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过滤元件和空气过滤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937952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空气过滤元件和空气过滤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空气过滤元件、过滤器罩壳和空气过滤元件,在考虑对于空气过滤器罩壳的结构上的规定的情况下通过增大空气过滤元件的过滤面积带有空气过滤元件的高过滤能力和高使用寿命。
【专利说明】空气过滤元件和空气过滤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处理和过滤空气的【技术领域】,例如在机动车、建筑机器或农用机器中的空气过滤。本发明尤其涉及一种空气过滤元件和一种空气过滤器。
【背景技术】
[0002]空气过滤器例如被应用在内燃机的空气供给中,以便将供给用于燃烧的空气净化免于害物质和污物颗粒,从而仅将净化了的空气输送给内燃机的燃烧过程。
[0003]空气过滤器具有用于未净化的原始空气(Rohrluft)的流入孔和用于净化了的清洁空气的流出孔以及过滤元件,其中,过滤元件满足真正的过滤功能。内燃机的空气供给通过空气过滤器的流出孔实现,其中,内燃机抽吸所需的空气或空气量。过滤元件或者说空气过滤元件由过滤介质、例如滤纸构成,当内燃机抽吸空气时待过滤的空气流过过滤介质,从而在过滤介质中从流过的空气中分离或离析出污物颗粒。
[0004]通常,过滤介质被折叠(折叠式过滤器)或者具有多个过滤腔(笛式过滤器(Floetenfilter)),以增大过滤器的表面,由此,也延长空气过滤器的使用寿命,因为在由分离的灰尘引起的在过滤器介质处的压力损失升高到使得不再以所需的量使至内燃机的空气通过或者说空气不再能经过或流过过滤介质之前更大的过滤表面能够吸收更多的污物颗粒。
[0005]通常,过滤元件布置在罩壳中,其中,在罩壳中在空气过滤器的流出孔之前例如布置有以附加过滤元件的形式的功能构件。附加过滤元件在此满足该目的,即即使当空气过滤元件被从罩壳中取出时也没有原始空气可通过空气过滤器流至内燃机。因此,通常可在空气过滤器的罩壳内布置主元件或者说空气过滤元件和功能构件。
[0006]此外,罩壳的结构设计可与外部条件、例如在车辆的发动机舱中的空间情况相匹配。罩壳的结构设计直接影响空气过滤元件的尺寸并且因此也影响空气过滤元件的过滤能力(Filterleistung)。
[0007]根据在空气过滤器罩壳内由功能构件所要求的体积,相应地减小主元件或空气过滤元件或使主元件的过滤腔或空气过滤器褶皱(Luftfilterfalte)的深度匹配成使得划分在空气过滤器罩壳内的结构空间。
[0008]通常,空气过滤元件的褶皱被折叠成或过滤腔的深度被设计成使得其具有相同的深度并且由此示出矩形的空气过滤元件。然而,因此可出现,功能构件不占据由主元件的矩形设计在罩壳的内部中所释放的整个结构空间。
[0009]文件WO 98/47601示出了一种以用于空气过滤器的折叠式过滤元件的形式的过滤元件,其中,过滤元件由锯齿形设计的滤芯构成。

【发明内容】

[0010]通过在考虑对于空气过滤器罩壳的结构规定的情况下增大空气过滤元件的过滤面积获得空气过滤元件的高的过滤能力和高的使用寿命被视为本发明的目的。[0011]说明根据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的空气过滤元件和空气过滤器。本发明的改进方案由从属权利要求和接下来的说明中得出。
[0012]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形式,说明一种带有流入面、流出面和过滤介质的空气过滤元件,其中,过滤介质在流入面和流出面之间延伸,其中,流入面和流出面中的至少一个至少逐段地具有缩回部(Rilckversatz),其中,待与空气过滤元件有效相关联的功能构件可至少部分地伸入通过缩回部产生的自由空间中,其中,待与空气过滤元件有效相关联的功能构件可与流入面或流出面的缩回部有效相关联。
[0013]过滤介质例如可具有纸、无纺布、微纤维材料、纳米纤维材料或塑料或由此或者由这些材料的混合物或复合物构成。
[0014]缩回部是流动面(流入面或流出面)在相对的流动面的方向上的移位,其中,缩回部如之前一样是流动面的部分。在此,缩回部尤其可通过弯折、梯级或者突出部或凹口来成型,缩回部尤其可通过流动面的凹形的凹槽(Einbuchtung)或自由体积来形成。
[0015]例如,如果功能构件和空气过滤元件对于过滤过程彼此相协调或者说过滤过程通过这些构件的共同作用才实现,那么这两个构件有效相关联。如果功能构件除了纯过滤之外发觉另外的功能、例如空气流的化学过滤或引导,功能构件和空气过滤元件也有效相关联。尤其在此功能构件和空气过滤元件的结构设计可彼此相协调成使得这些构件的相应表面相联系,以此可最大化地充分利用可供空气过滤元件和功能构件使用的结构空间。
[0016]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形式,流入面和流出面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带有一维的凹陷的或凸出的形状的缩回部。
[0017]空气过滤元件尤其可以以简单的方式由单个连续的介质幅(Medienbahn)来成形,因为(与二维的相比)一维的凹陷的或凸出的形状仅可通过在过滤介质折叠时可变的褶皱棱边间距来产生。
[0018]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形式,过滤介质是由褶皱折叠成的过滤介质,其中,褶皱分别具有第一折叠页(Faltenblatt)和第二折叠页,其分别以折叠页棱边彼此邻接在褶皱棱边(Faltenkante)处,其中,相邻的褶皱的第一折叠页彼此大致平行,其中,第一和第二折叠页在流入面与流出面之间延伸,其中,缩回部具有沿着褶皱棱边的延伸方向的延伸。
[0019]如以上和接下来所说明的那样,因此空气过滤元件使能够提供大的过滤面积以及与使用环境的结构条件相匹配,因为缩回部使空气过滤元件的外部几何形状的设计成为可倉泛。
[0020]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形式,褶皱深度在横向于褶皱的棱边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变化。褶皱深度尤其在相邻的褶皱之间变化。
[0021]在此,过滤器褶皱的褶皱深度在沿着褶皱棱边的方向上恒定。
[0022]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形式,空气过滤元件具有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尤其还负责褶皱的侧向密封。优选地,支撑结构具有尤其以凹槽的形式的缩回部,其至少逐段地与流入面或流出面的缩回部的走向相对应。由此,支撑结构至少沿着缩回部具有与缩回部相对应的缩回部或对应的凹槽,从而尽可能少地妨碍空气流动到支撑结构的缩回部中或从其中出来。
[0023]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形式,折叠页侧向地在未邻接在分别相邻的过滤页的折叠页棱边处的折叠页棱边处置入支撑结构中。因此尤其可提高空气过滤元件的机械强度。[0024]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形式,褶皱在缩回部上由连续的介质幅制成。与由多个介质幅构成的空气过滤元件相比,因此不产生粘合缝或接合缝,而是过滤介质由连续的材料制成。
[0025]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形式,相邻的折叠页相互通过至少一个间距保持装置来稳定化。该间距保持装置尤其可由塑料制成。例如,可将用于构造间距保持装置的熔融的塑料施加到过滤介质上。优选地,间距保持装置具有粘合剂痕(KlebstofTspur)或胶道(Leimraupe)。间距保持装置、尤其胶道在流出侧和/或流入侧布置在过滤介质处。
[0026]在此,间距保持装置或胶道可垂直于或倾斜于流入面或流出面布置。此外,胶道或粘合剂痕可具有连续的粘合剂痕或者中断的或点状的粘合剂痕并且由多个粘合剂痕区段构成。在此,例如胶道区段或粘合剂痕区段可彼此错位成使得中断的轨迹与褶皱棱边或流入面或者流出面包围在1°至90°之间的角度。
[0027]在此,间距保持装置例如可负责使折叠页彼此维持一定的间距或其尤其可引起过滤器褶皱的打开角度保持恒定。这可支持空气过滤元件保持恒定的高的过滤能力,因为褶皱开口由于胶道仅能够以较小的程度变化。
[0028]尤其通过尤其以胶道的形式的间距保持装置可防止褶皱开口变小。过滤器褶皱的折叠页可通过布置在其之间的间距保持装置仅以减小的程度向彼此运动。
[0029]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形式,尤其以粘合剂痕或胶道的形式的间距保持装置平行于未邻接在分别相邻的过滤页的折叠页棱边处的折叠页棱边伸延。
[0030]由此,间距保持装置至少逐段地在从流入面至流出面的方向上或反过来且平行于支撑结构伸延。其以该方式给空气流动提供尽可能小的流动阻力。
[0031]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形式,说明一种空气过滤元件组件,其带有如以上和接下来所说明的空气过滤元件和功能构件,其中,功能构件至少部分地伸入通过缩回部产生的自由空间中,并且其中,功能构件与流入面或流出面的缩回部处于有效关联中。
[0032]通过例如将功能构件和空气过滤元件布置在空气过滤器罩壳内并且通过根据功能构件的大小设计自由空间尽可能小地损失空气过滤元件的过滤面积或尽管功能元件布置在空气过滤器罩壳中使过滤面积最大化,因此功能构件可与空气过滤元件相互作用。
[0033]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形式,功能构件具有接口面,其中,接口面至少逐段地具有与流入面或流出面的缩回部相对应的形状。因此尤其实现,功能构件在结构上或在其形状方面与空气过滤元件相匹配。在此,功能构件的面向空气过滤元件的面或表面被称为接口面。
