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絮凝脱硫废水零排放预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13152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环保行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厂脱硫废水及其他高盐度、高硬度工业废水的零排放预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火电厂石灰石-石膏法产生的脱硫废水中含有高浓度的cl-、so42-、na+、ca2+、mg2+,是典型的高盐、高硬度废水。

目前,国内外燃煤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项目大多采用“预处理+蒸发结晶”工艺路线,部分项目为了减少蒸发量,在预处理后采用膜浓缩,以减少蒸发负荷。为确保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不论采用何种浓缩和结晶工艺,都需要对进水进行软化预处理。

预处理过程中污泥产出量约占进水质量流量的6%~13%,传统的脱硫废水零排放预处理工艺中,为了增强污泥的沉淀性能,需要投加混凝剂和助凝剂,由于污泥量较大,混凝剂和助凝剂的投加量也随之增加,混凝剂和助凝剂加药费用达到5~12元/吨废水。

由于脱硫废水中富含多种无机盐离子,软化预处理过程投加的软化药剂又会改变废水的酸碱特性,混凝剂和助凝剂在复杂多变的水质中使用效果大打折扣,只能通过投加过量混凝剂和助凝剂才能达到预期的澄清效果。过量投加的助凝剂提高了废水粘度,导致后续超滤和反渗透易堵塞和蒸发过程起泡严重、传热系数降低,影响后续深度处理工艺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电子絮凝的氧化作用,处理后的脱硫废水cod降低至50mg/l以下,可替代传统的曝气氧化或氧化剂氧化等降低cod的处理工艺。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电子絮凝脱硫废水零排放预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脱硫废水首先在原水池中缓存、均质,然后泵送至电子絮凝器;

2)在电子絮凝器中,脱硫废水中的颗粒物在电场作用下凝聚,细小的微粒逐渐形成大颗粒,并使废水中颗粒物持续负载电荷,使电子絮凝效应持续作用于后续软化过程中析出的颗粒物;

3)在电子絮凝器的氧化作用下,脱硫废水cod得以降低;

4)电子絮凝器产水进入化学软化工艺段,可采用多种化学软化工艺;电子絮凝器与各种化学软化工艺具有良好的匹配性,对各种化学软化工艺的析出沉淀物均有良好的凝聚作用;

5)经化学软化后的脱硫废水进入澄清-排泥工艺,上清液进入清水池,污泥外运处置。

进一步的,步骤3)中的出水cod指标不高于50mg/l。

进一步的,步骤3)中的化学软化工艺包括石灰纯碱软化法、双碱软化法、石灰烟道气软化法或石灰-纯碱-烧碱软化法。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电子絮凝器替代混凝剂和助凝剂的投加设备并免除加药成本,电子絮凝器电力消耗0.25~0.5kw/吨废水,运行成本低于传统加药工艺。

2)通过电子絮凝的氧化作用,处理后的脱硫废水cod降低至50mg/l以下,可替代传统的曝气氧化或氧化剂氧化等降低cod的处理工艺。

3)通过电子絮凝器处理的脱硫废水,粘度不会升高,有利于后续膜处理和蒸发结晶工艺稳定运行。

4)电子絮凝器具有在宽泛的进水条件(包括含盐量、ph值、含固量等)下稳定运行的能力,避免了传统加药絮凝由于水质差异导致的絮凝效果不理想。

5)电子絮凝器为全自动、无人值守运行,不需人工配药,减轻运行人员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电子絮凝脱硫废水零排放预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脱硫废水首先在原水池中缓存、均质,然后泵送至电子絮凝器;

2)在电子絮凝器中,脱硫废水中的颗粒物在电场作用下凝聚,细小的微粒逐渐形成大颗粒,并使废水中颗粒物持续负载电荷,使电子絮凝效应持续作用于后续软化过程中析出的颗粒物;

3)在电子絮凝器的氧化作用下,脱硫废水cod得以降低,出水cod指标不高于50mg/l;

4)电子絮凝器产水进入化学软化工艺段,可采用多种化学软化工艺,化学软化工艺包括石灰纯碱软化法、双碱软化法、石灰烟道气软化法或石灰-纯碱-烧碱软化法;电子絮凝器与各种化学软化工艺具有良好的匹配性,对各种化学软化工艺的析出沉淀物均有良好的凝聚作用;

5)经化学软化后的脱硫废水进入澄清-排泥工艺,上清液进入清水池,污泥外运处置。

电子絮凝装置原理:通过其内部极板及电流发生器来对流入装置的水体附加电流,从而达到将水中的颗粒物凝结成絮状物沉淀的目的。电子絮凝系统的极板浸没在水中,通过外部电源使电流通过极板导入水体,污水在电流的作用下将会发生一系列的电化学过程,包括:电荷凝聚、破乳化、漂白及氧化、电子泛流等,在多种化学过程的作用下,废水中的颗粒物最终得以絮凝沉淀,经进一步澄清后产水浊度低于5mg/l。

本专利提出一种电子絮凝脱硫废水零排放预处理工艺,具有如下优势:

1)电子絮凝器替代混凝剂和助凝剂的投加设备并免除加药成本,电子絮凝器电力消耗0.25~0.5kw/吨废水,运行成本低于传统加药工艺。

2)通过电子絮凝的氧化作用,处理后的脱硫废水cod降低至50mg/l以下,可替代传统的曝气氧化或氧化剂氧化等降低cod的处理工艺。

3)通过电子絮凝器处理的脱硫废水,粘度不会升高,有利于后续膜处理和蒸发结晶工艺稳定运行。

4)电子絮凝器具有在宽泛的进水条件(包括含盐量、ph值、含固量等)下稳定运行的能力,避免了传统加药絮凝由于水质差异导致的絮凝效果不理想。

5)电子絮凝器为全自动、无人值守运行,不需人工配药,减轻运行人员劳动强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絮凝脱硫废水零排放预处理工艺,包括:脱硫废水首先在原水池中缓存、均质,然后泵送至电子絮凝器;在电子絮凝器中,脱硫废水中的颗粒物在电场作用下凝聚,细小的微粒逐渐形成大颗粒,并使废水中颗粒物持续负载电荷,使电子絮凝效应持续作用于后续软化过程中析出的颗粒物;在电子絮凝器的氧化作用下,脱硫废水COD得以降低,电子絮凝器产水进入化学软化工艺段;经化学软化后的脱硫废水进入澄清‑排泥工艺,上清液进入清水池,污泥外运处置。本发明通过电子絮凝的氧化作用,处理后的脱硫废水COD降低至50mg/L以下,可替代传统的曝气氧化或氧化剂氧化等降低COD的处理工艺。

技术研发人员:曾振国;季献华;李武林;李宽;王辰;刘琴琴;管小江;张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京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4.18
技术公布日:2017.07.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