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层絮凝沉淀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10281发布日期:2018-11-30 19:43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反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潜层絮凝沉淀反应器。



背景技术:

絮凝反应在环保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通过流体混合,絮凝剂在反应器内与水中微小的悬浮物、胶体颗粒发生絮凝反应,小颗粒絮凝聚集成大颗粒,进而通过气浮或沉淀等方式加以去除。现有的絮凝反应装置除了具有各自的缺点外,一般还需要配备沉淀池对絮凝后的固体进行去除,造成投资和运行成本的上升。

以工业污水处理为例,工业污水中往往含有危害性大的重金属,以及非金属有害物,通过化学沉淀法可将其从废水中去除。但是该水处理装置往往需要多个装置配合,如反应池、絮凝池、沉淀池等设备,占地面积大,结构复杂,而且多次加药需要分别在不同的反应装置内添加,操作复杂,而且难以将药剂均匀分配到水体中,处理效果不理想。因此,如何研发新型潜层絮凝沉淀反应器,减少占地面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结构复杂、占地面积大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潜层絮凝沉淀反应器。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潜层絮凝沉淀反应器,包括壳体,壳体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电机、进水口、中和反应区、絮凝反应区和絮凝沉淀区,所述中和反应区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溢流罩和布液管,溢流罩的顶端设置有溢流筒,进水口的末端和溢流筒连通,布液管通过转轴和电机连接;所述絮凝反应区的壳体内壁上相对排布设置有导流板和絮凝缓冲板,导流板自上而下设置有平行排布的上导流板和下导流板,上导流板和下导流板之间的壳体内侧壁上设置有絮凝剂喷头,絮凝缓冲板的底部延伸至上导流板和下导流板之间的空腔内;所述絮凝沉淀区内设置有沉降筒,沉降筒的两侧设置有沉降流道。

进一步的,所述溢流罩设置为中空圆台体结构,其外侧壁上沿纵向排布设置有导流槽。

进一步的,所述溢流筒向内凹陷设置为中空锥形体结构。溢流筒的顶端直径和溢流罩的顶端直径一致,溢流筒的深度小于溢流罩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布液管沿着垂直于转轴的方向平行设置为数根,相邻的布液管自上而下呈梯形递增式排布设置。

更进一步的,所述布液管上均匀开设有布液孔。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板和絮凝缓冲板均呈倾斜向下式排布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絮凝剂喷头设置为一个或多个,相邻的絮凝剂喷头呈倾斜向上式排布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沉降筒设置为锥形体结构,其上均匀开设有沉降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中的反应装置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将中和反应区和絮凝、沉降反应区相互结合,大大节省了反应器的占地面积,同时设置有布液管和絮凝剂喷头两处加药点,使中和剂、絮凝剂能够在污水中充分混合均匀,使中和反应区和絮凝反应区内布水更加均匀,且能够有效降低水的流速,有利于絮凝后的沉淀,在满足高效絮凝沉淀的基础上大幅降低了投资和运行成本,适宜产业化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进水口;2、上导流板;3、絮凝剂喷头;4、下导流板;5、电机;6、溢流筒;7、溢流罩;8、布液管;9、絮凝缓冲板;10、沉降筒;11、沉降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潜层絮凝沉淀反应器,包括壳体,壳体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电机5、进水口1、中和反应区、絮凝反应区和絮凝沉淀区,所述中和反应区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溢流罩7和布液管8,溢流罩7的顶端设置有溢流筒6,进水口1的末端和溢流筒6连通,布液管8通过转轴和电机5连接。

溢流罩7设置为中空圆台体结构,其外侧壁上沿纵向排布设置有导流槽,从溢流筒6内溢流出来的液体沿着导流槽均匀向下流动。

溢流筒6向内凹陷设置为中空锥形体结构。溢流筒6的顶端直径和溢流罩7的顶端直径一致,溢流筒6的深度小于溢流罩7的高度。溢流筒6对待絮凝的液体起到一定的暂存功能,其和溢流罩7的协同配合形成了均匀向外溢流的流动方式。

布液管8沿着垂直于转轴的方向平行设置为数根,相邻的布液管8自上而下呈梯形递增式排布设置,所述布液管8上均匀开设有布液孔。其内部的液体在重力和旋转离心力的作用下呈分散式向下流动,均匀分布。

中和反应区具体反应过程为:

待絮凝的液体经过进入口注入至溢流筒6内暂存,当水流没过溢流筒6时,沿着溢流罩7的外壁的导流槽均匀布流,流速均匀可控;接通电源,电机5旋转带动转轴旋转,转轴驱动布液管8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中和的酸或碱液注入布流管内,沿着布流管管壁上的布液孔均匀喷射,自溢流罩7上布流的液体下落的过程中与布流管喷出的中和液相互混合,相容性好,使中和液和待絮凝的液体充分接触,在中和反应区内实现了快速的中和反应,对液体进行了初步处理,保证后续的絮凝反应顺利进行。

絮凝反应区的壳体内壁上相对排布设置有导流板和絮凝缓冲板9,导流板和絮凝缓冲板9均呈倾斜向下式排布设置,起到缓冲导流的作用;导流板自上而下设置有平行排布的上导流板2和下导流板4,上导流板2和下导流板4之间的壳体内侧壁上设置有絮凝剂喷头3,絮凝缓冲板9的底部延伸至上导流板2和下导流板4之间的空腔内;絮凝剂喷头3设置为一个或多个,相邻的絮凝剂喷头3呈倾斜向上式排布设置。

所述絮凝沉淀区内设置有沉降筒10,沉降筒10设置为锥形体结构,其上均匀开设有沉降孔,沉降筒10的两侧设置有沉降流道11。沉降筒10对絮凝反应后的液体起到导流作用和沉降的作用。

絮凝反应区及絮凝沉淀区的具体反应过程为:

中和后的液体沿着上导流板2和絮凝缓冲板9缓慢的向下流动至上导流板2和下导流板4之间的空腔内,此时絮凝剂沿着絮凝剂喷头3向上导流板2和下导流板4之间的空腔内喷射絮凝剂,喷头呈倾斜向上式排布,使絮凝剂呈弧形下落轨迹,与中和后的液体汇流,且共同沿着下导流板4缓慢下流,两种液体在同一个腔体内汇流时,接触面积较大,混合充分均匀;下落至沉降筒10处,形成一定的碰撞力,颗粒较大的絮凝物沿着沉降筒10下落至两侧的沉降流道11内,颗粒较小的絮凝物沿着沉降筒10上的沉降孔下流,集中和反应、絮凝反应、絮凝沉淀三过程于一体,它具有混合、反应效率高,截污能力强,操作简单,维护费用低的优点。

以上所述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质范围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