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溶釜密封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959683阅读:626来源:国知局
脱溶釜密封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釜的密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脱溶釜密封装置,包括脱溶釜,立式布置的电机转轴依次穿过第二压环、第一压环、动环静环上设置的孔且伸入脱溶釜内,位于最下方的静环与脱溶釜密封固定,动环转轴构成滑动配合,静环的上端面与动环的下端面紧密贴合,动环和静环与转轴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动环与第一压环之间设置有压簧,第一压环与第二压环分别与转轴锁紧配合,第二压环的下端面与第一压环的上端面抵靠,进而形成了整个装置与电机转轴的密封,第一压环的下端抵靠在动环的上端面上,第二压环的下端抵靠在第一压环的上端面上,进一步限制第一压环与转轴之间的轴向移动,确保动环与静环的端面密封性能,进而可避免气态萃取剂溢出的从脱溶釜内溢出现象。
【专利说明】脱溶釜密封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釜的密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脱溶釜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茶叶不仅可以作为饮品,还可作为提取茶多酚、咖啡因等天然抗氧化剂的原料,这些天然抗氧化剂从茶叶原料提取的过程中,需要将碎末状的茶叶原料与热水充分浸泡,使得茶叶原料的有效成分释出在热水中,以制备萃取天然抗氧化剂的茶水原料,茶水原料输送到萃取塔与咖啡因萃取剂融合,从而萃取出咖啡因,咖啡因与萃取剂融合在一起形成原液并从萃取塔输出,利用脱溶釜加热原液使得萃取剂蒸发,并将蒸发出来的气态萃取剂冷凝,再次回收至萃取塔内萃取,在对原液中萃取剂进行加热蒸发时,利用立式设置在脱溶釜电机转轴下端搅拌器对脱溶釜内的原液进行搅拌,电机驱动搅拌器转动从而可使得脱溶釜内的原液受热均匀,可加快对萃取剂的蒸发,现有技术中,电机转轴穿置在脱溶釜上设置的孔内,且转轴与孔之间构成转动配合,蒸发出来的萃取剂容易从电机转轴与脱溶釜上的孔间隙溢出。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溶釜密封装置,能够保证电机转轴与脱溶釜之间的密封,避免气态萃取剂溢出的现象。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脱溶釜密封装置,包括脱溶釜,立式布置的电机转轴依次穿过第二压环、第一压环、动环静环上设置的孔且伸入脱溶釜内,位于最下方的静环与脱溶釜密封固定,所述动环转轴构成滑动配合,静环的上端面与动环的下端面紧密贴合,动环和静环与转轴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动环与第一压环之间设置有压簧,第一压环与第二压环分别与转轴锁紧配合,第二压环的下端面与第一压环的上端面抵靠。
[000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存在以下技术效果:固定设置在脱溶釜的静环,且静环的上端面与转轴上设置的动环下端面紧密配合,实现了动环与静环端面密封,动环和静环与转轴之间设置密封圈实现了静环和动环与转轴的径向密封,进而形成了整个装置与电机转轴的密封,第一压环的下端抵靠在动环的上端面上,第二压环的下端抵靠在第一压环的上端面上,从而可以进一步限制第一压环与转轴之间的轴向移动,确保动环与静环的端面密封性能,该机械密封结构,可有效保证电机转轴与静环之间的密封,进而可避免气态萃取剂溢出的从脱溶釜内溢出现象。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7]图2是图1的I放大图;
[0008]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压环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1]一种脱溶釜密封装置,包括脱溶釜10,立式布置的电机转轴20依次穿过第二压环60、第一压环50、动环40静环30上设置的孔且伸入脱溶釜10内,位于最下方的静环30与脱溶釜10密封固定,所述动环40转轴20构成滑动配合,静环30的上端面与动环40的下端面紧密贴合,动环40和静环30与转轴20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动环40与第一压环50之间设置有压簧70,第一压环50与第二压环60分别与转轴20锁紧配合,第二压环60的下端面与第一压环50的上端面抵靠。
[0012]结合图4,固定设置在脱溶釜10的静环30,且静环30的上端面与转轴20上设置的动环40下端面紧密配合,实现了动环40与静环30的端面密封,动环40和静环30与转轴20之间均设置的密封圈实现了静环30和动环40与转轴20之间的轴向密封,进而形成了整个装置与电机转轴20的密封,第一压环50的下端抵靠在动环40的上端面上,第二压环60的下端抵靠在第一压环50的上端面上,从而可以进一步限制第一压环50与转轴20之间的轴向移动,确保动环40与静环30的端面密封性能,该机械密封结构,可有效保证电机转轴20与静环30之间的密封,进而可避免气态萃取剂溢出的从脱溶釜内溢出现象。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环50与动环40)之间设置有多个压簧70,所述多个压簧70沿其周方向均匀间隔布设,压簧70的上端固定在第一压环50的下端面上,下端固定在动环40的上端面上,压簧70在动环40与第一压环50之间主要起到补偿、预紧及缓冲作用。