[0034]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形式,支撑结构沿着缩回部侧向遮盖过滤介质。因此,支撑结构在空气过滤元件的垂直于褶皱棱边的表面处密封或封闭过滤介质。
[0035]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形式,支撑结构具有第一保持面和第二保持面,其中,在支撑结构处的缩回部构造在支撑结构的第一保持面与第二保持面之间。
[0036]由此得到,第一保持面和第二保持面在插入空气过滤器罩壳中时具有比在支撑结构处的缩回部或过滤器介质更高的侵入深度,并且因此空气过滤器被第一和第二保持面保持。
[0037]第一保持面和第二保持面也可几乎点平地(punktgleich)来成形或点状地来实施、也就是说具有非常小的小于Icm2的几何尺寸。[0038]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形式,与在支撑结构处的缩回部相关联的过滤介质的流入面或流出面延伸直到在支撑结构处的缩回部侧面的区域中。在支撑结构处的缩回部侧面的区域例如是在第一保持面或第二保持面与以凹槽的形式的在支撑结构处的缩回部的最大深度之间的区域。因为流入或流出面延伸到在支撑结构处的缩回部或凹槽侧面的区域中,尽管有缩回部或凹槽可使过滤介质的表面最大化。
[0039]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形式,支撑结构具有(第三)保持面,其例如在第一保持面和第二保持面之间布置在支撑结构处的缩回部中。因此,尤其附加于第一和第二保持面,另一(第三)保持面在例如凹槽中处在空气过滤器罩壳中的保持面容纳部(Halteflaechenaufnahme)上并且可负责空气过滤元件在空气过滤器罩壳中改善的定位和固定。
[0040]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形式,第一、第二和第三保持面中的至少一个承受在沿着支撑结构的延伸面的方向上的保持力。因此,一个保持面或多个保持面负责空气过滤元件在空气过滤器罩壳中的定位或固定。保持面承受沿着或平行于支撑结构的延伸面的保持力,尤其在空气通过空气过滤器从流入面至流出面的流动方向上伸延的方向上。
[0041]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形式,与在支撑结构处的缩回部相关联的流入面或流出面至少逐段地具有一维的凹陷的或凸出的形状,其中,凹陷的或凸出的形状的弯曲至少逐段地与缩回部的至少一部分相对应。
[0042]对于一维的凹陷的或凸出的形状(其可实现过滤面积的提高)的上述实施方案适宜地适用于缩回部和流出以及流入面的一维的凹陷的或凸出的形状。
[0043]相邻的褶皱的分别第一折叠页棱边彼此大致平行意味着,褶皱具有大致相同的延伸方向,这意味着,通过褶皱的空气流动方向大致在相同的方向上伸延。
[0044]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形式,通过设置有带有变化的褶皱深度的多个褶皱,与缩回部相关联的流入或流出面具有与支撑结构的缩回部的至少一部分相对应的形状。
[0045]有利地,带有变化的褶皱深度的多个褶皱的至少一部分由连续的过滤介质幅制成。因此省去了将多个子过滤器组合成空气过滤元件,并且由于彼此相比褶皱的可变的褶皱深度例如可提供弯曲的流入面或流出面。
[0046]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形式,说明一种空气过滤器,其带有空气过滤器罩壳、空气过滤元件和功能构件,其中,空气过滤元件具有流入面、流出面和过滤介质,其中,过滤介质在流入面与流出面之间延伸,其中,流入面和流出面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缩回部,其中,功能构件至少部分地伸入通过缩回部产生的自由空间中,并且其中,功能构件与空气过滤元件的流入面或流出面的缩回部处于有效关联中。
[0047]通过该缩回部可使结构匹配或者说在空气过滤器罩壳、空气过滤元件和功能构件的几何形状方面的匹配成为可能。
[0048]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形式,在流出面处或在流入面处的缩回部具有一维的凹陷的或凸出的形状。与此相对,功能构件可具有凸出的或凹陷的形状,使得空气过滤元件和功能构件的几何形状彼此匹配并且最大化地充分利用在空气过滤器罩壳中可供使用的结构空间。
[0049]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形式,功能构件具有接口面,其中,接口面至少逐段地具有与流入面或流出面的缩回部相对应的形状。适宜地也适用于接口面的形状的是,其与缩回部的匹配可使能够最大化地充分利用在空气过滤器罩壳中可供使用的空间。
[0050]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形式,功能构件设计为附加过滤元件,其至少部分地伸入通过缩回部产生的自由空间中,其中,附加过滤元件具有流入面和流出面,其中,附加过滤元件的流入面和流出面中的一个与空气过滤元件的流入面和流出面中的一个相对应。附加过滤元件尤其可实施为预过滤器或再过滤器并且因此与流入面或流出面有效相关联,其中,那么在空气过滤元件处分别相应的流动面或还两个流动面具有缩回部。预过滤器例如可实施成进行空气的预净化。再过滤器可实施成当在更换空气过滤元件的情况中此外空气流过空气过滤器时或者但还在故障情况中、例如当空气过滤元件的过滤幅被损坏时那么还确保空气过滤器的过滤功能。通过在空气过滤元件中的缩回部,可节省空间地将其与预过滤器和/或再过滤器共同布置在过滤器罩壳中。
[0051]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形式,功能构件设计为流动引导装置,其至少部分地伸入通过缩回部产生的自由空间中,其中,流动引导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引导面,其引导面棱边指向空气过滤元件的流入面和流出面中的一个。流动引导装置可改善空气到空气过滤器中或从其中的流入或流出。
[0052]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形式,功能构件设计为流动矫正器(Stroemungsgleichrichter),其中,流动矫正器与待与空气过滤元件有效相关联的空气质量传感器相关联,并且其中,流动矫正器至少部分地伸入通过缩回部产生的自由空间中。
[0053]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形式,功能构件设计为罩壳支撑肋,其中,罩壳支撑肋具有用于保持空气过滤元件的保持面,其中,罩壳支撑肋至少部分地伸入通过缩回部产生的自由空间中。在此,罩壳支撑肋可以是在罩壳壁中的凹槽。保持面可实施成在空气过滤元件插入空气过滤器罩壳中时容纳支撑结构或支撑结构的保持面容纳部,使得空气过滤元件在空气过滤器罩壳中的位置通过保持面来确定或预设。
[0054]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形式,功能构件构造为分离壁,其中,分离壁部分地伸入罩壳中,其中,分离壁至少部分地伸入通过缩回部产生的自由空间中并且具有密封面,其将带有空气过滤元件的过滤器罩壳在流入侧划分成两个过滤腔,它们分别具有单独的流入孔。尤其地,流入孔设有阀装置。
[0055]因此分离壁使能够提供多个流入孔,使得例如在一过滤腔堵塞或过度污染时通过第二过滤腔来吸入空气。
[0056]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形式,功能构件设计为用于碳氢化合物的吸收过滤元件,其至少部分地伸入通过缩回部产生的自由空间中。因此,过滤了的空气附加地可经受化学过滤,其中,两个过滤过程发生在相同的空气过滤器罩壳内。但是,布置在流出侧的用于碳氢化合物的吸收过滤元件主要用于拦截碳氢化合物,其在内燃机停止时会通过空气过滤器扩散到环境空气中。也可在多个自由体积中布置用于碳氢化合物的多个吸收过滤元件。
[0057]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形式,功能构件设计为共振器几何结构(Resonatorgeometrie),其至少部分地伸入通过缩回部产生的自由空间中。共振器几何结构使流过空气过滤器的空气流的消声成为可能,其中,消声直接在产生流动噪声的地点处、即在空气过滤器罩壳中在里面实现。
[0058]如以上和接下来所说明的那样,空气过滤元件和空气过滤器尤其用于在机动车、建筑机器或农业机器中的空气过滤。其特别用于过滤内燃机的抽吸空气或用于过滤车辆内部空间的进入空气。但是,其也可变型地来构造成使得其被用于其它流体、尤其还用于液体和液体混合物。但是特别地,只要很大程度上结构相同,其也可构造为用于机动车的燃料或油过滤元件或者用于机动车的燃料或油过滤器。
[0059]当然,也可将各个特征相互组合,由此一部分也可建立超过单个效果的总和的有利的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60]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0061]图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元件的等轴图示,
图2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元件的侧视图,
图3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器的剖视图,
图4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元件和功能构件的剖视图,
图5A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元件的横截面,
