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装式废水深度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1237阅读:53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撬装式废水深度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在诸如冶金、化学、煤炭、石油、纺织、食品以及生活等方面废水产生量日益增多,严重威胁着生态环境及人类生存;这些废水通常具有:1、种类繁多,防治途径复杂;2、成分复杂,单一的处理技术难以净化;3、污染物浓度高,对环境有严重污染;4、受地域、气候、水文、政策等条件限制;5、水质水量变化幅度大,处理工艺复杂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撬装式废水深度处理系统废水利用率和出水水质高,实现了污泥减量化,并大大降低出水色度及臭味。

为了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撬装式废水深度处理系统,其包括用于进行废水氧化的氧化部、添加有除硬剂的除硬部、用于实现絮状污泥浓缩分离的管式膜单元、用于实现浓缩污泥固液分离的叠螺单元和用于脱色除臭的脱色单元;氧化部的进水口连接有一进水泵,氧化部内设有一曝气器,曝气器与外部风机连接;氧化部的上端出液口与除硬部连通,氧化部和除硬部上均设有一加药装置;除硬部与管式膜单元之间设有一污泥浓缩腔,污泥浓缩腔与叠螺单元连接;管式膜单元的进液口和浓缩液出口均与污泥浓缩腔连通,管式膜单元的清液出口与脱色单元连通。

进一步地,管式膜单元包括呈迂回型的管体和设置在管体上竖直段管内的管式膜;污泥浓缩腔的第一出液口通过超滤循环泵与管式膜单元的底端进液口连通,管式膜单元的顶端浓缩液出口与污泥浓缩腔的顶端进液口连通。

进一步地,管式膜单元的清液出口设置在竖直段管的中部,清液出口与用于存储清液的中间水箱连接,中间水箱通过连通管道与脱色单元连通,连通管道上设有一水泵。

进一步地,管式膜单元的清液出口设有一阀门和用于检测水质的检测部,检测部与阀门电连接。

进一步地,叠螺单元包括叠螺机主体和进料泵;污泥浓缩腔的第二出液口通过进料泵与叠螺机主体的进液口连通,叠螺机主体的出液口与污泥浓缩腔的底端进液口连通,叠螺机主体的出料口与外部泥饼收集装置连接,叠螺机主体内设有一清洗部。

进一步地,污泥浓缩腔的第二出液口设有一电控阀门和定时控制部,电控阀门与定时控制部电连接。

进一步地,除硬部内设有一搅拌装置。

进一步地,脱色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一级脱色塔和二级脱色塔。

进一步地,曝气器为管式或盘式曝气器,且设置在氧化部的底端。

进一步地,管式膜的材质为PVDF、PES、PA和PS中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撬装式废水深度处理系统通过对氧化部、除硬部、管式膜单元、叠螺单元和脱色单元的合理设计布局,对废水进行高级氧化、除硬、管式膜分离、叠螺脱水及二级脱色等处理,能够实现各类水质处理需求,出水水质高,也能够满足不同处理标准要求,避免了单一工艺的不足及多工艺连用时的不便与低效;且自动化程度高,具备自动排污、在线水质监测等功能,操作维护简单,大大降低人员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撬装式废水深度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氧化部;2、除硬部;3、管式膜单元;4、叠螺单元;5、脱色单元;6、进水泵;7、风机;8、曝气器;9、加药装置;10、污泥浓缩腔;11、第一出液口;12、第二出液口;13、进料泵;14、叠螺机主体;15、清洗部;16、超滤循环泵;17、管体;18、管式膜;19、清液出口;20、连通管道;21、水泵;22、一级脱色塔;23、二级脱色塔;24、搅拌装置;25、浓缩液出口;26、中间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为简单起见,以下内容中省略了该技术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技术常识。

如图1所示,该撬装式废水深度处理系统包括氧化部1、除硬部2、管式膜单元3、叠螺单元4和脱色单元5;其中,氧化部1用于废水的氧化,除硬部2内添加有除硬剂、管式膜单元3用于实现絮状污泥浓缩分离、叠螺单元4用于实现浓缩污泥的固液分离,脱色单元5用于脱色除臭。

氧化部1的进水口连接有一进水泵6,氧化部1内设有一曝气器8,曝气器8与外部风机7连接;在具体实施中,曝气器8为管式或盘式曝气器,且设置在氧化部1的底端,一方面为该氧化部1提供反应时所需氧气,另一方面起到搅拌混合的作用以利于充分反应。

氧化部1的上端出液口与除硬部2连通,氧化部1和除硬部2上均设有一加药装置9;除硬部2与管式膜单元3之间设有一污泥浓缩腔10,污泥浓缩腔10与叠螺单元4连接;管式膜单元3的进液口和浓缩液出口25均与污泥浓缩腔10连通,管式膜单元3的清液出口19与脱色单元5连通;在除硬部2内设有一搅拌装置24,提高除硬效率。

