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离细胞培养固液废弃物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10290发布日期:2018-11-30 19:43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离固液废弃物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病毒包装、乙肝病毒制备、病毒疫苗制备和致病菌培养等实验中,需在生物安全柜中对固液废弃物进行分离,同时固液废弃物需进行消毒处理并分别转入相应的具有密闭性的专用收集装置后,方可移出安全柜进行处理,防止病原的传播。这些过程中细胞培养生成的废弃物分为固体和液体,固体废弃物大多数为枪头、离心管等,液体废弃物多数为细胞培养包被液、清洗缓冲液、消化液以及培养基等。目前,此类实验室常用的分离固液装置多为一体式,上部回收固体,中间设置为带有孔状的挡板,液体从挡板空隙中进入到下部,这样在实验结束后,需将装置拿出洁净区,再次将上层固体排出,再处理废液,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而且需要将装置拿出洁净区进行清洗,消毒等,无法预防病原的传播及污染物的引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要解决现有的分离细胞培养固液废弃物的装置需拿出洁净区,再将固体排出,再处理废液,过程复杂,且无法预防病原的传播及污染物的引入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分离细胞培养固液废弃物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分离细胞培养固液废弃物的装置是由框体1、固体截留板2、阀门4和一次性无菌袋5组成;

所述的框体1为长方体,框体1的底部封闭,框体1的上部设置上盖1-1,框体1的内侧壁上不同高度的水平线上均固定多个卡壳1-3,每个卡壳1-3在向框体1的内部中心方向设置弧形倒角;框体1的内部底面为斜坡结构1-2,且所述的斜坡结构1-2的竖直截面均为弧度相同的弧线;在框体1的侧壁上且斜坡结构1-2中轴线的最下端设置排液口3,排液口3上设置阀门4;

所述的固体截留板2为矩形,固体截留板2由第一矩形板2-1和第二矩形板2-2组成,第一矩形板2-1和第二矩形板2-2上均匀布置多个通孔2-3,第二矩形板2-2为中空结构,第一矩形板2-1的厚度小于第二矩形板2-2,第一矩形板2-1插在第二矩形板2-2的中空区域2-2-1中,且第一矩形板2-1和第二矩形板2-2为滑动连接;

所述的一次性无菌袋5的底面5-1为滤膜,且一次性无菌袋5的底面5-1与一次性无菌袋5的侧面5-2密封;所述的滤膜的孔径为100μm~200μm;

所述的固体截留板2水平卡在多个卡壳1-3上;所述的一次性无菌袋5套在框体1的内部,且一次性无菌袋5放置在固体截留板2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分离细胞培养固液废弃物的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

将阀门4关闭,将固体截留板2的第一矩形板2-1向第二矩形板2-2的中空区域2-2-1内滑动使得固体截留板2的表面积变小,能够进入到同一水平面的多个卡壳1-3中间的区域中至达到理想的高度,再将第一矩形板2-1和第二矩形板2-2向框体1的内壁方向滑动使得固体截留板2的表面积变大,从而卡在同一水平面的多个卡壳1-3,当细胞培养后产生的固液废弃物中固体的体积较大时,固体截留板2设置在相对靠下的水平位置,将一个新的一次性无菌袋5套在框体1的内部,且一次性无菌袋5放置在固体截留板2的上方,由于卡壳1-3外表面设置有弧形倒角从而避免了划破一次性无菌袋5的风险,将细胞培养后产生的固液废弃物倒入一次性无菌袋5中,由于一次性无菌袋5的底面5-1为孔径为100μm~200μm的滤膜,所以固体废弃物被截留在一次性无菌袋5中无法通过滤膜,而液体废弃物则可以通过滤膜然后通过固体截留板2的通孔2-3进入到框体1的底面斜坡结构1-2上,然后自然流到最底部的排液口3,取出一次性无菌袋5,框体1可在生物安全柜中利用消毒液密闭条件下对分离后的液体废弃物进行消毒数分钟后打开阀门4由排液口3排出废弃处理,避免生物危害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分离细胞培养固液废弃物的装置可将细胞培养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固液废弃物有效的分离,然后于生物安全柜中对分离后的液体废弃物进行化学消毒处理,解决了病原微生物传播、分离过程中操作不便、易污染等问题,而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无菌的固液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分离细胞培养固液废弃物的装置用来回收固体废弃物的是一次性无菌袋5,一次性无菌袋5的底面是孔径为100μm~200μm的滤膜,回收固体废弃物后可进行高压灭菌,并且框体1的底端设计有排液口3,框体1可在生物安全柜中利用消毒液密闭条件下对分离后的液体废弃物进行消毒数分钟后由排液口3排出废弃处理,避免生物危害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中分离细胞培养固液废弃物的装置在没套一次性无菌袋5时的示意图;

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中分离细胞培养固液废弃物的装置在套了一次性无菌袋5时的示意图;

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中固体截留板2的主视的示意图;

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中固体截留板2的俯视的示意图;

图5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中卡壳1-3的示意图;

