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单元和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861325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污水处理单元和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单元和污水处理装置,所述污水处理单元包括顶层容纳腔(1)、底层容纳腔(2)和过滤板(3),该过滤板(3)设置在所述顶层容纳腔(1)与底层容纳腔(2)之间以过滤污水,所述底层容纳腔(2)的一端形成封闭,另一端设有用于调节水流流出的闸门,该闸门位于所述底层容纳腔(2)中的水位以下时,所述底层容纳腔(2)形成为气体闭合腔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水污水处理单元和装置的结构简单,能够低成本地实现污水处理。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污水处理单元与装置。 污水处理单元和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技术中,污水处理采用厌氧池、好氧池以及沉淀池等方式进行处理,但是这些 污水处理的方式忽略了污水的收集或排放的空间转移过程,特别是农村生活废水和养殖业 废水的排放,导致污水处理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农村的污水特征是含有大量的N、P以及 其他有助于生物体生长的矿物质元素,这样的污水一旦超过环境容量,极易造成水体的富 营养化,影响水质,破坏生态环境。
[0003] 我国农村小规模养殖业分散,大量的养殖户将废水经过简单的厌氧处理,尤其是 沼气池处理,直接经过沟渠排放。实践证明,厌氧处理形成的沼液很难达到污水排放标准。 也有部分的养殖户将废水经过好氧处理,虽然能有效降低排污负荷,减少N、P排放,但是农 村污水的分散性以及好氧处理的耗能性的特性,导致处理成本太高。因此因地制宜,结合农 村实际情况,在污水收集或运输过程中,充分利用空间距离和重力能,减少建造成本,尽量 减少能耗或不使用额外能源来实现节污减排,防止N、P及各类矿物质元素流失,是本领域 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单元,以及具有多个该污水处理单元的污 水处理装置,该单元和装置的结构简单,能够低成本地实现污水处理。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单元,所述污水处理单元包 括顶层容纳腔、底层容纳腔和过滤板,该过滤板设置在所述顶层容纳腔与底层容纳腔之间 以过滤污水,所述底层容纳腔的一端形成封闭,另一端设有用于调节水流流出的闸门,该闸 门位于所述底层容纳腔中的水位以下时,所述底层容纳腔形成为气体闭合腔室。
[0006] 优选地,所述顶层容纳腔形成为沟渠形状,该沟渠的一端为污水入口端,另一端设 有用于拦截污水的溢流堰。
[0007] 优选地,所述顶层容纳腔的横截面为梯形,该梯形的顶边宽度大于底边宽度。
[0008] 优选地,沟渠状的所述顶层容纳腔的顶面形成为敞口。
[0009] 优选地,该单元还包括从所述顶层容纳腔的顶面侧边缘向外延伸的外延板。
[0010] 优选地,所述顶层容纳腔的顶面覆盖有封盖。
[0011] 优选地,所述封盖的靠近所述溢流堰的一端设有可打开的检查井。
[0012] 优选地,所述底层容纳腔形成为沟渠状且横截面为矩形,该矩形的顶边宽度不大 于所述顶层容纳腔的底面宽度;其中,所述过滤板沿所述顶层容纳腔和底层容纳腔的长度 方向布置,所述过滤板的上表面形成为所述顶层容纳腔的底面,所述过滤板的下表面形成 为所述底层容纳腔的顶面。
[0013] 优选地,所述过滤板的表面形成有藻类生物膜。
[0014]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装置,该装置具有污水汇集口,所述污水处理 装置还包括多个上述的污水处理单元,多个所述污水处理单元围绕所述污水口布置,并且 各个所述污水处理单元的所述顶层容纳腔分别连通所述污水汇集口。
[0015]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可以渗水的过滤板将污水处理单元分隔为顶层容纳腔和底 层容纳腔,顶层容纳腔的污水在重力的作用下经过过滤板渗入到底层容纳腔中。顶层容纳 腔污水经过渗透后,污水中颗粒较大的污染物将会在顶层容纳腔中沉积,这些沉积物中含 有大量的N、P以及其他有助于生物体生长的矿物质元素可以直接作为有机绿肥施于农田 中,便会极大地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同时也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底层容纳腔环境接近封闭从 而使得下层处于厌氧或半厌氧的环境,底层容纳腔中的厌氧菌通过水解、酸化和甲烷化进 一步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以此达到净化污水的效果。
[0016]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 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8]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水处理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水处理单元的处理后的污水出口端的截面图;以及
[0020]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水处理单元的污水入口端的截面图。
[0021] 附图标记说明
[0022] 1、顶层容纳腔 2、底层容纳腔
[0023] 3、过滤板 4、溢流堰
[0024] 5、斜面 6、外延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 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0026]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单元,如图1所示,所述污水处理单元包括顶层 容纳腔1、底层容纳腔2和过滤板3,如图2和图3所示,该过滤板3设置在所述顶层容纳腔 1与底层容纳腔2之间以过滤污水,所述底层容纳腔2的一端形成封闭,另一端设有用于调 节水流流出的闸门,该闸门位于所述底层容纳腔2中的水位以下时,所述底层容纳腔2形 成为气体闭合腔室。本单元的顶层容纳腔1在如下所述的敞口状态下可实现好氧处理的功 能,有效降低排污负荷,减少N、P排放,同时其他的大颗粒的污染物将会在顶层容纳腔1沉 积,沉积物中富含矿物质元素可以作为有机肥使用。通过闸门的设置,底层容纳腔2可处于 厌氧或半厌氧的环境,底层容纳腔2中的厌氧菌通过水解、酸化和甲烷化进一步去除废水 中的有机物,以此达到净化污水的效果。