图5B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元件的横截面,
图5C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元件的横截面,
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元件的横截面,
图5E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元件的横截面,
图5F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元件的横截面,
图5G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元件的横截面,
图6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笛式过滤器的横截面,
图7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元件和功能构件,
图8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带有空气过滤元件、罩壳和功能构件的空气过滤器的等轴分解图示,
图8A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带有空气过滤元件、罩壳和功能构件的空气过滤器的等轴图示,
图9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器的剖视图,
图9A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器的剖视图,
图9B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器的剖视图,
图10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器的等轴图示,
图1OA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器的等轴图示,
图1lA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元件的等轴图示,
图1lB显示了用于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器的功能构件的等轴图示,
图1lC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器的罩壳的等轴图示,
图12A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元件的等轴图示,
图12B显示了用于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器的功能构件的等轴图示,
图13A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元件的等轴图示,
图13B显示了用于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器的功能构件的等轴图示,
图13C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元件的等轴图示,
图13D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元件的等轴图示, 图14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带有主元件、功能构件和罩壳的空气过滤器的首1J视图,
图15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器的等轴图示,
图16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器的等轴图示的剖视图,
图17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器的剖示图,
图18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元件的等轴图示,
图19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器的等轴图示的剖视图,
图20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器的剖视图,
图2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器的剖视图,
图22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器的侧视图,
图23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元件的等轴图示,
图24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器的等轴图示,
图25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器的等轴图示的剖视图,
图26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元件的等轴图示,
图27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器的前视图,
图28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器的剖视图,
图29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器的等轴图示的剖视图,
图30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元件的等轴图示,
图3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器的剖示图,
图32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器的等轴视图的剖示图,
图33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元件的等轴视图的剖示图,
图34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器的侧视图,
图35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器的等轴图示的剖视图,
图36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器的侧视图,
图37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器的等轴图示的剖视图,
图38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元件的等轴图示,
图39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器的侧视图,
图40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器的等轴图示的剖视图,
图4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元件的等轴图示,
图42显不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带有罩壳盖、空气过滤兀件和罩壳体的空气过滤器的等轴图示,
图43显示了用于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器的附加过滤元件的等轴图示。
[0062]附图中的图示是示意性的并且不按比例。
【具体实施方式】
[0063]如果在接下来的【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则其涉及相同的或相似的元件。
[0064]图1显示了空气过滤器的空气过滤元件200或者说主元件200。空气过滤元件200具有多个过滤器褶皱220,其中,每个过滤器褶皱220由第一折叠页230和第二折叠页240形成。过滤器褶皱220或者说第一折叠页230和第二折叠页240在此在从流入方向270至流出方向280的方向上或者反过来延伸。每个过滤器褶皱220的褶皱棱边225垂直于流入方向270或流出方向280伸延。褶皱棱边225在此表示从第一折叠页向第二折叠页的过渡部并且不仅在空气过滤元件200的流入面275而且在其流出面285处被形成。
[0065]褶皱棱边225在流入侧或流入面275上由第一折叠页230的流入侧的折叠页棱边231且由第二折叠页240的流入侧的折叠页棱边241形成。与此类似,在流出面285上的褶皱棱边225通过第一折叠页230的流出侧的折叠页棱边232和第二折叠页240的流出侧的折叠页棱边242来形成。
[0066]通过使折叠页碰到带有折叠页的褶皱棱边的过滤器褶皱上、也就是说两个折叠页的褶皱棱边形成过滤器褶皱220,来形成折叠页棱边260、也就是说第一折叠页230的流入侧的折叠页棱边231或流出侧的折叠页棱边232或者第二折叠页240的流入侧的折叠页棱边241或流出侧的折叠页棱边242。
[0067]第一折叠页230的侧向的折叠页棱边233以及第二折叠页240的侧向的折叠页棱边242从流入面275伸延至流出面285。
[0068]由此来获得空气过滤元件220的过滤效果,即使用过滤介质以形成过滤器褶皱220并且未净化的空气、所谓的原始空气在流入方向270上流到流入面275上且穿过过滤介质在流出方向280上向流出面285的方向流动并且在此被净化,使得在流出面285上存在
清洁空气。
[0069]在流入面275上或在流出面285上的所有过滤器褶皱220的褶皱棱边225形成所谓的包络(Einhuellende) 265,其中,一包络265尤其可以是在流入面上或在流出面上的褶皱棱边的包络面。