图6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中一次性无菌袋5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虚线框区域B内的A-A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为一种分离细胞培养固液废弃物的装置,如图1-图7,具体是由框体1、固体截留板2、阀门4和一次性无菌袋5组成;

所述的框体1为长方体,框体1的底部封闭,框体1的上部设置上盖1-1,框体1的内侧壁上不同高度的水平线上均固定多个卡壳1-3,每个卡壳1-3在向框体1的内部中心方向设置弧形倒角;框体1的内部底面为斜坡结构1-2,且所述的斜坡结构1-2的竖直截面均为弧度相同的弧线;在框体1的侧壁上且斜坡结构1-2中轴线的最下端设置排液口3,排液口3上设置阀门4;

所述的固体截留板2为矩形,固体截留板2由第一矩形板2-1和第二矩形板2-2组成,第一矩形板2-1和第二矩形板2-2上均匀布置多个通孔2-3,第二矩形板2-2为中空结构,第一矩形板2-1的厚度小于第二矩形板2-2,第一矩形板2-1插在第二矩形板2-2的中空区域2-2-1中,且第一矩形板2-1和第二矩形板2-2为滑动连接;

所述的一次性无菌袋5的底面5-1为滤膜,且一次性无菌袋5的底面5-1与一次性无菌袋5的侧面5-2密封;所述的滤膜的孔径为100μm~200μm;

所述的固体截留板2水平卡在多个卡壳1-3上;所述的一次性无菌袋5套在框体1的内部,且一次性无菌袋5放置在固体截留板2的上方。

本实施方式的分离细胞培养固液废弃物的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

将阀门4关闭,将固体截留板2的第一矩形板2-1向第二矩形板2-2的中空区域2-2-1内滑动使得固体截留板2的表面积变小,能够进入到同一水平面的多个卡壳1-3中间的区域中至达到理想的高度,再将第一矩形板2-1和第二矩形板2-2向框体1的内壁方向滑动使得固体截留板2的表面积变大,从而卡在同一水平面的多个卡壳1-3,当细胞培养后产生的固液废弃物中固体的体积较大时,固体截留板2设置在相对靠下的水平位置,将一个新的一次性无菌袋5套在框体1的内部,且一次性无菌袋5放置在固体截留板2的上方,由于卡壳1-3外表面设置有弧形倒角从而避免了划破一次性无菌袋5的风险,将细胞培养后产生的固液废弃物倒入一次性无菌袋5中,由于一次性无菌袋5的底面5-1为孔径为100μm~200μm的滤膜,所以固体废弃物被截留在一次性无菌袋5中无法通过滤膜,而液体废弃物则可以通过滤膜然后通过固体截留板2的通孔2-3进入到框体1的底面斜坡结构1-2上,然后自然流到最底部的排液口3,取出一次性无菌袋5,框体1可在生物安全柜中利用消毒液密闭条件下对分离后的液体废弃物进行消毒数分钟后打开阀门4由排液口3排出废弃处理,避免生物危害的发生。

本实施方式的分离细胞培养固液废弃物的装置可将细胞培养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固液废弃物有效的分离,然后于生物安全柜中对分离后的液体废弃物进行化学消毒处理,解决了病原微生物传播、分离过程中操作不便、易污染等问题,而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无菌的固液分离装置。

本实施方式的分离细胞培养固液废弃物的装置用来回收固体废弃物的是一次性无菌袋5,一次性无菌袋5的底面是孔径为100μm~200μm的滤膜,回收固体废弃物后可进行高压灭菌,并且框体1的底端设计有排液口3,框体1可在生物安全柜中利用消毒液密闭条件下对分离后的液体废弃物进行消毒数分钟后由排液口3排出废弃处理,避免生物危害的发生,装置可一直放在生物安全柜中,避免了多次拿进拿出,易引入污染等问题。

本实施方式的分离细胞培养固液废弃物的装置在进行病毒包装、乙肝病毒制备、病毒疫苗制备及致病菌培养等实验时,可有效地实现固液分离,防止在操作过程中病原的传播,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无菌袋5为一次性物品,避免了操作结束后需再次分离固液废弃物的麻烦,且实验结束后可进行高压灭菌。

本实施方式的底端有排液口3,有利于废弃液体的排出,避免再次从上端回收液体。

本实施方式的装置为高度密封性装置,在细胞处理操作完成后,可在生物安全柜中利用消毒液密闭条件下对废弃物进行消毒数分钟后分别转入相应的具有密闭性的专用收集装置,移出去安全柜进行废弃处理,同时,本实施方式所选取的材质可进行高压蒸汽消毒,对可能含有感染性病毒、慢病毒、致病性细菌、肿瘤细胞等材料操作后产生的废弃物,可进行高压蒸汽消毒处理再废弃,防止病原传播。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所述的排液口3的内径为0.5cm。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不同的是:所述的一次性无菌袋5的底面是孔径为100μm的滤膜。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的是:所述的一次性无菌袋5的底面是孔径为150μm的滤膜。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不同的是:所述的一次性无菌袋5的底面是孔径为200μm的滤膜。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相同。