[0014]具体的,所述第二压环60上设有多个螺栓孔61,所述多个螺栓孔61沿第二压环60端面的周向均匀间隔开设,螺栓孔61内拧有调节螺栓62,调节螺栓62的下端伸出第二压环60的下端面且与第一压环50的上端面抵靠,调节第二压环60上的调节螺栓62,使得调节螺栓62的下端抵靠在第一压环50的上端面上,从而可进一步防止第一压环50的轴向移动,进而保证第一压环50下端的压簧70形成对动环40的有效抵靠及弹性补偿,进而可进一步确保动环40与静环30的端面密封。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环50外壁上设置有紧固螺栓51,所述紧固螺栓51沿第一压环50的径向方向延伸,且端部抵靠在转轴20上,利用紧固螺栓51实现第一压环50与转轴20的固定。
[0016]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压环60的端面上开设有开口部63,开口部63沿第二压环60的母线方向贯穿设置,邻近开口部63的外柱壁上开设有凹缺部64,所述凹缺部64上设置开设有螺栓孔65,所述螺栓孔65与开口部63贯通,螺栓孔63内拧有螺栓,结合图3,在螺栓孔63内拧螺栓,从而可将第二压环60压紧固定在转轴20上。
[0017]最后,所述的静环30下端面通过螺栓固定与端盖11固定,所述端盖焊接在脱溶釜10上,所述转轴20穿置在端盖11开设的孔内,端盖11与转轴20之间设置有第一 O形圈12,所述静环30与转轴20之间设置第二 O形圈31,端盖11的上端面与静环30的下端面设置有第四O形圈31,所述动环40与转轴20之间设置有第三O形圈42,第一 O形圈12实现了端盖11与转轴20之间的径向密封,第二 O形圈31实现静环30与转轴20之间的径向密封,第三O形圈42实现了动环40与转轴20之间的径向密封,第四O形圈32实现了静环 30与端盖11的端部密封,进而可保证整个装置与电机转轴20之间的密封性能。
【权利要求】
1.一种脱溶釜密封装置,包括脱溶釜(10),其特征在于:立式布置的电机转轴(20)依次穿过第二压环(60)、第一压环(50)、动环(40)静环(30)上设置的孔且伸入脱溶釜(10)内,位于最下方的静环(30)与脱溶釜(10)密封固定,所述动环(40)转轴(20)构成滑动配合,静环(30)的上端面与动环(40)的下端面紧密贴合,动环(40)和静环(30)与转轴(20)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动环(40)与第一压环(50)之间设置有压簧(70),第一压环(50)与第二压环¢0)分别与转轴(20)锁紧配合,第二压环¢0)的下端面与第一压环(50)的上端面抵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溶釜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簧(70)设置有多个,所述多个压簧(70)沿转轴(20)周方向等距间隔布设,压簧(70)的上端固定在第一压环(50)的下端面上,下端固定在动环(40)的上端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溶釜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环¢0)上贯穿设置有多个螺栓孔(61),所述多个螺栓孔¢1)沿第二压环¢0)端面的周向均匀间隔开设,螺栓孔¢1)内拧有调节螺栓(62),调节螺栓¢2)的下端伸出第二压环¢0)的下端面且与第一压环(50)的上端面抵靠。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溶釜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环(50)外壁上设置有紧固螺栓(51),所述紧固螺栓(51)沿第一压环(50)的径向方向延伸,且端部抵靠在转轴(20)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脱溶釜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环¢0)的端面上开设有开口部(63),开口部(63)沿第二压环(60)的母线方向贯穿设置,邻近开口部(63)的外柱壁上开设有凹缺部(64),所述凹缺部¢4)上开设有螺栓孔(65),所述螺栓孔(65)与开口部(63)贯通,螺栓孔(63)内拧有螺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溶釜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静环(30)下端面通过螺栓固定与端盖(11)固定,所述端盖(11)焊接在脱溶釜(10)上,所述转轴(20)穿置在端盖(11)开设的孔内,端盖(11)与转轴(20)之间设置有第一 O形圈(12),所述静环(30)与转轴(20)之间设置第二 O形圈(31),端盖(11)的上端面与静环(30)的下端面设置有第四O形圈(31),所述动环(40)与转轴(20)之间设置有第三O形圈(42)。
【文档编号】B01D3/02GK203979397SQ201420410441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3日
【发明者】叶军 申请人:安徽红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