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回路吸收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86105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回路吸收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双回路吸收塔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高效去除燃煤烟气中污染 物的吸收塔设备。
背景技术
[0002]湿式吸收塔是燃煤烟气中SO2去除过程的常用设备。湿式吸收塔技术成熟, 卓有成效,目前技术上多采用的单回路湿式吸收塔,当脱除SO2的效率要求在95%左右 时,单回路湿式吸收塔有良好的经济性和运行稳定性。[0003]由于中国燃料需求大增,很多电厂不得燃烧高含硫的煤种,但由于环保要求越 来越高,电厂不得不要求更高的脱硫效率。单回路的湿式吸收塔在超过97%脱硫效率 时,经济性和运行稳定性难以保证。[0004]目前,湿式吸收塔技术提高效率时主要手段有采用高PH值吸收浆液、增加循环 泵的数量、采用化学添加剂等手段。[0005]单回路湿式吸收塔需在一塔内完成SO2吸收和终产物氧化任务,其浆液池中设 有强制氧化装置。然而,由于浆液中CL-浓度很高,高PH值对终产物氧化很不利,因 此采用提高PH值吸收浆液的方法在单回路吸收塔中并不适用。所以若要求单回路湿式吸 收塔达到超过97%的脱硫效率时,只能通过增加循环泵的数量和采用化学添加剂两个主 要手段。[0006]一般来说,从95%脱硫效率增加至99%脱硫效率时,循环泵数量将至少增加一 倍,脱硫系统单台循环泵电耗约为600-1200KW,而所有循环泵的电耗约占整个脱硫系 统电耗的40%-70%,因此,增加循环泵的数量会极大地增加运行费用。而采用化学添加 剂时,由于浆液池内设有强制氧化装置,化学添加剂的化学降解速度会很快,化学添加 剂的使用量往往很大。[0007]另外,目前已有不少国家开始对烟气中的NOx的排放进行限制,脱硫吸收塔中 加入锌、铁、铜系列的金属螯合物是可以进行NOxW脱除,但是由于单回路湿式吸收塔 在吸收S02的同时,会把容易吸收的HCL、HF和大量的粉尘也吸入浆液池,使金属螯合 物产生副反应较多,使用成本很高,因此,目前脱硫塔脱NOx技术并不实用。发明内容[0008]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回路的湿式吸收塔,它能有 效提高脱硫效率,增加操作稳定性,且环保节能、降低了化学添加剂的使用量。[0009]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回路的湿式吸收塔,它包括一座前置吸收塔和一 座主吸收塔,所述主吸收塔包括第一烟气入口、第一浆液池、至少两层喷淋层的第一喷 淋区、第一烟气出口,所述前置吸收塔包括第二烟气入口、第二浆液池、包括至少两层 喷淋层的第二喷淋区、第二烟气出口,第二烟气出口与第一烟气入口之间设有塔间烟气 通道;所述主吸收塔和前置吸收塔上均设有将浆液池浆液打出的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出口管与喷淋层相连。所述主吸收塔和前置吸收塔在烟气通路上成水平串联设置。[0010]作为优选,所述主吸收塔上不设有对第一浆液池内的浆液进行强制氧化的强制 氧化装置,前置吸收塔上设有对第二浆液池内的浆液进行强制氧化的强制氧化装置,主 吸收塔生成的产物通过浆液泵排入前置吸收塔的浆液池中进行强制氧化。[0011]作为优选,所述前置吸收塔和主吸收塔均为逆流式吸收塔。[0012]原烟气通过前置吸收塔烟气入口进入前置吸收塔,在气液接触区,与上部喷淋 的浆液相互作用,使得原烟气中部分的SO2,全部的HCl和HF,大部分的粉尘、重金属 和少量的SO3被除去,被脱除成分进入前置吸收塔内的浆液中,而经预处理的烟气从烟 气出口进入塔间烟气管道。[0013]预处理后的烟气通过主吸收塔烟气入口进入主吸收塔的气液接触区后,在浆液 的喷淋作用下,烟气中绝大部分的SO2和NOx被除去,被脱除成分进入主吸收塔浆液。[0014]由于主吸收塔中不设置浆液强制氧化装置,而且浆液中杂质很少,就可以使主 吸收塔保持很高的PH值,维持较高的脱硫效率。同时,主吸收塔生成的产物主要是亚 硫酸钙浆液,通过泵排入前置吸收塔的浆液池中,和前置吸收塔中生成的产物一起在前 置塔的浆液池中与强制氧化装置鼓入的空气接触并发生反应,最终生成石膏(二水硫酸 钙)等副产物通过泵排出后续处理系统。[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由于前置吸收塔脱除了原 烟气几乎全部的HC1、HF和大部分的粉尘,因而大大优化了主吸收塔的运行环境,并且 主吸收塔不设氧化系统,使主吸收塔可以在很高的PH值下运行,进而达到很高的脱硫效 率。实践证明,本实用新型的双回路吸收塔运行时最高脱除SO2W效率可稳定达99%以 上。[0016]2)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双回路吸收塔,由于主吸收塔的高脱硫效率,在相同脱硫 效率要求下,循环喷淋的浆液量可相应减少。循环泵数量减少可以抵消新增前置吸收塔 的费用。一般来说,从单回路吸收塔的95%脱硫效率提高至本实用新型双回路吸收塔的 99%脱硫效率时,只需增加50%的循环泵数量即可,其能耗约为单回路吸收塔的70%, 并且有更稳定的工况。因此,在同样达到99%脱硫效率的前提下,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双 回路吸收塔的投资成本并不会比采用单回路吸收塔的投资成本高。[0017]3)采用化学添加剂提高脱硫效率和脱硫稳定性的方法一样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 双回路吸收塔中使用。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双回路吸收塔,只需在主吸收塔加入DBA、已 二酸等化学添加剂就能达到很好的脱硫效果,最高脱除SO2的效率可稳定达99.5%以上。 由于主吸收塔中没有设置强制氧化装置,可以大大降低化学添加剂的化学降解速度,大 幅度减少化学添加剂的使用量。