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蔬菜腌制废水的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203114阅读:1095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蔬菜腌制废水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腌制蔬菜是我国居民餐桌上常见的佐餐食品,其在我国民众的饮食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但在蔬菜腌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高盐酸性有机废水,蔬菜腌制废水若直接排放容易破坏土壤的结构和营养,使得土壤贫瘠化,危害动、植物的生长,因此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对其的关注。尽管蔬菜腌制废水中的有机物易生物降解,但其中高浓度的氯化钠却会对微生物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公开号为CN101586084A、公开日为2009年11月25日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株保藏编号为CGMCCNo.3000,能对蔬菜腌制废水进行弱碱化处理的假丝酵母菌G70(Gandidathaimueangensis)及利用该菌株对蔬菜腌制废水进行弱碱化处理的方法。研究发现,这种假丝酵母菌G70虽然可通过自身的代谢活动将蔬菜腌制废水中的酸度完全除掉,但由于盐度的限制这种处理的速度用时较长;而且这种处理的效果和效率均受腌制废水的盐度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蔬菜腌制废水的处理方法,其解决了在假丝酵母菌处理蔬菜废水的速度和效果受盐度影响较大的问题,具有加快废水处理效率并提高处理效果的优点。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蔬菜腌制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取蔬菜腌制废水,过滤除去蔬菜腌制废水中的悬浮物;步骤2,取经步骤1处理的蔬菜腌制废水,在pH3.5-4.0至10-10.5之间进行pH调节,调节过程中及时除去析出的固体;步骤3,取经步骤2处理的蔬菜腌制废水,加入拮抗剂,调节pH至6-7;步骤4,取培养好的假丝酵母菌,在其外表面喷涂耐温微透水膜,之后将其加至经步骤3处理的蔬菜腌制废水中,好氧处理。采用上述结构,首先,将蔬菜腌制废水的pH在3.5-4.0至10-10.5之间进行调节,改变蔬菜腌制废水的pH条件,在多种pH条件对多类型杂质进行析出处理,减少废水中的杂质含量;在不同pH调节下,对体系进行重结晶析晶,调节废水中的盐分,使废水中的盐分条件适用于假丝酵母菌废水处理;其次,在假丝酵母菌外喷涂有耐温微透水膜,假丝酵母菌通过该膜逐渐进入废水体系中,假丝酵母菌在这个过程中优胜劣汰,能提高假丝酵母菌的处理能力;同时该膜对假丝酵母菌起到保护的作用,膜外的废水进入膜内后被膜内的假丝酵母快速处理,处理后的水对膜附近腌制废水起到一定的稀释作用,进一步提高膜附近的假丝酵母的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腌制废水的处理效果;研究证明,通过本申请的方法处理蔬菜腌制废水的适用盐度为0.5-10.0%,且其处理效果和效率均得到有效提高。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步骤2的具体步骤为:取经步骤1处理的蔬菜腌制废水,调节pH至3.5-4.0搅拌使其析出固体,过滤除去杂质;先逐渐调高蔬菜腌制废水的pH至10-10.5,再逐渐调低蔬菜腌制废水的pH至3.5-4.0,按0.5个pH/次的调节速度调节,且每次调节pH后搅拌使其析出固体,过滤除去杂质。采用上述结构,逐渐调节,可减少过快调节引起的部分杂质未完全除尽的情况,同时在pH3.5-10.5之间调节,可提高蔬菜腌制废水中原本存在的微生物优胜劣汰,使优质的微生物进入后期的废水处理,进一步提高其废水处理能力;实践证明,当所述调节速度均为0.5个pH/次时,其后期的废水处理能力能得到稳定控制,适用于大生产应用。进一步优选为:步骤2中,调节pH所用的pH调节剂选自K2CO3、KOH、Ca(HCO3)2、Ca(OH)2、HCl、H2CO3。采用上述结构,引入的杂质不仅不会干扰废水处理,还能减少Na+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拮抗剂选自K+、Ca2+、Fe3+、Fe2+、Mg2+、Al3+中的至少一种。采用上述结构,其能与Na+作用,减少Na+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同时其采用这些类型的拮抗剂,其能与Cl-作用,降低盐度及减小盐度变化对微生物处理废水的影响。