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钛光催化的含铬土壤异位处置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50945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钛光催化的含铬土壤异位处置方法,将沼渣、硫酸亚铁、碳源、营养物质及含铬土壤转移至堆场中,渗滤液回流,经过表层含钛材料的光解催化作用,产生光催化效应及芬顿效应,将有机污染快速降解并将,属环境保护领域。



背景技术:

铬及其化合物是冶金、金属加工、电镀、制革、油漆、颜料等行业常用的基本原料,在上述行业的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含铬废气、废水和废渣,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而另一方面,如何进行含铬土壤的修复一直是环保界的难题。处置方法虽然众多,但大多数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专利号201210059303.1介绍了一种铬渣污染土壤异位淋洗修复设备及修复方法,该方法通过淋洗将cr(vi)转移出土壤然后对水相污染进行处理。然而该法不但淋洗工艺繁琐,而且水相中含有大量的颗粒物及六价铬,处理成本较高,同时修复后土壤仍残留一定六价铬,需进一步稳定化。专利号201110206468.2介绍了一种电化学异位修复含铬土壤的方法。该法虽能将含铬土壤修复,但是其耗电量极大,且处理时间较长,不适合规模化处置含铬土壤。此外,目前多数方法处置后的含铬土壤虽然六价铬浓度减少,但总铬浓度极高,因此难以满足农田使用标准,一般也都需要填埋。cn201310642942.5介绍了一种可以同步稳定化含铬土壤及生活垃圾的填埋方法,该方法虽然可以同步处置土壤及有机废物,但是处理周期长。

为此,申请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找到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设计一种基于钛光催化的含铬土壤异位处置方法。该法将污染场地含铬土壤挖出,转移至堆场中;堆场内铺设防渗层,底部铺设导流材料,其上部铺设沼渣、硫酸亚铁、碳源、营养添加剂及含铬土壤的混合层,混合层上部放置含钛材料;运行过程中,不定期从堆场上部注水,随后将渗滤液通过底部导流材料收集至渗滤液收集系统中,随后不定期将渗滤液回流至堆场顶部进行喷洒回灌。经过该方法处理含铬土壤,仅需10-60天时间即可将污染土壤修复至民用建设用地标准。其中六价铬在硫酸亚铁化学还原及沼渣菌剂生物还原的耦合作用下,在5-10天时间内快速处置。部分六价铬及有机质随着渗滤液返回至堆场表层,在含钛材料的光催化作用下,进一步促进六价铬及有机质的反应,同时将难降解的大分子有机质变成易降解的小分子有机质,为混合层沼渣菌剂提供优质碳源。此外,通过控制渗滤液ph,加上渗滤液中含有一定量的铁离子(来自于所添加的硫酸亚铁),在光催化所产生的微量羟基自由基作用下,产生芬顿催化效应,更有效的降解有机质及还原六价铬,同时六价铬对这种芬顿效应起到了促进作用。

本发明的具体详细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将污染场地含铬土壤挖出,转移至堆场中;堆场内铺设防渗层,底部铺设导流材料,其上部铺设沼渣、硫酸亚铁、碳源、营养添加剂及含铬土壤的混合层,混合层上部放置含钛材料;运行过程中,不定期从堆场上部注水,随后将渗滤液通过底部导流材料收集至渗滤液收集系统中,随后不定期将渗滤液回流至堆场顶部进行喷洒回灌。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当中,混合层中含铬土壤、沼渣、碳源、硫酸亚铁及营养添加剂的添加比例为1:(0.01-0.5):(0.01-0.5):(0-0.3):(0-0.1),混合层高度1-8m。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当中,渗滤液回流至堆场顶部进行喷洒回灌,可以进行ph调节,其ph值控制在2-6,回灌间隔时间在2-48小时范围。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当中,沼渣指有机废水或者固体有机废物厌氧处置后的固体残留物,可以被污泥替代。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当中,含钛材料层高度在0-1m。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当中,运行期间,堆场上部注水的频率为每1-100天注水一次。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当中,营养添加剂指氮源、磷源及微量元素源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当中,微量元素源指含有硼、锌、铜、锰、钴中的一种或多种元素的营养物质。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当中,含钛材料可以被其它光催化材料,含铬土壤可以被铬渣等其它含有六价铬的污染物替代。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当中,硫酸亚铁可以被其它含铁或者硫的还原剂替代。

相比传统的含铬土壤处理方法,本方法有如下优势:

