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氧化碳电还原用电极及其制备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21686阅读:537来源:国知局
一种二氧化碳电还原用电极及其制备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二氧化碳电还原用电极及其应用,属于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和储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二氧化碳电还原技术(erc)是利用电能将co2还原为各种有机小分子或化工产品,有效实现温室气体co2资源化利用的一种技术。erc技术不仅可节约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化石能源,而且变废为宝,使co2得到有效利用,减少了co2造成的环境污染。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再利用电能将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实现电能向化学能的转化和储存。因此,erc技术具有潜在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电催化剂是erc的关键材料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到erc反应的转化效率和选择性及寿命。经过20-30多年的努力,研究者通过增加多晶纳米电催化剂的反应活性位、拓展反应面积及金属合金化等方法使erc反应法拉第效率显著提升。然而多晶金属纳米颗粒的比表面增加的同时,析氢副反应也更加明显,从而导致erc反应的选择性比较差。尤其是在水溶液中,erc反应进行时co2首先溶入水中形成水合态co2(aq),再在催化剂表面转化为吸附态co2(ad)。由于水能提供h+的数量有限且co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较小,因此在常温、常压时,相比有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erc反应效率更低,且析氢副反应非常严重。然而,尽管在有机溶剂和离子液体中这些催化剂表面的反应效率较高,但反应路径较为复杂、可控性不高;且反应产物复杂,难以分离;且电解液的成本,尤其是离子液体的成本比较高。因此,如何提高水溶液中erc反应生成化学品的法拉第效率,降低析氢副反应的效率,提高选择性,是目前erc反应研究的重点。

近年来,杂原子掺杂催化剂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纳米碳材料原位引入杂原子,使炭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微观形貌明显改变,形成了丰富的边缘活性位,从而使炭材料具有优异的氧还原反应催化活性、稳定性,在燃料电池领域被广泛研究。这种材料也被证明作为具有很高co2捕获性能。然而,这种材料在erc技术中的应用研究却相对较少。考虑到杂原子掺杂碳材料具有较高erc催化活性,而且此类催化剂不易被杂质污染,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co2电还原用电极,在基底上复合其他功能材料,使其既能够提高co2的吸附量,又能够提高电极上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方面该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co2电还原用电极,所述co2电还原用电极由不同功能的三层组成,是由基底层、基底层上内层co2吸附层和外层催化层依次叠合构成;其中催化层由催化剂和质子传导剂组成;催化层中催化剂的担载量为0.5-5mg/cm2;催化剂为嫁接有金属大环化合物的杂原子掺杂碳纳米管;基底层厚度为100-400μm;co2吸附层由多孔碳材料、胺类化合物与粘结剂构成,厚度20μm-100μm。

杂原子为n、p、f、b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金属大环化合物为四-(4-羧基苯基)卟啉铁、卟啉铁、酞氰铁、酞氰钴、酞氰锰、维生素b12、卟啉钴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杂原子掺杂碳纳米管的杂原子质量含量为0.1%-10%;杂原子掺杂碳纳米管与金属大环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1-10∶1。

所述催化层中催化剂与质子传导剂的重量比为1:3~3:1;纳米管直径为10-80nm,长度为40nm-5μm。

所述co2吸附层中粘结剂为所在吸附层重量的20~40%;多孔碳总孔容为0.5-3cm3/g,胺类化合物为苯胺、乙二胺、正己胺、三甲胺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胺类化合物占多孔碳材料和胺类化合物总质量的1-10%;其中多孔碳的微孔孔径为2nm-0.5nm,介孔孔径为3nm-30nm,微孔占多孔碳总孔容的20%-50%;介孔占多孔碳总孔容的40%-70%,大孔孔道通过介孔和微孔孔道交错贯通,大孔孔径0.5μm-5μm,大孔占多孔碳总孔容的10%-20%。

所述多孔碳材料为粒径在10-100nm的kb600、kb300、bp2000、xc-72、乙炔黑、乙炔活性炭、碳气凝胶或碳干凝胶、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石墨烯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粘结剂为ptfe或pvdf。

