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由感应加热的加热介质进行顺序反应的方法

文档序号:5038164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使用由感应加热的加热介质进行顺序反应的方法
使用由感应加热的加热介质进行顺序反应的方法本发明属于化学合成领域,并涉及使用感应加热的加热介质进行顺序的 (sequential),艮口连续进行(successive proceeding)的化学反应的方法。人们已知多种加热反应物的方法,以用来进行可热感应的化学反应。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是通过热传导加热。这里将反应物置于反应器内,反应器壁自身被加热或者例如在反应器内设置热传导元件,如热线圈或热交换器管或板。这种方法相对缓慢,一方面对反应物的加热进行缓慢,另一方面热量的输入不能快速停止或用冷却取代。可选方法包括通过向反应物自身辐射微波或者向含有反应物的介质辐射微波。但是,微波发生器对安全构成相当大的威胁,因为它们使用复杂设备且有辐射外漏的危险。相比之下,本发明提供了将反应介质与加热介质接触从而加热反应介质的方法, 所述加热介质可由电磁感应加热,所述加热介质在感应器辅助下由电磁感应“从外部”加热。在工业上使用感应加热方法已经有一段时间。最常见的应用是合金的熔化、硬化、 烧结和热处理。但是这种加热方法已知也已应用于例如组件的胶粘、收缩或连接等方法中。从德国专利申请DE 19800294已知分离和分析生物分子的方法,其中所述生物分子与可被感应加热的磁性颗粒表面连接。该文献记载了 “操作原理是吸附型或共价型结合生物分子到官能聚合物基质表面,其中可感应加热的磁性胶体或细分散的磁性颗粒被封装,所述能够结合被分析物的生物分子根据互补亲和原理,例如是DNA/RNA序列、抗体、抗原、蛋白、细胞、细菌、病毒或真菌孢子。一旦被分析物被结合到基质上,所述磁性颗粒可在高频磁变场中被加热到优选40°C -120°C的温度, 所述温度与分析、诊断和治疗有关。”该文献还涵盖了可用于这种方法中的线圈系统和高频发生器的技术设计。因而该引用文献描述了可感应加热的颗粒在分析复杂生物系统或生物分子中的用途。DE 102005051637描述了具有微结构反应器的反应器系统和在这种反应器中进行化学反应的方法。该种反应器由电磁感应加热。通过加热的反应器壁,热量被传递到反应介质中。这限制了可用于加热反应介质的表面面积的大小。另外还需要加热反应器没有直接与反应介质直接接触的部分。US 5110996描述了通过在加热的反应器中在气相中将二氯二氟甲烷与甲烷反应制备偏二氟乙烯。该反应器中填充有非金属填料。含有该填料的反应器室由金属夹套包封, 所述金属夹套由电磁感应从外部加热。因此该反应室本身是从外部加热的,使得填料同样也通过热辐射和/或热传导被加热。甚至在这些填料是导电性的情况中,也不会通过电磁感应直接加热反应物流周围的填料,因为金属反应器壁屏蔽了来自感应线圈的电磁场。WO 95/211 公开了用金属催化剂从氨和烃在气相中制备氢氰酸的方法。所述催化剂安置在反应室中,使得反应物流环绕着它。从外部通过电磁感应在0.5-30MHZ的频率下加热它,换句话说,利用高频范围中的交变场。该文献引用了前述文献US 5110996,并评论认为感应加热常规是在约0. 1-0. 2MHz的频率范围内进行。但是在引用的US 5110996中并没有该描述,所以并不清楚其所指为何。
WO 00/38831涉及受控的吸附和解吸过程,其中吸附剂材料的温度由电磁感应控制。从S.Ceylan,C. Friese, Ch. Lamme 1, K. Mazac 和 A. Kirschning 的期刊文早"Induktives Heizen in der organischen Synthese…"Angew. Chem 2008(129), pp. 9083-9086,Angew. Chem Int. Ed. 2008(47),pp. 8950-8953 已知可通过用电磁感应加热加热介质进行化学反应。已公开的德国专利申请DE102007059967和国际专利申请WO 2009/074373更详细地描述了所述期刊文章的主題。通过举例提到了很多反应。它们不包括连续的化学反应,其中在加入另ー种反应物之后通过至少一种中间化合物形成目标化合物。