1.通过光催化作用,形成羟基自由基,进而在ph及铁的作用下,形成芬顿高级氧化效应,迅速处置有机质及六价铬的同时,打碎大分子有机质,变成小分子有机物,为沼渣中铬还原菌提供优质碳源,更好的促进微生物处理六价铬;

2.硫酸亚铁既能起到快速还原铬渣中六价铬的作用,同时起到了作为芬顿反应原料的作用,一箭双雕;

3.磷源、氮源及微量元素的加入进一步促进了沼渣中微生物的活性,增强了其还原六价铬并降解有机物的能力;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加酸装置;2,含钛材料层;3,防渗层;4,混合层;5,导流材料;6,渗滤液储存池。

具体实施方式

实例1

所处置含铬土壤中六价铬浓度为6500mg/kg。

将污染场地含铬土壤挖出,转移至堆场中;堆场内铺设防渗层,底部铺设导流材料,其上部铺设沼渣、硫酸亚铁、碳源、营养添加剂及含铬土壤的混合层,混合比例为含铬土壤、沼渣、碳源、硫酸亚铁及营养添加剂的添加比例为1:0.25:0.35:0.2:0.011,层高4.5m,混合层上部放置含钛材料,层高0.5m;运行过程中,每隔1天从堆场上部注水,随后将渗滤液通过底部导流材料收集至渗滤液收集系统中,随后每间隔1-2天将渗滤液回流至堆场顶部进行喷洒回灌,回流前调节ph至4。

经过6天处置,含铬土壤中六价铬含量低于5mg/kg,经过25天治理,渗滤液中cod浓度低于500mg/l,营养添加剂是磷酸钾、硝酸铵及硝酸钴的混合物,同时添加了微量的锌元素。

实例2

所处置含铬土壤中六价铬浓度为3600mg/kg。

将污染场地含铬土壤挖出,转移至堆场中;堆场内铺设防渗层,底部铺设导流材料,其上部铺设沼渣、硫酸亚铁、碳源、营养添加剂及含铬土壤的混合层,混合比例为含铬土壤、沼渣、碳源、硫酸亚铁及营养添加剂的添加比例为1:0.1:0.2:0.1:0.05,层高5m,混合层上部放置含钛材料,层高0.1m;运行过程中,每隔1天从堆场上部注水,随后将渗滤液通过底部导流材料收集至渗滤液收集系统中,随后每间隔1天将渗滤液回流至堆场顶部进行喷洒回灌。

经过8天处置,含铬土壤中六价铬含量低于5mg/kg,经过28天治理,渗滤液中cod浓度低于500mg/l,营养添加剂是磷酸钾、硝酸铵及硝酸钴的混合物,同时添加了微量的锰、铜元素。

实例3

所处置含铬土壤中六价铬浓度为1500mg/kg。

将污染场地含铬土壤挖出,转移至堆场中;堆场内铺设防渗层,底部铺设导流材料,其上部铺设沼渣、硫酸亚铁、碳源及含铬土壤的混合层,混合比例为含铬土壤、沼渣、碳源、硫酸亚铁的添加比例为1:0.1:0.1:0.05,层高3m,无营养添加剂添加,混合层上部放置含钛材料,层高0.03m;运行过程中,每隔2天从堆场上部注水,随后将渗滤液通过底部导流材料收集至渗滤液收集系统中,随后每间隔2天将渗滤液回流至堆场顶部进行喷洒回灌。

经过8天处置,含铬土壤中六价铬含量低于5mg/kg,经过26天治理,渗滤液中cod浓度低于500mg/l。

实例4

所处置含铬土壤中六价铬浓度为600mg/kg。

将污染场地含铬土壤挖出,转移至堆场中;堆场内铺设防渗层,底部铺设导流材料,其上部铺设沼渣、硫酸亚铁、碳源、营养添加剂及含铬土壤的混合层,混合比例为含铬土壤、沼渣、碳源、硫酸亚铁及营养添加剂的添加比例为1:0.1:0.05:0.05:0.001,层高6m,混合层上部不放置含钛材料,即含钛材料层0m;运行过程中,每隔1-5天从堆场上部注水,随后将渗滤液通过底部导流材料收集至渗滤液收集系统中,随后每间隔1-2天将渗滤液回流至堆场顶部进行喷洒回灌。

经过5天处置,含铬土壤中六价铬含量低于5mg/kg,经过15天治理,渗滤液中cod浓度低于500mg/l,营养添加剂是磷酸钾、硝酸铵及硝酸钴的混合物,同时添加了微量的锰、铜元素。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