质子传导剂为全氟磺酸树脂、磺化聚醚砜类树脂、磺化聚醚醚酮树脂、磺化聚苯并咪唑、磺化聚酰亚胺树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树脂。

所述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用电极的制备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以气体扩散层或处理后的炭毡或炭纸作为基底层:炭毡或炭纸处理过程为:在200~600℃在空气中进行处理,然后在乙醇和/或丙酮中进行除油处理清洗;

2)co2吸附层制备:将多孔碳材料、胺类化合物与粘结剂共混于溶剂中,得到电极浆料,其中固体物质与溶剂比例为10~200mg固体/ml溶剂;采用刮涂、喷涂或辊压的方式,将浆料涂覆于步骤1)的基底层表面,于40-80摄氏度烘干制得电极,制备得到co2吸附层;其中,所述的粘结剂为ptfe或pvdf;

采用ptfe作为粘结剂时,溶剂为醇、水或醇水混合液,醇水混合液中醇与水质量比为1∶4~4∶1;所述醇包括乙醇、异丙醇、乙二醇或丙三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采用pvdf作为粘结剂时,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甲酰胺、碳酸三乙酯、二甲基亚砜或丙酮中的一种或多种;

3)催化剂制备:取杂原子掺杂碳纳米管,按杂原子掺杂碳纳米管重量的1~5倍加入溶剂,在超声波中振荡混合至均匀,再加入金属大环化合物,继续在超声波中振荡混合至均匀,然后在氮气保护下,80-120℃回流4h,冷却至室温,对材料进行过滤、洗涤;然后将材料放入球磨机在200-600rpm下球磨0.5-8h;然后将其在溶剂中超声10min-100min,去除表面的金属大环化合物,制备得催化剂;

溶剂为醇、水或醇水混合液,醇水混合液中醇与水质量比为1∶4~4∶1;所述醇包括乙醇、异丙醇、乙二醇或丙三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杂原子掺杂碳纳米管制备方法如下:

将碳纳米管分散于溶剂中,然后滴加杂原子前驱体,30~80℃下搅拌混合均匀;将混合物在60~100℃下真空干燥,得到固体粉末;经高温氨气下处理后,温度控制在400~1300℃,处理时间控制在60min~5h;其中nh3进气流量控制在2~100ml/min;

所述的磷前驱体是磷酸h3po2、kh2po3、nah2po3、napo3、napo4、苯基膦等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混合物;所述的硼前驱体是三氯环硼氮烷、硼酸、氧化硼、硼酸盐及硼烷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所述氮前驱体为乙二胺、三甲胺、三聚氰胺、聚氨酯、聚吡啶、聚吡咯、聚丙烯腈、聚苯胺、二/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所述的氟前驱体包括全氟磺酸树脂、2-氟-3-氟-甲基苯胺、5-氟脲嘧啶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

4)催化层制备:取嫁接有金属大环化合物的杂原子掺杂碳纳米管,按嫁接有金属大环化合物的杂原子掺杂碳纳米管重量的30~50倍加入分散剂,在超声波中振荡混合至均匀,再加入质子传导剂,继续在超声波中振荡混合至均匀,制成浆料;将所述浆料涂覆在co2捕获层的表面,获得催化层中间产品;将所述催化层中间产品在40-80℃条件下烘干,获得催化层;

分散剂为醇、水或醇水混合液,醇水混合液中醇与水质量比为1∶4~4∶1;所述醇包括乙醇、异丙醇、乙二醇或丙三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将co2吸附层、催化层制备到基底上的方法为刮涂法、喷涂法、丝网印刷法、激光打印法中的一种。

所述电极可作为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反应的阴极。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在电极中引入co2吸附层,提高电极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对二氧化碳进行“捕获”,提高催化层中反应产物的浓度,降低传质电阻;

