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凝剂矿浆的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94655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絮凝剂矿浆的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液分离的化工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絮凝剂溶液与矿浆的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综采技术和选矿技术的快速发展,低品位矿物入选量越来越大,产生的稀矿浆也越来越多。为了降低企业成本,对水资源进行循环使用以及下一步生产的要求,如何加快矿浆的固液分离速度,实现洗水循环利用,成为许多研究人员关注的课题。进行固液分离通常有自然沉降和机械分离两种方法。机械分离通常为机械过滤或者离心分离等手段,设备投资大,运行成本高,维修较繁琐等缺点,一般不采用。常规自然沉降需很大的沉降分离设备进行固液分离处理,前期投资大,作用时间长。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在矿浆中添加絮凝齐 。絮凝剂的出现促进了矿浆处理关键工艺之一的浓缩技术发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浓缩·效率。絮凝剂的种类繁多,其中高分子絮凝剂广泛使用于矿山微细颗粒的浓缩与沉降,高分子絮凝剂粘度高不易分散到固液两相中,使用时均需先加水配制成絮凝剂溶液,稀释后再与矿浆混合。要想获得最佳的絮凝效果,高分子絮凝剂与矿浆需充分混合并且一旦混合均匀需尽快使溶液静置沉降,絮凝剂与矿浆的混合主要有搅拌混合和自然混合两种,搅拌混合需较大搅拌设备,设备投入大,运行成本高,增加了维修管理难度。未进行改进的自然混合,混合效果很差,絮凝剂与矿浆接触不充分,絮凝剂作用不能有效发挥,药剂用量较大。现在生产上使用的大部分絮凝剂与矿浆的混合装置均是在管道内添加紊流板、混合锥或是别的混合装置给制作和检修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混合效果好的絮凝剂矿浆的混合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絮凝剂矿浆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浆液溜管(I)、缓冲室(2)、弧形预混管(3)、环形出料管(5),所述浆液溜管(I)通过缓冲室
(2)与两根弧形预混管(3) —端联通,所述两根弧形预混管(3)的圆弧形开口相对,所述两根弧形预混管(3)的另一端连接环形出料管(5),以弧形预混管(3)与环形出料管(5)的连接点(7)为分界点,将环形出料管(5)分为两段,每一段环形出料管(5)的中部开有出料口(5a),所述弧形预混管(3)与缓冲室(2)的连接处接有絮凝剂投料口(6),所述连接点(7)与出料口(5a)之间的环形出料管(5)上均接有絮凝剂投料口(6)。上述结构,让浆液和絮凝剂充分混合,只需要很少的添加量。作为优化,上述弧形预混管(3)的弧度为55°。作为优化,上述弧形预混管(3)半径为浆液溜管(I)直径的O. 75倍;环形出料管
(5)的直径为浆液溜管(I)直径的O. 5倍;所述出料口(5a)的直径为环形出料管(5)直径的O. 5倍。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不添加任何辅助设备的情况下,通过改变管道的形状,使矿浆与絮凝剂充分混合,提高了混合效果,较少了絮凝剂的添加量,并且减少了设备的检修成本。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I所示,一种絮凝剂矿浆的混合装置,由浆液溜管I)、缓冲室2)、弧形预混管3)、环形出料管5)等组成,所述浆液溜管I通过缓冲室2与两根弧形预混管3 —端联通,弧·形预混管3的弧度为55°。所述两根弧形预混管3圆弧形开口相对,所述两根弧形预混管3的另一端连接环形出料管5,以弧形预混管3与环形出料管5的连接点7为分界点,将环形出料管5分为两段,每一段环形出料管5的中部开有出料口 5a,出料口 5a位于环形出料管5内圆周,且两个出料口 5a相对设置。所述弧形预混管3与缓冲室2的连接处接有絮凝剂投料口 6,所述连接点7与出料口 5a之间的环形出料管5上均接有絮凝剂投料口 6。所述弧形预混管3半径为浆液溜管I直径的O. 75倍;环形出料管5的直径为浆液溜管I直径的O. 5倍;所述出料口 5a的直径为环形出料管5直径的O. 5倍。尽管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作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絮凝剂矿浆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浆液溜管(I)、缓冲室(2)、弧形预混管(3)、环形出料管(5),所述浆液溜管(I)通过缓冲室(2)与两根弧形预混管(3)—端联通,所述两根弧形预混管(3)的圆弧形开口相对,所述两根弧形预混管(3)的另一端连接环形出料管(5),以弧形预混管(3)与环形出料管(5)的连接点(7)为分界点,将环形出料管(5)分为两段,每一段环形出料管(5)的中部开有出料口(5a),所述弧形预混管(3)与缓冲室(2)的连接处接有絮凝剂投料口(6),所述连接点(7)与出料口(5a)之间的环形出料管(5)上均接有絮凝剂投料口(6)。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絮凝剂矿浆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预混管(3)的弧度为55°。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絮凝剂矿浆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预混管(3)半径为浆液溜管(I)直径的O. 75倍;环形出料管(5)的直径为浆液溜管(I)直径的O. 5倍;所述出料口(5a)的直径为环形出料管(5)直径的O. 5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絮凝剂矿浆的混合装置,浆液溜管(1)通过缓冲室(2)与两根弧形预混管(3)一端联通,两根弧形预混管(3)的另一端连接环形出料管(5),以弧形预混管(3)与环形出料管(5)的连接点(7)为分界点,将环形出料管(5)分为两段,每一段环形出料管(5)的中部开有出料口(5a),弧形预混管(3)与缓冲室(2)的连接处接有絮凝剂投料口(6),连接点(7)与出料口(5a)之间的环形出料管(5)上均接有絮凝剂投料口(6)。本实用新型在不添加任何辅助设备的情况下,通过改变管道的形状,使矿浆与絮凝剂充分混合,提高了混合效果,较少了絮凝剂的添加量,并且减少了设备的检修成本。
文档编号B01D21/01GK202700150SQ201220215288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5日
发明者刘萍, 盛勇, 冯永刚, 周佩, 张志华, 刘云, 李兵, 张彬 申请人:中化化肥有限公司重庆磷复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