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装置的氧化尾气回收利用方法

文档序号:4924386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化工装置的氧化尾气回收利用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工装置的氧化尾气回收利用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某类型化工装置生产过程中,氧化尾气排放污染大气,成品干燥处理过程中爆炸危险因素高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一种化工装置氧化尾气回收利用方法,将化工单元中氧化反应设备的尾气,通过冷凝将尾气中的有机物析出后,送入干燥单元的气体加热器中,经加热后送入干燥机中干燥,除去干燥后尾气中夹带的粉末颗粒,然后送至吸附器除去有机分子,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排入大气;其中,所述尾气氧含量体积分数为0~10%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可用于化工装置氧化尾气回收利用中。
【专利说明】化工装置的氧化尾气回收利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工装置氧化尾气回收利用方法。
技术背景
[0002]某类化工生产装置以有机物为原料,包括氧化、精馏、结晶机成品干燥等工序。其中氧化阶段常采用空气与有机物反应制成中间产品,尾气经冷凝除去有机物后排向大气,对大气环境存在一定的污染。
[0003]同时,在化工装置生产的成品处理阶段,采用热空气对湿成品颗粒进行干燥处理,在干燥机上部的气相空间内存在大量含小分子有机物的混合气体,有一定的爆炸威胁。
[0004]针对尾气治理是工业界一直关注的焦点,对此有大量的研究报道。如国内天津大学的许春建(CN201010211045.5)针对三氯氢硅尾气开发了绿色环保回收利用方法,在得到高纯度的氢气、氯化氢和氯硅烷的同时,彻底消除了尾气排放。魏安国(CN201120572647.3)开发了一种尾气收集装置,解决了活性炭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郅立鹏等人(CN200910015403.2)公开一种苯氧化制顺酐中含苯尾气回收工艺,通过两级吸附可以将尾气中的苯吸附回收,本工艺苯回收率高,经济效益可观,同时可使尾气达标排放,社会效益显著。
[0005]从已公开的相关资料来看针对尾气治理的创新多为通过吸附剂或吸收液对尾气进行洗涤吸附等工艺技术;设备的发明多集中于装填不同吸附剂的设备结构形式的创新,以此来提高吸附效率。由于各类工艺特点不同,尾气成分差别大,所以已公开的各种尾气治理手段没有较大的通用性和适用性。
[0006]针对工业中爆炸抑制技术,也有大量报道,如:蒋曙光等人(CN200720034728.1)开发了一种新型抑制爆炸传播的装置,可以有效阻断爆炸的传播,有效避免爆炸危害的扩大。约翰*L.多诺万(CN96199437.1)公开了一种容纳和抑制炸药爆炸的方法和装置,其采用多个装水的塑料膜容器,间隔排列,从而产生对炸药的抑爆作用。杜杨(CN200910312800.6)开发了一种抑制受限空间油气爆炸的方法,技术特征在于使用爆炸抑制剂早爆炸初期快速作用产生抑爆作用。
[0007]从已有的爆炸抑制技术来看,可以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利用阻隔防爆材料实现爆炸传播的抑制,一种是利用爆炸抑制剂来实现爆炸过程的中断。这些方法因受到设备构造,工艺生产特点等影响,使用场所有限,并且这些设备、方法的使用给企业增加了成本。
[0008]针对这种化工装置生产过程危险程度高、环境污染大等特点,需要开发新技术方案实现降低尾气排放,提高工艺安全性等绿色安全环保的社会需要。而目前国内外所公开的专利无法满足这些要求。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化工装置氧化尾气回收利用方法,解决了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0009]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解决目前化工装置生产过程中,氧化尾气排放污染大气,成品干燥处理过程中爆炸危险因素高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化工装置氧化尾气回收利用方法。该方法用于化工装置氧化尾气回收利用中,具有经济性好、工艺安全、绿色环保的优点。
[0010]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化工装置氧化尾气回收利用方法,该类型化工装置氧化单元中氧化反应设备的尾气,通过冷凝将尾气中的有机物析出后,送入干燥单元的气体加热器中,经加热后送入干燥机中干燥,除去干燥后尾气中夹带的粉末颗粒,然后将尾气送至吸附器除去有机分子,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排入大气;其中,所述尾气氧含量体积分数为O~10%。
[0011]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化工装置为过氧化异丙苯生产装置或对苯二甲酸生产装置,装置氧化尾气回收利用方法特征在于所述尾气为化工装置氧化单元的反应尾气;在过氧化异丙苯生产装置中有机物为异丙苯。
[0012]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尾气氧含量体积分数为O~10%。
[0013]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尾气送入干燥单元的空气加热器中。
[0014]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吸附器中采用活性炭,粒度6~15目。
[0015]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活性炭优选为椰壳活性炭。
[0016]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干燥后的尾气用旋风分离器除去夹带的粉末颗粒,送至除沫器进一步除去粉末微粒。
