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涂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4142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涂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饰材料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涂湿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迎合时代发展,满足不同人群的审美,出现了一种新的墙纸印刷工艺,称之为水墨浸染或水墨渲染,在目前生产条件下,需要生产厂家通过对油墨配方以及浆料配方的调整并辅以计机算辅助设计的特殊辊筒来实现相应的水墨浸染效果,上述的生产方法针对性较强,生产设备及配方需要根据图案的特点进行调整甚至是重新设计制造,从而延长了研发周期、增加了生产成本。

因此,如何改善墙纸印刷方式,使其无需进行针对性调整或重新设计即可进行不同图案的水墨浸染墙纸的生产,从而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涂湿装置,以达到使其无需进行针对性调整或重新设计即可进行不同图案的水墨浸染墙纸的生产,从而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涂湿装置,包括:

具有内腔的主体;

连接在所述主体上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上设置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夹层;

设置于所述夹层中的涂片,所述内腔中的液体能够从所述涂片位于所述夹层中的固定端渗透至所述涂片位于所述夹层外的涂抹端。

优选地,还包括机架,所述主体设置于所述机架上。

优选地,所述主体的两端与所述机架可转动连接且通过定位件定位。

优选地,所述机架包括机座以及设置于所述机座上的支承座,所述主体的端部与所述支承座可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定位件为定位螺栓,所述支承座上设置有螺纹通孔,所述定位螺栓能够与所述螺纹通孔配合并顶紧所述主体的端部对所述主体进行定位。

优选地,所述主体呈辊状,所述内腔与所述主体同轴设置。

优选地,所述夹持部包括夹持仓以及固定件,所述夹持仓固连在所述主体上且具有夹持槽,所述夹持槽一端与所述内腔连通,另一端具有可供所述涂片进入开口,所述固定件用于将所述涂片固定于所述夹持槽中。

优选地,所述主体两端均设置有用于将水管与所述内腔连通的延伸段,其中一个所述延伸段作为进水端,另一个所述延伸段作为出水端。

优选地,与所述主体的进水端连通的进水管路上还设置有控制阀。

优选地,还包括控制器以及用于检测所述内腔中液体压力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小于预设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控制阀增加开度,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等于预设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控制阀停止增加开度,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大于预设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控制阀减小开度。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涂湿装置,包括主体、夹持部以及涂片,其中,主体具有内腔;夹持部连接在主体上且其上设置有与内腔连通的夹层;涂片设置于夹层中,内腔中的液体能够从涂片位于夹层中的固定端渗透至涂片位于夹层外的涂抹端;上述的涂片由吸水性及透水性好的材料制成,在生产过程中,首先向主体的内腔中注入水或其他液体,并使涂片与墙纸基材接触并相对移动,这时,内腔中的水或其他液体将经过涂片在墙纸基材上形成水膜,然后依照传统的墙纸印刷工艺将图案绘制到未干的水膜涂层上,从而形成水墨浸染效果;由此可见,上述的涂湿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和使用,可迅速投入到生产中去,并且通过利用上述的涂湿装置,无需对不同的图案进行复杂的针对性研发,只要在使用油墨绘图前使用涂湿装置在墙纸基材上形成一水膜涂层即可,能够有效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墙纸印刷工艺,利用水膜涂层实现水墨浸染效果,无需再生产前对油墨配方以及浆料配方进行调整,能够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涂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涂湿装置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涂湿装置中支承座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涂湿装置中支承座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涂湿装置中主体及夹持部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涂湿装置中主体及夹持部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涂湿装置中主体及夹持部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涂湿装置,以达到使其无需进行针对性调整或重新设计即可进行不同图案的水墨浸染墙纸的生产,从而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涂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涂湿装置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涂湿装置,包括主体1、夹持部3以及涂片。

