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态浮油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92825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固态浮油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热轧层流回水池水处理过程中水面固态浮油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通常在1580mm热轧层流回水池上设计有盘式浮油回收机,以回收水面浮油。但是,投产后发现,回水池水面形成的并不是稳定的油膜,而是团状的固态油块,盘式浮油回收机根本无法对其进行回收,即使是带式收油机也很难将其带离水面。通过多次对行业内其他类似情况的调查与了解,也未找到有效途径和方法,为了保证循环水水质,只得靠定期人工打捞的方式进行除油,既不安全,也不便于水面浮油的及时去除与回收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包括油水提取装置和油水分离装置,并且能够有效地回收和分离漂浮在水面上的固态浮油的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态浮油回收装置包括油水提取装置、油水分离装置、油水混合物通道、溢流管和泄水阀,所述油水提取装置包括吸油泵和悬浮装置,所述悬浮装置能够使所述吸油泵的吸入口悬浮于油水两相分界界面处,所述油水分离装置包括箱体和外凸的槽型结构,所述箱体包括第I侧壁和第II侧壁,所述第II侧壁的开口端低于所述第I侧壁的开口端的距离为Cl1,所述槽型结构连接于所述第II侧壁的开口端,所述槽型结构具有一个豁口,所述吸油泵的出口通过油水混合物通道使油水混合物进入所述箱体,所述溢流管连接于所述箱体的一端,所述泄水阀连接于所述溢流管的末端。作为优选,所述吸油泵的吸入口上方连接有导油盘,使得固态浮油能够顺利地进入所述吸油泵的吸入口。作为优选,所述悬浮装置包括第I连接盘和第II连接盘,三个调节螺杆、三组调节螺母和浮力供给装置,所述第I连接盘固定连接于吸油泵的上部,并且,所述第I连接盘为所述吸油泵的吸入口留有空间,所述第I连接盘和所述第II连接盘与相应的位置分别开有三对通孔,所述三个调节螺杆分别穿设于所述对应的三对通孔,所述三个调节螺杆在所述三对通孔的上下两侧分别具有螺纹区域,每个调节螺杆上的螺纹区域分为第I螺纹区域、第II螺纹区域、第III螺纹区域和第IV螺纹区域,所述三组调节螺母中,每组调节螺母包括第I螺母、第II螺母、第III螺母和第IV螺母,所述第I螺母旋于所述第I螺纹区域上,所述第II螺母旋于所述第II螺纹区域上,所述第III螺母旋于所述第III螺纹区域上,所述第IV螺纹旋于所述第IV螺纹区域上,使得所述三个调节螺杆相对于所述第I连接盘和所述第II连接盘的位置固定,并且所述三个调节螺杆处于所述第I连接盘和所述第II连接盘之间的距离能够调节,从而调节所述吸油泵的悬浮高度,所述浮力供给装置刚性连接于所述第II连接盘。作为优选,所述三对通孔的中心彼此首尾相接后呈等边三角形。作为优选,所述浮力供给装置包括漂浮装置和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漂浮装置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II连接盘。作为优选,所述浮力供给装置包括三组,其中,每组所述浮力供给装置的连接杆与所述第II连接盘的连接点彼此首尾相接后呈等边三角形。作为优选,所述箱体还包括箱体分隔装置,所述箱体被分隔后包括至少一个油水分离箱和一个出水箱,所述吸油泵的出口通过油水混合物通道使油水混合物进入所述油水分离箱,所述溢流管连接于所述出水箱。作为优选,所述箱体分隔装置包括挡油板和溢流板,所述挡油板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I侧壁和第II侧壁,所述挡油板的底边高于所述箱体底板的距离为d2,所述溢流板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I侧壁和第II侧壁,所述溢流板的底边固定连接于所述箱体底板,所述挡油板和所述溢流板之间的水平距离为d3。作为优选,所述箱体分隔装置包括三组,从而使所述油水分离箱沿所述第I侧壁和第II侧壁方向被分为四级,依次为第I级油水分离箱、第II级油水分离箱、第III级油水分离箱和第IV级油水分离箱,所述第IV级油水分离箱紧邻所述出水箱。作为优选,所述槽型结构从与所述连接于所述第II侧壁的开口端的一端至所述豁口的一端呈由高到低的倾斜状,所述槽型结构从与所述连接于所述第II侧壁的开口端的一端至所述豁口的一端的宽度由大到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态浮油回收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态浮油回收装置能够及时有效地回收循环水表面的固态浮油,保证了循环水水质的稳定与合格,同时大大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

