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合式触控面板检查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26159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开合式触控面板检查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触控面板检查清洁装置,尤指一种开合式触控面板检查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触控面板(Touch Panel)日渐趋于轻薄化,本领域技术人员除致力于改进构装结构及材料外,更期望在贴合技术上有所突破。然而现今业界常见的贴合技术主要可分为“口字胶贴合”与“全平面贴合”两种。其中口字胶贴合(又称“框贴”),是利用压敏胶(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PSA),将触控面板与中框的四侧边贴合固定,具有作业简单、成本较低、技术门槛低等优点。惟此技术在将贴合触控面板到中框之前,尚需要对触控面板可视区内的脏污、毛屑、白点等不良进行检查和清洁,确保触控面板贴合后为良品。否则若于贴合后才检查出脏污、毛屑、白点等不良,便需要再行拆机维修,除了增加再加工的生产成本外,更可能因而造成产品报废。因此于触控面板与中框贴合定位之前,触控面板可视区的检查和清洁便十分重要。

然而现行触控面板在与中框贴合前,所使用的检查与清洁装置多采用弹簧机构将触控面板先行悬空放置于中框上,待检查清洁完成后再将触控面板贴合到中框。惟于触控面板与中框贴合前,触控面板多已组装有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或排线,频繁的上下活动容易造成触控面板上柔性电路板的撕裂或折叠,进而导致后续的外观夹线或电性不良。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开合式触控面板检查清洁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无法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合式触控面板检查清洁装置。利用具真空吸槽的开合式上模稳定地吸着触控面板以进行检查清洁程序,避免触控面板于检查清洁程序中因吸力不足而脱落,所造成检查清洁程序中断或产品损害等问题。

本申请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合式触控面板检查清洁装置。于中框承载于可移动底模时,利用真空吸槽提供足够的吸力以吸着触控面板于开合式上模,再通过上模中央区域的中空开口可直接对触控面板的可视区域进行检查清洁程序,可避免触控面板上的柔性电路板或排线因检查清洁程序的作动而造成撕裂或折叠等问题,有效提升触控面板与中框贴合前检查清洁程序的效率。

为达前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开合式触控面板检查清洁装置,用于检查清洁一触控面板。开合式触控面板检查清洁装置包含基座、底模以及一上模。基座具有两支架。底模设置于基座上,位于两支架之间,且具有一承载面,以组配承载一框体,其中框体与触控面板彼此相对,且触控面板预置于框体的上方。上模具有一转轴部,沿上模的一侧边设置,且枢接于两支架上,其中上模还包括至少一吸槽,设置于上模的外周缘区域,于框体承载于承载面时,通过吸槽吸附触控面板,且使上模以转轴部为转轴转动,带动触控面板相对框体转动一特定角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触控面板包括一可视区域,上模还包括一中空开口,设置于上模的中央区域,架构于触控面板通过吸槽吸附于上模时,通过中空开口检视触控面板的可视区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基座还包括至少一滑轨,连接于基座与底模之间,以架构于使底模相对基座滑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吸槽包括一圆形或一矩形截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吸槽包括一梯形截面,且梯形截面的一底边长度大于一顶边长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模的吸槽包括至少二子吸槽,至少二子吸槽彼此对称地设置于上模的外周缘区域,且至少二子吸槽相分离而不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模还包括至少一真空气管接口,连接至吸槽,以架构提供吸槽吸附触控面板的吸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模还包括一把柄,自上模的外周缘区域向外延伸,且远离转轴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触控面板还包括一排线,连接至框体,且于框体承载于承载面时,邻近于上模的转轴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模包括一槽板及一固定板,槽板与固定板彼此相对贴合,且槽板还包括至少一贯穿槽,设置于槽板的外周缘区域,于槽板与固定板彼此相对贴合时架构为吸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触控面板包括一可视区域,上模的槽板及固定板分别包括彼此相对的一第一开口及一第二开口,于槽板与固定板彼此相对贴合时形成一中空开口,中空开口于上模的中央区域,且架构于触控面板通过吸槽吸附于上模时,通过中空开口检视触控面板的可视区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槽板还包括至少一真空流道,连接至贯穿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槽板包括彼此相对的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与固定板贴合,贯穿槽包括一第一槽口及一第二槽口,分别位于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其中第一槽口的面积大于第二槽口的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贯穿槽包括一梯形截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较佳实施例的开合式触控面板检查清洁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2至图5为图1中开合式触控面板检查清洁装置于不同操作态样的立体结构图。

