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循环转盘式厌氧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27453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外循环转盘式厌氧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厌氧反应器,特别涉及一种外循环厌氧反应器,属于有机废水处理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厌氧生物处理是利用厌氧微生物的生物特性处理有机废水,从而获得可用燃气和可用水的工艺方法。传统的有机废水厌氧反应器是通过将有机废水排入一个具有一定面积的厌氧污泥床,利用污泥床上的厌氧污泥与有机废水的生化反应降解污水,将降解产生的气体和液体进一步降解处理,从而获得燃气和可用水的设备。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废水中的杂质颗粒容易混入厌氧污泥中,影响厌氧污泥的工作效率,为了延长厌氧污泥的有效寿命,通常采用控制废水流量和浓度的方案,同时为了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增大了污泥床的面积,因此,这种厌氧反应器存在处理废水效率低,占用空间较大,成本较高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外循环转盘式厌氧反应器公开了一种新的有机废水处理方案,解决了现有厌氧反应器工作效率低,占用空间较大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外循环转盘式厌氧反应器包括罐体、外循环进水管系和厌氧转盘组装置。罐体包括壳体I、排气管2、出水管3和排泥管4,壳体I的内部空间分成上部的集气区5和下部的反应区6,排气管2从集气区5通出壳体1,出水管3从反应区6通出壳体1,排泥管4从反应区6底部通出壳体I。外循环管系包括进水管7、回流管8和回流泵9,进水管7通入壳体1,回流管8的一端从反应区6通出壳体1,回流管8的另一端与进水管7连通。厌氧转盘组装置包括设置在反应区6内的若干组对齐排列的厌氧转盘10和驱动装置,厌氧转盘10包括基盘11和附着在基盘11上的生物膜层12,驱动装置包括位于壳体I外部的电机13和旋转轴14,旋转轴14的一端与电机13连接,旋转轴14的另一端固定在壳体I上,厌氧转盘10固定在旋转轴14上,电机13驱动旋转轴14带动厌氧转盘10缓慢转动。有机废水由进水管7排入壳体I内,有机废水将壳体I内部空间分成上部的集气区5和下部的反应区6,设置在反应区6内的若干组厌氧转盘10在旋转轴14的带动下缓慢转动,活性生物膜层12与有机废水接触发生生物化学反应,生物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通过集气区5和排气管2排出反应器,一部分经过厌氧处理的可用水通过出水管3排出反应器,另一部分经过厌氧处理的可用水经由回流管8被回流泵9通过进水管7泵回入壳体I内,有机废水中的杂质颗粒、活性生物膜层12的脱落颗粒和罐体内积存的废水通过排泥管4排出反应器。本实用新型外循环转盘式厌氧反应器具有处理有机污水能力强、效率高,占用空间较小的优点。

[0007]图I是本实用新型外循环转盘式厌氧反应器内部结构俯视示意图。图2是图I的A-A剖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I的B-B剖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I 3中,I是壳体,2是排气管,3是出水管,4是排泥管,5是集气区,6是反应区,7是进水管,8是回流管,9是回流泵,10是厌氧转盘,11是基盘,12是生物膜层,13是电机,14是旋转轴,15是出水堰,16是轴套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有机废水由进水管7排入壳体I内,壳体I内的有机废水将壳体I内部空间分成上部的集气区5和下部的反应区6。设置在反应区6内的若干组厌氧转盘10在旋转轴14的带动下缓慢转动,在反应区6内的液体中制造缓慢的对流运动,从而保证污质浓度的均 匀化,生物膜层12与有机废水接触发生生物化学反应,生物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从液体中溢出,通过集气区5和排气管2排出反应器。一部分经过厌氧处理的可用水通过出水管3排出反应器,另一部分经过厌氧处理的可用水经由回流管8被回流泵9通过进水管7泵回入壳体I内,从而稀释了进水的污质密度。有机废水中的杂质颗粒、活性生物膜层12的脱落颗粒和停机后罐体中积存的废水通过排泥管4排出反应器。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I 3所示,本方案内部结构俯视示意图及其A-A和B-B剖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外循环转盘式厌氧反应器包括罐体、外循环进水管系和厌氧转盘组装置。罐体包括壳体
I、排气管2、出水管3和排泥管4,壳体I的内部空间分成上部的集气区5和下部的反应区6,排气管2从集气区5通出壳体1,出水管3从反应区6通出壳体1,排泥管4从反应区6底部通出壳体I。外循环管系包括进水管7、回流管8和回流泵9,进水管7通入壳体1,回流管8的一端从反应区6通出壳体1,回流管8的另一端与进水管7连通。厌氧转盘组装置包括设置在反应区6内的若干组对齐排列的厌氧转盘10和驱动装置,厌氧转盘10包括基盘11和附着在基盘11上的生物膜层12,驱动装置包括位于壳体I外部的电机13和旋转轴14,旋转轴14的一端与电机13连接,旋转轴14的另一端固定在壳体I上,厌氧转盘10固定在旋转轴14上,电机13驱动旋转轴14带动厌氧转盘10缓慢转动。实际使用过程中,为了控制出水流量,通常在反应区6上部壳体I的内壁上设置出水堰15,出水管3从出水堰15中通出壳体I。本方案通过引入厌氧转盘组的结构大大提高了整机处理废水的能力和工作效率,节约了空间。外循环进水的方式降低了进水的污质浓度,缓解了活性生物膜层12的工作强度,保证了处理废水的质量。