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膜蒸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4031阅读:63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料液蒸发浓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膜蒸发器。



背景技术:

降膜蒸发器是一种用于料液蒸发浓缩的间壁式热交换设备;料液从进料口经第一腔流入换热管,在重力作用下料液成膜状沿换热管内侧流动下降,进入第二腔的加热介质对换热管外侧加热,换热管中料液的水分被加热汽化,产生的蒸汽与液相共同进入蒸发室进行汽液分离,液相由出料口排出,蒸汽再进入蒸气冷凝器冷凝;换热管较粗时料液成膜状沿换热管内侧流动下降速度较快,但成膜效果和均匀性较差;换热管较细时成膜效果和均匀性较好,但料液成膜状沿换热管内侧流动下降速度较慢;为了克服传统的降膜蒸发装置存在成膜效果和均匀性及料液成膜状沿换热管内侧流动下降速度不能兼顾的不足;因此,设计一种成膜效果和均匀性及料液成膜状沿换热管内侧流动下降速度能兼顾的降膜蒸发装置,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成膜效果和均匀性及料液成膜状沿换热管内侧流动下降速度能兼顾的降膜蒸发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降膜蒸发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由上到下依次设有进料板、换热管及出料板,所述进料板和出料板与壳体内壁紧密贴合,所述进料板和出料板将壳体依次分成进料腔、换热腔及出料腔,所述进料腔、换热腔及出料腔的体积比为1:10:1,所述进料腔的顶部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连通有进料管道,所述进料管道上依次设有进料泵及进料阀,所述进料板上环设有进料通孔,所述进料通孔由上到下依次包括弧形段和竖直段,所述弧形段的半径由上到下依次增大,所述出料板上与进料通孔对应位置设有出料通孔,所述换热管一端与进料通孔的竖直段连通,另一端与出料通孔连通,所述换热腔的侧壁上由上到下依次设有加热蒸汽入口及冷凝水出口,所述出料腔的侧壁上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通过出料管道连通有蒸发装置,所述蒸发装置的顶部设有蒸汽出口,所述蒸发装置底部设有液相出口。

优选地,所述蒸汽出口与进料腔之间通过管道设有平衡阀。

优选地,所述液相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有出料泵。

优选地,所述换热管的直径与进料通孔的竖直段的直径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进料板的进料通孔具有直径逐渐变大利于成膜的弧形段,竖直段与换热管内径相同,能兼顾成膜效果和均匀性及料液成膜状沿换热管内侧流动下降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壳体;2、进料板;3、换热管;4、出料板;5、进料腔;6、换热腔;7、出料腔;8、进料口;9、进料管道;10、进料泵;11、进料阀;12、进料通孔;13、弧形段;14、竖直段;15、出料通孔;16、加热蒸汽入口;17、冷凝水出口;18、出料口;19、蒸发装置;20、蒸汽出口;21、液相出口;22、平衡阀;23、出料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

一种降膜蒸发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由上到下依次设有进料板2、换热管3及出料板4,所述进料板2和出料板4与壳体1内壁紧密贴合,所述进料板2和出料板4将壳体1依次分成进料腔5、换热腔6及出料腔7,所述进料腔5、换热腔6及出料腔7的体积比为1:10:1,所述进料腔5的顶部设有进料口8,所述进料口8连通有进料管道9,所述进料管道9上依次设有进料泵10及进料阀11,所述进料板2上环设有进料通孔12,所述进料通孔12由上到下依次包括弧形段13和竖直段14,所述弧形段13的半径由上到下依次增大,所述出料板4上与进料通孔12对应位置设有出料通孔15,所述换热管3一端与进料通孔12的竖直段14连通,另一端与出料通孔15连通,所述换热腔6的侧壁上由上到下依次设有加热蒸汽入口16及冷凝水出口17,所述出料腔7的侧壁上设有出料口18,所述出料口18通过出料管道连通有蒸发装置19,所述蒸发装置19的顶部设有蒸汽出口20,所述蒸发装置19底部设有液相出口21。

所述蒸汽出口20与进料腔5之间通过管道设有平衡阀22。通过平衡阀可以调节进料腔5和蒸发装置19的压力的相对平衡,利于料液在重力作用下成膜状沿换热管3内侧流动下降。

所述液相出口21通过管道连接有出料泵23。

所述换热管3的直径与进料通孔12的竖直段14的直径相同。

该降膜蒸发器使用时,蒸汽从加热蒸汽入口16 进入进料腔5对换热管3 外侧加热;料液从进料口8 进入进料腔5,经进料通孔12分配进入换热管3加热并在重力作用下成膜状沿换热管3 内侧流动下降,换热管3中料液的水分被加热汽化,产生的蒸汽与液相经出料口18共同进入蒸发装置19 进行汽液分离,液相由液相出口21 排出,蒸汽由蒸汽出口20排出。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