用以下试验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验证:

试验一:本试验为一种分离细胞培养固液废弃物的装置,如图1-图7,具体是由框体1、固体截留板2、阀门4和一次性无菌袋5组成;

所述的框体1为长方体,框体1的底部封闭,框体1的上部设置上盖1-1,框体1的内侧壁上不同高度的水平线上均固定多个卡壳1-3,每个卡壳1-3在向框体1的内部中心方向设置弧形倒角;框体1的内部底面为斜坡结构1-2,且所述的斜坡结构1-2的竖直截面均为弧度相同的弧线;在框体1的侧壁上且斜坡结构1-2中轴线的最下端设置排液口3,排液口3上设置阀门4;

所述的固体截留板2为矩形,固体截留板2由第一矩形板2-1和第二矩形板2-2组成,第一矩形板2-1和第二矩形板2-2上均匀布置多个通孔2-3,第二矩形板2-2为中空结构,第一矩形板2-1的厚度小于第二矩形板2-2,第一矩形板2-1插在第二矩形板2-2的中空区域2-2-1中,且第一矩形板2-1和第二矩形板2-2为滑动连接;

所述的一次性无菌袋5的底面5-1为滤膜,且一次性无菌袋5的底面5-1与一次性无菌袋5的侧面5-2密封;所述的滤膜的孔径为100μm~200μm;

所述的固体截留板2水平卡在多个卡壳1-3上;所述的一次性无菌袋5套在框体1的内部,且一次性无菌袋5放置在固体截留板2的上方;

所述的排液口3的内径为0.5cm;所述的一次性无菌袋5的底面是孔径为200μm的滤膜。

本试验的分离细胞培养固液废弃物的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

将阀门4关闭,将固体截留板2的第一矩形板2-1向第二矩形板2-2的中空区域2-2-1内滑动使得固体截留板2的表面积变小,能够进入到同一水平面的多个卡壳1-3中间的区域中至达到理想的高度,再将第一矩形板2-1和第二矩形板2-2向框体1的内壁方向滑动使得固体截留板2的表面积变大,从而卡在同一水平面的多个卡壳1-3,当细胞培养后产生的固液废弃物中固体的体积较大时,固体截留板2设置在相对靠下的水平位置,将一个新的一次性无菌袋5套在框体1的内部,且一次性无菌袋5放置在固体截留板2的上方,由于卡壳1-3外表面设置有弧形倒角从而避免了划破一次性无菌袋5的风险,将细胞培养后产生的固液废弃物倒入一次性无菌袋5中,由于一次性无菌袋5的底面5-1为孔径为100μm~200μm的滤膜,所以固体废弃物被截留在一次性无菌袋5中无法通过滤膜,而液体废弃物则可以通过滤膜然后通过固体截留板2的通孔2-3进入到框体1的底面斜坡结构1-2上,然后自然流到最底部的排液口3,取出一次性无菌袋5,框体1可在生物安全柜中利用消毒液密闭条件下对分离后的液体废弃物进行消毒数分钟后打开阀门4由排液口3排出废弃处理,避免生物危害的发生。

本试验的分离细胞培养固液废弃物的装置可将细胞培养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固液废弃物有效的分离,然后于生物安全柜中对分离后的液体废弃物进行化学消毒处理,解决了病原微生物传播、分离过程中操作不便、易污染等问题,而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无菌的固液分离装置。

本试验的分离细胞培养固液废弃物的装置用来回收固体废弃物的是一次性无菌袋5,一次性无菌袋5的底面是孔径为100μm~200μm的滤膜,回收固体废弃物后可进行高压灭菌,并且框体1的底端设计有排液口3,框体1可在生物安全柜中利用消毒液密闭条件下对分离后的液体废弃物进行消毒数分钟后由排液口3排出废弃处理,避免生物危害的发生,装置可一直放在生物安全柜中,避免了多次拿进拿出,易引入污染等问题。

本试验的分离细胞培养固液废弃物的装置在进行病毒包装、乙肝病毒制备、病毒疫苗制备及致病菌培养等实验时,可有效地实现固液分离,防止在操作过程中病原的传播,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本试验的一次性无菌袋5为一次性物品,避免了操作结束后需再次分离固液废弃物的麻烦,且实验结束后可进行高压灭菌。

本试验的底端有排液口3,有利于废弃液体的排出,避免再次从上端回收液体。

本试验的装置为高度密封性装置,在细胞处理操作完成后,可在生物安全柜中利用消毒液密闭条件下对废弃物进行消毒数分钟后分别转入相应的具有密闭性的专用收集装置,移出去安全柜进行废弃处理,同时,本实施方式所选取的材质可进行高压蒸汽消毒,对可能含有感染性病毒、慢病毒、致病性细菌、肿瘤细胞等材料操作后产生的废弃物,可进行高压蒸汽消毒处理再废弃,防止病原传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