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级四氧化三钴氧化动力学气流分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8563阅读:62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的来说是涉及电池级四氧化三钴氧化动力学气流分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空气质量问题,因此出现了大量的电动车,电动的核心部分为电池。四氧化三钴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它是制备锂离子电池材料钴酸锂的主要原料。目前四氧化三钴的制备主要采用加压技术在反应釜中直接生成了超细四氧化三钴粉体,其合成实验过程为:首先在常压下向氯化钴溶液加入氢氧化钠进行化学反应,使溶液的酸度值调整到pH,大部分钴元素转化沉淀为氢氧化物;然后将调整后的料浆放入反应釜中加盖密封,并加热到实验所需温度后再通过气流分布器导入压缩空气到反应釜中,使钴元素进行氧化合成反应;反应结束后将反应釜中的物质进行液固分离,再洗涤干燥,最后得到超细的四氧化三钴粉体。

但由于目前反应过程中,用于导入压缩空气的气流分布器在其上下两端设置用于输入输出气体的平口,其导致输出到反应釜中的气体不均匀,氧化效果不理想,使得电池原料四氧化三钴的含量低于64%,而杂质钠的含量高于0.035%,其作为电池的关键原料,将直接影响钴酸锂的电化学性能。并且由于输入的气体较慢,大大的降低了反应所需要的生成物,因此需要设置一个更好的气流分布器。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电池级四氧化三钴氧化动力学气流分布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电池级四氧化三钴氧化动力学气流分布器,包括通气管本体、设置于所述通气管本体顶端面的气体输入口、以及设置于所述通气管本体下端的气体分布结构;所述气体分布结构为环形结构;所述气体分布结构设置有若干个微孔;所述气体分布结构的末端设置有气体输出口;所述气体输入口处设置有气体压缩器;所述气体压缩器外连接有动力装置。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微孔设置在气体分布结构侧壁和顶面上,气体分布结构地面为密封结构。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微孔的个数为20-100个,且微孔的半径大小为5mm-15mm,每个微孔的半径都一样大。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动力装置包括电机和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电机输入端链接;所述电机与气体压缩器连接。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气体输入口的半径比气体输出口小。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气流分布器的气体输出端设置为弯头或者开设微孔,实现气流分布器内的压缩气体均匀输出到反应釜的料液中并与料液充分接触,从而增加反应釜中的单位体积液体粒子与气体的接触面积、并增加气体在反应釜中的停留时间,从而更有效地改善反应,避免了传统气流分布器因气体流通较快、与料液接触不均匀等缺点;

2、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气流分布器使得在反应釜中合成四氧化三钴含量由原来的64%提高到72%以上,钠含量由高于0.035%降低至0.01%。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反应釜、2气流分布器、21气体输入口、22通气管本体、23气体分布结构、24微孔、25气体输出口、3动力装置、31气体压缩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电池级四氧化三钴氧化动力学气流分布器,如图1所示,包括通气管本体22、设置于所述通气管本体顶端面的气体输入口21、以及设置于所述通气管本体22下端的气体分布结构23;所述气体分布结构23为环形结构;所述气体分布结构23设置有若干个微孔24;所述气体分布结构23的末端设置有气体输出口25;所述气体输入口21处设置有气体压缩器31;所述气体压缩器31外连接有动力装置3。气体输入口21的半径比气体输出口25小,从而使得输入的气体能更好形成对流。

因气流分布器2的底端可以更深地接触到到反应釜1底部的料液,此时压缩空气从环形的气体分布结构23输出到底部料液中;又由于压缩空气向上运动从底部料液中逐步扩散到其他部分料液中,如此即可实现压缩空气与单位体积料液的接触面积,并增加空气在反应釜中的停留时间从而增加反应时间。

气流分布器2靠近设置于反应釜1的侧壁,并伸长到反应釜1的底部。通过气流分布器2从而使得反应釜1在制备四氧化三钴过程中,钴的含量为73.2%,杂质钠含量为0.01%,实验结果表明钴含量相较于现有技术实验钴含量(低于64%)明显提高,钠含量相较于现有技术实验钠含量(高于0.035%)明显降低。

微孔24设置在气体分布结构23侧壁和顶面上,气体分布结构23地面为密封结构。微孔24的个数为20-100个,且微孔24的半径大小为5mm-15mm,每个微孔24的半径都一样大。

动力装置3包括电机和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电机输入端链接;所述电机与气体压缩器31连接。动力装置3给气体压缩器31提供动力,从而使得气体压缩器31进行压缩气体。

以上已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