2.在杂原子(n、p、f、b)掺杂纳米管内“嫁接”上金属大环化合物所作为催化剂。将金属大环化合物的引入,进一步提高了杂原子掺杂碳的活性位数量,从而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3.杂原子掺杂碳纳米管将金属大环化合物限域在其内部,不但可以提高金属大环化合物稳定性和分散作用,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以调控反应中间体与co在催化剂表面吸附的强度,从而提高其作为催化剂的活性;

4.co2吸附层对催化层的催化剂具有吸附作用,且吸附层中的胺类化合物可以与催化层中的催化剂形成价键,因此对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具有促进作用。

5.该方法所制备的电极不但可以提高电极的有效活性面积,还可以提高反应物的传输,从而降低传质极化,提高其性能,更有利于erc的实际应用;

6.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易操、生产设备常规,适合大规模生产,制备的电极比表面积大,具有很高的二氧化碳氧还原催化性能。

应用

将所制的的电极,用作二氧化碳还原制co用阴极。并通过三电极体系进行电化学测试:工作电极为制得的电极;对电极为pt片,参比电极为hg/hg2cl2/饱和kcl。we与re之间的距离为0.5cm,采用盐桥以降低液接电势。阴极电解液为0.5mnahco3aq.sol.,电解液体积为180ml。阳极电解液为0.1mh2so4aq.sol.。

附图说明

图1.电极结构示意图;

图2.实施例1、2和对比例所制备电极的co产物的法拉第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但是本发明不仅限于实施例。

对比例1

将toray060碳纸在550℃在空气中进行处理,然后在乙醇进行除油处理清洗,作为基底;将碳纳米管在高温氨气气氛下处理后,温度控制在900℃,处理时间控制在3h;其中nh3进气流量控制在100ml/min,制备得到氮掺杂纳米管;取50mg氮原子掺杂纳米管(氮含量0.8wt%),放入球磨机在500rpm下球磨3h;然后将其在异丙醇中超声40min,制备得到氮掺杂纳米管;取氮原子掺杂碳纳米管,加入30倍加入异丙醇,在超声波中振荡混合至均匀,再加入500mg的5%的全氟磺酸树脂溶液,继续在超声波中振荡混合至均匀,制成浆料;将所述浆料涂覆在基底表面,获得催化层中间产品;将所述催化层中间产品在60℃条件下烘干,获得电极;

实施例1

将toray060碳纸在550℃在空气中进行处理,然后在乙醇进行除油处理清洗,作为基底;将50mg的kb300、4mg乙二胺化合物与30mg粘结剂ptfe共混于1∶4的乙醇:水的共混溶剂中,得到电极浆料,其中固体物质与溶剂比例为20mg固体/ml溶剂;采用刮涂的方式,将浆料涂覆于处理过的碳基底表面,于60摄氏度烘干制得电极,制备得到co2捕获层;将碳纳米管在高温氨气气氛下处理后,温度控制在900℃,处理时间控制在3h;其中nh3进气流量控制在100ml/min,制备得到氮掺杂纳米管;取50mg氮原子掺杂纳米管(氮含量0.8wt%),加入150mg异丙醇,在超声波中振荡混合至均匀,再加入20mg酞氰铁,继续在超声波中振荡混合至均匀,然后在氮气保护下,120℃回流4h,冷却至室温,对材料进行过滤、洗涤;然后将材料放入球磨机在500rpm下球磨3h;然后将其在异丙醇中超声40min,去除表面的酞氰铁,制备得到嫁接大环化合物的氮掺杂纳米管;取嫁接有酞氰铁的氮原子掺杂纳米管,加入30倍加入异丙醇,在超声波中振荡混合至均匀,再加入500mg5%的全氟磺酸树脂溶液,继续在超声波中振荡混合至均匀,制成浆料;将所述浆料涂覆在co2捕获层的表面,获得催化层中间产品;将所述催化层中间产品在80℃条件下烘干,获得电极;