出水堰14的引入有效控制了出水流量和罐内水位,使得整机出水均匀,保持了罐内液体污质浓度,保证了处理废水的质量。厌氧反应器的外形不限于图中示出的卧式,还可以是立式的。立式厌氧反应器或者卧式厌氧反应器的厌氧转盘9不限于图中示出的沿地平面方向,竖直左右对齐排列,还可以是从地面向上高度方向,平置上下对齐排列。厌氧转盘组装置不限于图中示出的一组厌氧转盘9及其驱动装置,可以是两组以上,厌氧转盘9的基盘10可以采用基盘架和包附在基盘架上的网状材料的结构。厌氧转盘9可以通过轴套部件16固定在旋转轴13上,轴套部件16不限于图中示出的单个短圆柱环形,也可以是一个整体的长轴筒形。基盘10上活性生物膜层11的厚度优选2 3mm。厌氧转盘组的扩展方案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整机处理污水的能力和工作效率。 排气管2从集气区4的顶部通出壳体1,更利于排出气体。排泥管3从反应区5底部最低处通出壳体I,避免杂质颗粒在罐体内积留。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方案结合公知常识作出的替换方案也在本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外循环转盘式厌氧反应器,包括罐体、外循环进水管系和厌氧转盘组装置,其中所述罐体包括壳体(I)、排气管(2)、出水管(3)和排泥管(4),壳体(I)的内部空间分成上部的集气区(5)和下部的反应区¢),排气管(2)从集气区(5)通出壳体(1),出水管(3)从反应区(6)通出壳体(1),排泥管⑷从反应区(6)底部通出壳体⑴;所述外循环管系包括进水管(7)、回流管(8)和回流泵(9),进水管(7)通入壳体(1),回流管(8)的一端从反应区(6)通出壳体(1),回流管(8)的另一端与进水管(7)连通; 所述厌氧转盘组装置包括设置在反应区出)内的若干组对齐排列的厌氧转盘(10)和驱动装置,厌氧转盘(10)包括基盘(11)和附着在基盘(11)上的生物膜层(12),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位于壳体(I)外部的电机(13)和旋转轴(14),旋转轴(14)的一端与电机(13)连接,旋转轴(14)的另一端固定在壳体(I)上,厌氧转盘(10)固定在旋转轴(14)上,电机(13)驱动旋转轴(14)带动厌氧转盘(10)缓慢转动; 有机废水由进水管(X)排入壳体(I)内,有机废水将壳体(I)内部空间分成上部的集气区(5)和下部的反应区(6),设置在反应区(6)内的若干组厌氧转盘(10)在旋转轴(14)的带动下缓慢转动,生物膜层(12)与有机污水接触发生生物化学反应,生物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通过集气区(5)和排气管(2)排出反应器,一部分经过厌氧处理的可用水通过出水管(3)排出反应器,另一部分经过厌氧处理的可用水经由回流管(8)被回流泵(9)通过进水管(X)泵回入壳体(I)内,有机废水中的杂质颗粒、生物膜层(12)的脱落颗粒和罐体内积存的废水通过排泥管(4)排出反应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外循环转盘式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反应器的外形是立式或卧式,所述立式厌氧反应器或卧式厌氧反应器的厌氧转盘(10)上下对齐排列或左右对齐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外循环转盘式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在反应区(6)上部壳体(I)的内壁上设置出水堰(15),出水管(3)从出水堰(15)中通出壳体(I)。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外循环转盘式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基盘(11)包括基盘架和包附在所述基盘架上的网状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循环转盘式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厌氧转盘(10)通过轴套部件(16)固定在旋转轴(14)上。
6.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外循环转盘式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生物膜层(12)的厚度是2 3mm。
7.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外循环转盘式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排气管(2)从集气区(5)的顶部通出壳体(I)。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外循环转盘式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排泥管(4)从反应区(6)底部最低处通出壳体(I)。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循环转盘式厌氧反应器,包括罐体、外循环进水管系和厌氧转盘组装置。罐体包括壳体1、排气管2、出水管3和排泥管4,壳体1的内部空间分成上部的集气区5和下部的反应区6。外循环管系包括进水管7、回流管8和回流泵9。厌氧转盘组装置包括若干组对齐排列的厌氧转盘10和驱动装置,厌氧转盘10包括基盘11和生物膜层12,驱动装置包括电机13和旋转轴14。本实用新型具有处理有机废水能力强、效率高,占用空间较小的优点。
文档编号C02F3/28GK202610023SQ20122025251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31日
发明者郑阳华, 龚本涛, 魏振, 任熙烯, 郑阳波, 李力, 李素慧 申请人:上海华励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