[0070]褶皱棱边225同样展开流入面和流出面,其中,包络相应于这两个面中的在空间上包围或围绕功能构件的面。
[0071]在此涉及在流出面285或在流入面275处的褶皱棱边225的连接线,其中,该连接线垂直于褶皱棱边伸延并且该连接线尤其与流出面或流入面形成一维的凹陷的面或形状。
[0072]在此,一维的凹陷的面仅具有在一方向上的弯曲。一维的凹陷的面在一方向上的该弯曲例如由此产生,即相邻的过滤器褶皱的褶皱深度持续减小或持续增加,使得褶皱棱边225与分别相反的面、也就是说流入面275或流出面285具有可变的间距。包络265或褶皱棱边225因此形成一维弯曲的凹陷的面,因为一维的凹陷的凹面在包络265的方向上弯曲、但是在褶皱棱边225的伸延的方向上不具有弯曲。
[0073]在褶皱中,胶道235在从流入面向流出面的方向上延伸并且负责过滤介质的提高的稳定性。
[0074]图2显示了带有多个过滤器褶皱220的空气过滤元件200的侧视图。在流出面285处的包络265由此来形成,即每个过滤器褶皱220的褶皱棱边225与流入面275具有不同的间距。在此,所谓的褶皱深度250在包络265的方向上根据观察方向持续减小或者持续增加地延伸。但是当然,相邻的过滤器褶皱也可具有相同的褶皱深度250。
[0075]但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包络265也可设计成使得相邻的过滤器褶皱的褶皱深度首先减小且然后重新又增加。通常,包络265可呈现任意走向并且在此实施成使得空气过滤元件200的流入面275或流出面285通过空气过滤器或过滤器罩壳的结构相应或与匹配于外部条件。
[0076]如可从图2中的图示中得出的那样,原始空气在流入方向270上流到流入面275上、然后侵入过滤器褶皱220中、沿着空气流动方向610分布成使得空气在流入侧上穿过每个过滤器褶皱220的第一折叠页230和第二折叠页240并且在此被过滤,使得过滤了的空气在流出方向280上在流出面285上从空气过滤元件200中出来,其中,在空气过滤元件200的流出侧上的空气被称为清洁空气。
[0077]图3显示了空气过滤器100的剖视图,其中,空气过滤器100具有罩壳体110和罩壳盖120,其共同形成空气过滤器的罩壳。
[0078]在罩壳内存在空气过滤元件200和功能构件300,两者分别布置成过滤流过的空气。空气过滤元件200布置在罩壳体110中并且被两个保持面容纳部190保持或空气过滤元件200在罩壳体110内的位置被固定。同样,空气过滤元件200具有密封件205,其至少负责罩壳体110与空气过滤兀件的密封的封闭。附加地,通过密封件205可实现在罩壳体110与罩壳盖120之间或在空气过滤元件200与罩壳盖120之间的密封。密封件205不仅可布置或固定在空气过滤元件200处而且可布置或固定在罩壳体110或罩壳盖120处。
[0079]对于密封件205功能重要的是,未过滤的空气可经过空气过滤元件200到达清洁空气接口 140。此外,其也应至少很大程度上密封地封闭空气过滤器100的罩壳。这意味着,空气通过原始空气接口 130或通过第一流入孔130侵入空气过滤器100的罩壳中、在那里经过空气过滤元件200和功能构件300并且作为过滤了的清洁空气在空气过滤器100的清洁空气接口 140或流出孔140处过滤了地离开空气过滤器的罩壳。
[0080]在此,密封件205设置在罩壳体110、罩壳盖120和空气过滤元件200之间,因此没有未过滤的空气能侵入空气过滤器的罩壳中使得其可在清洁空气接口 140处离开罩壳而不流过空气过滤元件200的过滤介质和被净化。
[0081]罩壳体110具有空气过滤元件容纳部150,所谓的过滤器凸缘207可接合到其中。过滤器凸缘207实施成将空气过滤元件200机械地固定在罩壳体处。
[0082]待净化的或待过滤的空气在图3中所示的空气过滤器100中的空气流延伸经过或通过原始空气接口 130、空气过滤元件200、功能构件300和清洁空气接口 140。在此,空气基本上被空气过滤元件200净化、在流出面285处离开空气过滤元件200并且此后通过功能构件300离开空气过滤器100的罩壳。
[0083]在此,功能构件300可以是附加过滤元件或是其它功能构件,其布置在空气过滤器100的罩壳内。
[0084]图4显示了沿着图3中的剖线A-A的主元件200或者说空气过滤元件200和以星形折叠的附加过滤元件310的形式的功能构件300的剖视图。尤其可由图4得出,功能构件300匹配到空气过滤元件200的包络265中或到其处。
[0085]在此,不仅主元件200而且以附加过滤元件310的形式的功能构件具有带有可变的褶皱深度的过滤器褶皱200,其中,相应的过滤器褶皱的褶皱深度彼此相协调成使得空气过滤元件200的流出面285的包络265与功能构件300的流入面301或附加过滤元件310的流入面311的包络265相对应。
[0086]通过主元件200和功能构件300的空气流动伸延成使得待净化的空气在主元件200的流入面275上侵入其中、此后在流出面285上离开主元件200并且接着在附加过滤元件310的流入面311上侵入附加过滤元件中并且在流出面312处离开它。
[0087]图5A显示了空气过滤元件200的横截面的图示,其中,流出面285具有半圆形的自由体积,该半圆形的自由体积仅去除流出面285的一部分并且半圆形的自由体积由包络265形成。
[0088]图5B显示了空气过滤元件200的横截面,其中,流出面285具有锯齿形的横截面。在此,锯齿形的横截面在空气过滤元件200的整个宽度上延伸。包络265连接过滤介质210的过滤器褶皱的褶皱棱边225。
[0089]尤其应指出的是,过滤器褶皱的数量不由流出面285的横截面的形状和大小、也就是说包络265的走向来规定或影响。
[0090]同样如在图5B中所示,空气过滤元件200在所有以上和以下所说明的实施例中具有多个过滤器褶皱,其中,过滤器褶皱或者说过滤器褶皱的数量不由包络265的走向或横截面来规定或确定。
[0091]图5C显示了空气过滤元件200的流出面285的包络265的椭圆形的或半圆形的走向。在此,包络265的半圆形的或椭圆形的走向在空气过滤元件200的整个宽度上或在流出面285的整个宽度上延伸。
[0092]图显示了空气过滤元件200,其流出面285伸延成使得过滤器褶皱深度在包络265的方向上持续减小或持续增加。在此,在流出面上褶皱棱边的包络265以双曲线的形式伸延,从而产生流出面285的凹陷的形状。但是,包络也可线性地伸延,也就是说,包络不具有弯曲并且因此是包络的线。
[0093]图5E显示了空气过滤元件200,其流出面285梯级式伸延,其中,流出面285的梯级通过包络265的半圆形的走向相互连接。
[0094]图5F显示了空气过滤元件200,其流出面285梯形地伸延,亦即使得中间的过滤器褶皱220的过滤器褶皱深度大于在横截面图示的边缘处的过滤器褶皱的褶皱深度。在此,流出面的包络265可在褶皱深度增加的区域中从空气过滤元件200的边缘出发线性地或弯曲地伸延至其中心。
[0095]图5G显示了空气过滤元件200,其流入面275具有梯级走向而其流出面285具有褶皱深度线性减小的区域和褶皱深度恒定的区域。由此,包络具有梯形走向,其中,可设计包络的梯形走向的对称的或非对称的形状。
[0096]如由图5F和5G可见,流入面275和流出面285具有褶皱棱边的任意走向或任意包络。
[0097]同样,如在图5A至5G中所示流入面275和流出面285的走向可被运用于笛式过滤器中。
[0098]在图5A至5G中所示的空气过滤元件200的横截面和包络265的走向是包络265的可能的形状的示例性的而非决定性的列举。而通过过滤器褶皱的可变地保持的褶皱深度可在流入面上或在流出面285上、但是也可在流出面285和流入面275两者上获得褶皱棱边的包络265的任意走向,可在相应的面上获得包络265的任何期望的走向。
[0099]图5A至5G分别作为阴影面显示了一个自由体积或多个自由体积500,其中,自由体积分别设计成使得其以如以上和以下所说明的空气过滤元件中的一个为出发点示出与方形的空气过滤元件的空间差。[0100]图6显示了笛式过滤元件600的侧视图,其中,流出面285沿着包络265伸延成使得过滤腔605具有不同的过滤腔深度。
[0101]笛式过滤元件600特征在于,过滤腔605交替地在流入面275上或在流出面285上打开或封闭。由此,空气流动方向610通过笛式过滤元件600伸延成使得流入的空气在流入面275上侵入在流入面275的方向上打开的过滤腔605中,此后通过过滤介质210侵入相邻的过滤腔605中,该过滤腔在流入面上关闭而在流出面285上打开,在那里空气离开笛式过滤元件600。
[0102]在笛式过滤元件中的流入面275通过过滤腔的流入侧的开口来形成并且类似于此流出面285通过过滤腔的流出侧的开口来形成。
[0103]笛式过滤元件600的过滤腔605在图6中所示的图示中特征尤其在于,过滤腔605在从流入面275向流出面285的方向上具有不同的过滤腔深度。
[0104]图7显示了空气过滤元件200,其与功能构件300在功能上相关联成使得空气过滤元件200在流出面285上成形成使得空气过滤元件200的至少一部分沿着按压方向305按压或固定功能构件300的过滤器凸缘207。
[0105]因此例如可实现,功能构件在空气过滤器的壳体内被保持在其位置中或者才被完全定位。
[0106]空气过滤元件200的流出面285的包络和功能构件300的流入面301的包络分别成形成使得其具有对应的或相似的走向。以此尤其保证,有效地利用空气过滤器的罩壳的体积或空间并且主元件200和功能构件300或附加过滤元件310具有尽可能大的过滤面积、也就是说过滤介质的尽可能大的表面积。
[0107]图8显示了空气过滤器的空气过滤元件200、功能构件300和罩壳体110的等轴视图。
[0108]空气过滤元件200具有围绕的过滤器凸缘207,当空气过滤元件被插入罩壳体中时其接合到罩壳体110的空气过滤元件容纳部150中。同样,空气过滤元件容纳部150接合到支撑元件的凹槽294中。此外,在过滤器凸缘207处或在空气过滤元件处沿着过滤器凸缘安装有密封件205,使得密封件205在密封地在罩壳体110处插入空气过滤元件200时封闭罩壳体110。
[0109]空气过滤元件200具有过滤介质210,该过滤介质折叠成使得在功能构件300的方向上在空气过滤元件的流出面处形成自由体积500,其中,自由体积500被包络265包围。