图6为本申请开合式触控面板检查清洁装置的上模的槽板的结构图。

图7为本申请开合式触控面板检查清洁装置的上模的固定板的结构图。

图8为本申请开合式触控面板检查清洁装置的上模的部分切面图。

图9为本申请具梯形截面吸槽的上模的截面图。

图10为本申请具圆形截面吸槽的上模的截面图。

图11为本申请具矩形截面吸槽的上模的截面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开合式触控面板检查清洁装置

10:基座

101:滑轨

11:支架

12:底模

13:承载面

14:上模

141:第一表面

142:第二表面

143:真空流道

14a:槽板

14b:固定板

15:转轴部

16、16A、16B、16C、16D:吸槽

161、162:子吸槽

163:第一槽口

164:第二槽口

16a:贯穿槽

17:中空开口

17a:第一开口

17b:第二开口

18:真空气管接口

19:把柄

20:触控面板

21:可视区域

22:排线

30:框体

BL:底边长度

TL:顶边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申请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申请能够在不同的态样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均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为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于限制本申请。

图1为本申请较佳实施例的开合式触控面板检查清洁装置的立体结构图。图2至图5为图1中开合式触控面板检查清洁装置于不同操作状态的立体结构图。如图所示,开合式触控面板检查清洁装置1,用于检查清洁例如是但不限于一触控面板20。开合式触控面板检查清洁装置1包含基座10、底模12以及一上模14。基座10具有两支架11。底模12设置于基座10上,位于两支架11之间,且具有一承载面13,以组配承载一框体30,其中框体30与触控面板20彼此相对,且触控面板20预置于框体30的上方。上模14具有一转轴部15,沿上模14的一侧边设置,且枢接于两支架11上,其中上模14还包括至少一吸槽16,设置于上模14的外周缘区域,于框体30承载于承载面13时,通过吸槽16吸附触控面板20,且使上模14以转轴部15为转轴转动,带动触控面板20相对框体30转动一特定角度(请参阅图5),以进行触控面板20的后续检查清洁程序。其中触控面板20包括一可视区域21,上模14还包括一中空开口17,设置于上模14的中央区域,架构于触控面板20通过吸槽16吸附于上模14时,通过中空开口17检视触控面板20的可视区域21。另外,于本实施例中,上模14还包括至少一真空气管接口18,连接至吸槽16,以架构提供吸槽16吸附触控面板20的吸力。

再请参阅图1至图5,于本实施例的开合式触控面板检查清洁装置1中,基座10还包括至少一滑轨101,连接于基座10与底模12之间,以架构于底模12相对基座10滑动。当使用者欲以开合式触控面板检查清洁装置1进行触控面板20的检查清洁时,使用者先将预置有触控面板20的框体30一并放置于底模12的承载面13上,如图2所示。其中框体30与触控面板20彼此相对,且触控面板20可分离地预置于框体30的上方。待框体30与触控面板20一并置于底模12的承载面13后,使用者可沿滑轨101推动底模12至上模14操作对应位置,如图3所示。于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20还包括一排线22(请参考图2),连接至框体30,且于框体30承载于承载面13时,邻近于上模14的转轴部15。当然于另一实施例中,触控面板20的排线22可不与框体30连接,或触控面板20的外周缘连接有其他柔性电路板(未图示),因其非限制本申请技术特征的必要条件,也不影响开合式触控面板检查清洁装置1进行触控面板20的检查清洁作业,故于此不再赘述。另一方面,上模14还包括一把柄19,自上模14的外周缘区域向外延伸,且远离转轴部15。尔后,使用者通过把柄19,使上模14以转轴部15为转轴转动,以使上模14的外周缘区域贴合触控面板20的外周缘区域,且触控面板20的可视区域21相对于上模14的中空开口17,如图4所示。随后,使用者启动真空泵浦(未图示)以通过真空气管接口18使吸槽16产生吸力而吸附触控面板20。当吸槽16提供足够的吸力将触控面板20吸附于上模14后,使用者再通过把柄19,使上模14以转轴部15为转轴转动,带动触控面板20相对框体30转动一特定角度,即如图5所示。此时,使用者即可对触控面板20的可视区域21进行后续检查清洁动作。待完成检查清洁后,使用者再通过把柄19转动上模14,并带动触控面板20贴合至承载面13上的框体30上。关闭真空泵浦使吸槽16卸载吸力,并转动上模14脱离触控面板20,即可将完成检查清洁程序的触控面板20及框体30自底模12的承载面13上卸载。当然,于一实施例中,基座10的滑轨101更可省略,底模12的承载面13直接相配于上模12的位置,使用者可直接将预置有触控面板20的框体30放置于承载面13上即可进行前述的吸槽16吸附动作,此技术特征非限制本申请的必要条件,于此不再赘述。

