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尘器用智能旋转管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92862发布日期:2020-09-23 01:11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除尘器用智能旋转管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除尘器用智能旋转管道。



背景技术:

除尘器主要是通过吸气罩将设备产生的粉尘通过管道输送至处理装置内部进行处理的一种清洁设备,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的应用。

现有的除尘器在安装时,一般都是先将吸气罩安装在设备的表面之后,在依次安装管路和处理装置之后,然后对设备内部的粉尘进行吸收。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厂房的大小不同,因此吸气罩的安装位置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安装使用不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调整吸气罩位置的除尘器用智能旋转管道。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除尘器用智能旋转管道,包括管道本体和吸气罩,所述管道本体的输出端与所述吸气罩相连接,所述管道本体包括固定管、连接管、第一调节管和第二调节管,所述固定管竖直设置,所述第一调节管为t型管,所述第一调节管的一端通过第一调节装置与所述连接管相连接,所述第一调节管的另一端通过旋转法兰与所述固定管相连接,所述第一调节管的中部的水平管与所述第二调节管相连接,所述第一调节管与所述第二调节管通过第二调节装置相连接,所述第二调节管远离所述第一调节管的一端与所述吸气罩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调节装置的带动下,第一调节管带动第二调节管及吸气罩在水平方向进行360度转动,在第二调节装置的带动下,第二调节管带动吸气罩在竖直方向进行360度转动,从而实现对吸气罩的位置进行调节,便于安装和清理。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调节装置与所述第二调节装置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调节装置和第二调节装置均包括驱动组件、蜗杆组件和蜗轮组件,,所述蜗杆组件一端与所述驱动组件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蜗轮组件相连接,所述连接管和所述第一调节管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调节装置的所述蜗轮组件的两侧,所述第一调节管和第二调节管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调节装置的所述蜗轮组件的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调节装置和第二调节装置均通过在驱动组件的带动下,蜗杆组件转动后,将与蜗杆组件相啮合的蜗轮组件进行转动,从而调整第一调节管和第二调节管的位置,方便工作人员进行调整。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蜗轮组件包括外齿圈、滚道和内圈,所述滚道位于所述外齿圈和内圈之间,所述滚道内设置有滚珠,所述外齿圈的外侧与所述蜗杆组件相啮合,所述第一调节管或者第二调节管与所述外齿圈的侧壁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齿圈在蜗杆组件的带动下进行转动,外齿圈沿着方向进行转动,与外齿圈固定连接的第一调节管和第二调节管在外齿圈的带动下们进行同步转动,位于内部的内圈和滚轮起到对外齿圈的支撑作用,提高其在转动时候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外齿圈的表面沿其圆周方向均匀开设有若干个注油口,所述注油口的内部填充有密封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油口便于工作人员向滚道内部添加润滑油,便于滚珠进行转动,保持设备工作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滚道的两侧均设置有密封垫圈,所述外齿圈与所述连接管以及所述外齿圈与所述第一调节管之间也设置有密封垫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位于滚道两侧的密封垫圈能够提高其密封性,避免滚珠在转动的过程中从滚道内脱落,位于外齿圈与连接管或者外齿圈与第一调节管之间的密封垫圈也起到密封作用,避免扬尘从连接缝隙处进入到蜗轮组件与蜗杆组件的连接处,造成设备故障,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三齿轮的中部与所述蜗杆组件相连接,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的外部设置齿轮箱,所述齿轮箱与所述连接管或者第一调节管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依次经过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的减速后,在第三齿轮的带动下,蜗杆组件进行转动,同时带动蜗轮组件的外齿圈进行转动,从而实现对管道旋转的调节。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蜗杆组件包括外壳体、蜗杆本体和轴承座,所述蜗杆本体的两端均通过轴承座与所述外壳体相连接,所述外壳体的固定安装在所述连接管或者第一调节管的表面,所述蜗杆本体的侧面与所述蜗轮组件相啮合,所述蜗杆本体的一端穿过外壳体与所述第三齿轮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第三齿轮相连接的蜗杆本体在第三齿轮的带动下,沿着圆周方向进行转动,从而带动与蜗杆本体侧面相连接的蜗轮组件进行转动,实现对第一调节管或者第二调节管的位置进行调节,蜗杆本体两端的轴承座能够极大的提高蜗杆工作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管靠近所述第一调节装置的一侧一以及所述第一调节管靠近所述第二调节装置的一侧的表面均开设有检修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检修门便于工作人员对第一调节装置和第二调节装置进行检测和维护,并且方便在注油口内添加润滑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采用了分别安装有第一调节装置、第二调节装置的第一调节管和第二调节管的技术方案,从而能够对吸气罩的位置进行360度无死角的转动,方便安装和清理维护的效果;

2.采用了具有驱动组件、蜗杆组件和蜗轮组件的第一调节装置和第二调节装置的技术方案,从而能够方便对第一调节管和第二调节管位置进行调整,工作稳定性较高的效果;

