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精准加药的污泥脱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91103发布日期:2020-12-15 08:30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精准加药的污泥脱水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精准加药的污泥脱水机。



背景技术:

污泥脱水是指将流态的原生、浓缩或消化污泥脱除水分,转化为半固态或固态泥块的一种污泥处理方法。视污泥沉渣的性质、脱水方法或脱水设备的效能而定,经过初步脱水后,污泥含水率可降低到百分之五十五至百分之八十,污泥的进一步脱水则称污泥干化,干化污泥的含水率低于百分之十。而污泥脱水的方法主要有自然干化法、机械脱水法和造粒法等。

在机械脱水法中,会使用各种利于污泥脱水的设备,如高压带机、离心脱水机等,在实际脱水过程中,受设备脱水效能限制,为了进一步提高脱水的效果,甚至分离出污泥水体中的易溶污染物,会采用给药的方式,在污泥中添加利于脱水的药剂,而受污泥自身流动性差的影响,直接在污泥内部给药时,无法使得药剂成分扩散在污泥中,造成药剂浪费的同时无法提高实际脱水质量,更无法充分析出易溶物,实际效果并不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精准加药的污泥脱水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精准加药的污泥脱水机,包括机架、安装在机架顶端的主壳体和安装在主壳体表面的排液管,所述主壳体的顶端安装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的底端活动安装有内滤筒体,所述内滤筒体外侧的主壳体内部安装有外滤筒体,所述进料斗的顶端安装有动力机构,且动力机构带动内滤筒体进行离心脱水运动,所述进料斗一侧的主壳体顶端安装有给药壳体,所述给药壳体的底端管道延伸至外滤筒体内部,外滤筒体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给药机构。

优选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和螺旋杆,电机通过支架安装在进料斗上方,螺旋杆安装在电机的输出端,螺旋杆延伸至内滤筒体内部,且螺旋杆的表面安装有螺旋叶片。

优选的,所述螺旋杆通过横杆与内滤筒体连接,且内滤筒体的外表面安装有搅拌杆。

优选的,所述主壳体的底端安装有导出筒体,所述导出筒体的底端可拆卸式安装有底盖。

优选的,所述底盖的内部安装有顶架,顶架的顶端安装有顶盘,顶盘对内滤筒体的底端密封。

优选的,所述给药壳体的底端管道上安装有计量泵。

优选的,所述内滤筒体的底端与主壳体的内壁底端活动连接,过滤筒体内侧的主壳体底端表面设置有开口,且内滤筒体与外滤筒体间隙处的主壳体底端设置有汇流孔。

优选的,所述给药机构包括进液管架和输送管,进液管架安装在内滤筒体的内壁,输送管安装在进液管架底端,输送管之间安装有环形连接杆,且输送管的表面均布有给药喷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可精准加药的污泥脱水机,通过螺旋杆,可为螺旋叶片和内滤筒体的旋转提供所需的动力,使得内滤筒体内污泥受到离心力作用,便于将污泥中的水体经内滤筒体析出和分离,达到脱水的目的,通过支架,可对电机进行支撑的同时,使得电机与进料斗之间存在较大开口,便于污泥和药剂进入进料斗进行操作。

2、本可精准加药的污泥脱水机,通过搅拌杆,可随内滤筒体进行同步旋转运动,对内滤筒体与外滤筒体之间的水体进行搅拌运动,可在外滤筒体中单独给药时,对药剂进行搅拌,如凝絮剂,对溶于水的物质进行析出和过滤,提高污泥脱水效果和水体净化操作,通过给药壳体,可为内滤筒体与外滤筒体之间的水体单独提供药剂,并和计量泵结合使用,可实现药剂的定量输送,避免药剂过多供给,达到精准给药的效果。

3、本可精准加药的污泥脱水机,通过进液管架,并和输送管结合使用,可将计量泵输送的药剂沿外滤筒体内壁周向输送的同时,对药剂进行上下方位输送,利于将药剂均匀扩散在内滤筒体与外滤筒体之间,满足污泥脱水和净化需求。

4、本可精准加药的污泥脱水机,通过顶架,和顶盘结合使用,使得顶盘处于内滤筒体的底端开口处,形成堵塞和污泥顶紧效果,避免污泥沉积后对内滤筒体进行积压并经汇流孔进入内滤筒体与外滤筒体间隙处,造成二次污染,并通过可拆卸式安装有底盖,可为顶架顶紧提供所需支撑力的同时,在底盖拆卸的同时对顶架和底盘进行拆卸,便于对内滤筒体打开,进而将主壳体内部的污泥导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给药机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底盖;3、主壳体;4、进料斗;5、支架;6、电机;7、给药壳体;8、计量泵;9、导出筒体;10、排液管;11、顶架;12、汇流孔;13、搅拌杆;14、外滤筒体;15、螺旋杆;16、进液管架;17、内滤筒体;18、螺旋叶片;19、顶盘;20、输送管;21、给药喷头;22、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可精准加药的污泥脱水机,包括机架1、安装在机架1顶端的主壳体3和安装在主壳体3表面的排液管10,机架1可对主壳体3进行支撑,而排液管10延伸至主壳体3内壁底端,将分离出对水体进行单独导出,主壳体3的顶端安装有进料斗4,进料斗4整体由主壳体3直接支撑,进料斗4的底端活动安装有内滤筒体17,内滤筒体17顶端与进料斗4底端通过轴承活动限位连接,内滤筒体17受力可相对进料斗4进行旋转,而进料斗4导出的污泥直接进入内滤筒体17内部,内滤筒体17外侧的主壳体3内部安装有外滤筒体14,外滤筒体14固定,外滤筒体14与内滤筒体17实际为过滤网架表面固定安装有滤膜部件,可在后续离心脱水过程中,将污泥滞留在筒体内部,而水体从滤膜析出,进料斗4的顶端安装有动力机构,且动力机构带动内滤筒体17进行离心脱水运动,进料斗4一侧的主壳体3顶端安装有给药壳体7,给药壳体7内部中空,可用于盛装污泥脱水所需的液态药剂,必要时可为给药壳体7安装搅拌器等部件,给药壳体7的底端管道延伸至外滤筒体14内部,外滤筒体14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给药机构,即药剂作用在外滤筒体14与内滤筒体17之间,实现精准给药。

