述平板状支撑体、所述弾性多孔体及所述框体的全部周边或一部分周边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气装置,其特征在干, 所述散气装置利用固定具从厚度方向的两侧将形成为一体的所述平板状支撑体、所述弾性多孔体及所述框体的全部周边或一部分周边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散气装置,其特征在干, 所述固定具由具有弹性的金属构成, 所述固定具是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字母C或与其类似形状的、具有在长度方向上连续的开ロ部的筒状的部件, 所述固定具的开ロ部的宽度小于形成为一体的所述平板状支撑体、所述弹性多孔体及所述框体的合计厚度, 在所述固定具的开ロ部,形成为一体的所述平板状支撑体、所述弹性多孔体及所述框体的全部周边或一部分周边通过从厚度方向的两侧插入所述固定具来进行固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由于散气运转而导致的弹性多孔体的位置偏移或发生褶皱的散气装置。平板状支撑体(10)具有沿周边形成且各自独立的多个突起部(14),弹性多孔体(20)具有沿周边并在厚度方向上贯通形成且各自独立的多个固定孔(22),框体(30)具有沿周边形成且各自独立的多个凹部(34)。支撑体(10)的突起部(14)贯通弹性多孔体(20)的固定孔(22)并嵌入到框体(30)的凹部(34)内,从而形成为一体。
文档编号C02F3/12GK202415247SQ20122000291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7日
发明者安井操 申请人:达纤膜系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