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壳地坑过滤器的汇流槽结构及该安全壳地坑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84824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安全壳地坑过滤器的汇流槽结构及该安全壳地坑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水堆核电站的安全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压水堆核电站 的安全壳地坑过滤器的汇流槽结构及该安全壳地坑过滤器。
背景技术
设在压水堆核电站反应堆安全壳底部的地坑是用来收集重大泄漏时来自一回路 的冷却剂。在压水堆核电站的发生基准事故如冷却剂丧失事故(LOCA)或者主蒸汽管道破 裂事故(MSLB)后,冷却剂通过破口进入安全壳地坑,这些冷却剂将通过安全壳地坑滤器过 滤,然后通过泵装置进入安全注入系统(RIS)和安全壳喷淋系统(EAS)再用于反应堆冷却, 以避免堆芯严重损伤和安全壳超压。因此,安全壳地坑滤器是压水堆核电站安全系统的重要设备,再循环工况下它的 工作状况直接影响到安全注入系统、安全壳喷淋系统的正常运行。在事故后进入安全壳地 坑内的冷却剂中夹杂着大量的保温材料和其它材料的碎片,必须通过地坑过滤器将这些碎 片过滤,以确保安全注入系统、安全壳喷淋系统执行安全功能。汇流槽是安全壳地坑过滤器的重要构件之一,其设计结构对安全壳地坑过滤器的 性能有着重要影响,例如,滤筒间的间距过小时,滤筒间容易出现杂质、碎片的搭连、淤塞等 现象,间距过大时,又会导致单个过滤器的尺寸增大,地坑过滤器整体的占位也相应增大, 而安全壳地坑-3. 5层空间有限,因此势必会增加布置安全壳地坑过滤器的难度,由于汇流 槽是固定滤筒的结构构件,其结构直接决定了滤筒的安装间距,间接影响着过滤的性能。现有的汇流槽的结构用于安装滤筒的安装孔的间距都是固定的,为获取最佳的滤 筒间距需要制作滤筒间距不同的多种汇流槽,成本耗费巨大,无形中增加了研制汇流槽所 需的材料和加工的费用,对汇流槽的装卸以及调试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压水堆核电站的安全 壳地坑过滤器汇流槽结构及该安全壳地坑过滤器,可对安全壳地坑过滤器滤筒的间距进行 调整,提升了滤筒的过滤性能,降低了安全壳地坑过滤器的安装布置难度,进一步减少了因 调整汇流槽结构所需的材料以及加工成本,节省了装卸、调试时间。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全壳地坑过滤器汇流槽 结构,用于安装固定所述地坑过滤器的滤筒并与所述滤筒形成过滤回路,所述汇流槽是具 有槽腔的箱体结构,所述汇流槽相对的侧体表面上分别开设多列安装孔,所述相对侧体表 面上开设的列与列之间的所述安装孔的间距不等。所述汇流槽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密封设置在与固定安装所述滤筒的所述汇流槽 一侧表面相对的另一侧表面上。所述汇流槽两相对侧体表面上分别至少有一列所述安装孔轮廓线的相对弯折处 设置过盈边。[0010]所述过盈边的延展尺寸为20mm。所述安装孔是截面为正六边形、开设在所述汇流槽表面的贯通孔结构;所述过盈边的中心轴连线与所述汇流槽的中线轴线平行或垂直。一种安全壳地坑过滤器,包括上述的安全壳地坑过滤器汇流槽结构。所述安全壳地坑过滤器还包括滤筒,所述滤筒是截面形状与所述汇流槽的所述安 装孔轮廓形状相匹配的具有双层网状过滤面的环状过滤结构;所述安装孔的形状与所述滤筒的形状相对应匹配,所述滤筒的底座安装固定在所 述安装孔上。优选的,所述底座是正方形的板状结构,其表面贯通设置腰型孔。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全壳地坑过滤器汇流槽结构,由于底座通过预置在腰 型孔中的螺栓与安装孔相固定,且右列安装孔轮廓线相对的弯折处分别设置过盈边,可对 安全壳地坑过滤器滤筒的间距进行调整,提升了滤筒的过滤性能,降低了安全壳地坑过滤 器的安装布置难度,进一步减少了因调整汇流槽结构所需的材料以及加工成本,节省了装 卸、调试时间。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 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安全壳地坑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安全壳地坑过滤器汇流槽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安全壳地坑过滤器汇流槽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安全壳地坑过滤器汇流槽的安装孔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安全壳地坑过滤器滤筒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 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结合参照图1、图2a和图2b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全壳地坑过滤器汇流槽 结构,用于安装固定所述地坑过滤器的滤筒并与所述滤筒形成过滤回路,所述汇流槽结构 相对的侧体表面上分别开设多列安装孔,所述相对侧体表面上开设的列与列之间的所述安 装孔的间距不等;所述安装孔的形状与所述滤筒的形状相对应匹配,所述滤筒的底座安装固定在所 述安装孔上。