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天然藻类去除废水中铬的方法

文档序号:4856712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天然藻类去除废水中铬的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基于天然藻类去除废水中铬的方法,本发明通过利用天然藻类与铬发生表面络合和生化反应使废水中铬得以除去。具体实施方法为:将待处理的含铬废水引入藻类生化反应器中,按比例添加一定量天然藻类,并在pH为6-7、温度为25-3CTC、20转/min的条件下反应4-6天,废水中铬的去除率为60%-90%,处理水排掉后,继续进行下个周期的反应。
【专利说明】一种基于天然藻类去除废水中铬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天然藻类去除废水中铬的方法,提供一种环境优好、高效、廉 价、生态的去除废水中铬的技术。

【背景技术】
[0002] 电镀、冶金、矿业和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含铬的废水,而水中的铬通过食物链 富集,对水生环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去除水中有化学沉淀、离子交换法、吸附和电解法等, 这些处理法运行成本较高,试剂消耗较大,且处理后排放的液体还可能产生二次潜在的危 害。
[0003] 天然藻类具有很好的吸附重金属离子的性能,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细胞功能基团的 络合作用和生化富集作用使废水中的金属离子得以富集,通过分离水中的藻细胞使废水中 的重金属得以去除。因此,可以利用天然藻类去除废水中的铬,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目前, 还没有天然藻类处理实际废水中铬的应用,且本技术可以解决水量大、铬浓度低、传统物化 法处理困难的废水。
[0004] 相对于一般的生物处理方法,天然藻类处理废水中的铬可利用简单固液分离,具 有投资省、能耗低、维护简单、无噪声和臭气等特点,对我国很多地区的水污染控制和保护 环境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去除废水中铬的方法,以实现环境友好、生态、高效、廉价的 去除废水中的铬,适合处理水量大、铬浓度低、传统物化法处理困难的废水。
[0006]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天然藻类去除废水中铬的技术特征在于:
[0007] (1) -种基于天然藻类去除废水中铬的装置,包括预沉池、藻类生化反应器、搅拌 器、藻液分离器、输送泵。含铬废水通过输送泵进入预沉池将混合中悬浮物出去,上清液进 入到藻类生化反应器,反应一定时间后的溶液由出水管排出。
[0008] (2)反应中采用的藻类为天然藻类,由湖泊或河流中收集的混合藻类,经过10天 左右培养后用于实验中。
[0009] (3)反应中连续不断地搅拌含铬废水溶液,促使天然藻类处于悬浮态,自然光下反 应4-6天。废水中的铬离子逐渐被天然藻类所吸附和富集。
[0010] ⑷经过⑴、⑵和⑶步骤后,废水中的铬含量可降低到60% -90%。反应结 束后,利用自制的藻液分离器将天然藻类从水中移除。
[0011] (5)处理后的水无臭味,浊度很低,无需二次处理。能耗低、维护简单、无噪声。
[0012] (6)本技术可并联几套装置,实现连续化处理含铬废水。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步骤1进入到预沉池中含铬废水经过5min沉淀后,调节溶液的pH到6-7,利用蠕 动泵将含铬废水输送到天然藻类生化反应器中,开启搅拌器以20转/分钟搅拌藻类生化反 应器中的含铬废水。
[0014] 步骤2开题藻类生化反应器的温控装置,使整个反应维持在25-30°C。取废水样并 测定其中铬的含量,按照铬质量浓度与天然藻类质量浓度的比值为1:1. 5计算天然藻类的 添加量。
[0015] 步骤3取经过10天左右培养的湖泊或河流中收集的天然混合藻类,依据比例添加 到藻类生化反应器中,自然光下反应4-6天。
[0016] 步骤4废水中铬的含量降到既定浓度时,停止藻类生化反应,使用自制的藻液分 离器将天然藻类从水中移除后,上清液外排。
[0017] 步骤5处理后的水排掉后,继续向藻类生化反应器中输送含铬的废水,进行下个 周期的反应。
【权利要求】
1. 一种基于天然藻类去除废水中铬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含有铬的废水引入到反应器 中,加入一定量天然藻类并搅拌,铬与天然藻类发生络合反应而被吸附,废水中的铬逐渐被 去除。
2. 根据权利要求1基于天然藻类去除废水中铬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器中必须维持 一定浓度的天然藻类,保持天然藻类与废水中铬充分发生反应的时间。
3. 根据权利要求1基于天然藻类去除废水中铬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缓慢搅拌溶液,搅 拌速度不高于20转/分钟,并使废水中天然藻类处于悬浮态。
4. 根据权利要求1基于天然藻类去除废水中铬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废水pH控制在 6-7,温度控制在25-30°C,铬质量浓度与天然藻类质量浓度的比值宜控制在1:1. 5,以保证 废水中铬的去除率。
【文档编号】C02F9/14GK104211265SQ201410489662
【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3日
【发明者】张军伟, 姜盼盼 申请人:江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