[0110]垂直于过滤介质210的褶皱棱边225伸延有带有凹槽294的支撑元件290或支撑结构290,以便一方面在其侧向的开口处密封地封闭过滤器褶皱,因此没有未过滤的空气能够在侧向经过或流过过滤器的过滤器褶皱。此外,支撑元件290或支撑结构290任务是稳定空气过滤元件200和过滤介质210。同样,支撑元件290使空气过滤元件200在插入罩壳体110中时或在插入罩壳体110中之后能够定位或固定。
[0111]空气过滤元件200的定位通过罩壳突起194的保持面容纳部190实现,其中,保持面容纳部190匹配于空气过滤元件200的包络265或凹槽294的走向。在空气过滤元件200插入罩壳体110中时保持面容纳部190即接合到支撑元件290的凹槽294中并且将空气过滤元件定位或固定在罩壳体中。
[0112]保持面容纳部190例如可布置在罩壳突起194上,其中,罩壳突起可表示罩壳体壁从外向内的凹部,从而该凹部接合到自由体积500中或到凹槽294中。
[0113]此外,支撑元件290具有第一保持面291、第二保持面292和第三保持面296,其中,第一保持面291实施成被保持面容纳部191容纳在罩壳体110中,其中,第二保持面292实施成被保持面容纳部192且其中第三保持面296实施成被保持面容纳部196容纳在罩壳体中。
[0114]由此,空气过滤元件200通过保持面291、292在空气过滤元件插入罩壳体中的状态中靠在罩壳体110中的保持面容纳部191、192上或在其处。
[0115]功能构件300实施成圆柱的形式并且从流出孔140伸入罩壳体110的内部中。在此,功能构件300的轴向平行于在空气过滤元件200的流出面285处的流出方向且平行于流出孔140的轴向延伸。此外,在空气过滤元件200的流出面285处的流出方向平行于或至少与流出孔140的轴向成锐角。换言之,功能构件的轴向在主元件200的流出面的过滤器棱边的方向上延伸。换言之,因此在罩壳体110处的流出孔140与空气过滤元件200的流出面285相对。因此,当空气通过流出面流过离开孔时,在空气过滤元件200与流出孔140之间的主要空气流动方向不改变并且被保持。
[0116]为了在插入空气过滤元件200的情况下在罩壳体的内部中为功能构件提供位置,空气过滤元件具有自由体积500。
[0117]图8A显示了空气过滤元件200、功能构件300和罩壳体110。功能构件是带有圆形基面的柱体,其轴向平行于流出面285的过滤器棱边的走向延伸。
[0118]在此,流出孔140位于罩壳体110的壁处,使得空气流必须从流出面285开始被转向,以经过流出孔140。
[0119]图9显示了带有空气过滤元件200和功能构件300的罩壳体110的剖视图,如在图8中所示,其中,功能构件和空气过滤元件被插入罩壳体中。
[0120]功能构件300密封地安放到流出孔140上。由此,在流出面285处离开空气过滤元件200的空气必须流过功能构件,以便能够通过流出孔140离开罩壳体。
[0121]空气过滤元件200与罩壳体110通过密封件205密封地封闭并且过滤器褶皱220具有相应的褶皱深度,使得过滤器褶皱围绕功能构件300。
[0122]在此尤其应指出的是,褶皱棱边或每个褶皱棱边本身不具有弯曲的走向,也就是说,褶皱棱边在进入绘图平面中或从绘图平面中出来的方向上垂直地伸延。
[0123]图9A显示了带有空气过滤元件200和功能构件300的罩壳体110的剖示图,如在图8A中所示,其中,功能构件和空气过滤元件被插入罩壳体中。
[0124]在此,功能构件在空气过滤元件的自由体积500中、亦即平行于流出面285的过滤器棱边走向、也就是说在从绘图平面中出来或进入绘图平面中的方向上延伸。
[0125]图9B显示了图9A中的剖线A-A的剖示图。
[0126]如可明显辨识出的那样,功能构件在自由体积500中延伸。在此,功能构件在自由体积500内可具有任意的延伸,其中,通过功能构件尽可能大地充分利用自由体积500的空间体积伴随有功能构件的提高的表面积、例如附加过滤元件的过滤面积,由此,总体上可改善功能构件或附加过滤元件的功能效率。
[0127]图10显示了带有插入的空气过滤元件200的罩壳体的等轴视图。空气过滤元件200具有两个支撑元件290,其分别侧向地在空气过滤元件200处且垂直于流入面275的褶皱棱边225来布置。当然,流出面的褶皱棱边同样垂直于支撑元件290伸延。
[0128]图1OA类似于图10显示了图8A、9A和9B中的带有插入的空气过滤元件200的罩壳体的等轴视图。可辨识出的是,流出孔140布置在罩壳体110的壁处,其垂直于过滤器褶皱走向在流入面275上且相应地在流出面285上伸延。通过在空气过滤元件200中的自由体积500,在罩壳体110中可供使用的体积被充分利用成使得不仅功能构件300而且主元件200布置在罩壳体内并且在主元件中获得过滤介质的最大过滤面积。
[0129]图1lA显示了空气过滤元件200的等轴视图,其中,在流出面285处的支撑元件290具有根据包络265的走向。
[0130]图1lB显示了功能构件300,其与图1lA中的空气过滤元件200的包络265的走向
相对应。
[0131]图1lC显示了罩壳体110,其实施成容纳图1lB或IlA中的功能构件300和空气过滤元件200。
[0132]在此,罩壳体110具有多个封闭兀件115,以将罩壳盖与罩壳体封闭。此外,罩壳体110具有流出孔或清洁空气接口 140。
[0133]通过图1lD中的功能构件300的表面的锯齿形的走向和图1lA中的空气过滤元件200的流出面285的包络265的对应于此的走向实现,功能构件300与平面的或平坦的功能构件相比具有提高的表面积和因此改进的过滤能力并且尽管如此可更有效地充分利用在罩壳体I1内可供使用的体积。
[0134]图12A显示了带有支撑结构290的空气过滤元件200。
[0135]支撑结构290在流出面285处具有沿着包络265的走向。此外,支撑结构290具有第一保持面291和第二保持面292,其中,在第一保持面291与第二保持面292之间存在或布置凹槽294。凹槽294大致相应于空气过滤元件的自由体积500的包络265的走向。第一保持面和第二保持面实施成将空气过滤元件200通过支撑结构290与空气过滤器的罩壳体相固定或定位。
[0136]由于在过滤过程中空气过滤元件200的过滤介质的振动要避免过滤介质与空气过滤器的罩壳体的接触,因为否则会损坏过滤介质。因此,第一保持面291和第二保持面292用于空气过滤元件200的定位,而过滤介质不暴露于与罩壳体的接触。
[0137]图12B显示了功能构件300,其与图12A中的空气过滤元件200的包络265的走向相对应。
[0138]图13A显示了空气过滤元件200的等轴图示。在此,支撑元件290沿着延伸面293延伸,延伸面293通过矢量293x和293y展开。
[0139]因此,支撑结构290的延伸面293伸延成使得流入面275和流出面285的褶皱棱边垂直于空气过滤元件200的支撑元件290的延伸面293伸延。
[0140]流出面285的包络265相应于在支撑元件290处的凹槽294的走向。除第一保持面291和第二保持面292之外,凹槽294用于空气过滤元件在罩壳体内的固定和定位。
[0141]图13B显示了功能构件300,其相应于图13A中的空气过滤元件200的流出面285的包络265的走向。
[0142]图13C显示了空气过滤元件200,其中,流出面285作为在支撑元件290之间的平面延伸。空气过滤元件的过滤器棱边在流出面285上在一平面的进程上伸延,这意味着,空气过滤元件的所有褶皱的褶皱深度相同。
[0143]在此,在流出面285上褶皱棱边的位置或褶皱深度和流出面285本身布置成使得流出面285以所有属于其的褶皱棱边从第一保持面291和第二保持面292以及凹槽294出发在向流入面275的方向上移位。这意味着,保持面291、292和凹槽294从流出面285出发在流动方向的指离流出面的方向上延伸。由此,保持面291、292可比流出面285的褶皱棱边或过滤介质更深地伸入空气过滤器的罩壳体中。
[0144]流出面285可布置成使得过滤介质的位于流出面285上的褶皱棱边刚好布置在凹槽294的高度上。
[0145]图13D显示了与在图13C中的空气过滤元件200类似的空气过滤元件200,其中,在图13D中流出面285不布置在凹槽294的高度上、而是与凹槽具有一定的间距。
[0146]由此,在插入罩壳体中时不仅保持面291、292而且支撑元件290的一部分比流出面285更深地从空气过滤元件200伸到罩壳体中。
[0147]图13C和13D因此显示了空气过滤元件的结构,在其中流出面285比保持面291、292和凹槽294更接近流入面275,或者在其中流入面285在空气通过空气过滤元件200的流动方向上位于流入面275和保持面291、292以及凹槽294之间。
[0148]应指出的是,流出面285与保持面291、292和支撑元件的凹槽294的间距可设计成可变的并且例如可与在罩壳体内的情况和结构条件相匹配。
[0149]图14显示了空气过滤器100的剖视图。罩壳105具有罩壳盖120和罩壳体110,其中,罩壳体和罩壳盖借助于封闭元件115彼此固定或者它们被封闭并且密封件205在罩壳体与罩壳盖之间密封地封闭罩壳。
[0150]在罩壳体内存在主元件200或空气过滤元件200,其流出面具有包络265的形状并且与功能构件300的形状对应。功能构件300借助于过滤器凸缘207与罩壳体110相连接。
[0151]流过空气过滤元件200和功能构件300的空气通过流出孔140离开空气过滤器100。
[0152]图15显示了空气过滤器100的等轴图示,其中,空气过滤器具有罩壳体110、罩壳盖120和用于将罩壳体与罩壳盖封闭的封闭兀件115。在罩壳盖120处布置有第一流入孔130而在罩壳体110处布置有流出孔140。原始空气通过流入孔130流入空气过滤器或罩壳中、在空气过滤器中被过滤并且通过流出孔或清洁空气接口 140离开空气过滤器。
[0153]图16显示了图15中的空气过滤器100的等轴图示的剖视图。空气过滤元件200布置在罩壳体110内,其中,待过滤的空气从流入孔130的方向经过空气过滤元件200并且通过流出孔或清洁空气接口 140离开罩壳体。