实施例2

将toray060碳纸在550℃在空气中进行处理,然后在乙醇进行除油处理清洗,作为基底;将50mg的碳纳米管、4mg己二胺化合物与30mg粘结剂ptfe共混于1∶3的乙醇:水的共混溶剂中,得到电极浆料,其中固体物质与溶剂比例为20mg固体/ml溶剂;采用刮涂的方式,将浆料涂覆于处理过的碳基底表面,于60摄氏度烘干制得电极,制备得到co2捕获层;将碳纳米管在高温氨气气氛下处理后,温度控制在900℃,处理时间控制在3h;其中nh3进气流量控制在100ml/min,制备得到氮掺杂纳米管;取50mg氮原子掺杂纳米管(氮含量0.8wt%),加入150mg异丙醇,在超声波中振荡混合至均匀,再加入20mg酞氰铁,继续在超声波中振荡混合至均匀,然后在氮气保护下,120℃回流4h,冷却至室温,对材料进行过滤、洗涤;然后将材料放入球磨机在500rpm下球磨3h;然后将其在异丙醇中超声40min,去除表面的金属大环化合物,制备得到嫁接大环化合物的氮掺杂纳米管;取嫁接有酞氰铁的氮原子掺杂纳米管,加入30倍加入异丙醇,在超声波中振荡混合至均匀,再加入500mg5%的全氟磺酸树脂溶液,继续在超声波中振荡混合至均匀,制成浆料;将所述浆料涂覆在co2捕获层的表面,获得催化层中间产品;将所述催化层中间产品在60℃条件下烘干,获得电极;

实施例3

将碳毡在550℃在空气中进行处理,然后在乙醇进行除油处理清洗,作为基底;将50mg的碳纳米管、4mg己二胺化合物与30mg粘结剂ptfe共混于1∶3的乙醇:水的共混溶剂中,得到电极浆料,其中固体物质与溶剂比例为20mg固体/ml溶剂;采用刮涂的方式,将浆料涂覆于处理过的碳基底表面,于60摄氏度烘干制得电极,制备得到co2捕获层;将碳纳米管在高温氨气气氛下处理后,温度控制在900℃,处理时间控制在3h;其中nh3进气流量控制在100ml/min,制备得到氮掺杂纳米管;取50mg氮原子掺杂纳米管(氮含量0.8wt%),加入150mg异丙醇,在超声波中振荡混合至均匀,再加入20mg维生素b12,继续在超声波中振荡混合至均匀,然后在氮气保护下,120℃回流4h,冷却至室温,对材料进行过滤、洗涤;然后将材料放入球磨机在500rpm下球磨3h;然后将其在异丙醇中超声30min,去除表面的金属大环化合物,制备得到嫁接大环化合物的氮掺杂纳米管;取嫁接有酞氰铁的氮原子掺杂纳米管,加入30倍加入异丙醇,在超声波中振荡混合至均匀,再加入500mg5%的全氟磺酸树脂溶液,继续在超声波中振荡混合至均匀,制成浆料;将所述浆料涂覆在co2捕获层的表面,获得催化层中间产品;将所述催化层中间产品在60℃条件下烘干,获得电极;

实施例4

将碳毡在550℃在空气中进行处理,然后在乙醇进行除油处理清洗,作为基底;将50mg的碳纳米管、4mg苯胺与30mg粘结剂ptfe共混于1∶3的乙醇:水的共混溶剂中,得到电极浆料,其中固体物质与溶剂比例为20mg固体/ml溶剂;采用刮涂的方式,将浆料涂覆于处理过的碳基底表面,于60摄氏度烘干制得电极,制备得到co2捕获层;将碳纳米管在高温氨气气氛下处理后,温度控制在900℃,处理时间控制在3h;其中nh3进气流量控制在100ml/min,制备得到氮掺杂纳米管;取50mg氮原子掺杂纳米管(氮含量0.8wt%),加入150mg异丙醇,在超声波中振荡混合至均匀,再加入20mg维生素b12,继续在超声波中振荡混合至均匀,然后在氮气保护下,120℃回流4h,冷却至室温,对材料进行过滤、洗涤;然后将材料放入球磨机在500rpm下球磨3h;然后将其在异丙醇中超声10min-100min,去除表面的金属大环化合物,制备得到嫁接大环化合物的氮掺杂纳米管;取嫁接有酞氰铁的氮原子掺杂纳米管,加入30倍加入异丙醇,在超声波中振荡混合至均匀,再加入500mg5%的全氟磺酸树脂溶液,继续在超声波中振荡混合至均匀,制成浆料;将所述浆料涂覆在co2捕获层的表面,获得催化层中间产品;将所述催化层中间产品在80℃条件下烘干,获得电极;