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态浮油回收装置的油水提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态浮油回收装置的油水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深入了解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参见附图I和附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态浮油回收装置包括附图I所示的油水提取装置、附图2所示的油水分离装置、油水混合物通道9、溢流管13和泄水阀14。参见附图1,油水提取装置包括吸油泵I和悬浮装置,悬浮装置能够使吸油泵I的吸入口 2悬浮于油水两相分界界面处。参见附图2,油水分离装置包括箱体3和外凸的槽型结构4,箱体3包括第I侧壁5和第II侧壁6,第II侧壁6的开口端低于第I侧壁5的开口端的距离为屯,其中,(I1的取值范围为5 15cm,从而,利用油比水轻的特质,使油被分离至槽型结构4中,槽型结构4连接于第II侧壁6的开口端,槽型结构4具有一个豁口 12。吸油泵I的出口 7通过油水混合物通道9使油水混合物进入箱体3,溢流管13连接于箱体3的一端,泄水阀14连接于溢流管13的末端。其中,吸油泵I的吸入口 2上方可以连接有导油盘8,使得固态浮油能够顺利地进入吸油泵I的吸入口 2。
其中,作为悬浮装置的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悬浮装置可以包括第I连接盘20和第II连接盘21,三个调节螺杆22、三组调节螺母和浮力供给装置。第I连接盘20固定连接于吸油泵I的上部,并且,第I连接盘20为吸油泵I的吸入口 2留有空间。第I连接盘20和第II连接盘21于相应的位置分别开有三对通孔,三个调节螺杆22分别穿设于对应的三对通孔,三个调节螺杆22在三对通孔的上下两侧分别具有螺纹区域,每个调节螺杆22上的螺纹区域分为第I螺纹区域、第II螺纹区域、第III螺纹区域和第IV螺纹区域。三组调节螺母中,每组调节螺母包括第I螺母23、第II螺母24、第III螺母25和第IV螺母26,第I螺母23旋于第I螺纹区域上,第II螺母24旋于第II螺纹区域上,第III螺母25旋于第III螺纹区域上,第IV螺母26旋于第IV螺纹区域上,使得三个调节螺杆22相对于第I连接盘20和第II连接盘21的位置固定,并且三个调节螺杆22处于第I连接盘20和第II连接盘21之间的距离能够调节,从而调节吸油泵I的吸入口 2的悬浮高度。浮力供给装置刚性连接于第II连接盘21。其中,三对通孔的中心彼此首尾相接后可以呈等边三角形,从而,既利用三角形稳定结构,又使得悬浮装置呈对称结构。其中,作为浮力供给装置的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浮力供给装置可以包括漂浮装置27和一端固定连接于漂浮装置27的连接杆28,连接杆2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II连接盘21,其中,漂浮装置27可以为中空桶装物或者中空球状物。其中,浮力供给装置包括三组,其中,每组浮力供给装置的连接杆28与第II连接盘21的连接点彼此首尾相接后呈等边三角形,从而,既利用三角形稳定结构,又使得悬浮装置呈对称结构。 其中,箱体3还可以包括箱体分隔装置,箱体3被分隔后包括至少一个油水分离箱15和一个出水箱19,吸油泵I的出口 7通过油水混合物通道9使油水混合物进入油水分离箱15,溢流管13连接于出水箱19,从而,使得油水混合物能够得到分离。其中,箱体分隔装置可以包括挡油板10和溢流板11,挡油板10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于第I侧壁5和第II侧壁6,挡油板10的底边高于箱体底板的距离为d2,其中,d2的取值范围为10 15cm,从而,使得箱体3在挡油板10两侧连通。溢流板11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于第I侧壁5和第II侧壁6,溢流板11的底边固定连接于箱体3的底板,从而,使得油水分离箱15和出水箱19成为相对独立的部分。挡油板10和所述溢流板11之间的水平距离为d3,其中,d3的取值范围为10 15cm,从而,利用油比水轻的特质,使油被分离至槽型结构4中。其中,箱体分隔装置包括三组,从而使油水分离箱沿第I侧壁5和第II侧壁6方向被分为四级,依次为第I级油水分离箱15、第II级油水分离箱16、第III级油水分离箱17和第IV级油水分离箱18,第IV级油水分离18箱紧邻所述出水箱19,从而,通过四级油水分离,使油水分离得更加彻底。其中,槽型结构4从与连接于第II侧壁6的开口端的一端至豁口 12的一端呈由高到低的倾斜状,从而,利用重力使油由高到低流动。槽型结构4从与连接于第II侧壁6的开口端的一端至豁口 12的一端的宽度由大到小,从而,利用截面变小的原理增加油从豁口 12流出的流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态浮油回收装置能够及时有效地回收循环水表面的固态浮 油,保证了循环水水质的稳定与合格,同时大大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固态浮油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水提取装置、油水分离装置、油水混合物通道、溢流管和泄水阀, 所述油水提取装置包括吸油泵和悬浮装置,所述悬浮装置能够使所述吸油泵的吸入口悬浮于油水两相分界界面处, 所述油水分离装置包括箱体和外凸的槽型结构,所述箱体包括第I侧壁和第II侧壁,所述第II侧壁的开口端低于所述第I侧壁的开口端的距离为Cl1,所述槽型结构连接于所述第II侧壁的开口端,所述槽型结构具有一个豁口, 所述吸油泵的出口通过油水混合物通道使油水混合物进入所述箱体,所述溢流管连接于所述箱体的一端,所述泄水阀连接于所述溢流管的末端。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固态浮油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泵的吸入口上方连接有导油盘,使得固态浮油能够顺利地进入所述吸油泵的吸入口。