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冷凝集油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94601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效冷凝集油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气冷凝分离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高效冷凝集油分离器。
背景技术
目前表面式油气冷凝及油液回收需独立的冷却装置和分离装置。由于油气冷凝与分离装置独立设置,冷凝换热器强化传热不能强化凝聚过程,分离装置强化凝聚、分离过程对传热无影响,过程流动阻力大,浪费材料,回收效率低,不可以同时进行油气冷凝及油气分离回收。在油气回收领域,目前油气分离器仅能将油气中的大液滴分离出来,而对于微小油粒子的气液分离效果不明显。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出一种高效冷凝集油分离器,可以同时进行油气冷凝及油气分离回收,简化了油气冷凝及油气分离两个过程,提高了回收效率及回收油品量。本实用新型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高效冷凝集油分离器,包括壳体,壳体的前后端分别设有前封头和后封头,前封头上设有油气进口,后封头上设有乏气出口,在壳体上设有位于上方的冷却介质入口和位于下方的冷却介质出口 ;前后封头与壳体的连接处分别设有前管板和后管板,前后管板与壳体内壁固定连接,在前管板和后管板上对应开设有换热管安装通孔,在对应的安装通孔内设有换热管,换热管内沿油气流动方向设有扰流片,在壳体内位于换热管外设有折流隔板,折流隔板一端与壳体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壳体内壁之间留有间隙;在换热管位于后封头内的出口处设有丝网捕沫器,丝网捕沫器下部设有导油管连接到后封头外。这样,油气混合物从油气进口进入分离器走管程在换热管内流动,冷却介质从冷却介质入口进入壳体内走壳程在换热管外流动,两者在分离器内逆流换热,同时完成传热过程、液态油的凝聚过程、液态油与气体的分离过程。油气在换热管中进行热量交换时,油类受到冷却,凝结为液滴,在换热管出口处进入丝网捕沫器,丝网捕沫器将液态油捕集并送入导油管进行回收,乏气通过乏气出口进入后续工艺。在换热管中装设有扰流片,在油气在换热管内被冷却,油滴凝结的过程的中,通过扰流片的扰动、碰撞作用使微小油滴长大、凝聚,同时扰流片可以强化传热减少换热器所需要的面积,有效的强化了细微油滴的长大、凝聚,有效提高了油气的分离效果,同时强化了油气与冷却介质的传热。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前述的高效冷凝集油分离器,换热管沿油气流动方向与水平具有锐角的倾斜角度。以利于油液的携带。前述的高效冷凝集油分离器,前后封头和与壳体两端通过法兰联接。便于拆卸,方便设备的清洗。[0011]前述的高效冷凝集油分离器,丝网捕沫器通过支撑板与后封头内壁焊接。前述的高效冷凝集油分离器,前后管板与壳体的内壁焊接。前述的高效冷凝集油分离器,折流隔板等距设置,相邻两个折流隔板中,一个折流隔板的一端与壳体的上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壳体的下内壁之间留有间隙;另一个折流隔板的一端与壳体的下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壳体的上内壁之间留有间隙。前述的高效冷凝集油分离器,换热管为铜制光管或管内外均加有翅片的铜管;扰流片为铜片;壳体、折流隔板及导油管均采用不锈钢材料。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⑴油气冷凝,油气分离合而为一,简化了分离过程,提高油气分离效率,提高油品回收量;⑵换热管中设置扰流片,油气在管程中强化了碰撞,增加了凝聚,从而有效提高油气分离的效果,同时强化了油气与冷水的传热;(3)减少了系统阻力和设备投资,设备方便清洗,具有较强的工程实用性。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的A-A剖面图。图3是丝网捕沫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丝网捕沫器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I本实施例是一种高效冷凝集油分离器,结构如图I所示,包括壳体2,壳体2的前后端分别设有前封头10和后封头11,前后封头10和11与壳体2两端通过法兰14联接,便于拆卸,方便设备的清洗。前封头10上设有油气进口 1,后封头11上设有乏气出口 8,在壳体2上设有位于上方的冷却介质入口 6和位于下方的冷却介质出口 16 ;前后封头10和11与壳体2的连接处分别设有前管板12和后管板13,前后管板12和13与壳体2内壁固定连接,在前管板12和后管板13上对应开设有换热管安装通孔,在对应的安装通孔内设有换热管3,换热管3内沿油气流动方向设有扰流片4,在壳体2内位于换热管3外设有折流隔板5,折流隔板5—端与壳体2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壳体2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换热管3沿油气流动方向与水平具有锐角的倾斜角度。以利于油液的携带;折流隔板5等距设置,相邻两个折流隔板中,一个折流隔板的一端与壳体2的上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壳体2的下内壁之间留有间隙;另一个折流隔板的一端与壳体2的下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壳体2的上内壁之间留有间隙。在换热管3位于后封头11内的出口处设有丝网捕沫器7,如图2和图3和图4所示,丝网捕沫器7下部设有导油管9连接到后封头11外。丝网捕沫器7通过支撑板15与后封头11内壁焊接,前后管板12和13与壳体2的内壁焊接。