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转式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61495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转式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自转式反应釜,包括卧式釜体、驱动电机、左支撑架、右支撑架、左进料轴、右出料轴、左进料装置和右出料装置,釜内壁上设有条形叶板,左进料轴与左支撑架转动连接,右出料轴与右支撑架转动连接,左进料轴的封闭端伸入卧式釜体内,左进料轴上设有出料孔,右出料轴的另一端伸入卧式釜体内,右出料轴上设有与驱动电机相连的皮带轮盘,左进料装置包括第一进料口、第二进料口和左密封罩,左密封罩内设有左密封圈,左密封罩安装在左支撑架侧板的左侧,右出料装置包括右密封罩和出料口,右密封罩内设有右密封圈,右密封罩安装在右支撑架侧板的右侧。该自转式反应釜能够有效促进反应液的化学反应,尤其在反应液中存在颗粒物时,效果明显。
【专利说明】一种自转式反应釜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应釜,尤其是一种自传式反应釜,属于化工生产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反应釜在食品、医药、化工等行业的应用都十分的广泛,人们对其结构也并不陌生,一般包括带有夹套的釜体、搅拌装置和用于驱使搅拌装置运动的动力装置。然而,现有的反应釜不能达到更好地搅拌效果,也就不能有效地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反应釜搅拌效果不好,不能有效地促进化学反应。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自转式反应釜,包括卧式釜体、驱动电机、左支撑架、右支撑架、左进料轴、右出料轴、左进料装置和右出料装置,卧式釜体的内壁上沿轴向设有至少两根条形叶板,左进料轴为空心轴且一端封闭,右出料轴的一端面与另一端面之间设有螺旋出料通道,左进料轴的开口端穿过左支撑架的侧板并通过左侧轴承与左支撑架转动连接,右出料轴的一端穿过右支撑架的侧板并通过右侧轴承与右支撑架转动连接,左进料轴的封闭端穿过卧式釜体的左端面后伸入卧式釜体内,并与卧式釜体的左端面密封固定,左进料轴伸入卧式釜体内的一端设有与轴心相通的出料孔,右出料轴的另一端穿过卧式釜体的右端面后伸入卧式釜体内,并与卧式釜体的右端面密封固定,右出料轴上设有皮带轮盘,皮带轮盘位于卧式釜体的右端面与右支撑架的侧板之间,驱动电机通过皮带驱动皮带轮盘转动,左进料装置包括第一进料口、第二进料口和左密封罩,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合流后与左密封罩相通,左密封罩内设有左密封圈,左密封罩安装在左支撑架侧板的左侧且左密封圈套设在伸出的左进料轴上,右出料装置包括右密封罩和出料口,出料口与右密封罩相通,右密封罩内设有右密封圈,右密封罩安装在右支撑架侧板的右侧且右密封圈套设在伸出的右出料轴上。
[0005]采用自传式且为卧式的反应釜,能够克服立式反应釜对于下部液体搅拌不充分的问题,尤其是在反应液中含有颗粒物时,通过自传式反应釜能够使下部沉淀的颗粒物也能向上翻转,从而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采用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合流后与左密封罩相通,使得反应液在进入时就进行混合,提高混合效果,提高反应效率;采用在左进料轴上设置与轴心相通的出料孔,能够在进料时由于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使反应液迅速向卧式釜体内腔扩散,进一步提高了反应液混合的效果,进一步提高反应效率;采用在右出料轴上设置螺旋出料通道,使反应后的液体旋转排入右密封罩内,并在右密封罩内进一步充分反应,进一步提闻了反应完成率。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卧式釜体的外壁上设有与卧式釜体内腔相通的余料出口。采用余料出口能够在反应完成后排出卧式釜体内还未排出的余料。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方案,卧式釜体的内壁上沿轴向设有八根条形叶板,条形叶板均匀分布在卧式釜体内壁的圆周上。
[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I)采用自传式且为卧式的反应釜,能够克服立式反应釜对于下部液体搅拌不充分的问题,尤其是在反应液中含有颗粒物时,通过自传式反应釜能够使下部沉淀的颗粒物也能向上翻转,从而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2)采用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合流后与左密封罩相通,使得反应液在进入时就进行混合,提高混合效果,提高反应效率;(3)采用在左进料轴上设置与轴心相通的出料孔,能够在进料时由于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使反应液迅速向卧式釜体内腔扩散,进一步提高了反应液混合的效果