在具体实施中,优选氧化部1为以活性自由基反应为主的COD降解单元,其COD去除率在80%以上;除硬部2通过化学药剂对废水除硬软化,其钙镁离子去除率在90%以上,最终钙镁离子含量可降至50mg/L以下;管式膜单元3实现废水处理过程中絮状污泥的浓缩分离,同时增强除硬部2化学软化和除硅的效果,减少药剂的投加品种及投加量,使其出水水质小于0.5NTU。

管式膜单元3包括呈迂回型的管体17和设置在管体17上竖直段管内的管式膜18,优选管式膜18的材质为PVDF、PES、PA和PS中的一种,其具体根据处理对象的理化性质而定;在具体实施中,管体17设置为迂回型,提高了絮状污泥的浓缩分离效率;污泥浓缩腔10的第一出液口11通过超滤循环泵16与管式膜单元3的底端进液口连通,管式膜单元3的顶端浓缩液出口25与污泥浓缩腔10的顶端进液口连通。

管式膜单元3的清液出口19设置在竖直段管的中部,清液出口19与中间水箱26连接,其中,中间水箱26用于存储清液;中间水箱26通过连通管道20与脱色单元5连通,连通管道20上设有一水泵21;管式膜单元3的清液出口19设有一阀门和检测部,其中,检测部用于检测水质,检测部与阀门电连接。

在具体实施中,该撬装式废水深度处理系统具备自动排污、在线水质监测等功能,操作维护简单,大大降低人员需求,工况适应性强;且对废水进行了循环分离,充分的对废水进行了处理,提高了废水的利用率;同时,选用管式膜单元3用于污泥浓缩,提高了污泥浓缩效率及出水水质,浓缩倍数及出水水质均优于常规泥水分离设备。

叠螺单元4包括叠螺机主体14和进料泵13;污泥浓缩腔10的第二出液口12通过进料泵13与叠螺机主体14的进液口连通,叠螺机主体14的出液口与污泥浓缩腔10的底端进液口连通,叠螺机主体14的出料口与外部泥饼收集装置连接,叠螺机主体14内设有一清洗部15。

在具体实施中,叠螺单元4实现废水处理过程中浓缩污泥的固液分离,可连续进出料无间歇性运行,出水进入污泥浓缩腔10再经管式膜单元3处理,泥饼则外运做无害化处理,实现了污泥的减量化。

污泥浓缩腔10的第二出液口12设有一电控阀门和定时控制部,电控阀门与定时控制部电连接;在具体实施中,在电控阀门和定时控制部的作用下,使得污泥浓缩腔10内的液体每隔设定时间进入叠螺单元4进行脱水处理,降低了叠螺机主体14的耗能。

脱色单元5包括依次连接的一级脱色塔22和二级脱色塔23;在一级脱色塔22和二级脱色塔23的作用下,对管式膜单元3出水进行两级脱色,大大降低出水色度及臭味,提高了净化效率。

在具体实施中,前端来水经进水泵6输送至氧化部1,在氧化部1内曝气搅拌;经氧化部1处理后的废水溢流至除硬部2,在除硬剂和搅拌装置24的作用下,废水伴随机械搅拌混匀去除废水中的Ca2+、Mg2+等金属离子;经除硬后的废水溢流至污泥浓缩腔10,污泥浓缩腔10的废水再经管式膜单元3浓缩分离。

在浓缩分离的过程中,浓缩液返回至污泥浓缩腔10,清液则由水泵21输送至脱色单元5进行脱色除臭;污泥浓缩腔10每隔设定时间由进料泵13输送至叠螺单元4进行脱水处理,由叠螺单元4处理后的水返回至污泥浓缩腔10,处理后的固相泥饼则进入外部泥饼收集装置,进行下一步工艺处理,而经脱色单元5脱色处理后的水可用于外排、回用或进一步处理。

综上所述,该撬装式废水深度处理系统通过对氧化部1、除硬部2、管式膜单元3、叠螺单元4和脱色单元5的合理设计布局,对废水进行高级氧化、除硬、管式膜18分离、叠螺脱水及二级脱色等处理,能够实现各类水质处理需求,出水水质高,也能够满足不同处理标准要求,避免了单一工艺的不足及多工艺连用时的不便与低效;且自动化程度高,具备自动排污、在线水质监测等功能,操作维护简单,大大降低人员需求。

该撬装式废水深度处理系统一撬多能,多部件串联对废水进行处理,高效去除废水中的COD、钙镁离子、浊度、色度及臭味等,出水水质优于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并对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进行减量化处理;采用二级脱色处理,大大降低出水色度及臭味。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使显而易见的,本文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