本发明在总的实施方案中提供了进行至少两个连续的化学反应以从至少ー种第一反应物和至少ー种第二反应物和/或进ー步的反应物制备目标化合物的方法,其包括在含有反应介质的反应器中的第一反应和进一歩反应,使所述反应器中的反应介质与可由电磁感应加热的固体加热介质接触,所述固体加热介质位于反应器内并由所述反应介质包围,并且所述加热介质在感应器辅助下由电磁感应加热,在所述第一反应中形成中间化合物,并且由所述中间化合物在进ー步反应中形成目标化合物,且在所述第一反应和进一歩反应之间向所述反应器中加入至少ー种反应物,所述至少一种反应物在第一反应之前在反应器中不存在,并从加热介质中分离目标化合物。所述目标化合物可以以举例但非限制性的方式由下列反应序列之一形成a)在第一反应物中,作为第一反应发生分子内键重排或裂解(fragmentation)以形成中间化合物,所述中间化合物在进ー步反应中与ー种或多种第二反应物反应以形成目标化合物;b)第一反应物在第一反应中与第二反应物反应形成中间化合物,在进ー步反应中由所述中间化合物与进ー步的反应物形成目标化合物;c)第一反应物在第一反应中与第二反应物反应以形成第一中间化合物,在第二反应中通过分子内键重排或裂解由所述第一中间化合物形成第二中间化合物,在进ー步反应中所述第二中间化合物与进ー步的反应物形成目标化合物。因此“进一歩的反应物”应理解为与中间化合物反应的反应物。所述第一反应和进一步反应在同一反应器中的不同时间发生,其中在所述中间化合物至少大部分形成后(例如至多接近于稳定状态),加入进ー步的反应物以在进ー步反应中由中间化合物得到目标化合物。可以方便地将所述第一反应和所述进ー步反应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开,换句话说让它们在不同的反应器中进行。如下所述,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使用串联设置的连续流动反应器。因此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包括进行至少两个连续化学反应以从至少ー种第一反应物和至少ー种第二反应物和/或进ー步的反应物制备目标化合物的方法,所述第一反应在第一反应器中进行且进ー步反应在第二反应器中进行,各个反应器含有反应介质,在各个反应器中所述反应介质与固体加热介质直接接触,所述固体加热介质可由电磁感应加热, 安置在反应器内,并由反应介质包围,并且加热介质在感应器辅助下由电磁感应加热,向第 ニ反应器中加入至少ー种在第一反应器中不存在的反应物。这里不包括另外的反应步骤。
所述“目标化合物”理解为根据本发明方法以分离的物质(isolated substance) 得到的肉眼可见的量(macroscopic amount)的任何化合物,所述分离的物质是物质混合物的组分或者是溶剂中的溶液。肉眼可见的量理解为每个工作日至少lOOmg,优选至少lg,特别是至少IOOg的量。相比之下,所述中间化合物不是这样分离的,而是在一个或多个进一步反应步骤中反应形成目标化合物。但是,中间化合物与化学反应的“过渡态”是不同的, 因其是足够稳定以能够被分离或至少能够借助分光镜的方法检测到(即,顶或Raman光谱, UV/可见光谱,NRM或ESR光谱)。因此,所述化学反应开始并任选地通过加热含有相应反应物的反应介质保持反应。这包括这种可能所述反应介质,例如液体,其本身参与反应并因而是反应物。反应物可以溶解或分散在反应介质中,其中反应介质本身可以是惰性的或其本身可以是反应物。 可选地,一种、两种或更多种反应物以溶解或分散的形式存在于反应介质中,该反应介质本身并不被所述化学反应改变。所述固体加热介质由反应介质包围。这可以表示除了可能的边缘区域外,例如如果加热介质是颗粒、片、线、网、丝(wool)、填料等形式,固体加热介质位于反应介质中。但是,如果加热介质由例如一种或多种膜、管束、轧制的金属箔(rolled metal foil)、熔料 (frit)、多孔滤器或泡沫组成,这也可以表示反应介质通过加热介质中的很多孔流过加热介质。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加热介质也充分地由反应介质包围,其表面积的大部分(90 %或以上)与反应介质接触。相比之下,外壁由电磁感应加热的反应器(根据例如所引用的文献 US 5110996),只有反应器的内壁与反应介质接触。