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管清丝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37643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立管清丝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清扫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管清丝装置。



背景技术:

立管,是指呈垂直或与垂线夹角小于45°的管道。而在化工设备中安置的垂直管道都称为立管,在不同设备中立管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但主要是对设备上部和下部的物料进行输送。

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例如为了安装连接方便、需要较好的封闭性,立管的内壁会设有内螺纹,但是在设置内螺纹的时候,螺纹的凹槽之间会残留有碎屑,可能会导致立管的使用效果不佳,使得通过立管的物质中混合有碎屑,导致物品的瑕疵品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立管清丝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立管清洗效果不佳残留碎屑、导致物品瑕疵品增加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立管清丝装置,包括机架、夹持部和清扫部,还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固定在机架的支撑杆上,所述夹持部和清扫部安装在机架的顶部,所述夹持部上设置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电机上设有与第一皮带轮配合的第二皮带轮,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所述清扫部滑动连接在机架上,所述清扫部上设有与立管配合的螺纹。

本方案的技术原理是:首先,将立管安装在夹持部,然后启动电机,电机上安装的第二皮带轮开始转动,第二皮带轮通过皮带带动第一皮带轮转动,第一皮带轮带动动夹持部转动,这时推动清扫部向夹持部运动,对立管进行清洗,由于清扫部上设置有与立管配合的螺纹,所以在清扫的时候效果更佳,可以使立管内壁螺纹上的碎屑全部清扫干净,该方案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能够对立管内壁进行清洗。

本方案能产生的技术效果是:1、本方案结构简单,使用方便;2、由于清扫部上设有与立管配合的螺纹,所以在清除立管螺纹间的碎屑时效果更佳,使清理后的立管使用效果更佳,而且立管中不会残留有碎屑,所以通过立管输送的物质不会混合有残留的碎屑,导致物质出现瑕疵。

以下是基于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

优选方案一:所述夹持部包括支柱和固定在支柱上的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上安装有配合使用的轴承,所述轴承内安装有配合使用的转轴,所述第一皮带轮安装在转轴上,所述转轴上开有放置立管的通孔,所述转轴的一端设有固定扣。立管放置在转轴的通孔中,通过固定扣将立管与转轴固定,转轴安装在配合的轴承内,轴承安装在轴承座上,使轴承座给轴承一个支撑力,在清扫立管时,通过皮带轮带动转轴转动,使立管得以清扫,由于转轴与轴承的配合可以降低摩擦,减少磨损。

优选方案二:基于优选方案一,所述清扫部包括支杆、横杆、定位板和清扫杆,所述支杆滑动连接在机架上,所述横杆的一端与支柱滑动连接,横杆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杆上,所述定位板安装在横杆上,所述清扫杆安装在定位板上,清扫杆上设置有与立管配合的螺纹。通过支杆与机架滑动连接、横杆与支柱滑动连接可以方便的推动清扫杆向立管的方向移动,对立杆进行清扫,清扫杆上的螺纹可以使得对立杆的清理更彻底。

优选方案三:基于优选方案一,所述转轴上设置有一个可拆卸的端盖,端盖设置在安装有第一皮带轮的转轴的一端,在对立管进行清扫之后揭开端盖,这时清扫出的碎屑可以从立管中排除,当该装置处于没有工作的状态时,盖上端盖,可以避免灰尘或其他杂质进入通孔中。

优选方案四:基于优选方案三,所述转轴在安装有第一皮带轮的一端开有两个孔槽,所述端盖上设有两个与孔槽配合的凸起,端盖上的凸起刚好可以插入皮带轮的孔槽中,使端盖与转轴的连接更稳定。

优选方案五:基于基础方案,所述机架的底部安装有橡胶垫圈,在电机工作的过程中,震动比较强烈,过于强烈的震动会使得装置受损,在机架的底部安装橡胶垫圈可以减缓震动。

优选方案六:基于优选方案二,所述清扫杆与定位板之间可拆卸连接,可以更换适用于不同立管的清扫杆,且在清扫杆受损时可以只对其进行更换,不用整体更换,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管清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机架1、支撑杆11、橡胶垫圈12、夹持部2、支柱21、轴承座22、轴承23、转轴24、通孔241、孔槽242、第一皮带轮25、端盖26、凸起261、清扫部3、支杆31、横杆32、定位板33、清扫杆34、电机4、第二皮带轮41、皮带5。

如图1所示,立管清丝装置,包括机架1、夹持部2和清扫部3,机架1上设有两根支撑杆11,支撑杆11上固定有电机4,电机4的左端连接有第二皮带轮41,机架1的底部安装有橡胶垫圈12,夹持部2和清扫部3安装在机架1的顶部。

如图2所示,夹持部2包括固定在机架1上的两根支柱21,支柱21上安装有轴承座22,轴承座22支撑着轴承23,轴承23内安装有转轴24,转轴24内设有通孔241,转轴24的左端安装有第一皮带轮25,第一皮带轮25的左边的转轴24开有两个孔槽242,转轴24的左端设有一个端盖26,端盖26上有与孔槽242配合两个凸起261,转轴24的右端设有两个固定扣,可以将转轴24与立管固定住,第一皮带轮25和第二皮带轮41上设置有皮带5。

如图3所示,清扫部3包括与机架1顶部滑动连接的支杆31,支杆31上固定连接有横杆32,横杆32的左端与支柱21滑动连接,横杆32上固定有两个定位板33,定位板33上可拆卸连接有清扫杆34,清扫杆34的外围设有与立管配合的螺纹。

使用本实施例时,首先揭开转轴24上的端盖26,将立管放入转轴24的通孔241中,通过固定扣将立管固定在转轴24上,然后把皮带5安装在第一皮带轮25和第二皮带轮41上,使之连接,启动电机4使第二皮带轮41开始转动,由于第二皮带轮41与第一皮带轮25之间连接有皮带5,所以第一皮带轮25也开始转动,同时带动转轴24和转轴24内的安装的立管开始转动,转轴24安装在轴承23内可以减少磨损,这时滑动支杆31,由于横杆32与支柱21是滑动连接的,所以清扫杆34向着立管的方向移动,然后慢慢进入立管,由于立管在转动,所以开始清理立管内壁螺纹内的碎屑,随着清扫杆34的移动,推动着碎屑从立管的另一端掉出,然后再向相反的方向拉动支杆31,使清扫杆34退出立管,最后关闭电机4,取出清扫完的立管。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