[0154]空气过滤元件200在流出孔140的区域中具有自由体积500。在自由体积500的区域中,褶皱棱边225在空气过滤元件200的流出面285上形成包络且因此形成空气过滤元件的自由体积,其中,空气过滤元件的轮廓或包络的走向在流出面上与清洁空气接口 140的位置和流出方向相匹配,因此不产生在流出面处离开空气过滤元件200的空气流动的冲击棱边(Stosskante)或强烈转向。通过流出孔140的位置和空气过滤元件200的几何结构、也就是说自由体积500的走向和大小的相互协调,可优化通过空气过滤器和在空气过滤器的罩壳内的空气流动并且减小流过空气过滤器的空气的压力损失。[0155]自由空间500因此实现,空气流首先在流出面处离开空气过滤元件200并且然后可在流出孔140的方向上流动,其中,自由体积500可与流出孔140的位置和大小相匹配。在此,带有可变褶皱深度的褶皱的空气过滤元件200可反作用于过滤面积的损失,因为自由体积500仅与流出孔140的大小相匹配而不实现所有过滤器褶皱的褶皱深度的减小。
[0156]图17显示了图16中的空气过滤器的剖视图。如可明确辨识出的那样,流出孔140具有圆形的走向并且包络265伸延成使得自由体积500与流出孔140的走向和几何结构相匹配。以此保证,在空气流在流出孔140的方向上被转向之前,流过空气过滤元件200的空气已离开在流出面处的过滤器褶皱。尤其地,在空气过滤元件200的流出面处存在的空气流动的改善的转向可由此产生,即支撑结构也沿着包络265伸延。由此,自由体积500形成在罩壳体110内的室或空腔,在其中在离开空气过滤元件200时垂直于在流出面285上的褶皱棱边225伸延的空气流动的转向进行成使得该空气流动平行于在流出面285上的褶皱棱边225的走向伸延,因为流出孔140要求空气流动平行于褶皱棱边的走向。
[0157]图18显示了带有半圆形的自由体积500的空气过滤元件200的等轴视图。在此,图18中的空气过滤元件200相应于在图15至17中的空气过滤元件200的结构。
[0158]支撑结构290具有第一保持面291和第二保持面292,其中,在保持面291、292之间存在凹槽294,该凹槽294相应于包络265的走向或与包络265的走向相联系。
[0159]图19显示了带有罩壳体110的空气过滤器,其中,流动矫正器510通过罩壳体的壁伸入空气过滤器或罩壳体的内部中。
[0160]流动矫正器510例如可以是所谓的流入花形(EinstrSmtulpe),其伸入罩壳中,以此使流出的空气在经过空气质量测量器515之前平稳,也就是说获得均匀的空气流,而空气质量测量器不必与罩壳壁具有较大间距。
[0161]为了空气质量测量器515的可靠的测量结果应追求的是,经过空气质量测量器的空气没有涡流和不均匀的空气流动或空气流动走向。因此,空气质量测量器的安装要求流经的空气均匀地流动。这例如可由此来实现,即利用以管的形式的流动矫正器,其中,流过该管的空气大致在一流动方向上流动,从而流动的空气没有涡流地流过该管。附加地,布置在管中的格栅511 (在图19中仅简略示出)可减少涡流。
[0162]如果过滤了的空气在流出面上离开空气过滤元件200,那么该空气必须首先在图19中的过滤器中被转向,因为流出孔140正交于空气的流出方向伸延。通过空气流的该转向产生涡流,从而不能将空气质量测量器515直接或就在空气流入流出孔中的地方安装在流出孔处或在清洁空气接口 140处,。
[0163]因为流动矫正器或流入花形510伸入罩壳或罩壳体110中,空气质量测量器可被安装在罩壳体110的罩壳壁附近并且尽管如此实现在空气质量测量器的区域中无干扰的流动。
[0164]相应地,空气过滤元件200的自由体积500可与流动矫正器510的几何形状相匹配。由此,在空气过滤元件200的流出面上的褶皱棱边的包络265与流动矫正器510的横截面相匹配。
[0165]换言之这意味着,流入花形例如也可在中间位于罩壳体的壁中并且被空气过滤元件环形地或半圆形地包围,由此,可为空气过滤元件的过滤面积选择最大的尺寸并且由此通过伸入罩壳体中的流入花形不引起显著的过滤面积损失。并非所有过滤器褶皱的褶皱深度与流动矫正器的装配位置相匹配,而是仅遮盖流动矫正器的横截面面积的过滤器褶皱具有较小的褶皱深度。
[0166]空气质量测量器515例如可以是热膜空气质量测量器。在此,空气质量流测量通过在金属膜中电阻的变化而实现,空气流过该金属膜且冷却该金属膜,由此金属膜的电阻变化并且由此可实现空气质量流的测量。
[0167]图20显示了带有罩壳盖120的罩壳体110的侧视图,其中,在罩壳体中存在空气过滤元件200。
[0168]罩壳体110具有分别带有保持面521的两个罩壳肋520或者说罩壳支撑肋520。罩壳肋520在纵向上在空气过滤元件200的流入面与流出面之间延伸。在此,罩壳肋520在过滤器褶皱的褶皱棱边的走向的方向上伸入罩壳体110中,也就是说垂直于流入面和流出面或在空气过滤元件200的支撑元件290的方向上。
[0169]罩壳支撑肋520用于罩壳体110的加固和形状稳定性。罩壳肋520可表现出到罩壳体中的可变的侵入深度并且甚至可连续地在褶皱棱边的伸延方向上伸延通过罩壳体。
[0170]罩壳肋520具有保持面521,该保持面实施成容纳空气过滤元件200的支撑元件290的凹槽294并且由此在罩壳体110内定位和固定空气过滤元件200。通过凹槽294置于保持面521上保证,过滤器褶皱不接触罩壳支撑肋,而是罩壳支撑肋520仅被支撑结构290接触。
[0171]图21显示了沿着图20中的剖线B-B的剖视图。罩壳肋520分别侧向地伸入罩壳体110和空气过滤元件200中。如上面已示出的那样,罩壳肋520的侵入深度可具有可变的量并且例如也实施成连续地从一罩壳壁至另一罩壳壁。
[0172]图22显不了带有罩壳盖120的罩壳体110的侧视图。罩壳体110具有两个罩壳支撑肋520,其中,第一罩壳支撑肋520具有第一保持面521而第二罩壳支撑肋520具有第二保持面521。
[0173]罩壳支撑肋520可具有不同的高度、也就是说在纵向上在被插入的空气过滤元件的流入面与流出面之间的延伸和总体上不同的几何尺寸、例如宽度。
[0174]图23显示了与图22中的罩壳体110配合的空气过滤元件200的等轴视图。
[0175]空气过滤元件200具有两个自由体积500,其中,第一自由体积500或第一凹槽294由第一保持面291和第二保持面292来形成而第二自由体积500或第二凹槽294由第二保持面292和另一保持面291来形成。
[0176]图24显示了带有罩壳体110的空气过滤器的等轴图示,其中,罩壳体110具有单个的罩壳支撑肋520。
[0177]对图20至23的阐述适宜地也适用于在图24中所示的空气过滤器的实施方案,区别是,图24仅示出单个的罩壳支撑肋520。
[0178]当然,如以上和以下所说明的那样,罩壳体110也可具有多个罩壳支撑肋520、尤其还比在此在图中所示的更多的罩壳支撑肋、即例如三个或更多个罩壳支撑肋。
[0179]图25显示了图24中的空气过滤器的等轴图示的剖视图。
[0180]从在图25中的图示中得出,罩壳支撑肋520如何接合到空气过滤元件200中并且如何通过支撑结构290将空气过滤元件200固定在罩壳体110中。在此,罩壳支撑肋520从两侧接合到支撑结构290或空气过滤元件200的自由体积500中。[0181]图26与在图25中的图示相似地显示了空气过滤元件200的等轴图示。
[0182]空气过滤元件200具有两个支撑元件290,其垂直于在流入面275和流出面285上的褶皱棱边225的走向来布置。
[0183]在支承元件290或空气过滤元件200处,包络265形成用于罩壳支撑肋520的相联系的自由体积500或凹槽294,其中,凹槽294由第一保持面291和第二保持面292来形成。
[0184]图27显示了带有罩壳体110和罩壳盖120的空气过滤器100,其借助于封闭元件115相互连接。在罩壳体110内,在流出孔140之前存在共振器520或空腔共振器几何结构530,其实施成减小流过罩壳的空气的流动噪声。
[0185]图28显示了沿着图27中的剖线A-A的空气过滤器的剖示图。
[0186]共振器530在罩壳体110内沿着在空气过滤元件200的流出面处的包络265位于自由体积500中。
[0187]带有可变褶皱深度的过滤器褶皱的空气过滤元件实现共振器安装在罩壳体内并且同时实现空气过滤元件的过滤介质的过滤面积最大化。共振器530因此直接位于流出孔140处或者直接位于外部的清洁空气管路的接口之前。因此避免后来将共振器在罩壳之外固定在清洁空气管路处或还在原始空气管路处并且同时仅最小地减少空气过滤元件200的可供使用的过滤面积,因为自由体积500与共振器530的尺寸相匹配。
[0188]图29显示了带有罩壳体110和罩壳盖120的空气过滤器的等轴图示的剖视图,其中,在罩壳体110内存在共振器530和空气过滤元件200。在此,空气过滤元件200具有自由体积500,其中,自由体积500与共振器几何结构530的空间尺寸相匹配。除此之外、也就是说在未被共振器几何结构530所要求的罩壳体区域中,空气过滤元件200的过滤器褶皱具有未减小的过滤器褶皱深度,从而通过将共振器530安装在罩壳体110内仅最小地减少过滤介质的过滤面积。
[0189]图30显示了图27至29中的空气过滤元件200的等轴图示。如可清楚辨识出的那样,空气过滤元件的流出面285和支撑元件290具有根据包络265的走向的自由体积500,其中,自由体积500实施成容纳共振器。
[0190]此外,在支撑元件290处分别布置有第一保持面291和第二保持面292,其中,在保持面291、292之间与自由体积500相联系地布置或成型有支撑元件290的凹槽。
[0191]图31显示了空气过滤器100,其中,在罩壳体110中存在空气过滤元件200和流动引导装置540或导引肋540。
[0192]流动引导装置540具有多个导引肋,其中,每个导引肋具有引导面541和引导面棱边 542。
[0193]流动引导装置540的各个导引肋布置成使得其覆盖空气过滤元件的流出面285的投影面,以由此防止或减小在流出面背后空气流的涡流或不均匀性。由此,流动引导装置540的安装实现空气质量测量器515与罩壳体110在流出孔140中的间距减小。
[0194]各个导引肋的引导面棱边542共同形成包络,其相应于空气过滤元件200的流出面285的包络265或与它相对应。因此实现在罩壳体内的体积最佳地分配到空气过滤元件200和流动引导装置540上,因为过滤器褶皱的褶皱深度与流动引导装置540的各个导引肋的引导面棱边542的走向相匹配。[0195]与可变的过滤器褶皱深度相对,例如在带有恒定过滤器褶皱深度的空气过滤元件中,过滤器褶皱的深度必须定向在带有最小过滤器褶皱深度的过滤器褶皱处。这将导致过滤面积的显著损失。
[0196]图32显示了空气过滤器的等轴图示的剖视图,在其罩壳体110中存在空气过滤元件200和流动引导装置540。可清楚地辨识出空气过滤元件200的流出面与流动引导装置的各个导引肋的引导面和引导面棱边的走向的匹配。
[0197]图33显示了带有流动引导装置540的空气过滤元件200的等轴图示的剖视图。
