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EPS废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9468阅读:54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EPS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EPS(可发性聚苯乙烯)通称聚苯乙烯和苯乙烯系共聚物,是一种树脂与物理性发泡剂和其它添加剂的混合物。EPS可用来制造各种制品如一次性饮料杯、吸收能量的汽车用减震器或隔热材料。在聚苯乙烯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包括生产母液和聚苯乙烯粒子冲洗水,废水中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为主,且含有少量脂肪族有机物与苯乙烯单体,废水可生化性差,具有一定毒性。如果未经有效处理排放到水体中,将会对水体环境和人类的身体健康都产生严重的影响。

随着国家节能减排相关政策的出台,对每个排污企业污水排放量都有明确的限制,直接表现为对企业供水、排水量的限制和供水、排污费的大幅度提高。从企业自身的角度考虑,企业要发展就要扩大生产规模,但扩大生产规模,必然导致排污增加。因此解决EPS生产废水的深度处理和回用也已经成为企业继续发展的唯一途径。

2010年6月23日公开的申请号为200810235447.1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可发性聚苯乙烯废水回用工艺”,该工艺中EPS废水先后经过预处理、中和反应、混凝沉淀、厌氧处理、好氧处理、MBR系统及R0系统,最终出水可达到《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中的再生水用作冷却用水的水质控制指标。但是,该工艺中使用了膜生物反应器(MBR)和R0系统投资大,运营成本较高,以每处理1吨废水计,运营成本需5-6元。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EPS废水处理系统,从而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EPS废水处理系统,包括:初级沉淀池组、调节池、厌氧池、接触氧化池、中沉池、中间池、混凝沉淀塔、中水回用池、排放池;所述初级沉淀池组与调节池相连,所述调节池与厌氧池相连,所述接触氧化池包括一级接触氧化池、二级接触氧化池,所述厌氧池与一级接触氧化池相连,所述一级接触氧化池分别与二级接触氧化池、排放池相连,所述二级接触氧化池与二沉池相连,所述二沉池与中间池相连,所述中间池与混凝沉淀塔相连,所述混凝沉淀塔与中水回用池相连。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一级接触氧化池、中沉池、二沉池均设有污泥出口,所述污泥出口与污泥池相连。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初级沉淀池组依次由振动筛、竖流沉淀池、平流沉淀池、混流反应池、辐流沉淀池串联而成。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竖流沉淀池、平流沉淀池底部均设有污泥出口,所述的污泥出口通过管道与酸性污泥池相连。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辐流沉淀池底部设有污泥出口,所述的污泥出口通过管道与碱性污泥池相连。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厌氧池为脉冲厌氧反应器,以钢板栓接反应池为基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对已有成熟的废水处理设备重新进行优化组合和改进,工艺流程简单,在不使用反渗透膜处理设备的情况下,具有很好的有机物、悬浮物及磷去除效果,有效解决了EPS废水深度处理问题,废水回用达到50%,回用水质中COD、BOD5、SS、含磷量等均达到EPS行业中水回用标准,解决了企业发展与污染物排放之间的矛盾,实现企业的节能减排目标;而且本实用新型整套污水处理系统的投资成本低,运营成本按每处理1吨废水计仅需2元,为现有印染废水回用工艺的1/3。采用脉冲厌氧反应器代替现有的厌氧反应池,脉冲厌氧反应器具有不需使用填料、没有悬浮物堵塞,不会产生污泥膨胀、运行稳定、投资成本比同类型的反应器少20~30%,节省动力80%~90%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EPS废水处理系统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初级沉淀池组、2-调节池、3-厌氧池、4-接触氧化池、5-中沉池、6-中间池、7-混凝沉淀塔、8-中水回用池、9-排放池、10-振动筛、11-竖流沉淀池、12-平流沉淀池、13-混流反应池、14-辐流沉淀池、15-污泥池、16-酸性污泥池、17-二沉池、40-一级接触氧化池、41-二级接触氧化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如图1所示,一种EPS废水处理系统,包括:初级沉淀池组1、调节池2、厌氧池3、接触氧化池4、中沉池5、中间池6、混凝沉淀塔7、中水回用池8、排放池9;所述初级沉淀池组1与调节池2相连,所述调节池2与厌氧池3相连,所述接触氧化池4包括一级接触氧化池40、二级接触氧化池41,所述厌氧池3与一级接触氧化池40相连,所述一级接触氧化池40分别与二级接触氧化池41、排放池9相连,所述二级接触氧化池41与二沉池17相连,所述二沉池17与中间池6相连,所述中间池6与混凝沉淀塔7相连,所述混凝沉淀塔7与中水回用池8相连。一级接触氧化池40、中沉池5、二沉池17均设有污泥出口,所述污泥出口与污泥池15相连。初级沉淀池组1依次由振动筛10、竖流沉淀池11、平流沉淀池12、混流反应池13、辐流沉淀池14串联而成。厌氧池3为脉冲厌氧反应器,以钢板栓接反应池为基础。

竖流沉淀池11、平流沉淀池12底部设有污泥出口,通过管道与酸性污泥池16的污泥入口相连。酸性污泥池16的污泥出口通过压滤专用泵与板框压滤机的污泥入口相连,板框压滤所得污泥外排,板框压滤机的滤液出口与滤液收集池的滤液入口相连。

辐流沉淀池14底部设有污泥出口,通过管道与碱性污泥池的污泥入口相连。碱性污泥池的污泥出口通过压滤专用泵与板框压滤机的污泥入口相连,板框压滤机所得污泥外排,板框压滤机的滤液出口与滤液收集池的滤液入口相连。滤液收集池还设有滤液出口,通过滤液提升泵与管道连接到混流反应池13的进水口。

EPS原废水站排水经过振动筛10过滤回收较大粒子,出水依次流经竖流沉淀池11、平流沉淀池12、混流反应池13、辐流沉淀池14进行初步沉淀,去除约30%的BOD5与55%的悬浮物。辐流沉淀池14出水流经调节池2调节水质水量后,由提升泵提升进入脉冲厌氧反应器,进行厌氧生化处理,以提高EPS废水的可生化性,同时去除一部分难降解有机化合物。厌氧处理出水进入一级接触氧化池40进行好氧生物处理,同时起到反硝化脱氮作用,一级接触氧化池40出水进入中沉池5沉淀,中沉池5出水己达到排放标准,可通过管道排入排放池9,进而进入排污管道,也可经管道进入二级接触氧化池41再次进行好氧生物处理,二级接触氧化池41出水流经中间池6后,由污水提升泵提升进入混凝沉淀塔7,通过向塔内投加PAM、进一步去除悬浮物即得可回用的中水,混凝沉淀塔7出水进入中水回用池8,供其他工艺段使用。

本系统处理水质如表1所示,由表1可看出本工艺得到的回用中水水质不仅达到《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中的再生水用作冷却用水的水质控制指标,而且回用水的COD及磷含量远远低于国标的要求。

表1:

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