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光催化杀菌处理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865670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光催化杀菌处理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污水光催化杀菌处理装置,包括池体,池体的上部设有进水管,底部设有出水管,池体的内部在进水管与出水管之间至少设置有一个光催化单元,各个光催化单元由上至下横向分布,各个光催化单元的底部均安装有紫外灯。光催化单元包括上层网、三维二氧化钛纤维层、连接柱和下层网,上层网和下层网通过连接柱连接在一起,三维二氧化钛纤维层置于上层网和下层网之间。上述装置运行时,开启所有紫外灯,污水通过各个光催化单元中的三维二氧化钛纤维层进行光催化杀菌反应。该装置采用三维二氧化钛纤维层进行光催化杀菌,既能保证光催化剂的高效利用,又无需进行分离回收,降低了运行成本,处理效果好、效率高。
【专利说明】一种污水光催化杀菌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杀灭污水中细菌的装置,属于污水杀菌【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污水中存在大量有害菌群,在处理过程中往往不能杀灭。光催化具有低能耗、易操作、无二次污染等突出优点,对一些特殊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更佳。目前光催化反应器主要分为悬浮型、负载型和内嵌型三种。悬浮型需要将光催化(二氧化钛微粉)分散在污水中,分离回收的技术难度和操作费用均较大,难以有效分离,不仅耗时长且分离不彻底,出水上清液还需进行二次过滤;此外,悬浮态光催化剂不能实现光催化处理工艺的连续运行。负载型光催化反应器可以从根本上避免分离回收的问题,但是,催化剂表面积和光源使用率低、光催化活性位点大为减少、催化活性不强、传染物传质过程差和长时间水利剪切作用导致催化剂严重脱附等弊端不可逾越。内嵌型光催化反应器是将光催化剂加入膜材料和膜结构中,实现光催化剂的内部固载附着,然而光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受到限制。
[0003]二氧化钛纳米微粉存在着易凝聚、难回收及透光率低等固有缺陷,基于二氧化钛纳米基质的具有水处理功能的二氧化钛纤维在不降低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性能的前提下,使用中可大幅提高光量子效率,使用后可直接分离催化剂,但是二氧化钛纤维在实际应用中还缺少简便适配的载体。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污水光催化应用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处理效果好、效率高、能够保证出水水质的污水光催化杀菌处理装置。
[0005]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光催化杀菌处理装置,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该污水光催化杀菌处理装置,包括池体,池体的上部设有进水管,底部设有出水管,池体的内部在进水管与出水管之间至少设置有一个光催化单元,各个光催化单元由上至下横向分布,各个光催化单元的底部均安装有紫外灯。
[0007]光催化单元包括上层网、三维二氧化钛纤维层、连接柱和下层网,上层网和下层网通过连接柱连接在一起,三维二氧化钛纤维层置于上层网和下层网之间。
[0008]上述装置运行时,开启所有紫外灯,污水通过进水管进入池体内,通过各个光催化单元中的三维二氧化钛纤维层进行光催化杀菌反应,杀菌过程完毕后,污水由出水管排出。
[0009]本实用新型采用三维二氧化钛纤维层进行光催化杀菌,既能保证光催化剂(二氧化钛)的高效利用,又无需进行分离回收,降低了运行成本,整体结构简单,不需要人工参与运行,操作方便,处理效果好、效率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污水光催化杀菌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1]其中:1、池体,2、紫外灯,3、光催化单元,4、进水管,5、出水管,6、上层网,7、三维二氧化钛纤维层,8、连接柱,9、下层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光催化杀菌处理装置包括池体1,池体I的上部设有进水管4,底部设有出水管5,池体I的内部在进水管4与出水管5之间至少设置有一个光催化单元3,各个光催化单元由上至下横向分布,每个光催化单元3的底部均安装有紫外灯2。
[0013]光催化单元3包括上层网6、三维二氧化钛纤维层7、连接柱8和下层网9。上层网6和下层网9通过连接柱8连接在一起,三维二氧化钛纤维层7置于上层网6和下层网之间,并通过连接柱8固定住,防止脱落。
[0014]上述装置的运行过程如下所述:开启所有紫外灯2,污水通过进水管4进入池体I内,逐层通过各个光催化单元3,通过三维二氧化钛纤维层7,进行光催化杀菌反应。杀菌过程完毕后,污水由出水管5排出。
【权利要求】
1.一种污水光催化杀菌处理装置,包括池体,池体的上部设有进水管,底部设有出水管,其特征是:池体的内部在进水管与出水管之间至少设置有一个光催化单元,各个光催化单元由上至下横向分布,各个光催化单元的底部均安装有紫外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光催化杀菌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光催化单元包括上层网、三维二氧化钛纤维层、连接柱和下层网,上层网和下层网通过连接柱连接在一起,三维二氧化钛纤维层置于上层网和下层网之间。
【文档编号】C02F1/32GK204185265SQ201420653549
【公开日】2015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4日
【发明者】刘燕, 张润林, 黄莹, 徐新燕, 徐宝刚, 张楠, 冯先飞 申请人: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