于本实施例中,开合式触控面板检查清洁装置1的上模14为提供稳固的吸附力,上模14的吸槽16可包括至少二子吸槽161、162。其中至少二子吸槽161、162,彼此对称地设置于上模14的外周缘区域,且至少二子吸槽161、162相分离而不连通。图6及图7分别为本申请开合式触控面板检查清洁装置的上模的部分结构图。图8为本申请开合式触控面板检查清洁装置的上模的部分切面图。如图1至图8所示,于本实施例中,上模14还包括一槽板14a(如图6所示)及一固定板14b(如图7所示),槽板14a与固定板14b彼此相对,并可通过一密封垫(未图示)而彼此贴合进而构成上模14(如图8所示)。其中槽板14a包括彼此相对的一第一表面141及一第二表面142,第一表面141与固定板14b贴合。且槽板14a还包括至少一贯穿槽16a,设置于槽板14a的外周缘区域,于槽板14a与固定板14b彼此相对贴合时架构为特殊六边形截面的吸槽16A(如图8所示)。于本实施例中,贯穿槽16a还包括一第一槽口163及一第二槽口164,分别位于第一表面141及第二表面142,其中第一槽口163的面积大于第二槽口164的面积。另一方面,上模14的槽板14a及固定板14b分别包括彼此相对的一第一开口17a及一第二开口17b,于槽板14a与固定板14b彼此相对贴合时形成一中空开口17,中空开口17于上模14的中央区域,且架构于触控面板20通过吸槽16吸附于上模14时,通过中空开口17检视触控面板20的可视区域21。此外,槽板14a还包括至少一真空流道143,连接至贯穿槽16a,并架构部分容置真空气管接口18,以提供吸槽16吸附触控面板20的吸力。应强调的是,于本实施例中,槽板14a的贯穿槽16a呈L字形分布,即可组配形成彼此对称的二子吸槽161、162于上模14的外周缘区域(如图1至图5所示)。当然,贯穿槽16a的设计与真空流道143的对应关系均可视实际需求而调变,本申请并不以此为限,且不再赘述。

值得注意的是,于本申请开合式触控面板检查清洁装置1的上模14中,吸槽16通过真空气管接口18以真空吸槽方式提供吸力,使上模14吸取触控面板20的吸取面积可达最大化。根据F(吸力)=P(气压)×S(开口面积)的公式可知,当气压一定的情况下,上模14的吸槽16可提供的吸取面积越大,则吸槽16吸附触控面板20的吸力越大。另外,本申请上模14更可选用特殊六边形截面吸槽16A(如图8所示),在吸槽16A的气流道气压一定的情况下,通过第一槽口163及一第二槽口164的开口面积差,使得吸槽16A的真空负压可进一步提高,使得吸力达到最大水准。图9至图11分别为具不同吸槽截面的上模的截面图。其中如图9所示,上模14具有一梯形截面吸槽16B。于吸槽开口宽度及深度一定的条件下,梯形截面吸槽16B的底边长度BL大于一顶边长度TL,则可于最大程度上增加气流通道的截面积。此外,借由前述槽板14a与固定板14b彼此相对贴合而构成上模14的型式,吸槽16的截面可视实际需求而调变,且不受限于单一型式,藉以形成更均匀稳固的吸力。当然,上模14还可为一体成型,为利于吸槽开槽加工,前述实施例中上模14的吸槽16还可替换为一圆形截面吸槽16C(如图10所示)或一矩形截面吸槽16D(如图11所示)。应强调的是,前述上模14的吸槽截面形式仅属例示,本申请并不仅受限于前述实施例,且于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一种开合式触控面板检查清洁装置。其利用具真空吸槽的开合式上模稳定地吸着触控面板以进行检查清洁程序,避免触控面板于检查清洁程序中因吸力不足而脱落,所造成检查清洁程序中断或产品损害等问题。且开合式触控面板检查清洁装置于中框承载于其可移动底模时,利用真空吸槽提供足够的吸力以吸着触控面板于开合式上模,再通过上模中央区域的中空开口可直接对触控面板的可视区域进行检查清洁程序,可避免触控面板上的柔性电路板因检查清洁程序的作动而造成撕裂或折叠等问题,有效提升触控面板与中框贴合前检查清洁程序的效率。

本申请得由本领域技术人员任施匠思而为诸般修饰,然均不脱如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