反应器壁由不屏蔽或吸收由感应器产生的电磁交变场并且不加热自身的材料制成。所以金属是不适用的。反应器壁可由例如塑料、玻璃或陶瓷(例如碳化硅或氮化硅) 组成。后者对于高温(500-600°C)和/或压力下的反应特别适用。可用于中等压力(不高于约IObar)下的反应的特殊的反应器材料是聚醚醚酮(PEEK)。上述的处理模式具有优势引发和/或进行化学反应的热能不通过表面(例如反应器壁、加热线圈、热交换器板或类似的)引入到反应介质中而是在反应器中直接产生。加热的表面积与反应介质体积的比率可以比通过热传递表面加热的情况下的比率大很多,例如依照介绍部分中引用的DE 10 2005 051637的情况。另外,电流对加热能力的效率提高了。通过接通感应器,在与反应介质以很大的表面积接触的整个固体加热介质中可以产生热。当切断感应器时,很快就停止进一步供热。这使得可以进行很准确的反应控制。一旦形成目标化合物,将其从加热介质中分离。理想地,以纯净物的形式分离目标化合物,或者说不带有溶剂(这可以通过蒸馏溶剂或从溶剂中沉淀目标化合物来分离) 和不多于通常的杂质。但是,目标化合物也可以从与反应物的混合物中的加热介质中分离或作为反应介质中的溶液,且通过进一步加工或如果需要转移到不同的溶剂中进行后续分离。因此该方法可以用于目标化合物的预备性制备以使其能进一步应用。相比之下,有化学反应同样由加热介质的电磁感应开始的方法,但是这个反应不用于制备目标化合物,所述目标化合物从反应结束后的加热介质分离出来。其一个实例是树脂体系的固化,其中固化反应在分散在树脂体系中并由电磁感应加热的颗粒上开始。这些颗粒保持在固化的树脂体系中且没有分离限定的目标化合物。这同样适用于相反的情况,其中通过感应加热粘合剂基质中的颗粒再次溶解粘合结合(adhesive bond)。化学反应在这里发生,但是没有分离目标化合物。所述加热介质由在电磁交变场的感应下加热的导电和/或可磁化材料組成。其优选选自与它们的体积相比具有很大表面积的材料。例如,所述加热介质可以选自电导性片、 线、网、丝、膜、多孔熔料、管束(包含三条或更多条管)、轧制的金属箔、泡沫、填料例如颗粒或球体、Raschig环,特別来自颗粒,所述颗粒的平均直径优选不大于1mm。例如,用于静止混合器的金属混合元件可用作加热介质。为了能够被电磁感应加热,所述加热介质是导电的,例如金属的(其中其可以是抗磁的),或者与抗磁性相比,所述加热介质与磁场具有增强的相互作用且特别是铁磁性、亚铁磁性、顺磁性或超顺磁性。加热介质本性是有机或无机的或者它是否同时含有无机和有机成分没有什么不同。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介质选自导电和/或可磁化的固体颗粒,其中所述颗粒的平均粒径在Ι-lOOOnm,尤其是10-500nm范围内。平均粒径和任选的必要粒径分布可以通过光散射确定。优选磁性颗粒,例如铁磁性或超顺磁性颗粒,其具有尽可能低的剩磁或剰余磁化。这样的优点是颗粒不彼此粘附。磁性颗粒可以例如“铁磁流体(ferrofluid) ” 的形式存在,或者说是铁磁性颗粒以纳米尺寸级别分散的液体。铁磁流体的液相可以作为反应介质。具有所需要的性质的可磁化颗粒特别是铁磁性颗粒在现有技术中是已知的并可商购获得。可商购的铁磁流体以举例的方式提到。可用于本发明的方法中的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的实例可来自 Lu,Salabas 和 Schiith 的文章“Magnetische nano-Partikel Synthese, Staoilisierung, Funktionalisierung und Anwendung “ , Angew. Chem. 2007, 119,第 1242 到 1266 页。已知具有不同組成和相态的合适的磁性纳米颗粒。可以提到的实例包括例如铁、 钴和镍的纯金属、例如Fii3O4和γ -Fe2O3的氧化物、例如Mgi^e2O4, MnFe2O4和Coi^e2O4的类尖晶石铁磁物和例如CoPt3和!^ePt的合金。该磁性纳米颗粒可具有均一结构或核-壳结构。 在后一种情况中核和壳可由不同的铁磁性和抗铁磁性材料組成。但这样的实施方案也是可能的其中至少ー个可磁化核,例如铁磁性的、抗铁磁性的、顺铁磁性的或超顺铁磁性的核, 由非磁性材料包围。