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处理污泥脱水的方法及其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92149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到处理污泥和环保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高效处理污泥脱水的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污泥处理是污水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污泥处理过程中,需要对污泥进行固、液分离,将分离后的污水再进一步进行处理,对干污泥则进行外运处理。污泥脱水装置大都由污泥输送管、污泥泵以及脱水机构成,通过污泥物料输送管及污泥泵将污泥从污泥池内输送至脱水机进行固液分离。但目前的机械压滤、真空过滤等方法,投资高、耗用动力大、操作复杂,管道易堵塞,因而大多数多企业不愿或无力进行污水中污泥的处理,致使污泥随地排放,造成二次污染,无法达到消除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投资少,造价低,结构合理,污泥处理量大,固液分离效果好的高效处理污泥脱水的方法及其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效处理污泥脱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1、设备的安装与连接:将干燥网体放置在利于排水的位置,用连接件将50-200目的滤网安装在干燥网体的四周及底部,滤网周边留有45-50cm的余缝,用管线分别将污泥浓缩池、pam溶解池、搅拌池和干燥网体相连接;

2、絮凝剂配制:将水和聚丙烯酰胺按1000:0.8-1.2的比例注入到pam溶解池中,启动溶液搅拌器在转速为63-85转/分下进行搅拌,搅拌均匀后,制成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08-0.12%的絮凝剂溶液;

3、物料输送:将污泥浓缩池中含水量为95-99%的污泥水,通过污泥进料泵按流量为10-15m³/h输送至搅拌池中,同时pam溶解池中的絮凝剂溶液通过pam计量泵,按流量为200-500l/h的速度输送至搅拌池中;

4、搅拌絮凝:启动搅拌池的搅拌器,控制搅拌器的转速为63-85转/分进行搅拌,当发现搅拌池中有大量絮凝物出现时,启动污泥泵,将絮凝物料输送至干燥网体中;

5、干化处理:送入干燥网体内的絮凝物料,其水分分别从干燥网体四周和底部50-200目的滤网中流出,经集水槽排入污水池中,自然风干3-7天后,将固体污泥从干燥网体中取出,装袋运走。

一种高效处理污泥脱水的装置,包括污泥浓缩池、pam溶解池、搅拌池、干燥网体、集水槽、污水池、污泥进料泵、溶液搅拌器、pam计量泵、搅拌器、污泥泵、滤网和连接件,所述装置的污泥浓缩池内装有污泥进料泵,污泥浓缩池用物料输送管与搅拌池相连通,物料输送管上装有污泥泵阀,pam溶解池内装有溶液搅拌器,pam溶解池用溶液输送管与搅拌池相连通,在溶液输送管上分别装有pam计量泵和溶液控制阀,搅拌池内装有搅拌器,并用管线与干燥网体相连通,在管线上装有污泥泵,干燥网体的下方设置有集水槽,集水槽用排水管与污水池相连通。

所述干燥网体的四周和底部分别用连接件装有50-200目的滤网,干燥网体底部滤网处开有能开关的排泥口。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为:

1、该方法和装置中所使用的滤网污泥干燥槽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不需要复杂的污泥与pam溶液的比例调试及开机运行调试;

2、该方法和装置投资少,造价低。如日处理污水400立方米的滤网污泥干燥槽的工程造价20元,比机械压滤、真空过滤等方法一般可节省费用80%;

3、该装置使用效果好,污泥处理量大,有效避免了污泥的二次污染。如厂日处理污水400吨,污泥实际发生量800公斤/日,污泥未经干化处理需占地200平方米,经干化处理后仅占地30平方米,干化后的污泥可外运利用。

附图说明

图1、高效处理污泥脱水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实施例一

参见图1

1、设备的安装与连接:将干燥网体4放置在集水槽5上方位置,用连接件19将50目的滤网17安装在干燥网体4的四周及底部,滤网17周边留有45-50cm的余缝,以防滤网17受力破裂,用物料输送管14分别将污泥浓缩池1、和搅拌池3相连通,pam溶解池2用管线与pam计量泵10相连接,pam计量泵10用溶解输送管15与搅拌池3相连接,搅拌池3用管线与污泥泵13相连接,污泥泵13用管线和干燥网体4相连接,集水槽5用排水管16与污水池6相连接;

2、絮凝剂配制:将水和聚丙烯酰胺(pam)按1000:0.8的比例注入到pam溶解池2中,启动溶液搅拌器9在转速为63转/分下进行搅拌,搅拌均匀后,制成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08%的絮凝剂溶液;

3、物料输送:将污泥浓缩池1中含水量为95-99%的污泥水,通过污泥进料泵7按流量为10m³/h输送至搅拌池3中,同时pam溶解池2中的絮凝剂溶液通过pam计量泵10,按流量为200l/h的速度输送至搅拌池3中;

4、搅拌絮凝:启动搅拌池3的搅拌器12,控制搅拌器12的转速为63转/分进行搅拌,当发现搅拌池3中有大量絮凝物出现时,启动污泥泵13,将絮凝物料输送至干燥网体4中;

5干化处理:送入干燥网体4内的絮凝物料,其水分分别从干燥网体4四周和底部50目的滤网17中流出,经集水槽5排入污水池6中,自然风干3-7天后,打开干燥网体4底部的排泥口18,将固体污泥从干燥网体4中取出,装袋运走。