[0018]4)在脱硫吸收塔脱NOx技术的应用上,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双回路吸收塔,由于 主塔浆液中的杂质很少,可以防止金属螯合物因副反应而失活,可以大大减少金属螯合 物的使用量,使脱硫吸收塔脱NOxW技术有了实际应用的可能,可以避免电厂兴建一套 造价和运行费用都高昂的脱硝系统。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回路吸收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前置吸收塔采用顺流喷淋的操作方式。[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回路吸收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前置吸收塔 采用逆流喷淋的操作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实施例1[0022]参见附图。本实施例的双回路吸收塔包括一座前置吸收塔200和一座主吸收 塔100,两种吸收塔在烟气通路上以串联布置。本实施例的主吸收塔100为逆流式,即烟 气方向P为由下往上穿过喷淋区,前置吸收塔200采用顺流式,即烟气方向P为由上往下 穿过喷淋区。[0023]前置吸收塔200包括第二烟气入口 201、第二浆液池202、含2层喷淋层的第二 喷淋区203、第二烟气出口 204、第二浆液循环泵205、第二浆液搅拌器206和强制氧化 装置207,其中,第二浆液池202位于前置吸收塔的最下方,气液接触区位于第二浆液池 202的上方,第二喷淋区203位于气液接触区上方。强制氧化装置208包括氧化风机和进 出口管道。第二浆液搅拌器206、氧化风机的出口管道和浆液循环泵入口管道位于浆液池 侧壁上。气液接触区侧面塔壁上的第二烟气入口 201与原烟气管道相连。所述前置吸收 塔的第二烟气出口 204通过塔间烟气管道300与主吸收塔的第一烟气入口 101相连。[0024]主吸收塔100包括第一烟气入口 101、第一浆液池102、含4层喷淋层的第一喷 淋区103、第一烟气出口 104、第一浆液循环泵105和第一浆液搅拌器106,其中,第一 浆液池102位于主吸收塔的最下方,气液接触区位于第一浆液池102的上方,第一喷淋区 103位于气液接触区上方,除雾器107位于第一喷淋区103上方。浆液池侧壁设有第一浆 液搅拌器106和第一浆液循环泵入口管道。气液接触区侧面塔壁上的第一烟气入口 101 通过塔间烟气管道300与前置吸收塔的第二烟气入口 201相连。主吸收塔顶的烟气出口 104与净烟气管道相连。主吸收塔100上设有除雾器107,该除雾器与工艺水管道连接。 前置吸收塔中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与工艺水管道相连的该除雾器。[0025]实施例2[0026]参见图2。本实施例的双回路吸收塔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实施例1中的 主吸收塔和前置吸收塔均采用逆流喷淋的操作方式,即烟气方向P为由下往上穿过喷淋 区203。采用本实施例的双回路吸收塔与实施例1中的双回路吸收塔相比,能使气液接触 更加充分,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能进一步提高脱硫效率。
权利要求1.一种双回路吸收塔,包括主吸收塔(100),所述主吸收塔包括第一烟气入口 (101)、第一浆液池(102)、至少两层喷淋层的第一喷淋区(103)、第一烟气出口 (10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置吸收塔(200),该前置吸收塔包括第二烟气入口 (201)、第二浆液池(202)、包括至少两层喷淋层的第二喷淋区(203)、第二烟气出口(204);所述第二烟气出口(204)与第一烟气入口(101)之间设有塔间烟气通 道(300);所述主吸收塔和前置吸收塔上均设有将浆液池中浆液打出的循环泵(105, 205),所述循环泵的出口管与喷淋层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回路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吸收塔(200)与主吸 收塔(100)在烟气通路上成水平串联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回路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吸收塔(100)上不设有 对第一浆液池(102)内的浆液进行强制氧化的强制氧化装置,前置吸收塔上设有对第二 浆液池(202)内的浆液进行强制氧化的强制氧化装置(207)。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回路吸收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主吸收塔生成的 产物排入前置吸收塔的浆液池中的浆液泵。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双回路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吸收塔和主 吸收塔均为逆流式吸收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回路的湿式吸收塔,它包括一座前置吸收塔和一座主吸收塔,所述主吸收塔包括第一烟气入口和第一烟气出口,前置吸收塔包括第二烟气入口和第二烟气出口,第二烟气出口与第一烟气入口之间设有塔间烟气通道;所述主吸收塔和前置吸收塔上均设有将浆液池浆液打出的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出口管与喷淋层相连。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双回路吸收塔能有效提高脱硫效率,增加操作稳定性,且环保节能,可降低化学添加剂的使用量。
文档编号B01D53/68GK201807281SQ20102052508
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10日
发明者范文敏, 金晶 申请人:浙江浙大网新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