[0198]流动引导装置540的各个导引肋在此安装在支撑元件290处。
[0199]在图33中可特别清楚地辨识出对于流动引导装置540的空气流的转向功能。空气流大致在过滤器褶皱220的走向的方向上离开空气过滤元件200的流出面并且被流动引导装置540的导引肋向正交于过滤器褶皱220的走向的方向偏转。
[0200]空气流通过导引肋的偏转方向当然可以以任意角度实现并且可与在空气过滤器的壳体处的流出孔140的位置相匹配。
[0201]应指出的是,流动引导装置540的导引肋不仅可布置在空气过滤元件200的支撑元件290处,流动引导装置540的导引肋但是也可同样好地布置在空气过滤器的罩壳体110处。
[0202]在流动引导装置540固定在空气过滤器的罩壳体处的情况中,实现空气过滤元件的更换,而在此不一起更换流动引导装置540。例如,不一定会需要与空气过滤元件一起更换流动引导装置,因为流动引导装置不向空气过滤元件(其基本任务是过滤原始空气中的污物颗粒并且因此当然以更强的程度存在污染或磨损)那样暴露于污染。
[0203]图34显示了空气过滤器100的侧视图,其中,在罩壳体110中布置有空气过滤元件200和用于碳氢化合物、尤其用于易挥发的碳氢化合物(其例如具有活性碳材料)的三个吸收过滤元件550。
[0204]用于碳氢化合物的吸收过滤元件550例如可以是碳氢化合物吸收装置。在此,用于碳氢化合物的吸收过滤元件550布置在空气过滤元件200的流出面与清洁空气接口 140之间。在此,在空气过滤元件中的自由体积实现,用于碳氢化合物的吸收过滤元件可与空气过滤元件200 —起布置在罩壳体110中并且在此仅不明显地减小空气过滤元件200的过滤介质的过滤面积。
[0205]用于碳氢化合物的吸收过滤元件550尤其可固定地被与罩壳体110相连接,也就是说,其例如可承受机械负载。
[0206]图35显示了空气过滤器的等轴图示的剖视图,其中,罩壳体110具有空气过滤元件200和用于碳氢化合物的三个吸收过滤元件550。用于碳氢化合物的吸收过滤元件550伸入空气过滤元件200的流出面285中且伸入支撑元件290中。
[0207]图36显示了带有罩壳体110和罩壳盖120的空气过滤器100。罩壳体110具有第一流入孔130和第二流入孔131。罩壳盖120具有流出孔140。空气过滤元件200具有分开的流入面275,其中,流入面275被罩壳体的罩壳分离壁561分开并且形成第一原始空气腔562和第二原始空气腔563。罩壳分离壁561具有密封面567,使得第一原始空气腔562与第二原始空气腔563密封地分离。
[0208]此外,罩壳体110具有罩壳空气流动活门560,其实施成原则上、也就是说在第一运行状态中封闭第二原始空气接口或第二流入孔131。例如,罩壳空气流动活门560可借助于张紧弹簧被保持在关闭的状态中。当然,其它关闭机构也是可能的,其在罩壳中预设的负压下打开罩壳空气流动活门,从而空气可流入。
[0209]在空气过滤器100的第一运行状态中,空气通过第一流入孔130流入空气过滤器中并且通过第一原始空气腔562被过滤并且通过流出孔140离开空气过滤器。在第一原始空气腔例如被通过流入孔130所抽吸的雪严重污染或堵塞的情况中,因为此外通过流出孔140从空气过滤器中抽吸空气,在空气过滤器罩壳中的负压提高。由此,例如在罩壳内可产生负压,其导致罩壳空气流动活门560打开第二流入孔131并且由此通过第二流入孔131和第二原始空气腔563将空气抽吸到罩壳中并且使空气过滤器在第二运行状态中运行。
[0210]图36显示出,可变的褶皱深度也可作用到空气过滤元件200的流入面275上。与到目前为止所示的实施例(在其中流出面285分别具有自由体积)相对,在图36中流入面275具有自由体积。
[0211]就此而言尤其应指出的是,不仅流入面275而且流出面285可表现出用于在空气过滤器100的罩壳体110内的元件的任意成型的自由体积500,如这也在图5F和5G中所
/Jn ο
[0212]图37显示了带有第一原始空气腔562和第二原始空气腔563的空气过滤器的等轴图示的剖视图,它们分别通过第一流入孔130或第二流入孔131被供应以空气或原始空气,其中,第二流入孔131具有罩壳空气流动活门560,其实施成仅在第一原始空气腔562堵塞的情况中让空气通过流入孔131流入。第一原始空气腔562与第二原始空气腔563通过罩壳分离壁561分离。
[0213]图38显示了在图36和37中的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元件200的等轴图示。流入面275具有两个彼此成梯级的部分面,它们通过在空气过滤元件200和支撑元件290中的自由体积500被分离。由此,在图38中的空气过滤元件200具有带有三个不同过滤器褶皱深度的过滤器褶皱:在流入面275的第一部分中的过滤器褶皱,在自由体积500的区域中的过滤器褶皱和在流入面275的第二区域中的过滤器褶皱。
[0214]除了支撑元件290的流出侧的端部或棱边,支撑元件290的流入侧的端部或棱边当然也可具有第一保持面291和第二保持面292。
[0215]保持面291、292根据空气过滤元件到罩壳体中的插入方向分别安装在空气过滤元件的流入侧或流出侧处。如果以流入面在前将空气过滤元件插入罩壳体中,保持面291、292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位于支撑元件的流入侧的棱边处。反过来,如果以空气过滤元件的流出面在前将空气过滤元件插入罩壳体中,保持面291、292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位于支撑元件的流出侧的棱边处。
[0216]图39显示了与在图36中所示的空气过滤器100类似的空气过滤器100。
[0217]图36显示了在打开的状态中在第二流入孔131处的罩壳空气流动活门560,其中,图39显示了在关闭的状态中第二流入孔131的罩壳空气流动活门560。因此,在图39中的图示中,空气仅通过第一流入孔130被吸入空气过滤器100的罩壳中。与此相对,在图36中,只要第一流入孔130的第一原始空气腔562未被完全堵塞,空气不仅通过第一流入孔130而且通过第二流入孔131被吸入。在第一原始空气腔562在图36中被完全堵塞的情况中,空气仅通过第二流入孔131和第二原始空气腔563被吸入。[0218]因此,图36显示了在第二运行状态中(也就是说空气通过第二流入孔被抽吸)的空气过滤器而图39显示了在第一运行状态中(也就是说空气通过第一流入孔被吸入)的空气过滤器。
[0219]此外与图36相区别,空气过滤元件的流入面275的包络265不具有相邻的褶皱棱边的成梯级的过渡而是具有倒圆的过渡。包络265的倒圆的走向例如可与罩壳空气流动活门560的打开运动相匹配并且由此有助于空气过滤元件的可供使用的过滤面积的进一步提闻。
[0220]图40显示了在图39中所示的空气过滤器的等轴图示的剖视图。
[0221 ] 罩壳分离壁561具有保持面568,该保持面设计成在支撑元件290的第一保持面或第二保持面291、292的区域中容纳空气过滤元件200并且定位或固定。此外,由图40可得悉,自由体积500在空气过滤元件200的流入面的区域中在第二流入孔131之后实施成使罩壳空气流动活门560能够打开。
[0222]图41显示了用于如在图39和40中所示的空气过滤器的空气过滤元件200的等轴图示。可清楚辨识出,流入面275和支撑元件290的包络265在第二原始空气腔563的区域中具有倒圆的走向。
[0223]带有用于罩壳分离壁561的自由体积500的空气过滤兀件200实现,第一原始空气腔562和第二原始空气腔563可被带有可变高度(也就是说在从流出面向流入面的方向上)的罩壳分离壁561分离,其中,过滤器褶皱深度可与罩壳分离壁的高度相匹配。由此,第一原始空气腔562的尺寸和第二原始空气腔563的尺寸可彼此匹配并且其彼此间的尺寸比例可对于相应的需求被优化。
[0224]支撑元件290在第二原始空气腔563的区域中具有第一保持面291和第二保持面292,其中,支撑元件290在第一保持面291与第二保持面292之间具有倒圆的过渡部或倒圆的走向。
[0225]在第一原始空气腔562的区域中,支撑元件仅具有第一保持面291。
[0226]图42显示了带有罩壳盖120、空气过滤元件200和罩壳体110的空气过滤器100的等轴图示。罩壳盖120具有流入孔130,其中,空气流通过罩壳盖从流入孔转向到流入面275上。空气流通过流入孔130的流动方向平行于流入面275并且必须相应地被罩壳盖偏转。罩壳体110具有罩壳肋520和在流出接管141处的流出孔140。
[0227]罩壳肋520可用于罩壳体的稳定性,但是罩壳肋520也可通过用于空气过滤器100的安装空间的外部规定来预设。
[0228]空气过滤元件200具有支撑元件290和环绕的密封件205。此外,空气过滤元件200具有平的流入面275和流出面285,其中,在流出面285上的褶皱棱边的包络265形成自由体积,其中,该自由体积与罩壳肋520相匹配并且其走向或流出面的包络例如具有抛物线的走向。
[0229]除了罩壳盖实施成使空气流的流动方向在流入侧上、也就是说从流入孔130向流入面275转向,流出接管141也实施成使空气流的流动方向在流出侧上、也就是说从流出面285向流出孔140转向。
[0230]应指出的是,不仅在流出侧上而且在流入侧上可实现空气流的任意转向。
[0231]图43显示了功能构件300,其实施成被与图42中的空气过滤器100和图42中的对应的主元件200 —起使用。
[0232]功能构件300或附加过滤元件310的流入面311实施成与在图43中的空气过滤元件200的包络265和自由体积500对应。通过如此设计的功能构件,增大了附加过滤元件310的流入面311和流出面312,以此可提高过滤能力。
[0233]图44显示了带有罩壳体110、罩壳盖120和插入的过滤元件200的空气过滤器100的中间的剖示图。共振器520、例如宽带共振器或空腔共振器几何结构530(其实施成减小流过的空气的流动噪声)节省空间地来安置。共振器530垂直于图44的绘图平面被流过。其部分地在自由体积500中沿着包络265布置在空气过滤元件200的流出面处。共振器530被外罩600或共振器罩壳包围。外罩600的面向过滤兀件200的部分601由罩壳壁的一部分形成。外罩600的部分602例如借助于焊接与罩壳壁相连接。在外罩600中布置有共振器插入件603。