具体的,动力机构包括电机6和螺旋杆15,电机6通过支架5安装在进料斗4上方,电机6需通过导线接通外部电源,此电机6的型号可选为y2-1类型的电机,螺旋杆15安装在电机6的输出端,由电机6带动螺旋杆15进行旋转运动,螺旋杆15延伸至内滤筒体17内部,且螺旋杆15的表面安装有螺旋叶片18,螺旋叶片18存在一定倾斜度,可随螺旋杆15进行同步旋转运动,对其四周的污泥向外挤压,便于进行离心脱水处理。

进一步的,螺旋杆15通过横杆与内滤筒体17连接,即螺旋杆15与内滤筒体17固定连接,使得螺旋杆15旋转时带动整个内滤筒体17进行旋转,且内滤筒体17的外表面安装有搅拌杆13,搅拌杆13处于外滤筒体14与内滤筒体17间隙内,可带动起四周水体进行运动,并对药剂进行搅拌。

进一步的,主壳体3的底端安装有导出筒体9,其上下导通,作为脱水后的污泥的导出通道,导出筒体9的底端通过法兰盘可拆卸式安装有底盖2,底盖2为盘状结构,可对导出筒体9进行密封,在后续污泥导出时,需开启底盖2。

进一步的,底盖2的内部安装有顶架11,顶架11由底盖2内壁底端支撑,顶架11的顶端安装有顶盘19,顶盘19对内滤筒体17的底端密封,即顶架11对顶盘19支撑的同时,使得顶盘19处于内滤筒体17的底端开口处,形成堵塞和污泥顶紧效果,避免污泥沉积后对内滤筒体17进行积压形变,造成泄露后使得污泥进入内滤筒体17与外滤筒体14间隙处,造成二次污染,为保证离心效果,可将顶盘19可旋转式安装在顶架11上,使得顶盘19随淤泥进行离心旋转。

进一步的,给药壳体7的底端管道上安装有计量泵8,计量泵8上安装有开关阀件,可受外部控制部件进行电性控制,具备输送、计量和调节的功能,此计量泵8的型号可选为一般的定量柱塞泵,开启后可将给药壳体7内壁药剂进行定量和定向输送。

进一步的,内滤筒体17的底端与主壳体3的内壁底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内滤筒体17内侧的主壳体3底端表面设置有开口,积蓄的污泥从开口向下导出,而顶盘19作用在该开口处,且内滤筒体17与外滤筒体14间隙处的主壳体3底端设置有汇流孔12,作为外滤筒体14过滤出的污泥流向导出筒体9的通道使用。

更进一步的,给药机构包括进液管架16和输送管20,进液管架16安装在内滤筒体17的内壁,整体呈环形管状结构,可将给药壳体7输送的药剂输送成环形回路,输送管20安装在进液管架16底端,实际为多根输送管20垂直向下布设,而输送管20与进液管架16内部导通,输送管20之间安装有环形连接杆22,实现多根输送管20之间的固定连接,提高结构稳定性,且输送管20的表面均布有给药喷头21,给药喷头21朝外滤筒体14内侧布置,而给药喷头21的端面为一个单向阀芯结构,可在输送管20内部输送药剂后给药喷头21受压打开,而外部污泥与给药喷头21接触时则受压顶紧,避免污泥进入给药喷头21内部造成堵塞,而给药喷头21数量较多,可将药剂均匀扩散在内滤筒体17与外滤筒体14间隙处。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为:使用时,可将待脱水的污泥经支架5的间隙处置入进料斗4内部,并由进料斗4将污泥置入内滤筒体17内部,必要时可将一些使得水泥分离的药剂优先置入进料斗4内,与污泥进行初步混合,而电机6得电开启,带动螺旋杆15、螺旋叶片18和整个内滤筒体17做旋转运动,此时,受螺旋叶片18的推进作用,带动污泥向内滤筒体17内壁处运动,污泥受旋转的内滤筒体17内壁作用,使得污泥整体收到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污泥水体从内滤筒体17滤膜上析出,水体进入内滤筒体17与外滤筒体14间隙处,此时可启动计量泵8,计量泵8将给药壳体7内部的药剂吸出并注入进液管架16内部,定量的药剂随之进入输送管20内,并在液压作用下开启给药喷头21,药剂喷出并扩散在内滤筒体17与外滤筒体14间隙处,由搅拌杆13进一步搅拌后,药剂成分扩散,根据使用目的不同,如使用凝絮剂时,可将内滤筒体17过滤后水体中残留的粒子进行凝结,形成沉淀物沉积在内滤筒体17与外滤筒体14间隙处,达到对水体的过滤,提高污泥和水体处理的质量,过滤后的水体经过外滤筒体14,并从排液管10导出,当使用一段时间后,内滤筒体17或外滤筒体14内积蓄的污泥较多时,可打开底盖2,使得顶盘19失去支撑,进而开启内滤筒体17底端,污泥从内滤筒体17底端和汇流孔12同时导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