实施例二

参见图1

1、设备的安装与连接:将干燥网体4放置在集水槽5上方位置,用连接件19将100目的滤网17安装在干燥网体4的四周及底部,滤网17周边留有45-50cm的余缝,以防滤网17受力破裂,用物料输送管14分别将污泥浓缩池1、和搅拌池3相连通,pam溶解池2用管线与pam计量泵10相连接,pam计量泵10用溶解输送管15与搅拌池3相连接,搅拌池3用管线与污泥泵13相连接,污泥泵13用管线和干燥网体4相连接,集水槽5用排水管16与污水池6相连接;

2、絮凝剂配制:将水和聚丙烯酰胺(pam)按1000:0.9的比例注入到pam溶解池2中,启动溶液搅拌器9在转速为63转/分下进行搅拌,搅拌均匀后,制成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09%的絮凝剂溶液;

3、物料输送:将污泥浓缩池1中含水量为95-99%的污泥水,通过污泥进料泵7按流量为12m³/h输送至搅拌池3中,同时pam溶解池2中的絮凝剂溶液通过pam计量泵10,按流量为300l/h的速度输送至搅拌池3中;

4、搅拌絮凝:启动搅拌池3的搅拌器12,控制搅拌器12的转速为63转/分进行搅拌,当发现搅拌池3中有大量絮凝物出现时,启动污泥泵13,将絮凝物料输送至干燥网体4中;

5干化处理:送入干燥网体4内的絮凝物料,其水分分别从干燥网体4四周和底部100目的滤网17中流出,经集水槽5排入污水池6中,自然风干3-7天后,打开干燥网体4底部的排泥口18,将固体污泥从干燥网体4中取出,装袋运走。

实施例三

参见图1

1、设备的安装与连接:将干燥网体4放置在集水槽5上方位置,用连接件19将150目的滤网17安装在干燥网体4的四周及底部,滤网17周边留有45-50cm的余缝,以防滤网17受力破裂,用物料输送管14分别将污泥浓缩池1、和搅拌池3相连通,pam溶解池2用管线与pam计量泵10相连接,pam计量泵10用溶解输送管15与搅拌池3相连接,搅拌池3用管线与污泥泵13相连接,污泥泵13用管线和干燥网体4相连接,集水槽5用排水管16与污水池6相连接;

2、絮凝剂配制:将水和聚丙烯酰胺(pam)按1000:1.1的比例注入到pam溶解池2中,启动溶液搅拌器9在转速为85转/分下进行搅拌,搅拌均匀后,制成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11%的絮凝剂溶液;

3、物料输送:将污泥浓缩池1中含水量为95-99%的污泥水,通过污泥进料泵7按流量为14m³/h输送至搅拌池3中,同时pam溶解池2中的絮凝剂溶液通过pam计量泵10,按流量为400l/h的速度输送至搅拌池3中;

4、搅拌絮凝:启动搅拌池3的搅拌器12,控制搅拌器12的转速为85转/分进行搅拌,当发现搅拌池3中有大量絮凝物出现时,启动污泥泵13,将絮凝物料输送至干燥网体4中;

5干化处理:送入干燥网体4内的絮凝物料,其水分分别从干燥网体4四周和底部150目的滤网17中流出,经集水槽5排入污水池6中,自然风干3-7天后,打开干燥网体4底部的排泥口18,将固体污泥从干燥网体4中取出,装袋运走。

实施例四

参见图1

1、设备的安装与连接:将干燥网体4放置在集水槽5上方位置,用连接件19将200目的滤网17安装在干燥网体4的四周及底部,滤网17周边留有45-50cm的余缝,以防滤网17受力破裂,用物料输送管14分别将污泥浓缩池1、和搅拌池3相连通,pam溶解池2用管线与pam计量泵10相连接,pam计量泵10用溶解输送管15与搅拌池3相连接,搅拌池3用管线与污泥泵13相连接,污泥泵13用管线和干燥网体4相连接,集水槽5用排水管16与污水池6相连接;

2、絮凝剂配制:将水和聚丙烯酰胺(pam)按1000:1.2的比例注入到pam溶解池2中,启动溶液搅拌器9在转速为85转/分下进行搅拌,搅拌均匀后,制成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12%的絮凝剂溶液;

3、物料输送:将污泥浓缩池1中含水量为95-99%的污泥水,通过污泥进料泵7按流量为15m³/h输送至搅拌池3中,同时pam溶解池2中的絮凝剂溶液通过pam计量泵10,按流量为500l/h的速度输送至搅拌池3中;

4、搅拌絮凝:启动搅拌池3的搅拌器12,控制搅拌器12的转速为85转/分进行搅拌,当发现搅拌池3中有大量絮凝物出现时,启动污泥泵13,将絮凝物料输送至干燥网体4中;

5干化处理:送入干燥网体4内的絮凝物料,其水分分别从干燥网体4四周和底部200目的滤网17中流出,经集水槽5排入污水池6中,自然风干3-7天后,打开干燥网体4底部的排泥口18,将固体污泥从干燥网体4中取出,装袋运走。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包括权利要求、摘要)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非限定实施方式,还可以衍生出大量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和不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的实施例,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