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活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44769阅读:1368来源:国知局
微生物活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净水站或污水处理厂领域的微生物活化装置。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絮凝工艺中,脱稳颗粒的碰撞结合完全是一种随机的过程,当絮体粒径很小时,絮体有效密度较大,且基本保持恒定;随着絮凝体粒径的增大,其有效密度呈负指数关系急剧下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较大絮体颗粒结合时的无序排列导致了絮体内部较大的空隙率,效率低,处理效果不理想,为后续水处理增加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微生物活化装置,实现回流微泥活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微生物活化装置,包括设置有进口和出口的微生物活化罐,微生物活化罐顶部通过机座组件固定有减速机,减速机底部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位于微生物活化罐内的搅拌轴,搅拌轴底部连接有若干个桨叶,微生物活化罐内设置有微生物催化层,搅拌轴纵向穿过微生物催化层,若干个桨叶位于微生物催化层下方;所述进口位于微生物催化层的下方,出口微生物催化层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微生物催化层为铁碳填料层。

进一步的,生物催化层位于微生物活化罐内的中部。

进一步的,进口和出口位于微生物活化罐相对的两侧。

进一步的,机座组件焊接于微生物活化罐的顶部。

进一步的,若干个桨叶均匀的分布于搅拌轴的底端。

进一步的,搅拌轴与桨叶通过销轴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工作效率高,且能耗低;

2、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安装方便、成本低,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微生物活化装置,包括下部设置有进口8和上部设置有出口9的微生物活化罐7,进口8和出口9位于微生物活化罐7相对的两侧,微生物活化罐7顶部通过机座组件2固定有减速机1,机座组件2焊接于微生物活化罐7的顶部,减速机1底部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3连接位于微生物活化罐7内的搅拌轴4,搅拌轴4底部连接有若干个桨叶6,微生物活化罐7内设置有微生物催化层5,搅拌轴4纵向穿过微生物催化层5,若干个桨叶6位于微生物催化层5下方,生物催化层5位于微生物活化罐7内的中部,将微泥从沉淀/浓缩区回流泥渣进行活化,浓缩泥渣部分将通过微生物活化装置活化后由出口9回流至絮凝强化区,剩余部分泥渣送至污泥池。

微生物催化层5所采用的是铁碳填料层,其是一种经高温冶炼形成的铁碳一体化填料层,通过铁-碳颗粒之间存在着电位差而形成了无数个细微原电池,电解催化活性污泥形成粒径更小、密度更大的初始粒子,有效提高絮体密度,加强污泥的絮凝核子功能,改善絮体凝聚特性、吸附特性、沉降特性以及脱水特性;从而有助混凝过程提高混凝效果及后续的沉淀效果;提高对原水水质和水量适应性(如低温、低浊水,高浊高色度原水及低浊高色度原水等难处理水的处理)、提高水处理效能及抗冲击负荷的能力及出水水质。

如图2所示,若干个桨叶6均匀的分布于搅拌轴4的底端,搅拌轴4与桨叶6通过销轴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生成微生物活性污泥,以便后续处理工艺中的沉淀池利用微生物活性污泥的絮凝核子功能高效絮凝、吸附,从而有效去除原水中的悬浮物。通过改善絮体凝聚特性、吸附特性、沉降特性以及脱水特性;从而有助混凝过程提高混凝效果及后续的沉淀效果;提高对原水水质和水量适应性(如低温、低浊水,高浊高色度原水及低浊高色度原水等难处理水的处理)、提高水处理效能及抗冲击负荷的能力及出水水质。提高了后续处理工艺中的沉淀池工作效率,节约了动力消耗;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安装方便、成本低,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为改变絮体构造形态,尽可能使初始粒子逐一附着在即成絮体上,尽可能降低絮体形成过程中的空隙率,可有效提高絮体密度。提高絮体密度的途径有两条:其一,控制初始粒子粒径,使初始粒子粒径足够小,密度足够大;其二,控制初始粒子在即成絮体上的附着,尽可能使初始粒子依次逐个附着在即成絮体上,也即尽可能减小絮体形成过程中的空隙率。由于空隙率的降低,结团絮体密度远大于随机絮体。

为提高絮体密度可以通过外加作用力对絮体成长过程进行干预,使初始粒子按逐一附着方式进行有序排列。结团污泥活化工艺流程为:1、回流微泥在本实用新型的微生物活化装置中经过微生物催化层强化之后,由出口流出,再加絮凝剂以形成低倍粒子,在微生物活化装置中水流流速梯度很大。在粒子间结合强度一定的情况下,流速梯度越大,絮体粒径越小。故而装置中初始粒子只能结合成粒径较小,密度较大的低倍粒子。2、在低倍粒子形成末端加入高分子絮凝剂,使之与水流快速混合,然后进入上向流结团絮凝,在微生物活化装置中有一即成结团体悬浮层,脱稳低倍粒子进入高体积浓度的结团体泥渣悬浮层,它与浓度高,表面积大的高倍粒子之间的结合力远大于低倍粒子之间的结合力,并逐一吸附在高倍粒子表面。在上升水流和机械的联合搅动下,絮体颗粒受到了水流剪切力、颗粒间的摩擦力、挤压力的作用,随机附着在絮体表面的低倍粒子在这些力的作用下会向最佳吸附位移动或脱落,使其得到重新排列整合,以形成趋于密实的“絮凝核子”。同时投加吸附作用强的高分子助凝剂以增加“絮凝核子”内部的结合力,阻止“絮凝核子”的破碎。当“絮凝核子”增长到一定程度时,附加外力与内部结合力达到平衡,“絮凝核子”不再增大。这种高密度颗粒的“絮凝核子”具有极好的沉降分离性能,回流微泥活化从而得以实现。

综上,微生物活化装置采用污泥泵将污泥贮池内的部分污泥通过微生物活化装置回流到反应池进口,然后投加絮凝剂带正电将回流污泥颗粒表面形成正的静电斑,在投加高分子PAM,增加絮强度,絮体不易破碎,回流污泥在微生物活化装置通过强化反应,降低污泥颗粒之间的孔隙水,提高整个污泥颗粒的密度,形成优质的“絮凝核子”。原水中带负电荷的胶体颗粒与带正电荷的“絮凝核子”易于凝聚、吸附,同时增加整个絮体的比重,有利于后续沉淀分离。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