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26288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流体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过滤器,特别是指一种用以过滤气体或液体的流体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用以过滤器气体或液体的流体过滤装置可以用来过滤气体中的微粒、油与水份,或者可以用来过滤液体中的杂质。

举例而言,一般用以过滤气体的空压系统(例如乳品及酿造制程用气、医疗气体及呼吸用气、包装及仪控用气、半导体电子制造用气…等等)包含一抽取空气的机具、一接设在该机具且用以过滤压缩空气中的固态杂质、油份或是水份的空气过滤器、以及一接设在该空气过滤器且用以储存及排放液体的自动排水控制器。

一般而言,该空气过滤器所能滤除的空气量会依照空气过滤器的滤除容积而被固定,最常见的为200毫升(ml)、600毫升、1200毫升、2000毫升、3000毫升等,然而,该空气过滤器在滤除过程中,进气量与出气量必须保持在一特定的范围内,以避免影响滤除效率,同时避免进气与出气的压力差过大所造成的危险情事发生,特别是大滤除容积的空气过滤器更必须随时留意进气压力与出气压力间的平衡问题。

同样的,用以过滤液体的液体过滤系统同样必须克服与空压系统所发生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流体过滤装置,其主要能够随时检视流体输入与输出的压力差是否过大,以维持滤除效率,同时降低危险情事发生。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流体过滤装置,其主要将大部分的组成零件装配在一箱体内,避免全部的零件都裸露于外,以降低受碰撞而造成零件损坏的风险。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流体过滤装置,包含:一箱体,具有一容置空间;一流体过滤器,设置在该箱体的容置空间,并具有一过滤空间、一与该过滤空间相通的输入口、一与该过滤空间相通的输出口、一设置在该过滤空间且与该输出口相接的过滤单元组、及一与该过滤空间相通的排放口;一输入管件,设置在该箱体,并具有一输入通道、一与该输入通道相通且位于该容置空间外的外输入接口、一与该输入通道相通且连通接设在该流体过滤器的输入口的内输入接口;一输出管件,设置在该箱体,并 具有一输出通道、一与该输出通道相通且位于该容置空间外的外输出接口、一与该输出通道相通且连通接设在该流体过滤器的输出口的内输出接口;一输入压力表,具有一设置在该箱体且位于该容置空间外的输入压力表头、及一连通地设在该输入压力表头与该输入通道之间的输入管,用以检测该输入通道的压力,并由该输入压力表头显示该输入通道的压力值;一输出压力表,具有一设置在该箱体且位于该容置空间外的输出压力表头、及一连通地设在该输出压力表头与该输出通道之间的输出管,用以检测该输出通道的压力,并由该输出压力表头显示该输出通道的压力值;一自动排放流体控制器,设置在该箱体的容置空间,并具有一与该流体过滤器的排放口连通接设的排放入口、及一设于该容置空间外的排放出口。

较佳地,该流体过滤器的过滤单元组是由多个过滤单元所串接组成。

较佳地,该箱体的容置空间是由多个板件所围设而成,该输入管件的外输入接口、该输出管件的外输出接口及该自动排放流体控制器的排放出口皆位于该板件的外侧表面之外,该输入压力表头及该输出压力表皆位于该板件的外侧表面上。

较佳地,该输入压力表的输入压力表头是邻近该输入管件的外输入接口且与该外输入接口在同一水平面上。

较佳地,该输出压力表的输出压力表头是邻近该输出管件的外输出接口且与该外输出接口在同一水平面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侧视图,显示箱体内的配置状态。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图,显示流体过滤器内部组态、输入管件、输出管件、及自动排放流体控制器的结合状态。

附图标记说明

箱体10

容置空间11

板件12

流体过滤器20

过滤空间21

输入口22

输出口23

过滤单元组24

过滤单元241

排放口25

输入管件30

输入通道31

外输入接口32

内输入接口33

输出管件40

输出通道41

外输出接口42

内输出接口43

输入压力表50

输入压力表头51

输入管52

输出压力表60

输出压力表头61

输出管62

自动排放流体控制器70

排放入口71

排放出口72

成品取出步骤60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流体过滤装置,其主要是由一箱体10、一流体过滤器20、一输入管件30、一输出管件40、一输入压力表50、一输出压力表60、及一自动排放流体控制器70所组成,其中:

该箱体10,具有一容置空间11;本实施例中,该箱体10的容置空间是由多个板件12所围设而成,并使该容置空间11呈一封闭空间。

该流体过滤器20,设置在该箱体10的容置空间11,并具有一过滤空间21、一与该过 滤空间21相通的输入口22、一与该过滤空间21相通的输出口23、一设置在该过滤空间21且与该输出口23相接的过滤单元组24、及一与该过滤空间21相通的排放口25;本实施例中,该过滤单元组24是由多个过滤单元241所串接组成,且不需电力供应即可进行过滤,由于该流体过滤器20为普通构件,且其作动方式与现有技术相同,亦非本发明的创作重点,因此对该构件的详细结构与作动方式不再详述。