,进一步提高反应效率;(4)采用在右出料轴上设置螺旋出料通道,使反应后的液体旋转排入右密封罩内,并在右密封罩内进一步充分反应,进一步提高了反应完成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图1中A-A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自转式反应釜包括:卧式釜体1、驱动电机2、左支撑架3、右支撑架4、左进料轴9、右出料轴21、左进料装置和右出料装置,在卧式釜体I的内壁上沿轴向设有至少两根条形叶板18,一般可设置八根条形叶板18,条形叶板18均匀分布在卧式釜体I内壁的圆周上,左进料轴9为空心轴且一端封闭,在右出料轴21的一端面与另一端面之间设有螺旋出料通道10,左进料轴9的开口端穿过左支撑架3的侧板并通过左侧轴承19与左支撑架3转动连接,右出料轴21的一端穿过右支撑架4的侧板并通过右侧轴承12与右支撑架4转动连接,左进料轴9的封闭端穿过卧式釜体I的左端面后伸入卧式釜体I内,并与卧式釜体I的左端面密封固定,左进料轴9伸入卧式釜体I内的一端设有与轴心相通的出料孔20,右出料轴21的另一端穿过卧式釜体I的右端面后伸入卧式釜体I内,并与卧式釜体I的右端面密封固定,在右出料轴21上设有皮带轮盘11,皮带轮盘11位于卧式釜体I的右端面与右支撑架4的侧板之间,驱动电机2通过皮带16驱动皮带轮盘11转动,左进料装置包括第一进料口 5、第二进料口 6和左密封罩7,第一进料口 5和第二进料口6合流后与左密封罩7相通,在左密封罩7内设有左密封圈8,左密封罩7安装在左支撑架3侧板的左侧且左密封圈8套设在伸出的左进料轴9上,右出料装置包括右密封罩14和出料口 15,出料口 15与右密封罩14相通,在右密封罩14内设有右密封圈13,右密封罩14安装在右支撑架4侧板的右侧且右密封圈13套设在伸出的右出料轴21上,在卧式釜体I的外壁上设有与卧式釜体I内腔相通的余料出口 17。
[0012]本实用新型的自转式反应釜在工作时,首先启动驱动电机2,由皮带16驱动皮带轮盘11转动,从而带动卧式釜体I进行自转,然后通过第一进料口 5和第二进料口 6通入反应液,反应液再经过左进料轴9上的出料孔20向卧式釜体I的内腔内喷洒,同时由于卧式釜体I自转产生的离心力,喷洒的反应液能够快速的扩散到卧式釜体I的内腔内,在卧式釜体I进行自转时,卧式釜体I内壁上的条形叶板18能够对反应液进行进一步搅拌,在排出反应后的反应液时,由于在右出料轴21上设有螺旋出料通道10,会使得反应液在排出时旋转进入右密封罩14内,进一步提高了反应完成率,在所有的反应结束后,需要通过余料出口 17将卧式釜体I内还未从螺旋出料通道10排出的反应液排出。
【权利要求】
1.一种自转式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卧式釜体(I)、驱动电机(2)、左支撑架(3)、右支撑架(4)、左进料轴(9)、右出料轴(21)、左进料装置和右出料装置,所述卧式釜体(I)的内壁上沿轴向设有至少两根条形叶板(18),所述左进料轴(9)为空心轴且一端封闭,所述右出料轴(21)的一端面与另一端面之间设有螺旋出料通道(10),所述左进料轴(9)的开口端穿过左支撑架(3)的侧板并通过左侧轴承(19)与左支撑架(3)转动连接,所述右出料轴(21)的一端穿过右支撑架(4)的侧板并通过右侧轴承(12)与右支撑架(4)转动连接,所述左进料轴(9)的封闭端穿过卧式釜体(I)的左端面后伸入卧式釜体(I)内,并与卧式釜体(I)的左端面密封固定,所述左进料轴(9)伸入卧式釜体(I)内的一端设有与轴心相通的出料孔(20),所述右出料轴(21)的另一端穿过卧式釜体(I)的右端面后伸入卧式釜体(I)内,并与卧式釜体(I)的右端面密封固定,所述右出料轴(21)上设有皮带轮盘(11),所述皮带轮盘(11)位于卧式釜体(I)的右端面与右支撑架(4)的侧板之间,所述驱动电机(2)通过皮带(16)驱动皮带轮盘(11)转动,所述左进料装置包括第一进料口(5)、第二进料口(6)和左密封罩(7),所述第一进料口(5)和第二进料口(6)合流后与左密封罩(7)相通,所述左密封罩(7)内设有左密封圈(8),所述左密封罩(7)安装在左支撑架(3)侧板的左侧且左密封圈(8)套设在伸出的左进料轴(9)上,所述右出料装置包括右密封罩(14)和出料口(15),所述出料口(15)与右密封罩(14)相通,所述右密封罩(14)内设有右密封圈(13),所述右密封罩(14)安装在右支撑架(4)侧板的右侧且右密封圈(13)套设在伸出的右出料轴(2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转式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卧式釜体(I)的外壁上设有与卧式釜体⑴内腔相通的余料出口 (1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转式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卧式釜体(I)的内壁上沿轴向设有八根条形叶板(18),所述条形叶板(18)均匀分布在卧式釜体(I)内壁的圆周上。
【文档编号】B01J19/28GK203990655SQ201420479852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2日
【发明者】邹广东, 彭军 申请人:倍合德华强(连云港)医药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