[0017]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气体加热器为空气加热器。
[0018]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化工生产过程中氧化单元的尾气回收利用,避免了直接排放造成的空气污染。2)同时,将氧化单元的贫氧尾气用于湿成品颗粒的干燥,可以降低干燥过程中气相的爆炸危险性,干燥后的尾气用活性炭吸附后基本可以实现尾气中不含有机蒸气,在提高工艺安全性的同时实现了绿色环保。因此,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解决目前化工生产过程中,氧化尾气排放污染大气,成品干燥处理过程中爆炸危险因素高的问题,提高了工艺整体的安全性,实现了生产过程的绿色安全环保,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
[0019]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但不仅限于本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实施例1】
[0021]某过氧化二异丙苯生产企业,氧化单元采用空气和原料异丙苯氧化反应生成中间产物过氧化氢异丙苯,尾气氧含量体积分数约5%,异丙苯含量约80毫克/立方米,通过冷凝将尾气中的异丙苯析出后含量为40毫克/立方米,调节压力为0.1MPa,送入干燥单元的空气加热器中,加热至40°C,用鼓风机送入干燥机中对湿过氧化二异丙苯产品颗粒进行干燥,干燥后尾气用旋风分离器除去夹带的粉末颗粒,送至除沫器进一步除去粉尘微粒,然后送至活性炭吸附器除去异丙苯和乙醇等有机分子,活性炭采用椰壳活性炭,粒度9目,总烃含量小于50毫克/立方米,处理后的尾气符合国家排放标准GB16297-2004,排入大气。
[0022]整个干燥过程中,气相空间氧含量体积`分数低于5%,降低了燃爆危险性,安全性大为提闻。
[0023]【实施例2】[0024]某对苯二甲酸生产企业,氧化单元采用空气和原料对二甲苯氧化反应生成对苯二甲酸,尾气氧含量体积分数约3%,对二甲苯含量约200毫克/立方米,通过冷凝将尾气中的对二甲苯析出后含量为150毫克/立方米,调节压力为0.1MPa,送入干燥单元的空气加热器中,加热至20°C,用鼓风机送入干燥机中对湿对苯二甲酸产品颗粒进行干燥,干燥后尾气用旋风分离器除去夹带的粉末颗粒,送至除沫器进一步除去粉尘微粒,然后送至活性炭吸附器除去有机分子,活性炭采用椰壳活性炭,粒度5目,总烃含量小于60毫克/立方米,处理后的尾气符合国家排放标准GB16297-2004,排入大气。
[0025]整个干燥过程中,气相空间氧含量体积分数低于3%,降低了燃爆危险性,安全性大为提闻。
[0026]【对比例】
[0027]某过氧化二异丙苯生产企业干燥单元,将空气调节压力为0.1MPa,送入干燥单元的空气加热器中,加热至40°C,用鼓风机送入干燥机中对湿过氧化二异丙苯产品颗粒进行干燥,干燥后尾气用旋风分离器除去夹带的粉末颗粒,送至除沫器进一步除去粉尘微粒,然后送至活性炭吸附器除去异丙苯和乙醇等有机分子,排入大气。气相空间氧含量体积分数约为21%,某日一工人违章用铁制工具对料床进行疏松时,产生电火花引发爆炸。
[0028]显然,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达到工艺安全可靠、绿色环保的目的,具有较大的技术优势,可用于过氧化二异丙`苯装置氧化尾气回收利用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化工装置氧化尾气回收利用方法,该类型化工装置氧化单元中氧化反应设备的尾气,通过冷凝将尾气中的有机物析出后,送入干燥单元的气体加热器中,经加热后送入干燥机中干燥,除去干燥后尾气中夹带的粉末颗粒,然后将尾气送至吸附器除去有机分子,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排入大气;其中,所述尾气氧含量体积分数为O?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化工装置氧化尾气回收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工装置为过氧化异丙苯生产装置或对苯二甲酸生产装置,装置氧化尾气回收利用方法特征在于所述尾气为化工装置氧化单元的反应尾气;在过氧化异丙苯生产装置中有机物为异丙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化工装置氧化尾气回收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氧含量体积分数为O?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化工装置氧化尾气回收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送入干燥单元的空气加热器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化工装置氧化尾气回收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器中采用活性炭,粒度6?15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化工装置氧化尾气回收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优选为椰壳活性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化工装置氧化尾气回收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后的尾气用旋风分离器除去夹带的粉末颗粒,送至除沫器进一步除去粉末微粒。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化工装置氧化尾气回收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加热器为空气加热器。
【文档编号】B01D5/00GK103816693SQ201310493053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8日
【发明者】孙峰, 谢传欣, 石宁, 姜杰, 郑俊鹤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