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稀释器低置超声喷淋塔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3004504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制硫酸中干吸稀释装置,特别涉及余热回收系统中稀释器一体式喷淋塔。
技术背景
目前低温余热回收喷淋塔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喷洒液滴颗粒较大,造成冲刷腐蚀喷淋管,同时吸收酸性气体效率低。2、稀释器一体式喷淋塔结构简单,稀释不均,反应剧烈,影响设备寿命。因此应该提供一种新的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传统喷淋塔不足,提供了一种新型稀释器一体式喷淋塔结构—稀释器低置超声喷淋塔,解决了现有喷淋塔喷洒液滴颗粒较大,造成冲刷腐蚀喷淋管,同时吸收酸性气体效率低的问题;也解决了稀释器结构简单,稀释不均匀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稀释器低置超声喷淋塔,包括塔体,所述塔体顶端设有气体分布器,塔体外侧固定连接有循环酸管,塔体内设有喷淋管,所述循环酸管通过循环酸喷头与喷淋管相连通,其特征是,所述喷淋管上均匀设有超声喷嘴,所述喷淋管下方设有沉积槽,该沉积槽位于塔体内中段,其下方设有稀释腔,塔体内的稀释腔下方设有扩大腔,所述塔体底部设有稀释酸槽。
所述喷淋管由两根喷淋主管垂直交叉布置,喷淋主管两侧均匀连接多根喷淋支管,喷淋支管末端连接超声喷嘴。
所述稀释腔为长方体,稀释腔左侧接有稀释水管。
所述沉积槽为圆锥腔体,可将沉积的浓酸压缩到稀释腔内。
所述扩大腔与稀释酸槽之间设有气体排放口。
本发明中,气体分布器布置在塔顶端,SO3气体经气体分布器弥散到吸收塔内;喷淋管由喷淋主管和喷淋支管组成,超声喷嘴均匀布置在喷淋管末端与中段,循环酸喷头与喷淋管相连,循环酸管固联喷淋塔外侧;沉积槽位于喷淋管下方(喷淋塔中段);稀释腔为长方体,实现硫酸气化后被完全稀释混合,稀释腔左侧接有稀释水管;稀释腔下方设有扩大腔,稀释酸槽位于喷淋塔底部,低置的稀释器装置(由稀释腔、沉积槽、扩大腔、酸槽构成)省去单独设计混合器稀释环节。
喷淋管由两根喷淋主管垂直交叉布置,喷淋主管两侧连接喷淋支管,保证超声喷雾喷嘴布置均匀性。喷淋支管末端连接超声喷雾喷嘴,酸槽位于塔底部,用于盛放稀释后的稀硫酸。
本发明提高喷洒液体酸雾颗粒均匀性,气体吸收效率明显高,控制稀释后浓酸浓度精度范围在±0.9%,增加稀释酸的均匀性,有效减少稀释器剧烈震动,减少稀释器故障率30%以上。本发明使得工艺上对酸浓、酸温控制的工况范围有所扩大,未来经济效益好,市场巨大,有广阔的产业化前景。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
1.稀释器低置一体喷淋塔实现了简化生产工序,效率高。
2.锥形稀释器设计,实现算颗粒完全切割,解决了稀释器结构简单,稀释不均匀。
3.采用多点布置超声喷嘴提高了气体吸收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气体分布器、2喷淋管、3循环酸管、4超声喷嘴、5循环酸喷头、6稀释腔、7沉积槽、8稀释水管、9扩大腔、10稀释酸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更加清楚的表述本发明专利,结合稀释器低置超声喷淋塔附图1对本发明专利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稀释器低置超声喷淋塔,由气体分布器1、喷淋管2、循环酸管3、超声喷嘴4、循环酸喷嘴5、稀释腔6、沉积槽7、稀释水管8、扩大腔9、稀释酸槽10等组成。
气体分布器1布置在塔顶端,SO3气体经气体分布器弥散到吸收塔内,塔体内设有喷淋管2,塔体外侧固定连接有循环酸管3,循环酸管通过循环酸喷头5与喷淋管相连通。
喷淋管2由两根喷淋主管垂直交叉布置,喷淋主管两侧连接喷淋支管,喷淋支管末端连接超声喷嘴。超声喷嘴4均匀布置在喷淋管末端与中段。
沉积槽7位于喷淋管2下方(喷淋塔中段),沉积槽为圆锥腔体,可将沉积的浓酸压缩到稀释腔内。稀释腔6为长方体,实现硫酸气化后被完全稀释混合,稀释腔6左侧接有稀释水管8,稀释腔6下方设有扩大腔9,稀释酸槽10位于喷淋塔底部,低置的稀释器装置省去单独设计混合器稀释环节。
本发明提高喷洒液体酸雾颗粒均匀性,气体吸收效率明显高,控制稀释后浓酸浓度精度范围在±0.9%增加稀释酸的均匀性,有效减少稀释器剧烈震动,减少稀释器故障率30%以上。使得工艺上对酸浓、酸温控制的工况范围有所扩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