其中,主体1具有一用于容纳水或其他液体的内腔;夹持部3连接在主体1上且其上设置有与内腔连通的夹层;涂片设置于夹层中,内腔中的液体能够从涂片位于夹层中的固定端渗透至涂片位于夹层外的涂抹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涂湿装置,在生产过程中,首先向主体1的内腔中注入水或其他液体,并使涂片与墙纸基材4接触并相对移动,这时,内腔中的水或其他液体将经过涂片在墙纸基材4上形成水膜,然后依照传统的墙纸印刷工艺将图案绘制到未干的水膜涂层上,从而形成水墨浸染效果;由此可见,上述的涂湿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和使用,可迅速投入到生产中去,并且通过利用上述的涂湿装置,无需对不同的图案进行复杂的针对性研发,只要在使用油墨绘图前使用涂湿装置在墙纸基材4上形成一水膜涂层即可,能够有效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为了便于涂湿装置的固定,使其在生产过程中保持稳定,从而使形成的水膜涂层均匀,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涂湿装置还包括机架2,主体1设置于机架2上。上述的机架2既可以位于主体1的下方,对主体1起到支撑的作用,也可以位于主体1的上方,将主体1吊起,还可以位于主体1的一侧。

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主体1的两端与机架2可转动连接且通过定位件定位,这样,在工作时,可先松开定位件,转动主体1,使涂片与墙纸基材4接触,然后锁紧定位件对主体1进行定位;当水膜涂覆完成后,同样先松开定位件,转动主体1,使涂片与墙纸基材4分离,然后在锁紧定位件使其保持在该状态即可,操作方便,便于水膜涂覆完成后将墙纸基材4取下。上述的结构仅仅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能够实现涂片与墙纸基材4的接触与分离的结构很多,比如,机架2可包括升降杆,主体1的端部与升降杆可转动连接,主体1的端部与升降杆连接,通过升降杆实现涂片与墙纸基材4的接触与分离,当然,还有其他的结构可以实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为了便于主体1及定位件的安装,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涂湿装置中支承座的主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涂湿装置中支承座的侧视图,机架2包括机座21以及设置于机座21上的支承座22,主体1的端部与支承座22可转动连接。进一步地,定位件为定位螺栓,支承座22上设置有螺纹通孔22a,定位螺栓能够与螺纹通孔22a配合并顶紧主体1的端部对主体1进行定位。

除了上述的结构外,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对主体1实现定位,比如通过伺服电机驱动主体1旋转并对其进行定位。

主体1可以采用多种结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图7,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涂湿装置中主体及夹持部的主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涂湿装置中主体及夹持部的俯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涂湿装置中主体及夹持部的侧视图,主体1呈辊状,内腔与主体1同轴设置。

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夹持部3包括夹持仓以及固定件,夹持仓固连在主体1上且具有夹持槽,夹持槽一端与内腔连通,另一端具有可供涂片进入开口,固定件用于将涂片固定于夹持槽中。

从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可以看出,夹持槽为矩形,且夹持槽的侧壁上开设有螺纹孔,与之对应地,固定件为固定螺栓,固定螺栓与螺纹孔配合将涂片固定与夹持槽中。

为了便于主体1与供水管路的连接,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主体1两端均设置有用于将水管与内腔连通的延伸段1a,其中一个延伸段1a作为进水端,另一个延伸段1a作为出水端。进一步地,延伸段1a的内壁上还设置有用于连接旋转式水管接头的管螺纹。

不同材质的墙纸基材4,在其上形成水膜涂层的需水量也不同,为了便于对供水量进行调整以满足生产需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与主体1的进水端连通的进水管路上还设置有控制阀。

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涂湿装置还包括控制器以及用于检测内腔中液体压力的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小于预设值时,控制器控制控制阀增加开度,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等于预设值时,控制器控制控制阀停止增加开度,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大于预设值时,控制器控制控制阀减小开度。这样,能够根据压力传感器的检测数据,通过控制器对控制阀的开度进行及时调整,以保证水膜涂层的顺利形成。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