实施例5

将碳毡在550℃在空气中进行处理,然后在乙醇进行除油处理清洗,作为基底;将50mg的碳纳米管、4mg苯胺与30mg粘结剂ptfe共混于1∶3的乙醇:水的共混溶剂中,得到电极浆料,其中固体物质与溶剂比例为20mg固体/ml溶剂;采用刮涂的方式,将浆料涂覆于处理过的碳基底表面,于60摄氏度烘干制得电极,制备得到co2捕获层;将0.1g碳纳米管分散于50ml乙醇中,然后三苯基磷,60℃下搅拌混合均匀;将混合物在100℃下真空干燥,得到固体粉末;经1000℃的n2气氛气氛下处理后2h,得到磷掺杂纳米管(p含量为1.0%);取50mg磷原子掺杂纳米管(氮含量0.8wt%),加入150mg异丙醇,在超声波中振荡混合至均匀,再加入20mg维生素b12,继续在超声波中振荡混合至均匀,然后在氮气保护下,120℃回流4h,冷却至室温,对材料进行过滤、洗涤;然后将材料放入球磨机在500rpm下球磨3h;然后将其在异丙醇中超声30min,去除表面的金属大环化合物,制备得到嫁接大环化合物的氮掺杂纳米管;取嫁接有酞氰铁的氮原子掺杂纳米管,加入30倍加入异丙醇,在超声波中振荡混合至均匀,再加入500mg5%的全氟磺酸树脂溶液,继续在超声波中振荡混合至均匀,制成浆料;将所述浆料涂覆在co2捕获层的表面,获得催化层中间产品;将所述催化层中间产品在80℃条件下烘干,获得电极;

实施例6

将碳毡在550℃在空气中进行处理,然后在乙醇进行除油处理清洗,作为基底;将50mg的碳纳米管、4mg乙二胺与30mg粘结剂ptfe共混于1∶3的乙醇:水的共混溶剂中,得到电极浆料,其中固体物质与溶剂比例为20mg固体/ml溶剂;采用刮涂的方式,将浆料涂覆于处理过的碳基底表面,于60摄氏度烘干制得电极,制备得到co2捕获层;将0.1g碳纳米管分散于50ml乙醇中,然后加入三氯环硼氮烷,60℃下搅拌混合均匀;将混合物在100℃下真空干燥,得到固体粉末;经1000℃的n2气氛气氛下处理后2h,得到硼掺杂纳米管(b含量为1.5%);取50mg硼原子掺杂纳米管(硼含量0.8wt%),加入150mg异丙醇,在超声波中振荡混合至均匀,再加入20mg维生素b12,继续在超声波中振荡混合至均匀,然后在氮气保护下,120℃回流4h,冷却至室温,对材料进行过滤、洗涤;然后将材料放入球磨机在500rpm下球磨3h;然后将其在异丙醇中超声30min,去除表面的金属大环化合物,制备得到嫁接大环化合物的氮掺杂纳米管;取嫁接有维生素b12的氮原子掺杂纳米管,加入30倍加入异丙醇,在超声波中振荡混合至均匀,再加入500mg5%的全氟磺酸树脂溶液,继续在超声波中振荡混合至均匀,制成浆料;将所述浆料涂覆在co2捕获层的表面,获得催化层中间产品;将所述催化层中间产品在80℃条件下烘干,获得电极。

图2中可看出,相对于对比例1,实施例1和2中电极的法拉第效率明显增大,这说明电极的对co的选择性明显提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