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料分散及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89014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物料分散及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物料分散及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在实验室,液体的加入方式一般为直接转移,或依靠使用滴定管、移液管、针管或胶头滴管等辅助工具来完成。这样的直接接触式加入会使得加入的液体聚集在某个很小的区域内。假如这两种液体会发生化学反应,这样的反应是不均勻的,进而影响实验结果。同样,在加入某些胶状液体,由于胶体本身的内在粘结力,不易分散。直接接触式加入会使得其聚集在一起,使得影响分散效果因素复杂,不易操作。相似地,颗粒状固体加入到液体中时,如果分散不均勻,过量的固体会聚集在很小区域的液体中,外围部分固体溶解会使得该区域液体达到饱和状态,中间的固体被包裹住,不易溶解,影响实验。再者,固体干燥时,固体的一面与空气接触,另一面与容器表面接触,一般使用的容器有表面皿等。这样的干燥,固体两面的干燥速率不相同;同时,干燥时热空气不能在垂直固体表面的方向上流通,影响干燥效率。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物料分散及干燥装置,解决了现有物料直接混合, 其分散及干燥效果不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物料分散及干燥装置,包括烧杯,烧杯顶部设置有挡板圈,挡板圈上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细孔。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穿过挡板圈伸入到烧杯内设置有搅拌棒;挡板圈为表面光滑的盘状,其中央为一平面;细孔的孔径规格根据物料粒径确定;细孔为圆环形、三角形或不规则图形。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类似表面皿的多孔物料分散及干燥装置,可提高分散的均勻度,改善干燥效果。

图1是本实用新型物料分散及干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物料分散及干燥装置的俯视图。图中,1.烧杯,2.搅拌棒,3.挡板圈,4.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物料分散及干燥装置的结构,如图1及图2所示,包括烧杯1,烧杯1顶部设置有圆弧形的挡板圈3,挡板圈3的水平面上设置有多个均勻分布的细孔4,穿过挡板圈3伸入到烧杯1内设置有搅拌棒2。本实用新型物料分散及干燥装置的工作过程为物料经过挡板圈3的弧面,然后通过挡板圈3水平面上的细孔4分散到烧杯1中。通过搅拌棒2搅拌物料可以使得物料分散均勻。本实用新型物料分散及干燥装置,采用表面光滑的盘状挡板圈3,置于烧杯1上方,对要加入到容器中的物料进行预先铺展和分散,使物料能够更加均勻地加入到烧杯1 中,减少因直接加入方式造成的物料局部聚集给实验带来的影响;同时,采用该装置用作物料干燥容器,会减少物料两面干燥速度差,提高干燥效率,缩短干燥时间。适用于液体、胶体和颗粒状固体的分散及固体的干燥,并针对由实验室物料分散和干燥不均勻造成的实验室误差有较好的消弱作用。
权利要求1.一种物料分散及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烧杯(1 ),烧杯(1)顶部设置有挡板圈 (3),挡板圈(3)上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细孔(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分散及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穿过所述的挡板圈(3)伸入到烧杯(1)内设置有搅拌棒(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分散及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板圈(3)为表面光滑的盘状,其中央为一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分散及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细孔(4)的孔径规格根据物料粒径确定;细孔(4)为圆环形或三角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物料分散及干燥装置,包括烧杯,烧杯顶部设置有挡板圈,挡板圈上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细孔,穿过挡板圈伸入到烧杯内设置有搅拌棒,挡板圈为表面光滑的盘状。本实用新型物料分散及干燥装置,采用表面光滑的盘状挡板圈,置于烧杯上方,对要加入到容器中的物料进行预先铺展和分散,使物料能够更加均匀地加入到烧杯中,减少因直接加入方式造成的物料局部聚集给实验带来的影响;同时,采用该装置用作物料干燥容器,会减少物料两面干燥速度差,提高干燥效率,缩短干燥时间。适用于液体、胶体和颗粒状固体的分散及固体的干燥,并针对由实验室物料分散和干燥不均匀造成的实验室误差有较好的消弱作用。
文档编号B01F15/00GK201959749SQ201020662890
公开日2011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16日
发明者张素风, 朱光云 申请人:陕西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