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体脱泡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66437阅读:67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泥浆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流体脱泡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陶瓷成型生产中通常使用的成型方法有注浆、滚压、塑压、旋压、高压、等静压等,其中注浆成型是最常使用方法之一,特别适用大型、异型,结构较复杂的陶瓷产品,注浆成型使用的原料就是泥浆,由于泥浆属于一种粘度较大的流体(要求动力粘度在60~100Pa.S),包裹的空气不易排出,使陶瓷产品产生气孔、毛孔缺陷,而传统的泥浆制备只进行了简单脱泡处理,传统脱泡方式主要有搅拌、陈腐、高位压力等方法,对泥浆的脱泡处理不够彻底,注浆产品质量不稳定,合格率不高,废品率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流体脱泡处理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泥浆的脱泡处理不够彻底,注浆产品质量不稳定,合格率低,废品率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流体脱泡处理装置,包括设备罐体、螺旋搅拌机、压力安全开关、抽真空吸口、压力传感器、上液位传感器、下液位传感器、控制箱、出浆口和进浆口;

所述的螺旋搅拌机包括电机、连接轴和螺旋叶;电机通过法兰密闭设置于设备罐体顶端的中央位置,螺旋叶通过连接轴与电机连接,螺旋叶设置于设备罐体内的底部位置;

所述的抽真空吸口、压力传感器、压力安全开关均设置于设备罐体顶端;所述的上液位传感器、下液位传感器分别设置于设备罐体侧壁的上下段;所述的控制箱设置于设备罐体侧壁的中部;所述的出浆口设置于设备罐体的最下端,所述的进浆口设置于设备罐体的最上端;

所述的控制箱分别连接并控制螺旋搅拌机、压力安全开关、抽真空吸口、压力传感器、上液位传感器、下液位传感器、出浆口、进浆口连接,控制箱外设置有控制面板。

所述的设备罐体为椭圆形,其直径规格为Ø500~1000mm,高度为H1000~3000mm。

所述的压力安全开关、抽真空吸口、压力传感器、上液位传感器、下液位传感器均与设备罐体焊接为一体式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备结构简单,使用简便,采用智能化一体控制,能自动运行无需专人操作守护,节省人力成本;

2.本实用新型真空快速脱泡到位效果明显,能耗小,对改善泥浆的性能满足注浆产品的工艺要求有极显著的效果,具备很高的泥浆处理能力,能够满足各种产量需求的陶瓷生产企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图中,1-设备罐体,2-螺旋搅拌机,3-压力安全开关,4-抽真空吸口,5-压力传感器,6-上液位传感器,7-下液位传感器,8-控制箱,9-出浆口,10-进浆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参照图1所示的一种流体脱泡处理装置,包括设备罐体1、螺旋搅拌机2、压力安全开关3、抽真空吸口4、压力传感器5、上液位传感器6、下液位传感器7、控制箱8、出浆口9和进浆口10;

所述的螺旋搅拌机2包括电机、连接轴和螺旋叶;电机通过法兰密闭设置于设备罐体1顶端的中央位置,螺旋叶通过连接轴与电机连接,螺旋叶设置于设备罐体1内的底部位置;

所述的抽真空吸口4、压力传感器5、压力安全开关3均设置于设备罐体1顶端;所述的上液位传感器6、下液位传感器7分别设置于设备罐体1侧壁的上下段;所述的控制箱8设置于设备罐体1侧壁的中部;所述的出浆口9设置于设备罐体1的最下端,所述的进浆口10设置于设备罐体1的最上端;

所述的控制箱8分别连接并控制螺旋搅拌机2、压力安全开关3、抽真空吸口4、压力传感器5、上液位传感器6、下液位传感器7、出浆口9、进浆口10连接,控制箱8外设置有控制面板。

所述的设备罐体1为椭圆形,其直径规格为Ø500~1000mm,高度为H1000~3000mm。

所述的压力安全开关3、抽真空吸口4、压力传感器5、上液位传感器6、下液位传感器7均与设备罐体1焊接为一体式结构,压力安全开关3、抽真空吸口4、压力传感器5、上液位传感器6、下液位传感器7均与设备罐体1严格密封。

下面介绍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

所述罐体1通过真空管道4抽出罐体1内空气,内压最低可达到-1个大气压,当罐体1达到一定负压时自动吸入流体,流体通过进口10进入罐体1内,流体进入罐体1后由于罐体1内在不断抽空气产生负压,流体内包裹气体不断在罐体1内被负压抽走,在设备启动时搅拌机2同时启动,对进入的流体进行及时搅拌,便于流体内包裹气泡的迅速排出,提高真空排泡效果,当流体液位达到上位感应器6时,流体进口阀门自动关闭,流体在罐体1内继续真空脱泡3~5分钟,达到工艺参数需求时真空排气阀门关闭,进气阀门打开充入压力气体,罐内压力通过压力感应器控制罐体1内压力在要求的范围内自动控制,通过压力气体将脱泡好的流体通过出浆口9送出,当流体液位达到下位感应器时,出浆口阀门自动关闭,罐体1重新自动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不限于实施例所列举,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换,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