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污水处理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72782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污水处理池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污水处理池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地区居民生活用水量日益增大,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是将生活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和污染环境成分清除、降解做无害处理。目前国内外对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处理技术比较多,名称也多种多样,但是由于净化设备结构复杂,运行成本高,所以一直没有被农村地区普及利用。如得农村生活污水得不到有效治理,不仅浪费水资源的同时还将严重恶化农村水环境,污水异味散播,苍蝇滋生,容易传播疾病并影响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因此解决这一问题迫在眉睫。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 104548684 A,发明创造的名称一种污水处理池,包括池体,池体为斗状,池体内设置数层过滤层,每个过滤层的外周与池体的外周配合,池体的上部设置进水管和出水管,出水管的管口在最下层的过滤层的下部,进水管的管口在最上层过滤层的上部,出水管上设置水泵。但是现有污水处理池装置存在着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最前端的厌氧池往往会堆积大量的污泥,这往往需要通过打开厌氧池使用长柄铲子将污物铲除,这样清掏率低下,且操作人员长时间吸入厌氧池中的气体容易产生头晕目眩的现象,导致操作人员落入厌氧池中造成人身事故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新型污水处理池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污水处理池装置,以解决现有污水处理池装置存在着结构不便调整,适应性差,训练强度不便调整,训练效果不理想,安全防护性不高,儿童容易出现意外磕碰摔伤,趣味性不佳,影响儿童训练兴致的问题。一种新型污水处理池装置,包括沉淀池,污水入口A,添加剂入口,控制装置,循环泵一,污水入口B,过滤池,生化处理层,物理吸附层,纳米材料处理管,消毒灯,出水口,污水监测器,过滤器,传感器,污泥出口,单向止回阀和循环泵二,所述的污水入口A或添加剂入口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在沉淀池的上部;所述的传感器镶嵌在沉淀池下部;所述的过滤池通过管道与沉淀池相连,且该管道上设有过滤器,循环泵一,单向止回阀和循环泵二;所述的污水入口B设置在过滤池的顶部;所述的控制装置固定在过滤池的外侧;所述的过滤池内侧从上向下依次设有生化处理层,物理吸附层,纳米材料处理管和消毒灯,其中物理吸附层与所述的纳米材料处理管底部相连通,且消毒灯设置在所述的纳米材料处理管周围;所述的污水监测器通过出水口安装在过滤池的底部。

所述的控制装置包括显示器,旋钮,计时器,微控制器,调压电路和蜂鸣器,所述的显示器,计时器或蜂鸣器通过信号线与微控制器的接口相连;所述的调压电路连接在微控制器与传感器之间;所述的旋钮镶嵌在控制装置的外侧,有利于根据污水的压力自动调节循环泵的功率,保证设备的使用安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改善了污水处理效果。

所述的生化处理层采用表面附有生物膜的石笼;所述的生化处理层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过滤池内侧,生物膜中微生物对污水进行净化除污,有效的去除水体内的氨氮和有机污染物,增强水的自净能力,可以为水体提供自然净化的环境,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所述的物理吸附层采用有活性炭制成的圆盘;所述的物理吸附层厚度采用10厘米至15厘米;所述的物理吸附层安装在过滤池内侧中心位置,有利于根据有效的吸附大量的细菌及微生物,结构简单,调整方便,有利于根据康复高效的净化污水,成本低廉,维护方便。

所述的纳米材料处理管采用内壁附有纳米复合污水净化薄膜的玻璃管;所述的纳米材料处理管采用直径为1厘米至2厘米的圆管,该纳米材料处理管采用30个至40个,具有光催化降解和光热蒸发的功能,能够对污水进行多元化净化提纯,从而提高光的整体转化率和利用率并可大大提高污水净化效率。