这种材料可以是例如有机聚合物。可选地,壳由例如硅酸或ニ氧化硅的无机材料組成。这种类型的涂层可以防止反应介质或反应物与磁性颗粒自身材料的化学相互作用。另外,壳材料可以是表面官能化的,但可磁化核的材料不与官能化物质相互作用。 也可以将几种核材料的颗粒一起包封在这样的壳中。选自铝、钴、铁、镍或它们的合金的超顺磁物质的纳米级颗粒,η-磁赤铁矿类 (Y-Fe2O3), η-磁铁矿(Fe3O4)或Mei^e2O4类铁酸盐(其中Me是选自锰、铜、锌、钴、镍、镁、钙或镉的ニ价金属)的金属氧化物(Y-Fe2O3)可以作为加热介质的实例。这些颗粒的平均粒径优选彡lOOnm,优选彡51nm并特别优选彡30歷。例如以商品名MagSilica 可从Evonik(之前的Degussa)购得的材料是合适的。 在该材料中,5-30nm的铁氧化物晶体包埋在无定型的硅酸基体中。德国专利申请DE 101 40 089中详述的铁氧化物-ニ氧化硅复合物颗粒特別合适。这些颗粒可以含有直径为3-20nm的超顺磁铁氧化物域。这些可以认为是物理性分离的超顺磁区域。这些铁氧化物可以在这些域中以均一改性或不同改性存在。特別优选的超顺磁铁氧化物域是Y -Fe203、Fe3O4及其混合物。
这些颗粒中的超顺磁铁氧化物域比例可以是1-99. 6重量%。各个单独域彼此分开和/或由非可磁化的二氧化硅基体包围。超顺磁域> 30重量%的范围是优选的,特别优选>50重量%。当超顺磁区域比例上升,根据本发明的颗粒可达到的磁性效果增强。除了物理性分隔超顺磁铁氧化物域,二氧化硅基体也用于稳定这些域的氧化水平。因而磁铁矿例如超顺磁铁氧化物相可由二氧化硅基体稳定。本发明特别适用的这些颗粒的这些和其他性质在DE 101 40 089和WO 03/042315中有更详细的描述。另外,例如从WO 03/054102已知的纳米级铁酸盐可以用作加热介质。这些铁酸盐具有组成(Ma1TyMbxFe11y)!V112O4,其中Ma 选自 Mn、Co、Ni、Mg、Ca、Cu、Zn、Y 禾口 V,Mb 选自 Zn 和 Cd,χ 表示 0.05 至 0.95,优选 0.01 至 0.8,y 表示 0 至 0.95,且χ和y之和至多为1。这里可提供的固体加热介质表面涂布有对至少一种化学反应具有催化活性的物质。如果所述反应在如下所述的连续流动反应器中进行,在连续流动反应器中可以接连地提供不同的加热介质。这些加热介质可以涂布有分别对于第一化学反应或进一步的化学反应有不同的催化活性的物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特别适用于进行可热感应的反应。原则上对于可能的反应类型没有限制,只要所选反应条件(例如PH)或者所用起始材料或所形成的产物不会破坏所述加热介质。例如,可进行化学反应序列,其中在至少一个化学反应中,在两个碳原子之间的至少一个化学键或在碳原子和X原子之间的化学键中的至少一种会形成、破裂或重排,其中X可以选自例如H、B、0、N、S、P、Si、Ge、Sn、Pb、As、Sb、Bi和卤素原子。这也可以是例如发生化学键的重排,例如在环加成反应和Diels-Alder反应中。但是键也可以在两个相同或不同的原子X之间形成和/或溶解,其中X可以具有前面所述的含义。“键的形成”在这里一般理解为将单键转化为双键或者将单键或双键转化为三键等。术语“键的溶解”涵盖了相反的过程。可热感应的反应对应于例如下列反应类型的至少一种氧化(包括去氢)、还原 (包括氢化)、裂解、对双键或三键的加成(包括环加成和Diels-Alder反应)、取代(Sm或 SN2、自由基)、尤其是芳香取代、消除、重排、交叉偶联、复分解反应、杂环形成、醚形成、酯形成或酯交换、胺或酰胺形成、氨基甲酸酯形成、周环反应、Michael加成、缩聚、聚合(自由基、阴离子、阳离子)、聚合物接枝。对于还原或氢化反应,下述物质适用于作为还原剂或氢化剂,例如例如环己烯的环烯烃、例如乙醇的醇、例如硼氢化钠或氢化铝纳的无机氢化剂。例如连续进行的化学反应的至少一种可以是氧化反应。如下的可行实施方案可应用与此本发明方法的一个实施方案包括具有如下特征的氧化反应导电性和/或可磁化的固体颗粒含有至少一些氧化基团(oxidic group)并在氧化反应中作为氧转移剂。例如, 可使用对第一反应物具有氧化作用的可磁化金属氧化物。在这种情况下,加热介质本身因此是氧化剂(氧转移剂)。