该输入管件30,设置在该箱体10,并具有一输入通道31、一与该输入通道31相通且位于该容置空间11外的外输入接口32、一与该输入通道31相通且连通接设在该流体过滤器20的输入口22的内输入接口33;本实施例中,该输入管件30的外输入接口32是位于该板件12的外侧表面121之外,以作为欲进行过滤流体的输入连接之用。

该输出管件40,设置在该箱体10,并具有一输出通道41、一与该输出通道41相通且位于该容置空间11外的外输出接口42、一与该输出通道41相通且连通接设在该流体过滤器20的输出口23的内输出接口43;本实施例中,该输出管件40的外输出接口42是位于该板件12的外侧表面121之外,以作为过滤后的流体的输出连接之用。

该输入压力表50,具有一设置在该箱体10且位于该容置空间11外的输入压力表头51、及一连通地设在该输入压力表头51与该输入通道31之间的输入管52,用以检测该输入通道31的压力,并由该输入压力表头51显示该输入通道31的压力值;本实施例中,该输入压力表头51位于该板件12的外侧表面121上,另外,该输入压力表头51是邻近该输入管件30的外输入接口32且与该外输入接口32在同一水平面上。

该输出压力表60,具有一设置在该箱体10且位于该容置空间11外的输出压力表头61、及一连通地设在该输出压力表头61与该输出通道41之间的输出管62,用以检测该输出通道41的压力,并由该输出压力表头61显示该输出通道41的压力值;本实施例中,该输出压力表头61位于该板件12的外侧表面121上,另外,该输出压力表头61是邻近该输出管件40的外输出接口42且与该外输出接口42在同一水平面上。

该自动排放流体控制器70,设置在该箱体10的容置空间11,并具有一与该流体过滤器20的排放口25连通接设的排放入口71、及一设于该容置空间11外的排放出口72;本实施例中,该自动排放流体控制器70的排放出口72位于该板件12的外侧表面121之外,以作为流体、杂质排放之用。

以上所述即为本发明实施例各主要构件的结构及其组态说明。至于本发明实施例的功效,作以下说明。

由于本发明将该输入压力表50的输入压力表头51、以及将该输出压力表60的输出压力表头61皆设置在该箱体10的容置空间11之外,即皆位于该箱体10的板件12的外侧表面121上,因此,使用者得以直接查看该输入压力表头51与该输出压力表头61所显示的压力值,进而立即得知该输入管件30及该输出管件40内压力的状态,以便进行相对应的举措,因此,本发明确实能够达到随时检视流体输入与输出的压力差是否过大,以维持滤除效率,同时降低危险情事发生的目的。

其次,由于本发明的该输入压力表头51是邻近该输入管件30的外输入接口32,且与该外输入接口32在同一水平面上,藉以让使用者在判读上较为准确,避免将该输入压力表头51所显示的压力值误判为该输出管件40内的压力值;同样的,本发明的该输出压力表头61是邻近该输出管件40的外输出接口42,且与该外输出接口42在同一水平面上,同样让使用者在判读上较为准确,避免将该输出压力表头61所显示的压力值误判为该输入管件30内的压力值,因此,本发明透过巧妙的设置,让使用者在压力值的判断上较为准确无误。

值得说明的是,当本发明的流体过滤装置用在空压系统时,由于本发明所使用的各该流体过滤器20是让空气产生多次碰撞与改变流速,达到自然滤净除水、油份、杂质等操作,提供压缩空气自然简便滤净的实用功效,因此,各该流体过滤器20不需电力供应即可进行过滤,使得本发明的流体过滤装置具有节能省碳的功效。且所装设的该自动排放流体控制器70在执行自动排放的功能时,也仅需耗费该自动排放流体控制器70在作动时所需的电力即可,电能使用量相当微小。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本发明特别将该流体过滤器20、输入管件30、输出管件40、输入压力表50、输出压力表60、及自动排放流体控制器70共同配置在箱体10上,仅让该输入管件30的外输入接口32、该输出管件40的外输出接口42及该自动排放流体控制器70的排放出口72皆位于该板件12的外侧表面121之外,该输入压力表头51及该输出压力表61皆位于该板件12的外侧表面121上,因此,得以避免该流体过滤器20、输入管件30、输出管件40、输入压力表50、输出压力表60、及自动排放流体控制器70全部裸露于外,以降低受碰撞而造成零件损坏的风险。

综上所述,上述各实施例及图式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之限定本发明实施之范围,即大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之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专利涵盖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