所述的消毒灯采用紫外线荧光灯管,且消毒灯设置10个至15个;所述的消毒灯分散设置在过滤池的下部,有利于扩大灯光照射范围,便于有效的杀菌,增强消毒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控制装置的设置,有利于根据污水的压力自动调节循环泵的功率,保证设备的使用安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改善了污水处理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生化处理层的设置,便于生物膜中微生物对污水进行净化除污,有效的去除水体内的氨氮和有机污染物,增强水的自净能力,可以为水体提供自然净化的环境,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3.本实用新型的纳米材料处理管的设置,有利于光催化降解和光热蒸发的功能,能够对污水进行多元化净化提纯,从而提高光的整体转化率和利用率并可大大提高污水净化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沉淀池,2-污水入口A,3-添加剂入口,4-控制装置,40-显示器,41-旋钮,42-计时器,43-微控制器,44-调压电路,45-蜂鸣器,5-循环泵一,6-污水入口B,7-过滤池,8-生化处理层,9-物理吸附层,10-纳米材料处理管,11-消毒灯,12-出水口,13-污水监测器,14-过滤器,15-传感器,16-污泥出口,17-单向止回阀,18-循环泵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污水处理池装置,包括沉淀池1,污水入口A2,添加剂入口3,控制装置4,循环泵一5,污水入口B6,过滤池7,生化处理层8,物理吸附层9,纳米材料处理管10,消毒灯11,出水口12,污水监测器13,过滤器14,传感器15,污泥出口16,单向止回阀17和循环泵二18,所述的污水入口A2或添加剂入口3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在沉淀池1的上部;所述的传感器15镶嵌在沉淀池1下部;所述的过滤池7通过管道与沉淀池1相连,且该管道上设有过滤器14,循环泵一5,单向止回阀17和循环泵二18;所述的污水入口B6设置在过滤池7的顶部;所述的控制装置4固定在过滤池7的外侧;所述的过滤池7内侧从上向下依次设有生化处理层8,物理吸附层9,纳米材料处理管10和消毒灯11,其中物理吸附层9与所述的纳米材料处理管10底部相连通,且消毒灯11设置在所述的纳米材料处理管10周围;所述的污水监测器13通过出水口12安装在过滤池7的底部。

所述的控制装置4包括显示器40,旋钮41,计时器42,微控制器43,调压电路44和蜂鸣器45,所述的显示器40,计时器42或蜂鸣器45通过信号线与微控制器43的接口相连;所述的调压电路44连接在微控制器43与传感器15之间;所述的旋钮41镶嵌在控制装置4的外侧,有利于根据污水的压力自动调节循环泵的功率,保证设备的使用安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改善了污水处理效果。

所述的生化处理层8采用表面附有生物膜的石笼;所述的生化处理层8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过滤池7内侧,生物膜中微生物对污水进行净化除污,有效的去除水体内的氨氮和有机污染物,增强水的自净能力,可以为水体提供自然净化的环境,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所述的物理吸附层9采用有活性炭制成的圆盘;所述的物理吸附层9厚度采用10厘米至15厘米;所述的物理吸附层9安装在过滤池7内侧中心位置,有利于根据有效的吸附大量的细菌及微生物,结构简单,调整方便,有利于根据康复高效的净化污水,成本低廉,维护方便。

所述的纳米材料处理管10采用内壁附有纳米复合污水净化薄膜的玻璃管;所述的纳米材料处理管10采用直径为1厘米至2厘米的圆管,该纳米材料处理管10采用30个至40个,具有光催化降解和光热蒸发的功能,能够对污水进行多元化净化提纯,从而提高光的整体转化率和利用率并可大大提高污水净化效率。

所述的消毒灯11采用紫外线荧光灯管,且消毒灯11设置10个至15个;所述的消毒灯11分散设置在过滤池的下部,有利于扩大灯光照射范围,便于有效的杀菌,增强消毒效果。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中,给控制装置4接通220V的家用电源,通过循环泵一5给沉淀池1的污水入口A2给水,通过添加剂入口3加入凝絮剂进行化学反应,使污质沉淀,清水通过过滤器14,循环泵一5,污水入口B6进入过滤池7,通过生化处理层8,物理吸附层9,纳米材料处理管10,消毒灯11,过滤,消毒,洁净的水从出水口12,污水监测器13流出。如果污水监测器13监测水质不合格,通过单向止回阀17,循环泵二18把水再次送到沉淀池进行二次净化,直到符合标准为止。当污泥达到一定的量,传感器15接受到信号,通过微控制器43给电磁阀发信号,打开污泥出口16排污。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