[0027]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简化所述顶层容纳腔1的结构,使得污水处理单元更易在 农村得以推广,优选所述顶层容纳腔1形成为沟渠形状,该沟渠的一端为污水入口端,另一 端设有用于拦截污水的溢流堰4。为了使得顶层容纳腔1内水压足够大,以提高污水透过过 滤板3的流率,从而提高污水处理单元处理污水的速率,更优选地,所述顶层容纳腔1的横 截面为梯形,该梯形的顶边宽度大于底边宽度。为了进一步提高污水进入顶层容纳腔1的 流速,进一步优选地,梯形状的所述顶层容纳腔1的两侧斜面5的坡度为45° -60°。
[0028]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使得所述顶层容纳腔1能够处于好氧环境,从而使得污水 在进入底层容纳腔2之前能够经过充分的好氧处理,优选地,沟渠状的所述顶层容纳腔1的 顶面形成为敞口。
[0029] 为了便于引导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单元,优选地,该单元还包括从所述顶层容纳腔1 的顶面侧边缘向外延伸的外延板6。这样污水便能沿着外延板6进入顶层容纳腔1,从而使 得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同时外延板6还能起到安装定位和防止杂物进入顶层容纳腔1的作 用。
[0030] 对于有机物污染严重的污水,为了提高厌氧处理的时间,从而使得污水能够充分 的得到厌氧处理,优选地,所述顶层容纳腔1的顶面覆盖有封盖,这样便能够使得顶层容纳 腔1也接近形成厌氧环境,从而延长了厌氧处理时间。
[0031] 为了便于在顶层容纳腔1出现异常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检查和修理,优选封盖的靠 近所述溢流堰4的一端设有可打开的检查井。同时还能通过检查井收集顶层容纳腔1沉积 物。
[0032] 为了提高底层容纳腔2的空间利用率,同时使得污水能够及时的渗入底层容纳腔 2,所述底层容纳腔2形成为沟渠状且横截面为矩形,该矩形的顶边宽度不大于所述顶层容 纳腔1的底面宽度;其中,所述过滤板3沿所述顶层容纳腔1和底层容纳腔2的长度方向布 置,所述过滤板3的上表面形成为所述顶层容纳腔1的底面,所述过滤板3的下表面形成为 所述底层容纳腔2的顶面。
[0033] 为了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效果,优选过滤板3的表面形成有藻类生物膜。利用生 物藻类可以能够吸收污水中的重金属,能够进一步优化污水处理单元的污水处理效果。 [0034]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装置,该装置具有污水汇集口,所述污水处理 装置还包括多个上述的污水处理单元,多个所述污水处理单元围绕所述污水口布置,并且 各个所述污水处理单元的所述顶层容纳腔1分别连通所述污水汇集口。在污水量足够的情 况下,现将污水汇集到污水汇集口,然后通过污水汇集口将污水分流至层容纳腔1进行污 水处理,这样便能有效地提高污水处理容量。
[0035]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 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 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36]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 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 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0037]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 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权利要求】
1. 一种污水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单元包括顶层容纳腔(1)、底层容纳 腔(2)和过滤板(3),该过滤板(3)设置在所述顶层容纳腔(1)与底层容纳腔(2)之间,所 述底层容纳腔(2)的一端形成封闭,另一端设有用于调节水流流出的闸门,该闸门位于所 述底层容纳腔(2)中的水位以下时,所述底层容纳腔(2)形成为气体闭合腔室。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层容纳腔(1)形成为沟渠 形状,该沟渠的一端为污水入口端,另一端设有用于拦截污水的溢流堰(4)。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层容纳腔(1)的横截面为 梯形,该梯形的顶边宽度大于底边宽度。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沟渠状的所述顶层容纳腔(1)的 顶面形成为敞口。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水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该单元还包括从所述顶层容纳 腔(1)的顶面侧边缘向外延伸的外延板(6)。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层容纳腔(1)的顶面覆盖 有封盖。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污水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的靠近所述溢流堰(4) 的一端设有可打开的检查井。
8.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容纳腔(2)形成为沟渠 状且横截面为矩形,该矩形的顶边宽度不大于所述顶层容纳腔(1)的底面宽度; 其中,所述过滤板(3)沿所述顶层容纳腔(1)和底层容纳腔(2)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 过滤板(3)的上表面形成为所述顶层容纳腔(1)的底面,所述过滤板(3)的下表面形成为 所述底层容纳腔(2)的顶面。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3)的表面形成有藻 类生物膜。
10. -种污水处理装置,该装置具有污水汇集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装置还包 括多个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污水处理单元,多个所述污水处理单元围绕所 述污水口布置,并且各个所述污水处理单元的所述顶层容纳腔(1)分别连通所述污水汇集 □。
【文档编号】C02F3/30GK203866096SQ201420229791
【公开日】2014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6日
【发明者】杨晓凡, 周福来, 杨超, 万杰 申请人:安徽工程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