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假丝酵母菌选自假丝酵母菌G70。采用上述结构,其细胞结构独特,具有较广的pH生长范围和高有机复合耐受力,其具有相应的耐盐性。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耐温微透水膜包括聚醚、聚烯烃类共聚物和聚酯酸类共聚物;且耐温微透水膜包括聚醚、聚烯烃类共聚物和聚酯酸类共聚物的重量比为1∶5-10∶5-10。采用上述结构,三者联合作用,具有较好的耐酸耐碱耐温性,同时三者交缠成具有较小空隙的微透水膜,可供水和少量假丝酵母菌的进出。研究发现,所述假丝酵母菌和耐温微透水膜的重量比为1∶0.5-2,耐温微透水膜对假丝酵母菌的保护和促进作用最合适。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耐温微透水膜还包括混合树脂粘合剂;且所述聚醚和混合树脂粘合剂的重量比为1∶0.1-0.5。采用上述结构,首先,混合树脂粘合剂将耐温微透水膜和假丝酵母菌粘接在一起,能进一步提高两者的连接关系;其次,其对假丝酵母菌的生物活性和扩散速度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另外,耐温微透水膜的微透水和假丝酵母菌的作用未受其影响。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喷涂采用流化床气体悬浮法。采用上述结构,可使假丝酵母菌外的耐温微透水膜更均匀,确保耐温微透水膜的保护作用。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申请的本申请的一种蔬菜腌制废水的处理方法受蔬菜腌制废水的盐度影响较小,适用于盐度在0.5-10.0%的蔬菜腌制废水,其高效实用,适用于大生产化;2.利用本申请的一种蔬菜腌制废水的处理方法,连续运行30天,CODcr去除率达到54%,其好氧处理时间短,处理效率高。具体实施方式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实施例1:假丝酵母菌G70分离筛选参照公开号为CN101586084A的实施例1分离筛选出假丝酵母菌G70,其具体步骤为:取浙江慈溪榨菜厂污水排放口泥样2g,放在50ml经过滤的榨菜废水中,加入玻璃珠振荡打散,取上清液5ml加入到50ml经过滤的榨菜废水中,温度30℃,转速160rpm,摇床富集培养4天;将富集培养菌液用过滤、灭菌后的榨菜废水梯度稀释后涂布榨菜废水培养基平板,30℃静置培养4天;根据菌落形态挑取不同的单菌落接种到过滤、灭菌后的榨菜废水中,温度30℃,转速160rpm,摇床培养48hr,筛选可使榨菜废水碱化的菌株;将可使榨菜废水碱化的菌株进行划线培养,得到单克隆,划线仍使用榨菜废水培养基平板;挑取单克隆转接到过滤、灭菌后的榨菜废水中,温度30℃,转速160rpm,摇床培养;待菌液生长至OD600为0.3-0.6时,按2%(v/v)的接种量转接至装有300ml过滤除菌榨菜废水的锥形瓶中,温度30℃,转速160rpm,摇床培养48hr,每6hr取一次样测定菌液pH和COD(菌液6000rpm离心10min后收集上清液),筛选得到碱化效果和COD去除效果最好的菌株假丝酵母G70。选用的榨菜废水pH4.5,盐度为3.4%(以NaCl计),固体培养基加6%琼脂;灭菌调节为120℃、0.1MPa和30min。实施例2:假丝酵母菌G70培养参照公开号为CN101586084A的实施例2培养假丝酵母菌G70,其具体步骤为:将活化后的实施例1的假丝酵母菌G70按2%(v/v)的接种量转接至麦芽浸出粉培养基(干麦芽浸出粉0.3%、干酵母菌0.3%、),温度30℃,转速160rpm,摇床培养,12小时即至对数生长期。表1本申请所涉及菌株的相关信息统计菌株名公共菌株库保藏号CandidathaimueangensisCGMCCNo.3000实施例3-7:一种蔬菜腌制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取蔬菜腌制废水,过滤除去蔬菜腌制废水中的悬浮物;步骤2,取经步骤1处理的蔬菜腌制废水,用pH调节剂调节pH至3.5-4.0搅拌使其析出固体,过滤除去杂质;先逐渐调高蔬菜腌制废水的pH至10-10.5,再逐渐调低蔬菜腌制废水的pH至3.5-4.0,调节速度均为0.5个pH/次,且每次调节pH后搅拌使其析出固体,过滤除去杂质;步骤3,取经步骤2处理的蔬菜腌制废水,加入拮抗剂,用pH调节剂调节pH至6-7;步骤4,取培养好的假丝酵母菌G70,采用流化床气体悬浮法在其外表面依次喷涂上有机高分子粘合剂和耐温微透水膜,之后将其加至经步骤3处理的蔬菜腌制废水中,好氧处理;其中耐温微透水膜包括聚醚、聚烯烃类共聚物和聚酯酸类共聚物;实施例3-7采用的原料信息如表2-3所示;对实施例3-7处理前后的水质及步骤4中的好氧处理时间进行监测,其结果如表3所示。表2实施例3-7中采用的原料信息表3实施例3-7中原料的用量信息及处理信息统计连续运行30天,CODcr去除率达到54%以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