其实例是可感应加热的氧化物,例如前述的铁酸盐Mei^e2O4或(Ma1^yMbxFe11y) Fe1112O4, y -Fe2O3, Fe3O4 类及它们的混合物。可选实施方案的特征是所述加热介质选自可磁化固体的颗粒,且这些与其他含有至少ー些氧化基团并作为氧化反应的氧转移剂的颗粒存在于混合物中。这些进一步的颗粒本身不必由电磁感应直接加热。它们可由从可加热颗粒的直接(颗粒-颗粒接触)或间接(通过反应介质)热传递加热或活化。例如这里半金属氧化物和金属氧化物是适用的,如果所述金属或半金属在氧化物中以比最小可能的正氧化程度(positive oxidation level)高的氧化程度存在,它们可具有很多正氧化程度。实例如下Ce (IV)、Pb(IV)、 Sb (V)、V (V)、Cr (IV 和更高)、Mn (IV 和更高)、!7e (III)、Co(III 或 IV)和 Cu(II)的氧化物。金属过氧化物同样适用,例如过氧化硒或过氧化镍,特别是以光散射方法測定的平均粒径小于IOOnm的纳米颗粒形式。两种可选颗粒中,当氧化反应进行时颗粒中的氧化基团耗尽,这样反应将很快停止。因此优选地,含有至少ー些氧化基团并作为氧化反应的氧转移剂的颗粒在氧化反应过程中或氧化反应后通过与氧反应更新。这表示氧气或氧转移剂额外连续供给到反应器中使得颗粒的氧化基团再立即再生(这样所述颗粒与催化剂起到相似的作用)或者通过向反应器中一次或多次但是间断地加入氧气或氧转移剂分批再生所述颗粒。氧转移剂的实例是有机过氧化物或有机过氧酸或其阴离子、无机过氧酸例如过氧硫酸或过氧ニ硫酸或其阴离子、卤素的含氧酸或其阴离子例如氯酸盐或高氯酸盐、或者或能够裂解的化合物。本发明的进ー步的实施方案包括反应器中不含颗粒的氧化反应,所述颗粒含有至少ー些氧化基团,而不是反应介质自身含氧。这例如可以在氧气以溶解的形式和/或以可能的最小气泡方式(例如通过扩散装置(diffuser stone)送入)引进反应介质中实现。这优选连续发生,从而可进行连续反应控制。但是氧气也可以分批引入。在该实施方案中在压カ下进行氧化反应是有利的。所以该实施方案的变化形式是反应器设计为压カ反应器且所述化学反应在高于大气压的压カ下进行,优选为至少1. ^ar。高于20bar的压カ在实践中是不必要的但是也不排除这种情況。本发明中的“氧”可以指纯氧气或者含氧的气体,最简单的情况是空气。但进一歩的反应物也可作为氧化剂(氧转移剂),其自身在氧化反应中被还原。 对于该实施方案,氧转移剂的实例也是有机过氧化物或有机过氧酸或其阴离子、无机过氧酸例如过氧硫酸或过氧ニ硫酸或其阴离子、卤素的含氧酸或其阴离子例如氯酸盐或高氯酸盐、或者或能够裂开的化合物。本发明的进ー步的实施方案的特征是固体加热介质的表面涂布有对氧化反应有催化活性的物质。这可以是例如金属氧化物层,其可以吸收或释放氧原子从而容易地改变其氧化程度。例如前述的金属氧化物适用于该目的。这些可固定于包裹了可感应加热的金属化合物的极性硅胶层,这样的情况例如是上面提到的MagSilica 加热材料。但是可选地,所述加热材料的表面有可通过离子交換结合具有氧化性能的阴离子或阴离子的离子交換基团,例如-SO3—或-NR3+,所述阴离子或阴离子例如是Ru04_、0S042_、Μη04\ 104_、CI04_、 CIO2-、CIO_。这些氧化性的金属氧化物、阳离子或阴离子可以化学计量地作为氧化剂。它们作为催化剂,当在反应介质中被氧或氧转移剂还原后,它们可以被转化回氧化形式从而可再次用作氧化剂。氧化剂的其他实例是Dess-Martin periodinane或四甲基-吡啶氧化物。如果这些化合物有-OH基团,它们可以固定于极性载体例如MagSi 1 ica 的硅胶层,任选地通过连接剂固定。这些化合物的分子式如下
权利要求
1.进行至少两个连续的化学反应以从至少ー种第一反应物和至少ー种第二反应物和 /或进ー步的反应物制备目标化合物的方法,其包括在含有反应介质的反应器中的第一反应和进一歩反应,使所述反应器中的反应介质与可由电磁感应加热的固体加热介质接触, 所述固体加热介质位于所述反应器内并由所述反应介质包围,并且所述加热介质在感应器辅助下由电磁感应加热,在第一反应中形成中间化合物,并且由所述中间化合物在进ー步反应中形成目标化合物,且在所述第一反应和进一歩反应之间向所述反应器中加入至少ー 