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维电极电催化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15949阅读:7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维电极电催化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维电极电催化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废水的治理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常规废水处理工艺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化法,由于不同种类的废水成分差异较大,多数废水有机物浓度高,盐类含量高,特征污染物对微生物有毒害作用,生化处理效果差,因此加强物化处理对废水的处理至关重要。物化处理最多应用在于化学氧化工艺,化学氧化工艺因其处理时间短、高效、操作简单得到广泛应用,各式氧化工艺也被陆续开发出来,电催化氧化工艺应运而生,随着这些年的发展,各种电催化污水处理装置也逐渐走到工程应用领域。

而现今的大多数电催化污水处理装置内电极采用板式结构,使得装置整体呈箱式结构,这使得占用空间变大,且采用板式的电极,污水在经过电催化氧化时,停留时间短,没有考虑到污水的流动性,使得氧化过程短暂不充分,因而,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占用空间小、对污水的处理时间更加充分的多维电极电催化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维电极电催化污水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维电极电催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管体、进水口、出水口、阳极、阴极和放水口,所述管体为横向且两端分别设有进水口与出水口,所述管体内部设有横向的阳极,所述阳极为螺旋状,且两侧通过支撑柱固定于管体内壁上,所述阴极横向穿插于阳极正中,且阴极两端亦通过支撑柱固定于管体内壁上,所述管体内壁上安装有曝气器,所述放水口设置于管体底部靠近出水口处,所述放水口开口处设有阀门,所述出水口外圈表面刻有螺纹,且通过螺纹与过滤盒构成可拆卸式连接,所述过滤盒内安装有滤网。

优选的,所述出水口处同样设有滤网。

优选的,所述阳极材料为钛,且表面为多孔结构。

优选的,所述阳极表面涂有催化剂涂层。

优选的,所述阴极为棒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多维电极电催化污水处理装置,整体采用管式结构,使得整体的占用空间大大减少,以便于大量安装,同时,管内的阳极部分采用长螺旋式的结构,使得污水进入时,在流动过程中一直保持与阳极的接触,且螺旋状的阳极加大了与污水的接触面积,使得污水氧化后的净化率高,且管体底部开有放水口,能够对管内水样进行检测,该装置整体可多段串联,从而实现逐级对污水进行净化,且占用空间小,该多维电极电催化污水处理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巧,占用空间相比普通电催化污水处理装置小得多,且净化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盒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体、2进水口、3出水口、4阳极、5阴极、6支撑柱、7曝气器、8放水口、9螺纹、10过滤盒、11阀门、12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多维电极电催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管体1、进水口2、出水口3、阳极4、阴极5和放水口8,所述管体1为横向且两端分别设有进水口2与出水口3,所述管体1内部设有横向的阳极(4),所述阳极4为螺旋状,且两侧通过支撑柱6固定于管体1内壁上,所述阴极5横向穿插于阳极4正中,且阴极5两端亦通过支撑柱6固定于管体1内壁上,所述管体1内壁上安装有曝气器7,所述放水口8设置于管体1底部靠近出水口3处,所述放水口8开口处设有阀门11,所述出水口3外圈表面刻有螺纹9,且通过螺纹与过滤盒10构成可拆卸式连接,所述过滤盒10内安装有滤网12。

污水由进水口2进入管体1中后,曝气器7向水中通入空气,污水与阳极4接触,水中污染物在阳极4发生氧化,且阳极4表面涂有催化剂涂层,提高反应效率,曝气器7所通入空气中氧气,在阳极4发生反应,生成羟基自由基,进一步氧化污染物,污水由进水口2向出水口3流动过程中,由于阳极4采用长螺旋式的结构,使得污水进入时,在流动过程中一直保持与阳极4的接触,且螺旋状的阳极4加大了与污水的接触面积,能够保证与污水的完全接触,使得污水氧化后的净化率提高,净化后的水经出水口3处的滤网12以及过滤盒10的双重过滤,提高净化品质,且管体1底部开有放水口8,在上述过程中,打开阀门11,能够收集部分水样进行检测,该装置整体可多段串联,可实现逐级对污水进行净化,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