参见图3,汇流槽2是长方状具有槽腔的液体流通通道,其相对的侧体表面21、22 上分别开设若干安装孔211、221,其中,安装孔211、221按照一定的布置顺序设置成若干 行、若干列,本实施例中,汇流槽2侧体表面21上开设3行2列6个安装孔211,则与侧体 表面21相对的另一侧表面22上同样开设3行2列6个安装孔221,不同之处在于,汇流槽2两侧体表面21、22上设置的列数间安装孔的间距并不相等,例如,上述实施例中,汇流槽2 侧体表面21上开设的2列安装孔211间的间距略小于另一侧表面22上开设的2列安装孔 221间的间距,也就是说,当过滤器的滤筒1通过固定螺栓对应固定安装在侧体表面21上 的安装孔211上或固定安装在侧体表面22上的安装孔221上时,固定滤筒1螺栓之间的间 距是有差别的,即滤筒1通过固定螺栓对应固定安装在侧体表面21上的安装孔211上时所 述固定螺栓间的距离略小于滤筒1通过固定螺栓对应固定安装在侧体表面22上的安装孔 221上时所述固定螺栓间的距离。具体实施时,汇流槽2侧体表面21、22上开设的安装孔211、221的数量和布置 顺序并不限定,只要满足相对的侧体表面21、22上对应开设行数、列数相等的安装孔211、 221,且相对侧体表面上211、221上开设的列与列之间的所述安装孔的间距不等即可。优选的,安装孔是截面为正六边形、开设在所述汇流槽表面的贯通孔结构;所述过盈边的中心轴连线与所述汇流槽的中线轴线平行或垂直。优选的,汇流槽2结构还包括挡板(未图示),所述挡板(未图示)密封设置在与 固定安装滤筒的所述汇流槽2 —侧表面相对的另一侧表面上,具体实施时,例如,当滤筒安 装固定在汇流槽2上具有合适的列距安装孔211的一侧表面上21时,使用挡板(未图示) 将汇流槽2另一侧表面22相抵顶密封,即挡板(未图示)固定密封的侧体表面始终与安装 固定滤筒1的侧体表面相对。可以理解的是,挡板(未图示)固定密封在汇流槽2外部侧 体表面或其内部槽腔的侧壁上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汇流槽2结构的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全壳地坑过滤器汇流槽结构的第二实施例中,汇流槽2两 侧体表面21、22上分别至少有一列所述安装孔轮廓线的相对弯折处设置过盈边2101。本实 施例中,在两侧体表面21、22上分别设置的两列安装孔中,两图示左侧一列安装孔的截面 均呈正六边形,右列安装孔轮廓线相对的弯折处分别设置过盈边2101,过盈边2101的延展 尺寸为20mm。滤筒1是截面形状与汇流槽2安装孔211、221轮廓形状相匹配的正六边形,是具 有双层网状过滤面的环状过滤结构,其一端固定设置在滤筒1具有的底板12上,所述滤筒 1通过所述底座12与汇流槽2安装孔211、221的螺栓连接安装固定在所述汇流槽2上。参见图4,底座12是大致呈正方形的板状结构,其四角边缘表面对称贯通设置贯 通孔122,优选的,所述贯通孔122为腰型孔,所述腰型孔呈狭长孔状。连接管3设置在与汇流槽2开设安装孔211、221的侧体表面相邻两相对两侧体 上,其与汇流槽2的槽腔相导通,经滤筒1过滤后进入汇流槽2中的冷却液通过相互导通的 连接管3进入安全壳地坑一回路的泵入口。支撑架4位于汇流槽2的端部对安全壳地坑过滤器起固定支撑作用,其为扁平板 状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全壳地坑过滤器汇流槽结构在具体装配时,根据安全壳地 坑过滤器的滤筒1间需要设置的密度选择一侧汇流槽2表面与滤筒1进行安装固定,由于 过滤器的滤筒1通过固定螺栓对应固定安装在汇流槽2侧体表面21上的安装孔211上或 固定安装在汇流槽2侧体表面22上的安装孔221上时,固定螺栓之间的间距是不同的,可 以根据实际需求的间距要求将滤筒1安装在汇流槽2间距合适的侧表面上,即侧体表面21 或侧体表面22,确定一侧表面21或侧体表面22为滤筒1的安装面后,使用挡板(未图示)将汇流槽2另一侧表面相抵顶密封,汇流槽2的槽腔成为单侧进液结构,紧接着,安装固定 滤筒1,滤筒1通过各自底座12与汇流槽2安装孔211、221的螺栓连接安装固定在所述汇 流槽2上,具体实施中,由于底座12通过预置在腰型孔122中的螺栓与安装孔211、221相 固定,且右列安装孔211、221轮廓线相对的弯折处分别设置过盈边2101,使得图示右列滤 筒1固定的位置可调,以达到调节滤筒1间距的作用。