种反应物,所述至少一种反应物在第一反应之前在反应器中不存在,并从加热介质中分离目标化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通过所述方法由下述反应序列之一形成所述目标化合物a)在第一反应物中,作为第一反应发生分子内键重排或裂解以形成中间化合物,所述中间化合物在进ー步反应中与ー种或多种第二反应物反应以形成所述目标化合物;b)第一反应物在第一反应中与第二反应物反应形成中间化合物,在进ー步反应中由所述中间化合物与进ー步的反应物形成所述目标化合物;c)第一反应物在第一反应中与第二反应物反应以形成第一中间化合物,在第二反应中通过分子内键重排或裂解由所述第一中间化合物形成第二中间化合物,在进ー步反应中所述第二中间化合物与进ー步的反应物形成所述目标化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之一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反应在第一反应器中发生,所述进ー 步反应在第二反应器中发生,各个反应器都含有反应介质,各个反应器中的所述反应介质与可由电磁感应加热的固体加热介质接触,所述固体加热介质位于反应器内并由所述反应介质包围,并且所述加热介质在感应器辅助下由电磁感应加热,将至少ー种在第一反应器中不存在的反应物加入第二反应器中。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加热介质选自导电性颗粒和/或可磁化固体颗粒,所述颗粒的平均粒径在I-IOOOnm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加热介质选自导电性颗粒和/或可磁化固体颗粒,各颗粒含有至少ー个导电性材料和/或可磁化材料的核,所述核由非磁性材料包覆。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至少ー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至少ー个反应器设计成压カ反应器,并且至少ー个化学反应在高于大气压的压力下,优选至少IJbar下进行。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ー种固体加热介质的表面由对至少一个所述化学反应有催化活性的物质覆盖。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各所述化学反应在连续流动反应器中进行,所述连续流动反应器至少部分填充有固体加热介质,并因而具有至少ー个可由电磁感应加热的加热区,所述反应介质流过所述连续流动反应器,并且所述感应器安置于反应器外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反应介质流过各连续流动反应器,其流速使得各个反应器中反应介质和加热介质的接触时间在一秒到两小时的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反应介质在各个反应器中以液体存在。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各个感应器产生交变场,所述交变场的频率在I-IOOkHz的范围内,优选在10-80kHz的范围内,并特别优选不超过50kHz。
全文摘要
进行至少两个连续的化学反应以从至少一种第一反应物和至少一种第二反应物和/或进一步的反应物制备目标化合物的方法,其包括在含有反应介质的反应器中的第一反应和进一步反应,使所述反应器中的反应介质与可由电磁感应加热的固体加热介质接触,所述固体加热介质位于反应器内并由所述反应介质包围,并且所述加热介质在感应器辅助下由电磁感应加热,在第一反应中形成中间化合物,并且由所述中间化合物在进一步反应中形成目标化合物,且在第一反应和进一步反应之间向所述反应器中加入至少一种反应物,所述至少一种反应物在第一反应之前在反应器中不存在,并从加热介质中分离目标化合物。
文档编号B01J8/42GK102548649SQ201080045767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13日
发明者A·基尔施宁, C·弗里泽, J·韦格纳, S·V·杰伊兰 申请人:汉高股份有限及两合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