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02211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过滤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过滤除尘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能够迅速将水中颗粒物过滤,并将有害物质快速分离的过滤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在对污水进行处理时过滤处理是常用的一种方法,通常都是将污水引导流向过滤网,通过过滤网滤除水中所携带的固态杂质和污物。而单层过滤网只能界定一种网孔的通过面积,网孔过密会导致水流速降低从而导致过滤效率降低,而过稀疏的网孔有会通过较小的颗粒物,导致单层过滤网的滤除效果并不好。而用层析过滤方式进行污水过滤时的主要问题是过滤速度较低,无法满足实际生产中对污水处理的速度要求。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迅速将水中颗粒物过滤,并将有害物质快速分离的过滤除尘装置。[000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0005]本实用新型的过滤除尘装置,包括壳体,构成过滤除尘装置的外部结构,壳体上端开口,其内部中空形成内部空间;上盖,与壳体相互固定,封闭壳体上端的开口,上盖的内侧设置向壳体内侧垂直延伸的圆筒状引导壁,同时在上盖的内侧设置直径大于上述引导壁的筒状限位壁,限位壁与引导壁同轴设置,且限位壁的高度小于引导壁,在限位壁内壁和引导壁的外壁之间形成圆环状的空间;出料口,设置在壳体的下端,从出料口的位置向壳体内部垂直向上延伸设置流出管;过滤托盘,设置在流出管上部,过滤托盘的下侧设置固定壁,固定壁的直径大于流出管的直径,流出管插入到固定壁中并相互配合固定,过滤托盘的中间设置通孔并固定精滤网,由精滤网覆盖上述通孔;粗滤网,为两端开口的圆筒状结构, 设置在过滤托盘之上,由过滤托盘承托,粗滤网的上端设置在限位壁和引导壁之间的环状空间内;入料口,设置在壳体的上端,入料口在壳体内部的开口对应于粗滤网的位置;排杂口,设置在壳体的下部,连通壳体内壁和流出管外壁之间的空间;支柱,设置在上述壳体的底部,多个支柱分别与壳体相互固定连接,保持壳体的直立和平衡。[0006]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0007]所述的上盖和壳体通过螺栓相互固定,在上盖和壳体之间设置密封垫圈。[0008]所述的过滤托盘的上端面设置为外圈高而内圈凹陷的漏斗状结构。[0009]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0010]本实用新型的过滤除尘装置中,在壳体内部设置粗滤网和精滤网,由入料口引入的水在流动的过程中依次通过两层过滤网,经过两次过滤后的水经由流出管和出料口排出,而被滤除的各种颗粒物和悬浮物由壳体下端的排杂口排出,过滤过程中不会发生水的二次污染,从而将污水进行净化。本实用新型的过滤除尘装置中的壳体都采用不锈钢材料, 具有耐酸、耐碱、防腐等特点。本实用新型现场安装简单方便,便于维修维护,且寿命时间长,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本实用新型能够广泛应用于冶金矿山、电厂、水泥厂、污水处理厂、 农业灌溉、养殖场、制药厂、化工厂等行业中。


[0011]图[0012]图[0013]图[0014]图[0015]图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参照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0017]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过滤除尘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过滤除尘装置中壳体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过滤除尘装置中上盖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过滤除尘装置中过滤托盘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过滤除尘装置中粗滤网的不意图。[0018]如图I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过滤除尘装置,包括壳体1,构成过滤除尘装置的外部结构,壳体上端开口,其内部中空形成内部空间;上盖2,与壳体相互固定,封闭壳体上端的开口,上盖的内侧设置向壳体内侧垂直延伸的圆筒状引导壁3,同时在上盖的内侧设置直径大于上述引导壁的筒状限位壁4,限位壁与引导壁同轴设置,且限位壁的高度小于引导壁,在限位壁内壁和引导壁的外壁之间形成圆环状的空间;出料口 5,设置在壳体的下端,从出料口的位置向壳体内部垂直向上延伸设置流出管6;过滤托盘7,设置在流出管上部,过滤托盘的下侧设置固定壁8,固定壁的直径大于流出管的直径,流出管插入到固定壁中并相互配合固定,过滤托盘的中间设置通孔并固定精滤网9,由精滤网覆盖上述通孔;粗滤网10,为两端开口的圆筒状结构,设置在过滤托盘之上,由过滤托盘承托,粗滤网的上端设置在限位壁和引导壁之间的环状空间内;入料口 11,设置在壳体的上端,入料口在壳体内部的开口对应于粗滤网的位置;排杂口 12,设置在壳体的下部,连通壳体内壁和流出管外壁之间的空间;支柱13,设置在上述壳体的底部,多个支柱分别与壳体相互固定连接,保持壳体的直立和平衡。[0019]上盖和壳体通过螺栓14相互固定,在上盖和壳体之间设置密封垫圈,使其完全密封,防止污水外溢。[0020]过滤托盘的上端面设置为外圈高而内圈凹陷的漏斗状结构,以提高水流的通过速度。[002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然会利用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成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 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过滤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构成过滤除尘装置的外部结构,壳体上端开口,其内部中空形成内部空间;上盖,与壳体相互固定,封闭壳体上端的开口,上盖的内侧设置向壳体内侧垂直延伸的圆筒状引导壁,同时在上盖的内侧设置直径大于上述引导壁的筒状限位壁,限位壁与引导壁同轴设置,且限位壁的高度小于引导壁,在限位壁内壁和引导壁的外壁之间形成圆环状的空间;出料口,设置在壳体的下端,从出料口的位置向壳体内部垂直向上延伸设置流出管;过滤托盘,设置在流出管上部,过滤托盘的下侧设置固定壁,固定壁的直径大于流出管的直径,流出管插入到固定壁中并相互配合固定,过滤托盘的中间设置通孔并固定精滤网,由精滤网覆盖上述通孔;粗滤网,为两端开口的圆筒状结构,设置在过滤托盘之上,由过滤托盘承托,粗滤网的上端设置在限位壁和引导壁之间的环状空间内;入料口,设置在壳体的上端,入料口在壳体内部的开口对应于粗滤网的位置;排杂口,设置在壳体的下部,连通壳体内壁和流出管外壁之间的空间;支柱,设置在上述壳体的底部,多个支柱分别与壳体相互固定连接,保持壳体的直立和平衡。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过滤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盖和壳体通过螺栓相互固定,在上盖和壳体之间设置密封垫圈。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过滤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过滤托盘的上端面设置为外圈高而内圈凹陷的漏斗状结构。
专利摘要一种过滤除尘装置,包括壳体、上盖、出料口、过滤托盘、粗滤网,入料口、排杂口和支柱,其中过滤托盘与连接出料口的流出管相互配合固定,过滤托盘的中间设置通孔并固定精滤网,由精滤网覆盖上述通孔,粗滤网设置在过滤托盘之上,对应于入料口在壳体内部的位置;由入料口引入的水在流动的过程中依次通过两层过滤网,经过两次过滤后的水经由流出管和出料口排出,而被滤除的各种颗粒物和悬浮物由壳体下端的排杂口排出,过滤过程中不会发生水处理中的二次污染,从而将污水进行净化。本实用新型现场安装简单方便,便于维修维护,且寿命时间长,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文档编号B01D29/56GK202802899SQ201220490658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5日
发明者李超 申请人:沈阳吉川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