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全壳地坑过滤器汇流槽结构,由于底座通过预置在腰 型孔中的螺栓与安装孔相固定,且右列安装孔轮廓线相对的弯折处分别设置过盈边,可对 安全壳地坑过滤器滤筒的间距进行调整,提升了滤筒的过滤性能,降低了安全壳地坑过滤 器的安装布置难度,进一步减少了因调整汇流槽结构所需的材料以及加工成本,节省了装 卸、调试时间。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 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 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安全壳地坑过滤器汇流槽结构,用于安装固定所述地坑过滤器的滤筒并与所述 滤筒形成过滤回路,所述汇流槽是具有槽腔的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槽相对的侧 体表面上分别开设多列安装孔,所述相对侧体表面上开设的列与列之间的所述安装孔的间 距不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壳地坑过滤器汇流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槽还包 括挡板,所述挡板密封设置在与固定安装所述滤筒的所述汇流槽一侧表面相对的另一侧表 面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壳地坑过滤器汇流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槽两相 对侧体表面上分别至少有一列所述安装孔轮廓线的相对弯折处设置过盈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壳地坑过滤器汇流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盈边的延 展尺寸为20mm。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壳地坑过滤器汇流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是截 面为正六边形、开设在所述汇流槽表面的贯通孔结构;所述过盈边的中心轴连线与所述汇流槽的中线轴线平行或垂直。
6.一种安全壳地坑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壳地坑过滤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5 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壳地坑过滤器汇流槽结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全壳地坑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壳地坑过滤器还包 括滤筒,所述滤筒是截面形状与所述汇流槽的所述安装孔轮廓形状相匹配的具有双层网状 过滤面的环状过滤结构;所述安装孔的形状与所述滤筒的形状相对应匹配,所述滤筒的底座安装固定在所述安 装孔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壳地坑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是正方形的板状结 构,其表面贯通设置腰型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安全壳地坑过滤器汇流槽结构,用于安装固定所述地坑过滤器的滤筒并与所述滤筒形成过滤回路,所述汇流槽是具有槽腔的箱体结构,所述汇流槽相对的侧体表面上分别开设多列安装孔,所述相对侧体表面上开设的列与列之间的所述安装孔的间距不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安全壳地坑过滤器,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全壳地坑过滤器汇流槽结构及该安全壳地坑过滤器,可对安全壳地坑过滤器滤筒的间距进行调整,提升了滤筒的过滤性能,降低了安全壳地坑过滤器的安装布置难度,进一步减少了因调整汇流槽结构所需的材料以及加工成本,节省了装卸、调试时间。
文档编号B01D35/02GK201776019SQ20102027166
公开日2011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3日
发明者向文元, 吴伟, 姚振农, 张臣刚, 王庆礼, 邵慧超, 高咏扬 申请人:中科华核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