[0234]带有可变褶皱深度的过滤器褶皱的空气过滤元件200实现共振器520安装在罩壳体I1处并且同时实现空气过滤元件200的过滤介质的过滤面积最大化。在图44中,示意性地通过虚线示出一些过滤器褶皱。未示出的褶皱棱边225因此垂直于图44的绘图平面并且由此平行于共振器530的穿流方向延伸。
[0235]自由体积500与共振器520的空间尺寸相匹配。除此之外、也就是说在罩壳体110的未被共振器520所要求的区域中,空气过滤元件200的过滤器褶皱具有未减小的过滤器褶皱深度,从而通过将共振器520安装在罩壳体110处仅最小地减少过滤介质的过滤面积。
[0236]图45显示了在图44中所示的空气过滤器100的构件的分解图。共振器520的罩壳或外罩600的部分602在其相对的端部处分别具有共振器接口 605。在一接口处,空气流入共振器520中,在另一接口 520处又流出。通过共振器520的空气流动与通过过滤元件200的空气流动分离。除了共振器520,罩壳体110设有流出孔140。在罩壳盖120处,相对地设置有流入孔130 (图44)。
[0237]优选地,过滤元件200在共振器520的穿流或延伸方向上相对的侧面处分别具有带有凹槽294的支撑结构290。
【权利要求】
1.一种空气过滤元件,其带有流入面(275)、流出面(285)和过滤介质(210),其中,所述过滤介质在所述流入面与所述流出面之间延伸,其中,所述流入面和所述流出面中的至少一个至少逐段地具有缩回部(500),其中,待与所述空气过滤元件有效相关联的功能构件能够至少部分地伸入通过所述缩回部(500)产生的自由空间中,其中,待与所述空气过滤元件有效相关联的功能构件能够与所述流入面或所述流出面的缩回部有效相关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过滤元件,其中,所述缩回部(500)具有一维的凹陷的或凸出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过滤元件,其中,所述滤介质(210)是由褶皱(220)折叠成的过滤介质,其中,所述褶皱分别具有第一折叠页(230)和第二折叠页(240),其分别以折叠页棱边(231,341; 232,242)彼此邻接在褶皱棱边(225)处,其中,相邻的褶皱的第一折叠页(230)彼此大致平行,其中,所述第一折叠页和第二折叠页(230,240)在所述流入面(275)与所述流出面(285)之间延伸,其中,所述缩回部(500)具有沿着所述褶皱棱边(225)的延伸方向的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过滤元件,其中,褶皱深度(250)在横向于所述褶皱棱边(225)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变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过滤元件,其中,带有可变褶皱深度(250)的多个褶皱(220)由连续的介质幅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过滤元件,其中,所述空气过滤元件(200)具有支撑结构(290),其中,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290)具有尤其以凹槽(294)的形式的缩回部,其至少逐段地与所述流入面或流出面的缩回部(500)的走向相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过滤元件,其中,所述折叠页(230,240)侧向地在未邻接在分别相邻的过滤页的折叠页棱边处的折叠页棱边(233,243)处置入所述支撑结构(290)中。
8.根据权利要求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过滤元件,其中,所述褶皱(220)在所述缩回部(500)上由连续的介质幅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3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过滤元件,其中,相邻的折叠页(230,240)相互通过至少一个间距保持装置来稳定化,所述间距保持装置尤其平行于未邻接在分别相邻的过滤页的折叠页棱边处的折叠页棱边(233,243)伸延。
10.一种空气过滤元件组件,其带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过滤元件(200)和功能构件(300),其中,所述功能构件至少部分地伸入通过所述缩回部产生的自由空间中,其中,所述功能构件与所述流入面或所述流出面的缩回部(500)处于有效关联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气过滤元件组件,其中,所述功能构件(300)具有接口面(301,302),其中,所述接口面至少逐段地具有与所述流入面(275)或所述流出面(285)的缩回部(500)相对应的形状。
12.—种空气过滤器,其带有空气过滤器罩壳(110)、空气过滤元件(200)和功能构件(300),其中,所述空气过滤元件具有流入面(275)、流出面(285)和过滤介质(210),其中,所述过滤介质在所述流入面与所述流出面之间延伸,其中,所述流入面和所述流出面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缩回部(500),其中,所述功能构件至少部分地伸入通过所述缩回部产生的自由空间中,其中,所述功能构件与所述空气过滤元件的流入面或流出面的缩回部处于有效关联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气过滤器,其中,所述空气过滤元件构造为根据权利要求2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过滤元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2和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过滤器,其中,所述功能构件(300)具有接口面(301,302),其中,所述接口面至少逐段地具有与所述流入面(275)或所述流出面(285)的缩回部(500)相对应的形状。
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过滤器,其中,所述功能构件(300)设计为附加过滤元件(310),其至少部分地伸入通过所述缩回部(500)产生的自由空间中,其中,所述附加过滤元件具有流入面(311)和流出面(312),其中,所述附加过滤元件的流入面和流出面中的一个与所述空气过滤元件(200)的流入面(275)和流出面(285)中的一个相对应。
16.根据权利要求12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过滤器,其中,所述功能构件(300)设计为流动引导装置(540),其至少部分地伸入通过所述缩回部(500)产生的自由空间中,其中,所述流动引导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引导面(541),其引导面棱边(542)指向所述空气过滤元件(200)的流入面(275)和流出面(285)中的一个。
17.根据权利要求12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过滤器,其中,所述功能构件(300)设计为流动矫正器(510),其中,所述流动矫正器(510)与待与所述空气过滤元件有效相关联的空气质量传感器(516)相 关联,并且其中,所述流动矫正器至少部分地伸入通过所述缩回部(500)产生的自由空间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2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过滤器,其中,所述功能构件(300)设计为罩壳支撑肋(520),其中,所述罩壳支撑肋具有用于保持所述空气过滤元件的保持面(521),其中,所述罩壳支撑肋至少部分地伸入通过所述缩回部(500)产生的自由空间中。
19.根据权利要求12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过滤器,其中,所述功能构件(300)构造为分离壁(561),其中,所述分离壁部分地伸入所述罩壳中,其中,所述分离壁至少部分地伸入通过所述缩回部(500)产生的自由空间中并且具有密封面(567),其将带有所述空气过滤元件(200)的过滤器罩壳(105)在流入侧划分成两个过滤腔(562,563),它们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单独的流入孔,其中,尤其所述流入孔中的至少一个设有阀装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2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过滤器,其中,所述功能构件(300)设计为用于碳氢化合物(550)的吸收过滤元件,其至少部分地伸入通过所述缩回部(500)产生的自由空间中。
21.根据权利要求12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过滤器,其中,所述功能构件(300)设计为共振器几何结构(530),其至少部分地伸入通过所述缩回部(500)产生的自由空间中。
【文档编号】B01D46/52GK104039422SQ201380005367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3日
【发明者】M.里格, R.哈森弗拉茨, M.哈伦布罗克, D.C.阮, P.内夫, W.布洛赛, A.勒斯根, T.耶斯贝格尔, P.M.P.马戴拉, M.海姆, M.施密德, G.姆巴丁加-穆安达, A.韦伯, C.塔尔曼, J.门森 申请人:曼·胡默尔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