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污泥主导的一体化厌氧氨氧化脱氮反应器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9166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颗粒污泥主导的一体化厌氧氨氧化脱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该反应器包括曝气泵(1)、流量计(2)、曝气盘(4)、放空管(5)、进水管(6)、取样口(7)、水浴套(8)、反应管(9)、在线监测器(10)、三相分离器(11)、环形出水槽(12)、锯齿形端面(13)、出水管(14)、出气管(15)、水封排气筒(16)、进水桶(17)和进水泵(18),其特征在于反应管(9)由上至下设有分离段A、过渡段B和反应段C,反应段C的内径小于分离段A的内径,分离段A上端面沿着周边设有锯齿形端面(13),分离段A上端沿外壁设有环形出水槽(12),环形出水槽(12)上端设有上端盖(19),水封排气筒(16)设置在上端盖(19)上,出气管(15)也设置在上端盖(19)上,出气管(15)上端位于上端盖(19)上,出气管(15)下端位于分离段A中,三相分离器(11)设置在过渡段B中,三相分离器(11)上端与出气管(15)连通,在线监测器(10)设在反应段C的外壁上,水浴套(8)套装在反应段C上,水浴套(8)上设有与反应管(9)内腔相通的数个取样口(7)和进水管(6),反应段C的下端设有下端盖(21),放空管(5)设置在下端盖(21)上并位于水浴套(8)下端,循环水入口(22)设置在下端盖(21)上并位于反应管(9)下端,曝气盘(4)设置在反应管(9)下端并位于进水管(6)的下面,循环管(20)一端与出气管(15)相连,另一端与循环水入口(22)相连,曝气泵(1)和流量计(2)通过曝气管(24)与循环水入口(22)相连,进水桶(17)与进水管(6)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颗粒污泥主导的一体化厌氧氨氧化脱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20)上设有循环泵(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颗粒污泥主导的一体化厌氧氨氧化脱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桶(17)与进水管(6)间设有进水泵(18)。

4.颗粒污泥主导的一体化厌氧氨氧化脱氮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如下:

一、系统启动:

将絮体和颗粒的混合污泥经过500μm孔径筛子筛分,保留粒径大于500μm的颗粒污泥并投加到反应器中,另外投加1-2L粒径小于200μm的絮体污泥,使反应器污泥浓度达到2000-3500mg/L,絮体浓度为100-175mg/L;

二、运行程序:

原水由进水桶(17)经进水泵(18)通过进水管(6)进入反应器中,至分离段A内水位位于锯齿形端面(13)以下5-10cm时进水停止,开启曝气泵(1)和循环泵(3)曝气23h,然后沉淀3min,最后由取样口(7)排水15min,反应过程中观测在线监测器(10)的溶解氧值,调节流量计(2),控制反应器中溶解氧浓度为0.05-0.35mg/L,反应器内pH值为6.8-8.0,反应器内温度为30-32℃,反应器运行15-25d,当出水NH4+-N浓度为20-40mg/L,NO2--N浓度为4-10mg/L,反应器总氮去除负荷达到0.3-0.5kgN/(m3·d)时,颗粒污泥主导的一体化厌氧氨氧化脱氮系统启动成功;

三、反应器的稳定运行:

控制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为6-12h,曝气泵(1)和循环泵(3)连续运转,控制反应器内的溶解氧为0.3-1.0mg/L,反应器内亚硝态氮浓度为4-10mg/L,污水在反应管(9)内充分反应后,通过三相分离器(11)进行气、固、液三相分离,颗粒污泥流入反应管(9),出水通过出锯齿形端面(13)流入环形出水槽(12),再由出水管(14)流出,反应器内余气则通过水封排气筒(16)排出,反应器中的上升流速能够促进粒径小的絮体污泥随出水排出系统,即完成颗粒污泥主导的一体化厌氧氨氧化脱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颗粒污泥主导的一体化厌氧氨氧化脱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采用NaHCO3调节pH值。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颗粒污泥主导的一体化厌氧氨氧化脱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应器污泥浓度达到3000mg/L,絮体浓度为150mg/L。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颗粒污泥主导的一体化厌氧氨氧化脱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控制反应器中溶解氧浓度为0.25mg/L。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颗粒污泥主导的一体化厌氧氨氧化脱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反应器内pH值为7.0。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颗粒污泥主导的一体化厌氧氨氧化脱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水力停留时间为10h。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颗粒污泥主导的一体化厌氧氨氧化脱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控制反应器内的溶解氧为0.5mg/L,反应器内亚硝态氮浓度为8mg/L。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