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节能用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86989发布日期:2019-06-22 00:29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节能用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节能用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节能用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材料生产、房屋建筑和构筑物施工及使用过程中,满足同等需要或达到相同目的的条件下,尽可能降低能耗,减少能源需求的方法,建筑规划与设计、围护结构、提高终端用户用能效率、提高总的能源利用效率,建筑节能,在发达国家最初为减少建筑中能量的散失,普遍称为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率,在保证提高建筑舒适性的条件下,合理使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筑节能具体指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新建、改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节能标准,采用节能型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增大室内外能量交换热阻,以减少供热系统、空调制冷制热、照明、热水供应因大量热消耗而产生的能耗。

在建筑节能的运行过程中会产生污水,处理污水时会用到污水处理装置,污水处理装置,是一种能有效处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的工业设备,避免污水及污染物直接流入水域,对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污水的处理不当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都造成影响,现有的建筑节能用污水处理装置对污水处理的不彻底,导致污水的排放还会对生态环境等造成影响,不利于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节能用污水处理装置,具备对污水处理彻底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建筑节能用污水处理装置对污水处理不彻底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节能用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从左至右依次固定连接有沉淀箱、反应箱和过滤箱,所述沉淀箱左侧的顶部连通有进水管,所述沉淀箱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滤网,所述沉淀箱的左侧开设有与滤网配合使用的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左侧套设有管盖,所述沉淀箱内腔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过滤壳,所述过滤壳的左侧连通有吸水管,所述过滤壳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活性碳板,所述过滤壳的右侧连通有第一输水管,所述第一输水管远离过滤壳的一侧贯穿至沉淀箱的外侧并连通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左侧与沉淀箱固定来连接,所述第一水泵的顶部连通有第一通管,所述第一通管远离第一水泵的一侧与反应箱连通,所述反应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贯穿至反应箱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所述反应箱顶部的右侧开设有投药口,所述反应箱右侧的底部连通有第二输水管,所述第二输水管远离反应箱的一侧连通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的左侧与反应箱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水泵的顶部连通有第二通管,所述第二通管远离第二水泵的一侧与过滤箱连通,所述过滤箱的内腔固定连接有过滤棉,所述过滤箱右侧的底部连通有出水管。

优选的,所述管盖的表面套设有防滑套,所述滤网呈倾斜设置。

优选的,所述电机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的底部与反应箱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出水管的表面设置有控制阀,所述底板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凸点。

优选的,所述活性碳板的数量为三个,两个搅拌杆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底板、沉淀箱、排污管、管盖、进水管、第一水泵、第一通管、反应箱、保护壳、第二水泵、第二通管、过滤箱、出水管、第二输水管、第一输水管、电机、横板、投药口、过滤棉、搅拌叶片、搅拌杆、过滤壳、吸水管、活性碳板和滤网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建筑节能用污水处理装置对污水处理不彻底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防滑套,增加了管盖的摩擦力,通过设置倾斜状滤网,方便了污水杂质的清理,通过设置保护壳,有效的实现了对电机的保护作用,增加其使用寿命,通过设置控制阀,有效的实现了对出水管出流量的控制,通过设置防滑凸点,有效的增加了底板的稳定性,通过设置固定杆,有效的增加了搅拌杆搅拌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过滤壳的剖视图。

图中:1底板、2沉淀箱、3排污管、4管盖、5进水管、6第一水泵、7第一通管、8反应箱、9保护壳、10第二水泵、11第二通管、12过滤箱、13出水管、14第二输水管、15第一输水管、16电机、17横板、18投药口、19过滤棉、20搅拌叶片、21搅拌杆、22过滤壳、23吸水管、24活性碳板、25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一种建筑节能用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从左至右依次固定连接有沉淀箱2、反应箱8和过滤箱12,沉淀箱2左侧的顶部连通有进水管5,沉淀箱2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滤网25,沉淀箱2的左侧开设有与滤网25配合使用的排污管3,排污管3的左侧套设有管盖4,管盖4的表面套设有防滑套,滤网25呈倾斜设置,沉淀箱2内腔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过滤壳22,过滤壳22的左侧连通有吸水管23,过滤壳22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活性碳板24,活性碳板24的数量为三个,两个搅拌杆21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杆,过滤壳22的右侧连通有第一输水管15,第一输水管15远离过滤壳22的一侧贯穿至沉淀箱2的外侧并连通有第一水泵6,第一水泵6的左侧与沉淀箱2固定来连接,第一水泵6的顶部连通有第一通管7,第一通管7远离第一水泵6的一侧与反应箱8连通,反应箱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16,电机1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保护壳9,保护壳9的底部与反应箱8固定连接,电机16的输出端贯穿至反应箱8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横板17,横板17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搅拌杆21,搅拌杆2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20,反应箱8顶部的右侧开设有投药口18,反应箱8右侧的底部连通有第二输水管14,第二输水管14远离反应箱8的一侧连通有第二水泵10,第二水泵10的左侧与反应箱8固定连接,第二水泵10的顶部连通有第二通管11,第二通管11远离第二水泵10的一侧与过滤箱12连通,过滤箱12的内腔固定连接有过滤棉19,过滤箱12右侧的底部连通有出水管13,出水管13的表面设置有控制阀,底板1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凸点,通过设置防滑套,增加了管盖4的摩擦力,通过设置倾斜状滤网25,方便了污水杂质的清理,通过设置保护壳9,有效的实现了对电机16的保护作用,增加其使用寿命,通过设置控制阀,有效的实现了对出水管13出流量的控制,通过设置防滑凸点,有效的增加了底板1的稳定性,通过设置固定杆,有效的增加了搅拌杆21搅拌时的稳定性,通过设置底板1、沉淀箱2、排污管3、管盖4、进水管5、第一水泵6、第一通管7、反应箱8、保护壳9、第二水泵10、第二通管11、过滤箱12、出水管13、第二输水管14、第一输水管15、电机16、横板17、投药口18、过滤棉19、搅拌叶片20、搅拌杆21、过滤壳22、吸水管23、活性碳板24和滤网25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的建筑节能用污水处理装置对污水处理不彻底的问题。

使用时,建筑节能用污水通过进水管5进入沉淀箱2的内腔,经过滤网25的过滤之后流至沉淀箱2的内腔,滤网25表面的杂质通过排污管3排出,处理过后的污水在第一水泵6的吸力向下经过吸水管23进入过滤壳22,经过活性碳板24的吸附之后进入第一输水管15,后经过第一水泵10进入第一通管7,经过第一通管7进入反应箱8的内腔,经过投药口18向反应箱8的内腔投入混合的药物,电机16的输出端带动横板17旋转,横板17带动搅拌杆21旋转,搅拌杆21带动搅拌叶片20对污水和药物进行搅拌混合反应,之后污水在第二水泵10的吸力之下进入第二输水管14,后通过第二通管11进入过滤箱12的内腔,经过过滤棉19的最后过滤吸收之后通过出水管13排出。

综上所述:该建筑节能用污水处理装置,通过设置底板1、沉淀箱2、排污管3、管盖4、进水管5、第一水泵6、第一通管7、反应箱8、保护壳9、第二水泵10、第二通管11、过滤箱12、出水管13、第二输水管14、第一输水管15、电机16、横板17、投药口18、过滤棉19、搅拌叶片20、搅拌杆21、过滤壳22、吸水管23、活性碳板24和滤网25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建筑节能用污水处理装置对污水处理不彻底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