3.采用了表面设置有注油口的外齿圈以及在滚道内部设置的滚珠的技术方案,从而能够在保持外齿圈转动的同时,提高外齿圈连接支撑的稳定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第一调节装置或者第二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蜗轮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道本体;11、固定管;12、连接管;13、第一调节管;14、第二调节管;2、吸气罩;3、第一调节装置;31、驱动组件;311、驱动电机;312、第一齿轮;313、第二齿轮;314、第三齿轮;315、齿轮箱;32、蜗杆组件;321、外壳体;322、蜗杆本体;323、轴承座;33、蜗轮组件;331、外齿圈;3311、注油口;3312、密封塞;332、滚道;333、内圈;334、滚珠;335、密封垫圈;4、旋转法兰;5、第二调节装置;6、检修门;7、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除尘器用智能旋转管道,包括管道本体1和吸气罩2,管道本体1包括固定管11、连接管12、第一调节管13和第二调节管14,固定管11竖直设置,固定管11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地面上,固定管11的另一端通过旋转法兰4与第一调节管13相连接,第一调节管13呈t型,其远离固定管11的一端通过第一调节装置3与连接管12相连接,第一调节装置3通过固定座7安装在连接管12的表面,第一调节管13水平的一端通过第二调节装置5与第二调节管14相连接,第二调节装置5通过固定座7固定安装在第一调节管13的表面,第二调节管14为弯管,第二调节管14远离第一调节管13的一端与吸气罩2固定连接。通过第一调节管13将吸气罩2在水平方向进行360度的转动,第二调节管14将吸气罩2在竖直方向进行360度的转动,从而方便对吸气罩2的位置进行调节,方便对吸气罩2的安装和调整。

参照图2,第一调节装置3和第二调节装置5均包括驱动组件31、蜗杆组件32和蜗轮组件33,驱动组件31和蜗杆组件32均安装在固定座7的表面,驱动组件31的输出端与蜗杆组件32相连接,蜗杆组件32与蜗轮组件33相连接,蜗轮组件33位于连接管12与第一调节管13之间或者第一调节管13与第二调节管14之间,蜗轮组件33与第一调节管13或者第二调节管14相连接。在驱动组件31的带动下,蜗杆组件32带动蜗轮组件33转动,并带动与之相连接的第一调节管13或者第二调节管14进行转动,实现对吸气罩2位置的调节。

参照图2,驱动组件31包括驱动电机311、第一齿轮312、第二齿轮313、第三齿轮314和齿轮箱315,驱动电机311和齿轮箱315均固定安装在固定座7的表面,第一齿轮312、第二齿轮313和第三齿轮314均位于齿轮箱315的内部,驱动电机311的输出端穿过齿轮箱315的侧壁与第一齿轮312固定连接,第一齿轮312的侧面与第二齿轮313相啮合,第二齿轮313远离第一齿轮312的一侧与第三齿轮314相啮合,第三齿轮314与蜗杆组件32相连接,通过设置第一齿轮312、第二齿轮313和第三齿轮314对驱动电机311的速度进行调节,调高第一调节装置3和第二调节装置5的精度。

参照图2,蜗杆组件32包括外壳体321,蜗杆本体322和轴承座323,外壳体321与连接管12朝向第一连接管12的一端或者与第一连接管12朝向第二连接管12的一端焊接在一起,提高连接的稳定性,轴承座323位于外壳体321内部的两端,蜗杆本体322安装在两者之间,蜗杆本体322的其中一端穿过外壳体321和齿轮箱315与第三齿轮314相连接,蜗杆本体322的侧面与蜗轮组件33相连接,方便进行调节。

参照图2和图3,蜗轮组件33包括外齿圈331、辊道、内圈333和密封垫圈335,外齿圈331与内圈333均为环形,外齿圈331的外侧的蜗轮齿与蜗杆本体322相啮合,外齿圈331与内圈333之间为滚道332,滚道332的内部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滚珠334。外齿圈331的一侧沿其圆周方向均匀开设有若干个注油口3311,注油口3311的外壁填充有密封塞3312,注油口3311的内部与滚道332相连通,外齿圈331远离注油口3311的一侧与第一调节管13或者第二调节管14焊接在一起,提高两者连接的稳定性,连接管12靠近第一调节装置3的一侧以及第一调节管13靠近第二调节装置5的一侧均开设有检修门6,便于工作人员将润滑油通过注油口3311的内部填充到滚道332的内部,提高滚珠334的工作的稳定性。内圈333对外齿圈331起到稳定支撑作用。

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过程为:

当需要对吸气罩2的位置进行调节时,仅需要通过控制第一调节装置3和第二调节装置5的驱动电机311,在驱动电机311的带动下,经过第一齿轮312、第二齿轮313和第三齿轮314的减速后,带动蜗杆本体322进行转动,与蜗杆本体322侧面相啮合的外齿圈331沿着其圆周方向转动,从而调整第一调节管13或者第二调节管14进行转动,实现对吸气罩2的位置进行调节。

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工作状态稳定,便于调节等特点。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