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固态浮油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装置包括第I连接盘和第II连接盘,三个调节螺杆、三组调节螺母和浮力供给装置, 所述第I连接盘固定连接于吸油泵的上部,并且,所述第I连接盘为所述吸油泵的吸入口留有空间, 所述第I连接盘和所述第II连接盘与相应的位置分别开有三对通孔,所述三个调节螺杆分别穿设于所述对应的三对通孔,所述三个调节螺杆在所述三对通孔的上下两侧分别具有螺纹区域,每个调节螺杆上的螺纹区域分为第I螺纹区域、第II螺纹区域、第III螺纹区域和第IV螺纹区域, 所述三组调节螺母中,每组调节螺母包括第I螺母、第II螺母、第III螺母和第IV螺母,所述第I螺母旋于所述第I螺纹区域上,所述第II螺母旋于所述第II螺纹区域上,所述第III螺母旋于所述第III螺纹区域上,所述第IV螺纹旋于所述第IV螺纹区域上,使得所述三个调节螺杆相对于所述第I连接盘和所述第II连接盘的位置固定,并且所述三个调节螺杆处于所述第I连接盘和所述第II连接盘之间的距离能够调节,从而调节所述吸油泵的悬浮高度, 所述浮力供给装置刚性连接于所述第II连接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态浮油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对通孔的中心彼此首尾相接后呈等边三角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态浮油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供给装置包括漂浮装置和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漂浮装置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II连接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态浮油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供给装置包括三组,其中,每组所述浮力供给装置的连接杆与所述第II连接盘的连接点彼此首尾相接后呈等边三角形。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固态浮油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还包括箱体分隔装置,所述箱体被分隔后包括至少一个油水分离箱和一个出水箱,所述吸油泵的出口通过油水混合物通道使油水混合物进入所述油水分离箱,所述溢流管连接于所述出水箱。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态浮油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分隔装置包括挡油板和溢流板,所述挡油板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I侧壁和第II侧壁,所述挡油板的底边高于所述箱体底板的距离为d2, 所述溢流板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I侧壁和第II侧壁,所述溢流板的底边固定连接于所述箱体底板, 所述挡油板和所述溢流板之间的水平距离为d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固态浮油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分隔装置包括三组,从而使所述油水分离箱沿所述第I侧壁和第II侧壁方向被分为四级,依次为第I级油水分离箱、第II级油水分离箱、第III级油水分离箱和第IV级油水分离箱,所述第IV级油水分离箱紧邻所述出水箱。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固态浮油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型结构从与所述连接于所述第II侧壁的开口端的一端至所述豁口的一端呈由高到低的倾斜状,所述槽型结构从与所述连接于所述第II侧壁的开口端的一端至所述豁口的一端的宽度由大到小。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固态浮油回收装置,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该固态浮油回收装置包括油水提取装置、油水分离装置、油水混合物通道、溢流管和泄水阀。该固态浮油回收装置能够及时有效地回收循环水表面的固态浮油,保证了循环水水质的稳定与合格,同时大大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
文档编号B01D17/025GK202590431SQ20122014910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0日
发明者张九凤, 刘福有, 杨亚辉 申请人:河北省首钢迁安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首钢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