换热管3为铜制光管或管内外均加有翅片的铜管;扰流片4为铜片;壳体2、折流隔板5及导油管9均采用不锈钢材料。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油气混合物从油气进口进入分离器走管程在换热管内流动,受到冷却,析出微小液滴,受到扰流片的扰动、碰撞作用,传热得到强化,微小液滴凝聚。冷却介质从冷却介质入口进入壳体内走壳程在换热管外流动,与油气逆流换热,将油气冷却后,冷却介质从冷却介出口流出。油气混合物与冷却介质两者在分离器内逆流换热,同时完成传热过程、液态油的凝聚过程、液态油与气体的分离过程。油气在换热管中进行热量交换时,油类受到冷却,凝结为液体,在换热管出口处进入丝网捕沫器,丝网捕沫器将液态油捕集并送入导油管进行回收,乏气通过乏气出口进入后续工艺。在换热管中装设有扰流片,在油气在换热管内被冷却,油滴凝结的过程的中,通过扰流片的扰动、碰撞作用使微小油滴长大、凝聚,同时扰流片可以强化传热减少换热器所需要的面积,有效的强化了细微油滴的长大、凝聚,有效提高了油气的分离效果,同时强化了油气与冷却介质的传热。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高效冷凝集油分离器,包括壳体(2),所述壳体(2)的前后端分别设有前封头(10)和后封头(11),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封头(10)上设有油气进口(1),所述后封头(11)上设有乏气出口(8),在所述壳体(2)上设有位于上方的冷却介质入口(6)和位于下方的冷却介质出口(16);所述前后封头(10和11)与壳体(2)的连接处分别设有前管板(12)和后管板(13),所述前后管板(12和13)与壳体(2)内壁固定连接,在所述前管板(12)和后管板(13)上对应开设有换热管安装通孔,在所述对应的安装通孔内设有换热管(3),所述换热管(3)内沿油气流动方向设有扰流片(4),在所述壳体(2)内位于换热管(3)外设有折流隔板(5),所述折流隔板(5)—端与壳体(2)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壳体(2)内壁之间留有间隙;在换热管(3 )位于所述后封头(11)内的出口处设有丝网捕沫器(7 ),所述丝网捕沫器(7 )下部设有导油管(9 )连接到所述后封头(11)外。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效冷凝集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3)沿油气流动方向与水平具有锐角的倾斜角度。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效冷凝集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封头(10和11)与壳体(2 )两端通过法兰(14 )联接。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效冷凝集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丝网捕沫器(7)通过支撑板(15)与所述后封头(11)内壁焊接。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效冷凝集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管板(12和13)与壳体(2)的内壁焊接。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效冷凝集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隔板(5)等距设置,相邻两个折流隔板中,一个折流隔板的一端与壳体(2)的上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壳体(2)的下内壁之间留有间隙;另一个折流隔板的一端与壳体(2)的下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壳体(2)的上内壁之间留有间隙。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效冷凝集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3)为铜制光管或管内外均加有翅片的铜管;所述扰流片(4)为铜片或不锈钢片;所述壳体(2)、折流隔板(5)及导油管(9)均采用不锈钢或碳钢材质;所述丝网捕沫器(7)为不锈钢或塑料材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气冷凝分离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高效冷凝集油分离器,包括壳体、前封头和后封头,前封头上设有油气进口,后封头上设有乏气出口,在壳体上设有位于上方的冷却介质入口和位于下方的冷却介质出口;前后封头与壳体的连接处分别设有前管板和后管板,前后管板与壳体内壁固定连接,在前管板和后管板上对应开设有换热管安装通孔,在对应的安装通孔内设有换热管,换热管内沿油气流动方向设有扰流片,在壳体内位于换热管外设有折流隔板,折流隔板一端与壳体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壳体内壁之间留有间隙;在换热管位于后封头内的出口处设有丝网捕沫器,丝网捕沫器下部设有导油管连接到后封头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同时进行油气冷凝及油气分离回收,简化了油气冷凝及油气分离两个过程,提高了回收效率及回收油品量。
文档编号B01D50/00GK202724944SQ20122021337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1日
发明者孙立宇, 朱瑞贺, 周杰 申请人:江苏智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